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詩到自然,無跡可尋」的千古名篇

2020-12-18 風中飛鶴

上一篇,我們學習了孟浩然刻畫秋江暮色的詩《宿建德江》,詩中雖只有一個愁字,卻把詩人內心的憂愁寫得淋漓盡致,然野曠江清,秋色歷歷在目。今天,我們換個角度,學習他另外一首抒發他美好心情的千古詩作《春曉》。

《春曉》 唐·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春日裡貪睡不知不覺天就亮了,到處可以聽見小鳥的鳴叫聲。

回想昨夜的陣陣風雨聲,不知吹落了多少嬌美的春花。

孟浩然早年隱居鹿門山,後入長安謀求官職,考進士不中,回到故鄉。《春曉》正是他隱居鹿門山時所作。

不同於前一首《宿建德江》的排解愁緒,這首詩的意境十分優美。詩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剛剛醒來時的一瞬間展開描寫和聯想,生動地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熱愛和對春光的憐惜之情。

這首《春曉》一開始讀起來,似覺平淡無奇,多度幾遍,你就會發現詩中別有天地。詩中的景色活潑跳躍,生機勃勃。它寫出了詩人的感受,表現了詩人內心的喜悅和對大自然的熱愛。

「春眠不覺曉」,詩人抓住了晨睡起時這一剎那的情感,似說還休,卻並未展開,反而由讀者沿著詩人思維的方向去豐富和補充了。接著,作者沒有寫春天的各種美景,他只是從聽覺角度著筆,一覺醒來,聽到的是屋外處處鳥兒的歡鳴。一幅充滿活力的春曉景象就展現在了讀者面前。

昨夜我在朦朧中曾聽到一陣風雨聲,現在庭院裡盛開的花兒到底被搖落了多少呢?第三第四句,似乎又是對前兩句的解釋,在靜謐的春夜,必然是輕風細雨,正是這樣的風雨送作者入眠。同時,又在這字裡行間將讀者引向對無邊春色的想像。

而到了最後一句,「花落知多少」,又隱含著詩人對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怨以及無限遐想。詩人把對春天的情感寄托在對落花的嘆息上。時間的跳躍、陰晴的交替、感情的微妙變化,都很富有情趣,能給人帶來無窮興味。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整首詩的風格就像行雲流水一樣平易自然。然而言淺意濃,景真情真,就像是從詩人心靈深處流出的一股泉水,晶瑩透澈,灌注著詩人的生命,跳動著詩人的脈搏。

如同李白的《靜夜思》一般,千百年來,這首《春曉》為人們所傳頌。甚至很多時候,也是作為啟蒙詩進行學習。雖然只有短短的四行詩裡,人們也熱衷於討論他,仿佛詩中蘊涵著開掘不完的藝術寶藏。

相關焦點

  • 孟浩然受邀去朋友家做客,被優美的景色所吸引寫下這首千古名篇
    孟浩然一生隨性灑脫、至情至性,他的詩風也是清新自然,充滿生活氣息,我們與其說他不懂人情世故,不如說他的內心更加嚮往平淡的田園生活。有一次,孟浩然收到朋友的請柬,邀請他去做客,當他來到朋友家中後,看到一片清幽秀美的景色。再加上老朋友的熱情招待,孟浩然興致勃發,在臨走時寫下這首千古名篇。
  • 怎樣欣賞孟浩然的《過故人莊》,為什麼說其「淡到看不到詩」?
    怎樣欣賞孟浩然的千古名篇《過故人莊》?為什麼說其淡到看不到詩?接到這個邀請,想了一天。因為要簡單回答很容易,只要分析一下《過故人莊》即可。這首詩不複雜,賞析也容易,而且也能通過孟浩然這首小詩學會如何掌握詩歌跳躍性敘述和節奏。
  • 兩大詩人各給宰相寫一詩,同為千古名篇,表達的心境卻截然不同
    陶淵明到了唐代,兩位著名的詩人王維和孟浩然很好地繼承了陶淵明田園詩的傳統,成為歷史上最著名的山水田園詩的代表人物。非常有意思的是,二人都曾給張九齡寫過詩,而且都成為流傳千古的名篇。但是,兩首詩表達的心境截然不同,所反映出來的境界也有天壤之別。兩首詩一首是為明志,一首是為是求引薦,不同的心境決定了不同的高度。下面我們來看這兩首詩。
  • 孟浩然人生低谷時寫下一首詩,斷送了前程,卻成千古名作
    唐朝有很多詩人雖滿腹才華,卻屢屢在科舉考試中受挫,也因此誕生了很多千古名作。 例如羅隱的《自遣》,「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原是他在多次落第後寫的一首牢騷詩,卻安慰了世人一千多年。
  • 孟浩然的這首詩,短短20字,便把內心的憂愁寫得淋漓盡致
    翻開我國古典詩詞,你會發現描寫愁緒的名篇不勝枚舉。並且,所寫愁緒的類別還多種多樣。從懷才不遇,到國破家亡;從羈旅離愁,到韶光易逝。「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無一例外,它們給人的感受,均是形象鮮明,細膩真摯,讀來感人肺腑。
  • 李白被迫吹捧楊貴妃美貌,寫下千古名篇後,唐玄宗:賜金放還
    所以,天寶元年(公元742年),當42歲的李白收到唐玄宗召他入京的詔書,不禁欣喜若狂,以為實現政治理想的機會到了,所以滿懷希望地寫下了《南陵別兒童入京》,並在詩中高呼:「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意思就是說:我怎麼會是長期身處草野之人?我馬上就要進京當宰相了!
  • 他因詩殺親,在逃亡中寫下一詩,卻成就千古名篇
    不過在杜甫這些偉大詩人背後,也有一些詩人的人品太差,有些甚至渣到了極點!這是元稹寫給已故妻子的悼亡詩,為表達自己對妻子的忠心,元稹將此詩寫得可以說是情真意切!可據說元稹剛剛寫完這句詩不久,就與別的女子好上了。所以從感情來說,世人皆說元稹是最渣的一位詩人。 宋之問人品渣到極致,曾親手殺了外甥 還有一位詩人,他曾因詩殺親(親手殺死了外甥),人品渣到極點,在逃亡中寫下過一詩,而這首詩還成就了千古名篇。
  • 王勃很冷門的一首詩,很顯然是被低估了,也是一首難得的千古名篇
    王勃也是我很喜歡的一位詩人,唐朝的詩人燦若星辰,但是王勃無疑是其中最耀眼的一顆明星,絕對的天才詩人,年紀輕輕就寫下了令人驚豔的千古美文《滕王閣序》,一時之間廣為流傳,他不僅文章寫得好,另外詩歌也是一絕,很多經典的作品,那也是膾炙人口,例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山中》、《滕王閣詩
  • 孟浩然送別好友,寫了首20字小詩,卻留下一個令人不解的千古難題
    就連一向以田園隱逸著稱的孟浩然也曾有贈劍的任俠磊落之作,且來欣賞孟浩然的這首《送朱大入秦》:送朱大入秦唐·孟浩然遊人五陵去,寶劍值千金。朱大是孟浩然的好友,曾有心入仕,卻屢不得意,因而便如李白一般仗劍放歌、雲遊山水。而此詩是朱大將入三秦之地遠遊,孟浩然為之送別而作。起句「遊人五陵去」緊扣詩題「送朱大入秦」,遊人便是朱大,「五陵」指漢代五陵,意指秦地。
  • 孟浩然和他的詩(上)
    而王摩詰一生出仕入仕,幾經周折,於世情之變體味頗深,此情發之於詩,則往往意趣清遠,無跡可尋。  雖則,孟詩亦自有其過人處。其詩之淡遠處,既上繼陶潛餘緒,又不減王維。如木落雁南渡,北風江上寒。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等句,真可謂清空自在,淡然有餘,不愧山水詩中之佳制也。  孟浩然的詩描寫田園風光,表達對農家生活的熱愛,讀來樸質感人。他與王維是盛唐時期的田園山水詩的代表人物。
  • 老實人孟浩然的田園詩
    過故人莊(唐)孟浩然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我一直覺得,《過故人莊》是最有傳統中國味的詩。不是說它的結構句法典故什麼的,而是說它裡面那種情、那種景、那種場。每每讀到這首詩,我就會想起看過的明清章回小說,《醒世姻緣傳》《鏡花緣》《隋唐演義》《紅樓夢》……那種溫柔敦厚的感覺,《過故人莊》就是溫柔敦厚,中國式的人間。
  • 孟浩然的一首20字的小詩,內涵原來如此豐富
    孟浩然是唐代著名詩人,他的詩膾炙人口,在那時是家喻戶曉的。此情此景,孟大詩人,詩興大發,搦管而作,春曉一詩。詩因其美感與靈秀,流傳千古。此時的23歲的襄陽孟浩然,正一個人隱居在鹿門山,努力攻讀。正所謂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苦讀聖賢書。雖如此,朝廷的一舉一動,仍然牽動著孟浩然的心。他一直沒忘記讀書人的使命與責任。
  • 寇準七歲時寫下一詩,短短二十字,卻成人人會背的千古名篇
    如黃庭堅七歲時,似乎就了解到了成人的名利糾葛,寫出了「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算盡不如君」。再如白居易十六歲時,就寫出了包含哲理的名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本文向大家分享的《詠華山》,便是北宋政治家、詩人寇準七歲時寫下的一首詩。相傳在寇準七歲那年,寇準父親帶他攀登華山,當登到華山高處極目遠眺之時,寇準見八百裡秦川盡收眼底,便詩興大發,寫下了這首詩。
  • 孟浩然詩裡的絕世美名!用孟浩然詩起名,效果槓槓的
    好名詩裡有!孟浩然詩裡的絕世美名!用孟浩然詩起名,效果槓槓的!「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說起孟浩然,寶爸寶媽們會想到他的那首詩呢?小編最先想到的是「與君初相識,猶如故人歸」。孟浩然詩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詩人,用孟浩然詩給寶寶起名天生就帶有一種自然的淳樸感與親切感。女孩子給人一種鄰家妹妹的感覺,男孩子給人一種率真少年的感覺。如果屏幕前的你也想起一個自然親切的寶寶名,就請跟隨小編的腳步繼續往下看吧!看完這些出自孟浩然詩的寶寶名字,有沒有為寶寶挑選到滿意的名字呢?
  • 孟浩然的五絕名篇,為何含蓄不盡?妙在詩人的構思
    孟浩然的《宿建德江》,是五絕中的名篇,大家都讀過。這首詩沒有生僻字,字面意思也很好懂。但詩人的感情非常濃烈。這首詩妙在哪裡?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通過詩題,我們知道詩人在建德江上住宿了一晚。結合下句的「日暮」,我們知道停船的原因是:天晚了,要休息一晚。(2)為什麼要停靠在小沙洲邊而不是岸邊?這個問題問得很自然。
  • 詩人表達內心的痛苦作了首詩,成千古名篇,被數位大家「借鑑」
    文/訪客詩人表達內心的痛苦作了首詩,成千古名篇,被數位大家「借鑑」中國歷史悠長,雖然說漢語博大精深,而且還有不同的語法和手法。詩人們用各種新奇的手法,巧妙引用詩詞,不僅使原來的詩擁有更大的名氣,還能使之陳中出新,別具一番風味,梅開二度,就像有名的女詩人李清照,她就曾用過一句宋詞名句,並在後面加了一句自己的詩,吟為「庭院深深深幾許,雲窗霧閣春遲」,立馬就從歐陽修描寫的深閨怨婦變成了詠梅的意境,不僅毫無違和感,讀來朗朗上口,還仿佛讓讀者身臨其境,聞到了梅花的沁香。
  • 孟浩然最經典的五首詩——清淡自然,膾炙人口
    唐代山水田園詩代表之一——孟浩然,他的寫作風格,總是如此特別,給人以風神散朗的感覺。細品其五首最經典的古詩,清淡自然,或許我們可在他的內心深處,窺探一二。這是出自《王風·君子於役》,寫的是一位婦女,每當到夕陽西下、雞進籠舍、牛羊歸欄的時刻,她就更加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藉此,我們也正可以理解詩中旅人的心情——為何會有「客愁新」:本來行船停下來,應該靜靜地休息一夜,消除旅途的疲勞,誰知在這眾鳥歸林、牛羊下山的黃昏時刻,那羈旅之愁又驀然而生。然而,言雖止,意未盡。
  • 孟浩然的一首田園詩,初讀覺得很簡單,再讀才發現字字珠玉
    幽居襄陽鹿門山的詩人孟浩然,雖然一生不仕,卻是我國古代少有的名傳千古的布衣詩人之一。他摒棄官職,寄情山水,與王維形成了唐代山水田園詩派。不僅與邊塞詩派交相輝映,還促成了我國古代山水田園詩的盛世。李白在《贈孟浩然》一詩中,便是對他摒棄官職、白首歸隱、迷花不仕的高雅形象,表露了自己的敬慕之情。而說到孟浩然的山水田園詩,最經典的還數那首《過故人莊》。這首由孟浩然創作的五言律詩,主要寫的就是他應邀到一位老朋友家中做客的經過。一個普通的農莊,一頓普通的雞黍飯,讓很多人初讀起來都覺得很簡單。但它集景、事、情完美結合的藝術魅力,卻需要我們細細再讀才能發現。
  • 每天一首古詩詞:《夜歸鹿門山歌》孟浩然
    顯然,這首詩的題材是寫「夜歸鹿門」,頗像一則隨筆素描的山水小記。但它的主題是抒寫清高隱逸的情懷志趣和道路歸宿。詩中所寫從日落黃昏到月懸夜空,從漢江舟行到鹿門山途,實質上是從塵雜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隱逸道路。此詩通過描寫詩人夜歸鹿門山的所見所聞所感,抒發了詩人的隱逸情懷。
  • 孟浩然《過故人莊》,一首平淡的詩,平淡到看不見詩
    有《孟浩然集》。【背景】這是一首描寫農家生活的詩,可以說是唐朝的農家樂了。孟浩然受陶淵明的影響比較大,他們都喜歡描寫鄉村田園生活,風格平淡恬靜。在這類詩中,也表達了詩人的生活追求。這裡我們經常忽略一個現象,那就是孟浩然在安史之亂之前就去世了,他的整個生命都在大唐盛世中度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