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二使安西》 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渭城,秦都鹹陽古城,長安西北,渭水北岸。唐代長安西去者,多在此送。
陽關,距玉門關之南而得名,古絲綢之路南道重要關隘,兵家必爭戰略要地。
安西,唐代設安西都護府,在今新疆庫車附近。
詩/王維 書/王萬平 136✘68
此詩為唐代傑出詩人、畫家、音樂家王維送朋友元二奉命出使安西所作。前兩句交代送別時間、地點、環境、氣氛。作為一代繪畫大師,中國文人畫的創始者,南宗鼻祖,詩人為我們展開了一幅清新雋永的事情畫卷:清晨、客舍、驛道、柳樹,平常景物,卻詩情畫意,氣氛濃鬱。西去的大道,平日車水馬龍,塵土飛揚,卻因一場恰到好處的「朝雨」,飄飄灑灑「浥輕塵」,頗有分寸的潤溼壓蓋了平日的飛揚塵土,卻又未至道路泥濘溼滑,仿佛天隨人願,特意為遠行的人安排了一條清塵不揚的西去大道。
客舍,羈旅者的伴侶;楊柳,別離的象徵。兩種物象通常是和離愁別緒糾織在一起,而呈現出黯然銷魂的情調。而今天,卻因一場朝雨的清洗,別具明朗清新的格調——「客舍青青柳色新」。隱喻了詩人與遠行人的別離,清揚脫俗,爽朗幽淡的豪情。
設宴餞別,推杯送盞,依依惜別,或許已說過了太多的殷切之語,或許早已無語凝噎,此去經年,西出陽關,旅途艱辛寂寞,不知今此一別,今生能否再重逢……那就請再幹了這杯濃烈且又苦澀的酒吧,此時無聲勝有聲,深情不語,一切盡在酒中!
詩之所以稱之為詩歌,即謂適合吟唱者。而王維不僅僅是一位詩人、畫家,同時還是一位精通音律的音樂家。此詩極具音樂美,不但情真意切,詠嘆起來更是朗朗上口,被後來人譜曲成一首七弦琴歌,廣為傳唱。
《陽關三疊》是一首感人至深的古曲,為中國十大古琴曲之一,也是我國古代音樂作品中難得的精品,千百年來被人們廣為傳唱,有著旺盛的生命力。只是,大約到了宋代,《陽關三疊》曲譜便已失傳。目前所見的古曲《陽關三疊》,有四種版本,分別刊錄於《風宣玄品》、《西峰重修琴譜》等。在此只選取流傳更為廣泛的《琴學入門》版本作一簡單分析鑑賞。此版本最早刊印於明代弘治四年(1491年)的《浙音釋字琴譜》,而目前流行的琴譜原載於明代《發明琴譜》(1530年),後經改編載錄於清代張鶴所編《琴學入門》(1876年)。
歌曲分為三大段,用一個基本曲調將原詩反覆詠唱三遍,故稱「三疊」。表達送別時的依依惜別之情,及作者對即將遠行的友人無限留戀的真摯感情。每次疊唱除原詩外,又加入了由原詩詩意所發展的若干詞句。因取詩中「陽關」一詞,再加之歌曲的三次疊唱,故名,《陽關三疊》,又名《渭城曲》、《陽關曲》。
歌曲每疊又分前後兩段,琴歌開始加了一句「清和節當春」作為引句,其餘均用王維原詩。後段為新增歌詞,每疊不盡相同,帶有副歌的性質,分別渲染了「宜自珍」的惜別之情,「淚沾巾」的憂傷情感和「尺素申」的期待情緒。旋律以五聲商調式為基礎,音調純樸而富有激情,特別是後段「遄行,遄行」等處的八度跳進及「歷苦辛」等處的連續反覆呈述,情真意切,激動而沉鬱。歌曲結尾處漸慢、漸弱,抒發了一種感嘆的情緒。
當我們在操撫、吟唱或欣賞《陽關三疊》琴曲時,或許,宋代詞人柳永的《雨霖鈴》,也是對此琴曲所要表達的情緒、渲染的內涵的一種詮釋。只是,相比柳永的纏綿悱惻,王維所表達的情緒,更具唐人所特有的大氣豪邁,以及置身西北的蒼涼曠遠。
《雨霖鈴》 柳永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執手相看淚眼,競無語凝噎。
念去去、千裡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哪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附:
1、《琴學入門》刊錄《陽關三疊》歌詞:
清和節當春.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霜夜與霜晨。
遄行,遄行,
長途越渡關津,惆悵役此身。
歷苦辛,歷苦辛,歷歷苦辛,
宜自珍,宜自珍。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依依顧戀不忍離,淚滴沾巾,
無復相輔仁。
感懷,感懷,
思君十二時辰,參商各一垠。
誰相因,誰相因,誰可相因,
日馳神,日馳神。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芳草遍如茵。
旨酒,旨酒,
未飲心已先醇。
載馳駰,載馳駰,
何日言旋軒轔,能酌幾多巡!
千巡有盡,寸衷難泯,無窮傷感。
楚天湘水隔遠濱,期早託鴻鱗。
尺素申,尺素申,尺素頻申,
如相親,如相親。
噫!從今一別,
兩地相思入夢頻,聞雁來賓。
2、《陽關三疊》琴曲減字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