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榮義和養母劉志群。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小時候,你收養我;長大後,我照顧你。
68歲的牛榮義,家住大渡口區新山村街道,年近七旬的她,總是寸步不離地為97歲的養母劉志群捏腳、餵飯、擦洗身體。養母20多年前不小心摔傷,導致生活無法自理。牛榮義辭去工作照顧她,一照顧就是20年。
近日,牛榮義入選9、10月「重慶好人」榜,她不離不棄照顧養母背後的故事,也隨之揭曉。
養父養母將她視為己出
牛榮義是劉志群抱養的孩子,被抱養時,牛榮義還是襁褓中的嬰孩。
「我的親生父母家境貧寒,無力撫養我,便把我給了養母劉志群,養父牛顯德。」回憶往事,牛榮義表示,養父養母家其實也不富裕,卻將她視如己出,沒再生其他的孩子。他們陪伴她,照顧她,供她讀書,看著她長大。
「印象中,小時候養父養母不管買什麼,都是先滿足我的要求。我要是犯錯了,養母也總是耐心給我講道理。那時,我時常在心裡暗下決心,長大了一定要好好報答他們。」牛榮義說。
長大後,牛榮義有了自己的生活,但她從沒有忘記這份恩情。正想著好好回報之時,養父卻因病不幸去世。
悲痛欲絕的牛榮義處理完養父的後事,執意要將養母接來和自己一起住。
「爸爸去世了,媽媽肯定很孤單,她來和我一起住,我不僅能照顧她,也能陪伴她。」牛榮義說,起初,養母還不同意和她一起住,怕打擾她,但她執意堅持,做了很久的思想工作,養母才答應。
她比很多親生女兒都好
30多年前,牛榮義早到了該結婚的年紀。
「當時,媽媽跟著我一起生活,她身體不太好,我時常想,我要是出嫁了,她的生活可怎麼辦?」因著這樣的想法,牛榮義的終身大事,拖了一年又一年。
「我的擇偶標準很簡單,其他的我都不考慮,只希望男方要接受媽媽和我們住在一起。」牛榮義表示,後來,她嫁給了現在的丈夫李隆倫。李隆倫是一名司機,他不僅人踏實穩重,而且還很欣賞她的孝心。
「她對自己的養母真的很好,可以說比很多親生女兒對自己的媽媽都好,我欣賞她的吃苦耐勞和知恩圖報。」李隆倫說。
婚後,日子本是風平浪靜,可養母忽然因為意外摔傷,導致身體多處骨折,需要在醫院治療。牛榮義心痛得掉淚,每天去醫院照顧養母,堅持給她翻身、擦身、捏腿、捶背,定期換衣、洗頭、剪指甲。
為了讓養母更快地好起來,牛榮義變著法做好吃的、有營養的東西,每天給養母送去,親自餵她吃飯。「那段時間真的很累,丈夫在外面上班,無暇顧及家裡,所有的事情都落在我一個人身上。但一想到媽媽需要我的照顧,我硬是每天打起精神,把所有的事情處理好。」牛榮義告訴記者。
在她無微不至的照顧下,劉志群終於出院了,但卻因此留下後遺症,行動很不方便。
我將一如既往地照顧媽媽
牛榮義常說,媽媽是個善良的人,小時候收養她;現在,她也定不能讓她失望。媽媽受傷了,腿腳不便,她暗下決心,餘生都要照顧她。
牛榮義說到做到,為了更好地陪伴、照顧母親,她辭去了工作。這一照顧,就是20多年。
20多年裡,她幾乎每天6點左右起床,先扶養母去上廁所,然後給養母做早餐。天氣好,她會帶養母出去散步,養母有時候會大小便失禁,她就耐心地為她清潔擦洗……
二十年如一日,為了照顧養母,牛榮義基本沒怎麼出過遠門,去得最多的地方,就是家旁邊的菜市場。為了照顧母親,牛榮義沒什麼娛樂時間,很少參加同齡人組織的打牌、跳廣場舞等娛樂活動。
現在,牛榮義已年近古稀,養母更是有97歲的高齡,但她仍像往日一樣照顧她。
做飯時,她會為養母開小灶,把食物搭配得更有營養。養母喜歡吃水果,她就買來絞碎器,將水果絞碎以後再餵食。平時煮飯,她也會用蒸鍋,將肉類煮爛,方便養母食用。
養母常年在家,牛榮義為了讓她開心,還時常給她講些笑話。有空餘時間,就會給她捏腳、捶背,活動筋絡……
「只要天氣好,就能看到牛榮義帶著母親出來散步。她的事跡,小區裡面很多人都知道,確實很感人。」牛榮義的鄰居告訴記者,她對自己的養母真的是有求必應,毫無怨言,簡直比親生女兒還好。這個社會需要知恩圖報,需要孝心。她們母女的事,很好的踐行了這兩點。
「我所做的事,都是我該做的。今後,我將一如既往地照顧媽媽。」牛榮義說。
重慶晨報·上遊新聞記者 範聖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