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孩子們上體育課時總是喊『下樓運動去咯』,現在孩子們反了一下,變成了喊『上樓運動去咯』!」
9月24日,在北侖區泰河學校,204班的同學們在班主任崔毅軒老師的帶領下,有序排隊走上樓梯,走進位於學校一號樓樓頂的「空中運動場」,上體育課。本學期以來,在屋頂上體育課,成了泰河學校一二年級的小朋友們最期待的事兒。
□現代金報 | 甬上教育
記者 李臻 通訊員 楊陽
「往下走」變成「往上走」
過去,一二年級的同學們想要進行大課間的出操或是上體育課時,總是需要「跋山涉水」,走下教學樓,走到老校區的操場。從列隊、行進到開始體育運動,耗時有時候能超過10分鐘。而現在,低段的小朋友進行體育活動不再需要下樓,只需要走上處於樓頂的「空中運動場」,即可進行體育運動,路上的時間節約了一大半。
學校副校長沈斌介紹道,作為城區學校,學校面積和規模有限,為了保障體育教學及課外活動的開展,讓每個孩子、每個班級都有充足的活動場地,學校利用暑期將一二號樓的樓頂改造成空中體育場,總佔地面積達到825平方米左右,用於日常體育教學、學生課外活動和專業生課餘訓練及興趣小組活動使用。
記者了解到,學校對屋頂進行改建之前,經過了細緻嚴謹科學的測評和規劃。此外,學校的屋頂運動場地採用人工草皮,草皮非常柔軟,手摸腳踩的舒適度都非常高,即使在奔跑中摔倒在草皮上,也不易受傷。此外,學校為了確保安全,安排了專人負責各種固定器材以及場地的安全檢查。
「向天空要面積」值得借鑑
除了面積增加,路程變少,「空中運動場」的好處還有不少。
過去,體育課在地面上課時,總會對附近教學樓上文化課的班級產生影響。而空中運動場的草皮厚,高樓的空間阻隔少,聲音向四周延伸,無論樓頂的孩子們怎麼運動,都很少對樓內上課的班級產生影響。以前樓裡在上課,樓外「籃球聲」「腳步聲」「嬉戲聲」聲聲入耳的現象得到了有效緩解。
除了泰河學校和紹成小學,華山小學、長江小學等校也先後利用校舍頂樓改建出空中運動場地,向天空要面積,助力老校園「長大」不少。
《解放日報》在今年1月 6日發布了名為《城市煥發生機,別忘了屋頂》的文章。一幢樓房的屋頂面積,相當於這幢樓的佔地面積,如果能夠加以利用,那許多城區老校、老樓能拓展的可利用面積將會非常可觀。北侖通過「向天空要面積」,挖潛擴容,讓更多學生享受更優質充足的教育資源,走出了值得學習借鑑的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