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姚的生煎店很多,但把生煎當作夢想去做的人不多。三年多來,一位堅守「小生煎、大夢想」的90後小夥洪益帆,帶領20人的團隊把小小生煎及邊際小吃做得風生水起,洪益帆也相繼被授予「餘姚市創業優秀新人獎」「餘姚市創業標杆人物」「寧波十大職教之星」「餘姚十佳網紅店長」等殊榮。
把生煎做成姚城早點夜宵的一道風景
1992年12月出生的洪益帆是馬渚鎮雲樓村人。在開生煎店之前,他曾在外面打工三年,給人家殺過魚、販過菜,幹過流水線上的操作工。
2014年,在市就業創業聯合會幾位創業夥伴的鼓勵下,洪益帆決定創業做生煎。
「我做生煎是有『老底子』的。」洪益帆說,爺爺是市區某知名飯店的第一代廚師長,退休後,爺爺在雲樓街上開了家早餐店,生煎、包子、砂鍋,遠近聞名。幹到實在幹不動了,爺爺才歇業在家養老,儘管有獨家秘笈,但由於當時洪益帆的父親患病,無法子承父業。
說幹就幹。2014年5月18日,以洪益帆乳名「阿帆」命名的阿帆雲樓生煎店在雲樓村開張。
「開業的一萬多元本金是從市就業創業聯合會四五個朋友那裡借來的。我用這些錢買了生煎灶、碗筷和桌椅板凳,還對租用的房子進行簡單刷白等。」洪益帆說,早點店只做生煎、牛肉粉絲湯和餛飩三樣,開張首日就賣了七八百隻生煎,銷售額總共有1300多元。
生煎好不好,主要在於肉餡、麵粉,以及油的品質控制。阿帆說:「我二爺、三爺兩位老人在雲樓街上賣了一輩子豬肉,二爺今年已70多歲。他們殺了一輩子的豬,最清楚什麼部位的肉最適合做生煎。而這樣一塊肉,一頭豬身上只能挑出三公斤左右。」
在阿帆生煎雲樓店贏得各方好評後,阿帆相繼在文山路、萬達金街、勝山西路開店。「市區的三家店全部是夜宵,不做早點。」阿帆說。
每一天,阿帆雲樓生煎店大概要消耗豬肉100公斤,夜宵做到12點鐘準時打烊。「生煎到那個時候肯定沒有了,因為作為最關鍵的原材料豬肉沒有了,我們絕不會用其他肉替代,這並不是像一些人所說的『飢餓營銷』。」阿帆說,他們現在每天所要用到的豬肉,差不多是從30頭肉豬身上挑選出來的。「生意是做不完的,我要把最好的品質帶給顧客。」
阿帆雲樓生煎從選肉到餡料製作,從擀皮包餡到下鍋,處處都傳承著祖輩對傳統美食的匠心,雙面煎黃的外皮金黃焦脆,每一隻生煎猶如一朵金菊,既好吃又好看,市民要吃就少不了排起長長的隊伍,這成了姚城百姓早點和夜宵的一道風景,一種情結。
感恩之心助力夢想前行
阿帆雲樓生煎在雲樓的早點店每隻售價1元,而市區的三家夜宵店單價是2元。有顧客甚至善意提醒阿帆把價格漲上去讓「城鄉同價」。
「雲樓老店堅持一元一隻,直到倒店為止,不許漲價!」在給阿帆管著雲樓店的父親說,「我們能有今天,都靠街坊鄰居相助,做人不能見利忘義、忘本。」
為了騰出更多精力去拓展外部市場,阿帆曾跟父親商量培養個徒弟來雲樓接替自己,而父親則要求阿帆必須在雲樓店撐門面,親力親為……
阿帆說,父親這份始終如一的感恩之心,除了來自於當初父親生病時得到很多街坊鄰居的關愛,更緣於房東一家人對他們家10多年來的照顧之情。
在雲樓,阿帆雲樓生煎早點店開在阿帆父母租住的房子裡,對於房東一家的關照,阿帆一直銘記在心。2005年,因為家裡沒有房子住,父母租住到雲樓街上。「臨街一通二的房子,一年租金只有2000元,五年後房租漲到3000元,到2014年我們生煎生意做了半年後,房租才漲到5000元,而周邊同類房子的年租金都在1萬元左右。」阿帆說。
阿帆說,他還特別感恩市就業創業聯合會一幫創業朋友的鼓勵和支持。「就拿當初他們借給我創業啟動資金這事來說,其實借給我的不是錢,而是信心,是信任,是激勵。」阿帆說,朋友也從我身上看到了我的辛勤付出,他們都很欣慰。
阿帆更感恩全體員工。如今,阿帆雲樓生煎4家店共有近20位員工,這些員工的家境相對都不是很好。「帶領他們擺脫目前困境,是我的一份責任。」阿帆說,平時他跟店員在一起很少聊餐品,更多的是聊感恩,聊如何把生意做得有人情味。
據悉,阿帆雲樓生煎在市區的三家店,洪益帆從不參與管理。洪益帆說,他很贊同我市企業家王文鑑先生「錢散人聚」的理念,並將努力踐行。目前,在阿帆雲樓生煎店,店長年薪在15萬元以上,一般員工年薪接近5萬元,提供工作餐,福利差不多每個月發一次。
有了團隊強有力的支撐,阿帆也有了新夢想:力爭在明年年底之前再開幾家店,計劃到後年把生煎及邊際小吃做到1000萬元的產值。
編輯:徐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