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很多行業線上與線下的業務「冰火兩重天」。銀行的線上服務,就在疫情防控期間得到快速發展。艾融軟體董事長張巖在接受上證報採訪時感慨道,上半年由於訂單的增加,各部門都在不斷催促他「趕緊招人」。
從線下的傳統銀行網點到如今的網絡銀行、手機銀行,金融科技滲透到銀行數位化轉型的各個環節。從事銀行軟體開發的艾融軟體成立十年來,從創業初期的幾個人,發展到如今上千人,深耕金融軟體開發,爭做網際網路金融領域的創新者。
金融軟體的開發者
艾融軟體創始人張巖1998 年從北京理工大學計算機軟體專業畢業後就從事金融軟體開發。作為最早一批從事金融科技的人,他經歷了電子銀行時代、網際網路銀行時代和手機銀行時代。張巖還記得早期,銀行電子網絡用的還是區域網,後來引入衛星通信後,才實現了異地通存通兌。如今,手機移動銀行已經實現了在線支付、在線貸款、在線開戶、在線資管等多種功能。
2009年,他預測網際網路金融是未來的發展方向,便和幾個同事一起創立了艾融軟體。艾融軟體成立伊始就立足於利用軟體開發技術,對商業銀行進行深度網際網路化。公司從小型應用做起,至今已經為數億人次終端用戶提供了包括在線開戶、在線貸款、在線支付、在線身份識別等軟體服務。
艾融軟體發展的客戶商也是有選擇的。目前,國內獨立法人銀行有4000多家,艾融軟體只為其中20家提供服務。公司前五大客戶包括工商銀行、上海銀行、上海農商行、交通銀行等,其中與工商銀行合作7年,與上海銀行合作9年,與交通銀行合作10年。艾融軟體不僅為這些大客戶開發創新軟體,也與這些客戶商一起拓展新市場。
金融信息化的創新者
銀行IT業務代表了國內金融信息化的最高技術水平,該領域已形成相對獨立的細分市場,集聚了一批行業經驗豐富的IT供應商,相比之下,艾融軟體有什麼特點?
張巖介紹,艾融軟體的特色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專注金融軟體開發,二是擅長做前端客戶的網際網路金融創新業務。
張巖稱,銀行對IT供應商要求非常嚴格。行業裡很多企業都比公司早成立十幾年,他們積累了很多客戶。但是這些早期做銀行IT業務的企業,很多是做系統集成業務,即賣設備的居多,僅是系統維護就是很大包袱,卻為艾融軟體這類做創新業務的企業提供了新的發展機會。
軟體開發由於有核心技術,毛利率相對更高。2017年至2019年,艾融軟體技術開發業務佔比超95%,綜合毛利率分別為52.69%、55.25%和44.41%。而系統集成業務毛利率一般只有百分之十幾。
艾融軟體自主開發的網際網路金融i2系列產品有著特殊含義,即「I」的square(平方),其中一個「I」是代表Internet網際網路,另外一個「I」是智能,是為產品融入大數據、人工智慧新技術。張巖認為,網際網路+人工智慧大數據,這些關鍵技術與銀行業務相結合,是未來銀行數位化轉型的大方向。
具體應用層面,公司承建的大型金融電子商務B2C平臺——建行善融電子商務平臺經過一年發展,交易額達300億元,通過該平臺發放的貸款達60億元。公司為工商銀行承建的電商平臺——融e購在2013年就已正式上線,且近年來交易規模不斷擴大,2017年交易額即已突破萬億元。
張巖稱,兼容各種軟硬體的網際網路金融APP技術含量較高。不僅語言要新,要適應各種各樣的手機機器人和傳感設備,短短幾年間技術就已經更迭了好幾代,此外還要兼容安卓系統和蘋果系統。艾融運用了兩個框架、兩個技術標準,才解決這些技術問題。他說:「從目前來看,誰做好APP誰就更有可能贏得未來。」
張巖介紹,經過多年實踐,艾融軟體探索出一種「大規模敏捷」的軟體工程實踐方法,為商業銀行解決「大規模定製」的行業難題。未來,公司將把這些成果交付給廣大商業銀行。
備戰精選層的嘗鮮者
艾融軟體是最早一批遞交申報精選層掛牌的公司,並將在6月10日作為首批的兩家公司接受掛牌委審議。
艾融軟體本次計劃公開發行不超過880萬股,發行價區間為16-45元/股,募集資金用於SQUARE金融科技創新實驗室建設項目、償還銀行貸款等項目。
疫情使得艾融軟體一季度業績也受到影響。資料顯示,今年前3月,艾融軟體實現營業收入2931萬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淨虧損683.25萬元。張巖解釋,從事銀行軟體開發需要大量人員到銀行IT系統現場,受隔離等措施限制,很多項目無法實施。但隨著公司加大遠程協同技術開發力度,從4月開始公司業務就大幅反彈。
張巖認為,未來幾大因素支撐網際網路金融需求較快增長:一是雲計算大數據等IT新技術更迭較快;二是金融IT業整體在加強自主可控;三是新基建正在加速布局,以及正在進行中的數字貨幣研發等。艾融軟體仍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關注百家號樂居財經,洞悉房產市場風雲變化。】
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