100個基金裡有10個基金跑贏了指數,人們就會關注這10隻基金。另外,短期內也有可能會有30隻基金跑贏指數,但長期卻不可持續。都會導致認知有所偏差。這涉及到市場有效性的問題。如果市場完全有效,主動基金經理也不可能長期戰勝市場的。那中國A股是否完全有效,這個就見仁見智了。
主動型基金和被動型基金區別
1 是否依賴基金經理的投資能力
主動型基金對基金經理的依賴程度更高。
主動型基金一般根據基金投資方向、投資類型、基金經理投資策略等主動進行配置,因而基金業績表現,一定程度上與基金經理的管理能力、投研團隊的實力有關。基金經理的離任以及更換,會給基金業績造成較大風險。
被動型基金的投資經理只負責擬合被跟蹤指數,控制跟蹤偏離度,所以具體選擇投資哪個指數以及投資時機,是需要基金投資者自身把握的。
2 風險分散程度
被動型基金風險往往更為分散。
投資被動型基金就是把資金分散到指數中不同的行業、不同的成分股裡,有效避免了個股風險。主動型基金往往根據投資經理的個人偏好而定,持股集中度較高。
3 倉位靈活性
主動型基金更為靈活。主動型基金倉位會隨股市行情而波動,倉位較為靈活。以股票型/偏股型基金為例,主動型基金的股票倉位一般在40%-100%之間,倉位調整空間很大,而且基金經理可隨時調倉換股。相反,由於需要控制被動型基金與被跟蹤指數之間的跟蹤誤差,被動型基金通常要保持高倉位運作,不能隨意減倉,與主動型基金相比,靈活性更差.
4 基金管理費用
主動型基金費率高於被動型基金。主動型基金的收益依賴於持倉股票的表現以及投資時機,因而主動型基金需要僱傭有行業背景並且經驗豐富的研究員,耗費人力物力更大,它的管理費平均每年約1.45%。相反,被動型基金的構建對擇時選股的要求不高,管理難度比較低,管理費相對較低,平均每年0.7%左右.
5 投資者預期收益
主動型基金創造超額收益的空間更大,因而投資者對於主動型基金的往往抱有更高的預期收益。而被動型基金預期收益率與其業績比較基準緊密掛鈎,對被動基金的預期收益即為跟蹤指數的預期收益。
6 公開透明程度
被動型基金更加公開透明,投資者非常明確自己到底買的是什麼行業、什麼主題的股票。被動型基金通過複製指數,使二者漲跌高度一致,投資者可以通過標的指數成分股及權重來獲取基金持倉情況。與之相較的是,主動型基金只會在每個季度末公布其前十位的持倉情況,造成持股的不透明性,投資者完全把資金交給基金經理操作,可能會出現與自己投資理念不匹配的情況。另外,由於基金經理的擇時、擇股能力而有所不同,主動型基金的基金經理更換之後往往意味著基金投資風格的轉變,從而造成了基金策略不透明。
主動型基金與被動型基金業績比較Eugene Fama(1970)提出的有效市場理論表明:如果在一個證券市場中,價格完全反映了所有可以獲得的信息,那麼就稱這樣的市場為有效市場。投資者利用其所知的信息和研究結論進行股票交易,在有效市場的假設下,股價能夠及時、充分地反應所有已知的信息,主動投資將難以戰勝市場,指數化投資則可以通過最小化運作成本為投資者提供分享市場收益的有效工具,從而為近年來國內外指數基金逐步興起和繁榮提供了理論基礎。
1 美國主動型基金與被動型基金
下表顯示的是美國不同風格的主動型基金與其相應風格的被動型指數基金的勝率對比。截止2019年6月底,Morningstar提供的49組對比數據中,只有7個數據是主動型基金的勝率超過50%,即跑贏了被動型基金。另外,隨著時間的推移,主動型基金勝率越來越小,到10年時勝率最低,隨後十五年、二十年維持在20%上下。這背後的原因是市場和基金產品的短期表現會受更多隨機、意外的因素影響,所以短期的業績好壞都難以判斷和預測,但時間越長,隨機因素影響的程度會降低,數據的代表性就越強,更具有參考意義。2 國內主動型基金與被動型基金
下表顯示的是過去三年中權益類主動型基金(包括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和被動型基金(包括被動指數型、指數增強型)業績收益率對比。結果顯示,在2018年慢牛行情中,主動型基金收益中位數略高於被動型基金收益,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主動型基金的靈活性。而在2017及2019年震蕩上漲行情中,主動型基金收益中位數均高於被動型基金,從一定程度上說明國內資本市場仍未達到半強式有效市場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