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遠方的遊子
圖:來自網絡
如今,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水果豐收季,每年的十月之後,「愛心助農」這四個字眼,頻頻在網絡裡出現。
在這裡,我只想說一句,廣大農民朋友們,千萬不要讓人看到「愛心助力」,就如臨大敵一般。
有人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最初聽到身邊的一些朋友說句話時,我都暗暗地責怪他們心太冷漠。但自從家裡連續兩次購買滯銷果農的產品,我才發現,古人的話之所以能夠流傳,自有它的道理。
我是土生土長的鄉下人,我知道農家人種植果樹的艱辛與不易,因此,只要看到果農滯銷的消息,我總是力所能及的購買一些,算是間接幫一下他們。
去年的十月,一家種植獼猴桃的鄰居,因為採摘後無處去買,一家人心急如焚。種植戶這家的情況我也知道一些,小夥快30歲了還沒有成家,在黑龍江大慶那邊打工多年,也沒賺到多少錢,於是,四年前他孤注一擲,在家種了15畝獼猴桃。
但在銷售上,他遇到了瓶頸,在他朋友圈裡,看著他雙手捧著獼猴桃時絕望的模樣,但隔著屏幕,我可以感受到他的傷感。
於是,同村的年輕人購買之後,再幫忙給他轉發,接著就是他的同學和老家鄉鎮的一些愛心人士轉發,銷路一下子明朗起來。
對於消費者而言,既可以吃到可口的獼猴桃,又能幫助到別人,這真是兩全其美的大好事。
然而事實證明我錯了,當我收到兩箱獼猴桃之後,他原本信誓旦旦的淨重10斤,我稱了下,加上箱子一個8斤2兩,一個8斤3兩。
出於好心,我給他在微信裡留言,勸他做生意一定要講究誠信,因為,那15畝獼猴桃每年都要面臨豐收,現在的誠信,也是為了將來做打算。
但他給我的答覆是——估計是早上採摘時露水大造成的。
顯然他的這個答案並不能說服我,後來,在廣州工作的根見哥也給我反應了這個情況,我想再叮囑他時,卻發現他將我拉黑了。
瞬間,我一股無名火起,這是什麼玩意啊,雖然價格也不高,也就35塊錢,但既然把它當成生意去做了,最起碼的誠信總要有一些的吧。
什麼純樸忠厚的農民,這做派儼然就是沒有任何道德底線的無良奸商啊!
無獨有偶。
去年的11月中旬,一位老鄉對我說,他家裡種了兩畝多冬桃,父母年邁,每天騎著三輪車,到村裡或集市上遛鄉去賣,實在是太辛苦,你認識了不少朋友,要不你幫忙寫篇文案,幫忙推廣一下。
我覺得,人在難處,幫忙本是無可厚非的事,但我同時給他講明,斤兩一定要夠,他當即承諾,那是必須的。
推廣之後,三畝冬桃很快就銷售一空,我同樣也買了兩箱,雖然看起來醜陋不堪,但口感還是不錯,我稱了下,淨重接近10斤,頗為滿意。
但令我沒有想到的是,很多其他網友卻沒有能像我這樣幸運了。從發來的照片中,我看到有些冬桃看起來發黑,是黴變了一樣,有些冬桃皺皺巴巴的,像老太婆的臉。
我忍住怒氣詢問,結果他的回答依然令我吐血——訂單一下子這麼多,把人家的錢都收了,後來摘完後發現不夠,只好把掉落在地上的也裝進去了。
我怒不可遏!
對於廣大消費者而言,購買這些水果,或多或少都摻著一些愛心在裡頭,但收到的產品明顯不靠譜時,肯定會有被人當猴子耍的感覺,面對這樣的困局,哪個人會不失望呢?
按照常理,做農品是個「放長線釣大魚」的過程,一旦誠信在購買者的心中建立,明年他們依然會「找」上門來,天長日久,就會形成一種良性的循環。
這樣的道路,人人都懂,但為何卻一次次上演「自掘墳墓」式的行為?
當大家的愛心一次次被消費,當大家的善良一次次被愚弄,當大家的熱忱一次次被潑冷水,接下來的結果,某些人想到過沒有,一旦大家的善心和信任已經被消耗完。最大的受害者,究竟是誰?
難怪網上有這樣的聲音:一些滯銷的果農,任錢唯親,目光短淺,「一錘子買賣」的行徑,坑害別人的同時,也將自己逼上了絕路。
這樣的果農讓人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一點也不值得同情!
「善良在任何時候不應該被辜負」,否則,總有一天,就會跟「扶還是不扶」的問題一樣,大家都把善良藏起來,到時哪怕你把眼睛哭腫,也無人問津。
清潔的人你以清潔待他;乖僻的人你以彎曲待他。在網絡盛行的時代,你以什麼樣的方式對待他人,也必會遭來他人什麼樣的回應。
又到水果豐收季,愚弄善良的「一錘子買賣」思維,當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