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的亞洲杯,帶給中國球迷的記憶是慘痛的。那屆杯賽,似乎成了中國足球的轉折點。此前一屆本土舉辦的亞洲杯上,國足闖入決賽,但在2007年,國足卻止步小組賽。在那之後,中國足球很難再帶給球迷們快樂。
2007年的亞洲杯,國足被寄予厚望,陣中擁有孫繼海、邵佳一等多名海歸球員的國足,讓他們在賽前一度喊出了闖入四強的口號。
那屆亞洲杯,由東南亞四個國家同時作為東道主舉辦。國足與馬來西亞、伊朗和烏茲比克斯坦同組。小組賽首輪,國足兵不血刃5-1大勝馬來西亞;小組第2輪,國足在上半場2球領先的領先的情況下,被伊朗連扳2球追平。前2輪結束,國足取得1勝1平,在晉級形勢上,國足依舊佔據主動。
最後一輪迎戰烏茲別克斯坦,國足打平即可出線。
不過在最後一輪賽前,國足在陣容上遭遇了多重打擊。鄭智、李瑋峰、李雷雷三名國足中後場的絕對主力因停賽和傷病等原因缺席。在當時,缺少這3名主力,國足的中後場相當於降低了一個檔次。主教練朱廣滬用杜威、張帥和楊君分別頂替三人。
那場比賽國足最終的首發為:楊君/張帥、杜威、張耀坤、孫祥/孫繼海、周海濱/毛劍卿、邵佳一、董方卓/韓鵬
比賽的前70分鐘還算順利,雙方的比分維持在0-0,如果以這個比分結束,國足將獲得小組出線。
然而比賽進入最後20分鐘,場上風雲突變。第72分鐘,剛剛上場的趙旭日犯規送給對手前場任意球,沙茨基赫在禁區內兩連擊攻破楊君把守的球門。落後的國足瞬間由主動變為被動。
進球的沙茨基赫是烏茲比克斯坦足球歷史上最偉大的球員,也是國家隊的歷史第一射手,共在64場比賽中打進34球。
第86分鐘,又是利用定位球,卡帕澤門前補射破門,國足0-2落後。
傷停補時階段,蓋因裡希的定位球兩連擊,再次洞穿楊君的十指關。
作為一名在德國出生的烏茲別克斯坦球員,蓋因裡希在4年後的卡達亞洲杯上再次攻破了國足球門。
20分鐘內,國足幾乎用相同的方式丟掉了3球,從0-0到0-3, 國足夢碎馬來西亞,賽前「闖入四強」的豪言化為泡影。
這場失利,也讓當時的國足創造了一項恥辱的紀錄:那時國足自1980年以來,時隔27年再次無緣亞洲杯小組出線。只是當時誰也沒想到的是,4年之後,這樣的「悲劇」又在卡達重演了一次。
2007年亞洲杯後,朱廣滬下課,杜伊接手,由於「奧運戰略」的存在,國足真正進入了一個混亂的時期。4年後的亞洲杯,國足主帥變成高洪波,隊內也完成換血,僅有趙旭日、杜威、周海濱、曲波等少數幾名球員繼續入選,邵佳一、孫繼海、韓鵬這一批球員則正式退出國家隊的大賽舞臺。
這場失利,不僅成為中國足球的拐點,也讓不少中國球迷心碎,那一夜,在見證了國足0-3的脆敗後,不少國足球迷的心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