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炒股不如買基金成為很多人的宣傳語,並且因為去年以來的股市行情較好,基金實現了非常好的收益,從而成為基金之投資誘因,當然也成為基金大流行的盛況。
根據最新統計,我國私募基金的規模超過14萬億,達到14.34萬億,私募基金進入越來越多投資人的視野;同時公募基金也取得了創紀錄的發展,截至10月底公募基金規模第一次突破18萬億元,創造了公募基金規模最新紀錄;截至11月底今年以來新成立基金1282隻,新成立基金髮行份額2.85萬億份,雙雙創年度新基金髮行數量和新基金髮行份額歷史最高紀錄;截至11月底,首發規模超100億份的新基金多達39隻,刷新年度新成立百億基金數量最多的紀錄。
那麼,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有什麼區別呢?這是很多人特別疑惑的問題,我們在投資基金時如何選擇呢?
第一,對投資者的角度來看,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有幾大區別,這幾大區別決定了不同投資者的選擇
很多人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的區別,無疑都是正確的,但從投資者的角度看,主要有以下區別。
一是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對投資者的發行方式有所不同。公募基金顧名思義是向公開發行,即面向全社會投資者進行宣傳推廣和購買公募基金的投資者是社會上的公眾投資者;私募基金也顧名思義是不公開發行,發行對象和投資者目標是特定投資者,是那些有資金或投資能力限制條件的投資者,而且會根據產品限制投資人數的多少。一般情況下,私募基金的投資人數累計不超過200人,投資者投資於單只私募基金的金額不得低於100萬,且單位淨資產不低於1000萬或個人金融資產不低於300萬或年均收入不低於50萬。
二是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的投資方向不同。公募基金是以股市為主,覆蓋債券、貨幣以及海外部分資產。從名稱上可以區分為偏股基金和偏基金等,而且公募的投資品種、比例和匹配度有嚴格限制;私募基金則根據約定進行投資,涉及股市、期貨、基金、股權等其他金融產品,而且私募則較為靈活,完全可通過協議進行約定。
三是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的監督管理嚴格程度不同。公募基金必須接受嚴格的監管要求,具有較嚴格的法律制約,投資信息等內容需要按照基金管理規定進行披露,公開透明度較高。而私募基金只是實行備案制度,投資者可以通過專用網站查詢相關信息,具有較強的保密性。大部分私募基金投資者,根本就不知道他所投資的那隻私募基金最終把錢投資向何處。
四是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的風險和收益不同。公募基金比私募基金具有更大的流動性,公募基金的只要在開市時間,都可以隨時進行贖回(賣出)操作,而私募基金則只有開放期才可以贖回;公募基金公司具有幾十人至幾百人的投研團隊為基金經理的投資做強大後盾,有著嚴格的投資流程和完整的風控制度,私募基金相對投研團隊較小;公募基金一般在大牛市之下能跑贏私募,但私募靈活,風險高也同時帶來更大的收益。
第二,無論是公募基金還是私募基金,到底是不是真的炒股不如炒基金?
炒股還是炒基金並不是一個真正的選擇題,不過由於股市導致一些散戶虧損,而基金趁虛而入宣傳炒股不如炒基金而已。
從數據顯示的結果看,前10個月公募基金整體交出了一份不弱的成績單,截至10月31日,權益類基金(包括混合型、股票型、指數型;剔除今年新成立基金、分級基金僅計算母基金,僅計算披露10月30日淨值的基金)平均收益率為30.08%;剔除被動投資的指數型基金,主動權益類基金年內收益率達到了32.31%。特別是有4隻產品收益率超100%,最牛基金年內淨值漲幅已經達到110%!
但是否要買基金並不一定要受到現在業績的誘惑,而是要理性地進行三大因素分析:
一是基金的往期業績並不代表以後的業績,今年的基金業績更多的依靠於股指的良好表現。今年以來,股市雖然起起伏伏,但整體表現良好,這為基金的良好業績奠定了基礎。
二是今年由於疫情的影響,一些行業表現優異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為基金投資良好的收益創造了條件和可能。這些行業的結構性發展並不具有持續性,只是一種階段性和偶然性的因素,因此並不必然對未來的基金投資收益提供支持。
三是雖然基金整體投資收益較好,但是並不排除一些基金的投資收益仍然不盡理想,所以,購買基金仍然像炒股票一樣,具有一定的風險性。因此,無論是公募基金還是私募基金,都不是穩賺不賠的投資,而是一種風險投資。購買基金畢竟是一種風險投資,可能獲得非常高的投資收益率,但炒股不如炒基金並不具有必然性。(麒鑑)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