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讀者來信:對基層別用「按規定辦」塞責

2020-12-18 人民日報

原標題:整治這類問題要下真功夫(百姓關注·持續解決困擾基層的形式主義問題)

清理整合各類政務APP、微信工作群,為基層幹部鬆綁。 王 鵬繪(新華社發)

問題一:用「按規定辦」塞責

有鄉鎮幹部反映,工作中遇到難事急事,請示相關部門怎麼辦,有時得到的答覆是「按規定辦」。然而,按什麼規定辦、如何辦卻不肯多講,讓基層無所適從。

基層請示上級機關,往往是遇到了難題。若知道按規定如何辦,怎麼會請示?作為熟練掌握政策甚至是制定政策的機關幹部,理應耐心細緻做好服務工作,認真解答基層的問題。個別機關工作人員一句「按規定辦」,看似公事公辦, 其實是不擔當不作為,很容易挫傷基層幹部工作積極性。況且,鄉鎮基層幹部遇到的問題,大都和老百姓生產生活有直接關係,一旦解決不好,就有可能由小問題拖成大問題。

產生這種現象的根源,有的是業務不熟,自己也不知道該怎麼辦;有的是怕出問題擔責任,乾脆用「按規定辦」一推了之;有的是作風不實,缺乏為民服務意識。上級部門應該把服務基層與服務群眾統一起來,服務好指導好基層。對有具體規定的,要有理有據耐心指導,讓基層幹部有章可循;沒有明確規定的,要積極幫基層出主意想辦法。

山西陽泉市 高軍琴

問題二:考核指標不合理

完成一項工作,評價成效如何,考核指標的完成情況佔很大比重甚至「一票否決」。為此,基層就要儘可能做好收集統計、臺帳準備等工作。

有的指標已經形成了科學合理的監測體系,不用基層動太多腦筋;但有的指標設計不夠科學合理,讓基層統計起來費時又費力,最後還難以達標。這實際上也是一種形式主義的表現。比如,衡量農膜回收工作的成效,往往採用農膜回收率這個指標,計算方法是農膜回收量除以農膜使用量。聽起來好像沒什麼問題,但事實上對於農用地膜而言,無論是回收量,還是使用量,都很難準確統計。從回收量來看,地膜在農田使用過程中、在撿拾過程中本身就會有損耗,而且會附著水分、泥土等雜質,兩方面都會使重量失真。從使用量來看,地膜生產、銷售渠道較為廣泛,農資公司、個體商販、電子商務等方面不一而足,難以準確統計。

一個看似簡單的指標,如果設計不合理,基層工作人員就得耗費更多工夫。因此,制定指標不能想當然,還得多聽聽基層的意見,看看實踐的效果,不斷健全完善,提高可操作性。

江蘇蘇州市 王冠楠

問題三:事事過度留痕

筆者在街道工作了將近7年,前段時間還在為整理殘疾人輔助器具發放資料犯愁。每發放一套殘疾人輔助器具,需要基層社區、街道殘聯部門提供殘疾人身份證、戶口本、殘疾證、低保證共4個證件複印件並加蓋社區公章;需要填寫調查表、申請表、發放表等3套表格,殘疾人、社區、街道三方籤字,加蓋社區、街道相關部門公章;還需要拍攝領取器具時的正面照作為發放證據,有人不願露正臉的則要求社區寫情況說明蓋章,好不折騰。有人聽說這麼麻煩,當即改變主意不想要了。這一下不打緊,上級部門又要求基層街道社區「不得退回,前期都摸過底確定的,現在退回要追責」。基層街道、社區幹部夾在中間左右為難。

就這樣,本應是為群眾提供生活便利的暖心事,卻很麻煩。從表面上看,這是過度留痕惹的禍;深挖一層,實則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作祟。整治事事過度留痕,不能只停留在口頭呼籲上,而要落實到強有力的行動上,制定切實可行的剛性約束,將基層幹部從繁忙事務中解脫出來。

湖北武漢市 金秀丹

(來源:人民日報)

相關焦點

  • 維護良好秩序 從身邊小事做起(來信綜述·面對疫情,我們怎麼做⑤)
    來信中,很多讀者認為,各級黨委政府應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統籌好防控與幫扶兩大責任。河南南陽市讀者石天苑說:「有關部門應針對不同區域情況,落實分區分級精準防控策略,特別是推動企事業單位認真落實員工健康監測、工作場所消毒等防控責任。一旦發現不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立即責令整改,堅決防範因復工復產帶來疫情擴散風險。
  • 【讀者來信】高鐵設站 宜近不宜遠
    【讀者來信】高鐵設站 宜近不宜遠 2020-06-05 04: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人民日報:讓基層的「哨子」聲聲有迴響
    在基層治理中,面對紛繁複雜的環境和艱巨繁重的任務,基層黨組織如何發揮戰鬥堡壘作用,黨員如何發揮先鋒模範作用?這是需要我們回答的一個時代命題。   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領導基層治理的堅強戰鬥堡壘,是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的一項任務。
  • 因讀者來信太多,他在北京買10套房保存信件,如今身家數十億
    提到鄭淵潔大概很多人都不陌生,至少是對他的作品不陌生,一個多月前鄭淵潔老師的一條微博還上了熱搜,因為某作家的日記在國外在兩周之內光速出版引起了爭議,鄭淵潔老師發了一條微博,他談到自己的外文書在國外出版需要一年左右的時間,而自己那本《穿風衣的貓》出版則更是用了兩年。
  • 韓國讀者來信:疫情下患難與共,中韓友誼之光更璀璨
    「疫情下的患難與共,中韓友誼之光愈加璀璨」——一封韓國讀者來信編者按:愛心無國界,患難見真情。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韓兩國彼此聲援,互相支援物資,彰顯著友鄰守望相助、共克時艱的深厚情誼。近期,一位韓國讀者來信,講述了疫情下與中國朋友互幫互助的珍貴友誼。中國朋友們,大家好!我是韓國人李志善,從小對中文充滿濃厚興趣,讀初高中時第二外國語是中文,上大學時就讀於韓國梨花女子大學中文系。在大學,我所結交的朋友雖然不多,但認識了幾位在韓的中國留學生,與她們的相識是一種特別的人生經歷。
  • 【諮詢】相對溼度與冷塔出水溫度|能源審計與碳核查中標準煤與碳排放係數|風量與迴風溼度的關係@讀者來信201805
    由於其並沒有採用新一代綠色數據中心推薦的考核方法,當熱電或者冷熱電聯供時,將可能出現用電端+用熱+用冷端的碳排放加起來會超過電廠排放量。而且電網、發電廠、用能端將很難協調統一,相關數據及結論僅能在自身口徑內其作用。
  • 持續解決形式主義:減負,基層幹部群眾有五盼
    《通知》印發,引發廣大基層幹部群眾強烈共鳴。近日,不少讀者紛紛來信,點讚各地推出的減負舉措,比如,大幅度精簡文件和會議,發揚「短實新」文風,完善負面清單機制,等等。同時,值得注意的是,也有一些地方形式主義的老問題沒徹底解決,又出現了一些新動向新表現,甚至改頭換面、隱形變異。
  • 工人維權遭推諉塞責,新華社:為民服務的窗口哪能給人添堵?
    工人維權遭推諉塞責,新華社:為民服務的窗口哪能給人添堵?窗口工作人員還要努力把這個窗口當成了解社情民意、把握基層脈搏的問診臺。窗口來訪群眾帶來的問題林林總總,匯集起來都是關乎百姓冷暖、群眾生計的大事,問題指向就是改革攻堅的方向。這些問題少一分,民生福祉就長几寸。(原題為:《為民服務的窗口哪能給人添堵?》)
  • 人民日報刊文丨濟南市紀委常委孫義俊:更加關愛基層幹部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3月12日出版的《人民日報》在第5版刊登了山東省濟南市紀委常委孫義俊的題為《更加關愛基層幹部》的評論,以下為文章全文:&nbsp&
  • 30年前,那個在北京買10套房,存放讀者來信的作家,如今身價多少
    鄭淵潔逗趣、新奇創作手法很快為他迎來了一大票的讀者和粉絲,尤其是在1985年,鄭淵潔創辦的的《童話大王》個人作品雜誌問世之後,如今已經發行了1.8億冊。鄭淵潔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童話故事大王。鄭淵潔還是一個十分熱衷於和讀者互動的作家,因此經常會有大朋友和小朋友寫信寄給他,因為當時的網際網路還沒有普及,所以讀者都是以寫紙信的方式寄給他。讀者寫來的信封實在是太多,有的時候一個星期就能夠收到上萬封。鄭淵潔都收起來不捨得丟,可是家裡已經堆不下了,於是鄭淵潔便想到在北京買十套房,用來堆放讀者的信件。
  • 人民日報新論:以數位化助力高效能基層治理
    基層政府可積極爭取上級政府數據共享,也可發揮基層的優勢,利用人口普查、網格巡查等機會自建治理基礎資料庫。同時,建設基層政務信息化管理平臺,為跨業務、跨平臺的信息開放接口,形成基層社會治理大數據中心、政務應用集成管理中心,為基層治理的智能化、精細化、精準化奠定數據和平臺基礎。  構建「網際網路+」基層治理智能應用體系。
  • 東北財經大學校長人民日報撰文:更好發揮財政保基層運轉作用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開源節流 深化改革 更好發揮財政保基層運轉的作用(新知新覺)呂 煒(作者為東北財經大學校長、東北財經大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在「六保」任務中,保基層運轉是不可缺失的重要一環。保基層有效運轉,事關鞏固來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推動經濟社會秩序持續恢復,事關基層基本公共服務供給、基層治理體系完善,對於確保完成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具有重要意義。保障基層正常運轉離不開財政支持。在當前形勢下,需要更好發揮財政在保基層運轉方面的重要作用。有效應對基層收支平衡矛盾。
  • 馳援手印故事感動讀者手書「抗疫女力士」寄贈護長
    也謝謝廣州日報的手印活動和報導,把我們醫護人員的故事講給讀者聽。」4月30日下午,在珠江醫院心內科,護長譚榮歡向廣州日報記者展示了自己收到的市民來信。 4月24日,廣州日報「手印·銘記」大型活動報導《2400餘白衣戰士按下金手印》,刊發了馳援人員的手印故事,打動了許多讀者。
  • 「爾今信箱」徵稿函|紙短情長,等你來信
    」親愛的讀者:展信佳。留白信箱收信啦!我知道你有話說。道一句紙短情長,聽我把故事慢慢講。「爾今信箱」想用一篇篇真摯的書信將時光撫慢,懷一抔溫情陪你度過這漫長歲月。我們想幫你們把那些難以明說的心事寄給某人,也希望幫你把無法分享的心事以匿名的形式保存在這裡。你寫,我們聽。
  • 以「陌生化」的藝術魅力看《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的文本 陌生化牽制著讀者要不斷地深讀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而作為主人公的「我」又是一個「陌生的女人」,這個「陌生的女人」不僅對R先生來說是陌生的,對讀者而言也是陌生的,讀者從題目中便感知到了一種陌生化的存在,從而激發出濃厚的閱讀期待。小說講述了一個女人痴情於一個男人十幾年不曾改變,最後為此情而死,而男主人公卻不斷地將女主人 公遺忘。
  • 人民日報評論員:新時代基層黨組織選舉工作的基本遵循
    近日,中共中央印發《中國共產黨基層組織選舉工作條例》。這是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基層黨組織選舉工作與時俱進、改革創新的重要制度成果,是做好新時代基層黨組織選舉工作的基本遵循。
  • 人民日報人民論壇:信仰的力量
    改革年代,信仰是銳意創新,不懼毀譽不為財;是青春勵志,用心堅守在基層;是奉獻到老,退休而不褪色。「活著就該多做事」,北川民政局長王洪發一語中的。   信仰堅定,方有「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李大釗信仰懷胸,「不怕死,不要錢,丈夫決不受人憐」。殷夫視反動派的爵祿為「薄紙糊成的高帽」,為革命信仰不惜兄弟割袍、捨生取義。
  • 攜手快看漫畫 人民日報《2020,通往春天的路》刷屏背後……
    內容得到了各地警方的共鳴,一位基層民警留言道:「2020年4月4日20點單位值班中。為保障人民安居樂業而努力奮鬥!」  「別害怕,光在前方」漫畫《2020,通往春天的路》的最後,有一串長長的名字,他們是為我們帶來這些精神力量的幕後工作者。在清明假期,還有很多小夥伴在忙碌著。
  • 人民日報新媒體新聞評論話語分析
    這樣的體裁別具「網感」,與網際網路新奇、輕鬆的特質相統一,把編輯部和評論員的「後臺」同樣展示在讀者的眼中,與傳統只展示前臺表演的評論不同,這樣的評論拉近了與讀者的距離,可謂開創一片新的天地。 同時,表達的口語化是「睡前聊一會兒」最大的特徵之一,欄目既然為「睡前聊」那麼這個欄目的功能性也十分重要,在對話中給讀者睡前一些資訊收入,讓讀者感受正能量是這個欄目的主要目的。所以在詞彙上「睡前聊一會兒」十分偏重口語化表達。經常會跟隨最新的網絡用語和網絡熱詞來獲得熱度。「咳咳,老人變壞了嗎?」、「別了!收銀員」、「東亞邪術換頭術」、「『深夜食堂』該有怎樣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