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大詩人各給宰相寫一詩,同為千古名篇,表達的心境卻截然不同

2020-12-23 老沙侃文化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儒家學說的重要思想,也是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的最高追求。所以,歷史上大多數時間大部分文人,都是朝著這個目標努力的。像著名的大詩人李白、杜甫等人莫不如此。但是,由於社會的紛爭、官場的黑暗,也出現了一些特立獨行、具有出世思想的人,比如陶淵明,看清了官場的黑暗,經歷了一番痛苦的思想鬥爭,終於作出了重大決定,辭官不做,歸隱田園,成為古代知識分子出世思想的代表人物,也從此開創了田園詩派。

陶淵明

到了唐代,兩位著名的詩人王維和孟浩然很好地繼承了陶淵明田園詩的傳統,成為歷史上最著名的山水田園詩的代表人物。兩位詩人同樣成就非凡,詩名遠播,而且二人結成了至交好友,但他們的人生之路卻迥然不同。

王維出身河東王氏,家世不俗,又得到岐王及玉真公主的賞識,三十歲時就狀元及第,除了在安史之亂中被亂軍所擄,被迫做過一段時間偽官,成為他人生的汙點之外,可以說是一生官運亨通,最高做到尚書右丞。

科舉考試

但孟浩然卻不同,年輕時漫遊長江流域,幹謁公卿名流,渴望有人向皇帝引薦,但卻一無所獲。直到40歲入長安參加科舉考試,結果名落孫山。後來更因為他的「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詩句,被唐玄宗詬病,從此斷絕了入仕的念頭,一生未入仕途。

雖然命運完全不同,但兩人卻有一個共同的朋友,即宰相張九齡。非常有意思的是,二人都曾給張九齡寫過詩,而且都成為流傳千古的名篇。但是,兩首詩表達的心境截然不同,所反映出來的境界也有天壤之別。兩首詩一首是為明志,一首是為是求引薦,不同的心境決定了不同的高度。下面我們來看這兩首詩。

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

酬張少府

王維

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

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

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

這首詩的大意是:人到晚年特別喜好安靜,對人間萬事都漠不關心。自思沒有高策可以報國,只要求歸隱家鄉的山林。寬解衣帶對著松風乘涼,山月高照正好弄弦彈琴。君若問窮困通達的道理,請聽水浦深處漁歌聲音。

松風吹解帶

這首詩前四句全是寫情,隱含著詩人偉大抱負不能實現的矛盾苦悶心情。頸聯寫隱逸生活的情趣,情景渾成,物我兩忘,以動寫靜,為高人達士作了傳神的寫照。末聯是即景悟情,以問答形式作結,故作玄解,以不管作答,含蓄而富有韻味。全詩著意自述「好靜」之志趣,寫自己對閒適生活的快意,並表示自己對天地間的大道理有所領悟,已經能超然物外,從表面上看似乎很達觀,但從詩意中,還是透露出一點點失落、苦悶的氣息。

明月照彈琴

王維王維晚年官至尚書右丞,職務不小。但是,由於政局變化反覆,他早已看到仕途的艱險,便想超脫這個煩擾的塵世。他吃齋奉佛,悠閒自在,大約四十歲後,就開始過著亦官亦隱的生活。此時他的好友張九齡被排擠,退出宰相位。王維十分沮喪,曾寄詩九齡,表示對朝政失望,從此將歸隱山林。此後他雖然依舊在朝作官,官職還有所升遷,但他的內心是矛盾而痛苦的,他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並更加篤信佛教,以此求得精神的慰藉和解脫。此詩就反映了他的這種精神狀態,既不想同流合汙,只好潔身自愛,走隱逸之路。這首詩正是表達自己不願再理世事,淡泊自得的心態,出世思想十分明顯。整首詩意思閒暢,筆端高妙,悠然神遠,為千古佳作。

歸隱山林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這首詩大意為:八月的洞庭湖,水勢浩渺無邊,水天迷濛。雲夢二澤水氣蒸騰白白茫茫,波濤洶湧似乎要把嶽陽城撼動。我想渡水卻苦於找不到船與槳,聖明時代閒居委實羞愧難容。只能觀看別人辛勤臨河垂釣,白白羨慕別人得魚成功。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此詩是一首投贈之作,通過描述面臨煙波浩淼的洞庭湖欲渡無舟的感嘆以及臨淵而羨魚的情懷而曲折地表達了詩人希望張九齡予以援引之意。前四句寫洞庭湖壯麗的景象和磅礴的氣勢,後四句是藉此抒發自己的政治熱情和希望。全詩以望洞庭湖起興,由「欲濟無舟楫」過渡,對於本來是藉以表意的洞庭湖,進行了潑墨山水般的大筆渲繪,呈現出八百裡洞庭的闊大境象與壯偉景觀,取得撼人心魄的藝術效果,使此詩實際上成為山水傑作。

氣蒸雲夢澤,波撼嶽陽城

此時孟浩然求仕心切,所以寫這首詩求張九齡引薦,全詩景色壯麗、騎士磅礴、撼人心魄,但入世思想非常明顯。「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一句,流露出了一種酸溜溜的感覺。

這兩首首詩同為膾炙人口、流傳千古的經典之作,但比較而言,王維無欲則剛,所以詩在意境上略勝一籌,整首詩顯得超然、灑脫,淡遠。孟浩然是有求於人,雖然詩的前兩聯大氣磅礴,但後兩聯卻略顯卑微。當然,對於不同年齡、不同心態的讀者,見解是不同的。朋友們,這兩首詩你更喜歡哪一首?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不慎觸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詩人表達內心的痛苦作了首詩,成千古名篇,被數位大家「借鑑」
    文/訪客詩人表達內心的痛苦作了首詩,成千古名篇,被數位大家「借鑑」中國歷史悠長,雖然說漢語博大精深,而且還有不同的語法和手法。但是五千年的時間,古代使用的還是文言文,小編一直很好奇一件事,就是詩人們的詩詞會不會也有雷同之處,或者直接照抄的。已經忘記在哪兒聽過的一句話,說是「天下文章一大抄」,抄襲一直都是為人們所不喜的,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原創,是獨一無二的,但是卻總是避免不了抄襲,即使在現代,也是常有的事,我們也經常看新聞上某某作家就自己的什麼什麼作品跟誰誰打官司。
  • 5首值得背下來的唐詩,每一首都是千古名篇,令人拍案叫絕
    很多人都知道杜甫憂國憂民,寫的詩很有家國情懷。不過杜甫也不只是寫那些厚重的詩,同樣也寫了一些日常化的詩。比如上面這首《悶》詩,其實就是杜甫在發牢騷:「哎呀,西蜀這地兒霧氣有點大啊,環境有點惡劣啊。出門看到的就是河水和青山,太不熱鬧了吧。哎,我呆在這地兒,真是悶出病了,眼睜睜的看著鏡子裡的自己一天天變老。」說實話,杜甫這首詩挺有生活意趣的,令人會心一笑。
  • 他因詩殺親,在逃亡中寫下一詩,卻成就千古名篇
    元稹是感情上的大騙子、渣男 愛情上的渣騙子,我們都知道是那位曾經寫下過「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的唐代詩人元稹。這是元稹寫給已故妻子的悼亡詩,為表達自己對妻子的忠心,元稹將此詩寫得可以說是情真意切!可據說元稹剛剛寫完這句詩不久,就與別的女子好上了。所以從感情來說,世人皆說元稹是最渣的一位詩人。
  • 杜甫兩首詩寫雪,為何風格截然不同
    我們讀他的詩《絕句》就知道草堂環境的概況,杜甫是把門前這條江水引以為豪的。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這也是杜甫一首輕快地寫到了雪的詩句。這首詩寫於至德元載即756年,正是安史之亂爆發的第二年,叛軍攻入長安,唐玄宗逃往四川。太子李亨在寧武即位,是為唐肅宗。杜甫簡單安置了家事以後,前往寧武投奔唐肅宗,不料半路被叛軍抓住解回了淪陷後的長安。由於他沒有在唐玄宗那裡做大官,當時還沒有名氣,所以沒有像李白王維那樣引起安祿山的注意。
  • 王勃很冷門的一首詩,很顯然是被低估了,也是一首難得的千古名篇
    王勃也是我很喜歡的一位詩人,唐朝的詩人燦若星辰,但是王勃無疑是其中最耀眼的一顆明星,絕對的天才詩人,年紀輕輕就寫下了令人驚豔的千古美文《滕王閣序》,一時之間廣為流傳,他不僅文章寫得好,另外詩歌也是一絕,很多經典的作品,那也是膾炙人口,例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山中》、《滕王閣詩
  • 宋朝詩人寫了一首小詩,不輸賈島的千古名篇,更含蓄有味
    站在詩人的角度來讀詩,我是沉於古詩。(全文共2600字,讀完大約需要5分鐘,如果您暫時沒有時間,建議先收藏哦。)《尋隱者不遇》,是賈島的五言名篇,幼兒園的小朋友都會背。但您可能不知道,宋朝初期有一位叫魏野的詩人也寫過一首《尋隱者不遇》。初讀這首詩,您會覺得很簡單,但讀得越仔細,就會越覺得含蓄有味。這首詩好在哪裡?
  • 李白被迫吹捧楊貴妃美貌,寫下千古名篇後,唐玄宗:賜金放還
    李白在《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中明確交代,他的人生理想是:「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奮其智能,願為輔弼,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也就是說,他想成為像管仲和晏嬰那樣的傑出宰相,有朝一日輔佐天子,使四海昇平,百姓安居樂業。
  • 寇準七歲時寫下一詩,短短二十字,卻成人人會背的千古名篇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詠華山》,便是北宋政治家、詩人寇準七歲時寫下的一首詩。相傳在寇準七歲那年,寇準父親帶他攀登華山,當登到華山高處極目遠眺之時,寇準見八百裡秦川盡收眼底,便詩興大發,寫下了這首詩。儘管《詠華山》只有短短二十字,但是它卻是詠物詩中的一首典範,歷來為人所稱道,如今更是成為了人人會背的千古名篇。
  • 一首《花影》看似一篇寫花之詞,實則表達了寫詞人心中憤怒與諷刺
    蘇軾一生的遺憾其實是在朝堂中鬱郁不得志,在描寫兄弟之情、山水之壯麗的同時也寫了很多自己對朝局的無奈。在仕途上,雖然蘇軾一直以來歷經坎坷,但是不管在何處為官,始終都不曾改變自己為官的初衷,所到之處都盡心盡力地致力於當地的發展與建設,大力興辦教育。用自己的微薄之力,救黎民百姓於水火之中。
  • 張九齡很經典的一首詩,開篇就是千古名句,令人稱讚不已!
    它常常被作為表達心境的載體,包含極其豐富的意蘊。或用月亮表達孤獨,如李白《月下獨酌》:「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或用月亮表達思念,如杜甫《月夜憶舍弟》:「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或用月亮表達離愁,如柳永《雨霖鈴》:「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總之,有關月亮的古典詩詞數不勝數。
  • 孟浩然「詩到自然,無跡可尋」的千古名篇
    上一篇,我們學習了孟浩然刻畫秋江暮色的詩《宿建德江》,詩中雖只有一個愁字,卻把詩人內心的憂愁寫得淋漓盡致,然野曠江清,秋色歷歷在目。今天,我們換個角度,學習他另外一首抒發他美好心情的千古詩作《春曉》。不同於前一首《宿建德江》的排解愁緒,這首詩的意境十分優美。詩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剛剛醒來時的一瞬間展開描寫和聯想,生動地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熱愛和對春光的憐惜之情。這首《春曉》一開始讀起來,似覺平淡無奇,多度幾遍,你就會發現詩中別有天地。詩中的景色活潑跳躍,生機勃勃。它寫出了詩人的感受,表現了詩人內心的喜悅和對大自然的熱愛。
  • 弟弟蘇轍抱怨日子過得苦,蘇軾寫了首詩安慰,被後世奉為千古名篇
    侄子蘇轍埋怨生活過得苦,蘇東坡寫了首詞安慰,被後人譽為千古名篇這三個人中,蘇東坡的才華不用多講,蘇洵能夠2個出2個這般優異的孩子,才華當然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唯有蘇軾的弟弟蘇轍,仿佛在古代文學史上的成就感並沒有很高,因此 很多人都感覺蘇轍跟蘇東坡的史學功底差了一大塊,客觀事實真的是這般嗎?
  • 南唐兩句殘詩,幾十年後宋代一詩人湊成整首,竟成為詠梅經典名篇
    即晏幾道化用唐末詩人翁虹「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成為千古名篇。這篇文章,我們再說一個經典的化用例子。五代十國時期,有很多有才氣的詩人,他們為避戰亂,隱居山水之間。其中有一位南唐詩人叫做江為。江為早年間隱居在廬山,跟著陳貺學了二十年的詩,由此有了詩名。南唐中主李璟當權時,江為曾經去考過幾次進士試,但最後都失敗了。後來他想與人投奔吳越,結果行跡敗露被殺了。這位詩人曾有一詩集名《江為集》,但後來在戰亂中散佚,只有《全唐詩》記錄了他8首詩,還有幾句殘詩。正是這些殘詩,才有了後來「林逋偷詩」的故事。
  • 詩佛王維最美一首詩,全篇都是千古名句,驚豔千年,成就千古名篇!
    唐代絕句名篇經樂工譜曲而廣為流傳者為數甚多。王維《相思》就是梨園弟子愛唱的歌詞之一。據說天寶之亂後,著名歌者李龜年流落江南,經常為人演唱它,聽者無不動容。紅豆產於南方,結實鮮紅渾圓,晶瑩如珊瑚,南方人常用以鑲嵌飾物。傳說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邊地,哭於樹下而死,化為紅豆,於是人們又稱呼它為「相思子」。唐詩中常用它來關合相思之情。
  • 被譽為「千古第一相思詩」,但是這首詩寫的卻不是愛情
    李白說,「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此後湧現出非常多的相思詩人,他們寫下了流傳千古的相思詩,真正的入了李白的相思門,體會到他的相思苦。比如李商隱、柳永、晏殊、晏幾道等等,他們都是寫相思詩的高手。但是說起千古第一相思詩,小編覺得卻不是他們寫的詩,也不是兩漢時期司馬相如、卓文君寫的相思詩,而是王維寫的《相思》。我們都喜歡這首詩,說起相思,首先想到的可能也是這首詩。我們來看看這首詩。相思唐 王維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 李白寫得最肉麻的一首詩,對楊玉環瘋狂吹捧,流傳至今成千古之作
    文/歷史客站 標題:李白寫得最肉麻的一首詩,對楊玉環瘋狂吹捧,流傳至今成千古之作 說到古代的詩人,李白無疑是繞不開的一個。
  • 李商隱最經典的五首五言律詩,意境唯美到極致,首首都是千古名篇
    李商隱是李杜之後,最有影響力的詩人,他的詩,常以唯美的意境,精緻的語言折服世人。今天我推薦五首李商隱寫的五言律詩,這五首五律,都是流傳千古的經典名篇。一、《落花》落花高閣客竟去,小園花亂飛。參差連曲陌,迢遞送斜暉。
  • 裴度寫信給白居易,白居易調皮地寫了一首詩,千古流傳
    下面介紹的是裴度寫信給白居易,白居易調皮地寫了一首詩,千古流傳。兩人唱和之詩很快就傳到了宰相裴度那裡,他讀完詩,也很喜歡這對白鶴,於是就寫了一封信給白居易,其中還附了一首詩:白二十二侍郎有雙鶴留在洛下,予西園多野水長松可以棲息,遂以詩請之唐代:裴度聞君有雙鶴,羈旅洛城東。
  • 最浪費的詩人,卻寫了最節儉的詩,寫了《憫農》的李紳後來怎麼了
    古代詩人最喜歡用詩來表達自己的志向,因此很多人就會認為什麼樣的人就會寫出什麼樣的詩,詩詞自然也就代表了詩人的氣質和品格。好像杜甫悲天憫人,也就寫了「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劉禹錫樂觀豪邁,也就寫了「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 「我想與你喝酒」,白居易僅用20個字,將這句話寫成了千古名篇
    「我想與你喝酒」,白居易僅用20個字,將這句話寫成了千古名篇!俗話說,酒逢知己飲,詩向會人吟。中國是的詩歷史悠久,中國的酒也源淵流長。中國的詩人似乎尤其愛酒,寫下了無數關於酒的膾炙人口的詩句。酒與詩,承載著中國詩人千百年的靈動與情感。還有句話說: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陶淵明愛酒,留下了不朽的飲酒詩,「忽與一樽酒,日夕歡相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