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越來越多中國遊客赴泰國旅遊,真實的泰國城市是什麼樣子呢?
去過泰國首都曼谷旅遊,在市區乘坐巴士到芭提雅,親身體會一次堵車。因為允許各種車輛同時上路,這座城市在上下班高峰期非常擁堵,不過乘坐天鐵線路和地鐵線路還是很舒服的,因為乘客並不是很多。
作為泰國的首都,曼谷的市容市貌介於中國二三線城市之間,而第二大城市清邁的市容則更顯年代感,它就像20年前的中國三線城市,拿現在來比,還不如很多東部城鎮,大約和一些偏遠縣城的市貌相當,不過隨之城市基礎建設的優化,中國很多偏遠縣城越來越漂亮了,至少架空電線已經很少見。
走進清邁市區,第一感覺就是這座城市到處都是架空電線,連一些主要商業街上面也是電線交錯,已經習慣了頭頂無物的中國遊客,會有種穿越回到過去的感覺。
雖然是泰國第二大城市,清邁並沒有摩天高樓,雖然這不是衡量一座城市綜合實力和民眾幸福感的唯一標誌,不過也可以從中感受到這座城市發展的緩慢和一定程度上的落後。從遊客的角度來說,清邁正是因為變化慢,且沒有因大量遊客的湧入而改變底蘊,才這麼迷人。
在清邁,經常可以看到汽車和摩託車交錯行駛的場面,不過比起首都曼谷,這裡的民眾顯得更加含蓄,開車的時候沒有那麼猛。
清邁曾經是蘭納王朝的都城,人們普遍溫和、善良,因為內心富有,幸福感也比較強,對人很禮貌,對待陌生人釋放更多善意。
寧曼路是清邁古城外的主要商業街,集中了不少商場、咖啡店和餐廳,這條馬路同樣是電線交錯。
清邁遍地都是名勝古蹟和各種好吃的小餐館、飲料店,各種美食都很有特色,也有不少華人,到這裡旅遊還是比較寫意的。
泰國最流行的公交車並不是我們在國內常見的單層或雙層巴士,而是一種叫「雙條車」的車輛,有點像改造後的卡車,有些是半封閉的,有些只是上面有個蓋子,兩側是敞開的,這種車只有六個座位,最多的可以坐八人,往返於小城市的各個角落,基本上招手即停,價格和在國內乘坐公交車差不多,也可以包車。除了泰國,這種車在其他東南亞發展中國家也很常見。
入境泰國的遊客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華人,中文在這座城市隨處常見,就連一些賣水果的小攤販也會講簡單的普通話,標牌上的漢字則比其他文字更大,有些小販乾脆只用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