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韻詠傳|晏殊《玉樓春》(又名《木蘭花》)穿越千古江山百年悲歡,相遇生命中那些美好的時刻 宋詞(衛東誦讀原文+賞析)

2021-03-05 吟詩立卷

[宋] 晏殊

朋友你好,我是衛東。相信大家都聽過唐詩中的名篇,王昌齡的《閨怨》吧?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這是唐詩中描寫離別與哀怨的名篇。在唐宋時期,男子只要有考學、求官、參軍之願,就往往意味著與妻子、父母的長久分離。在那個沒有微信、沒有電話、也沒有高鐵的年代,家書抵得上千萬兩黃金,長期的離別是再正常不過的現象。因此,不僅唐詩中常常描寫離別,宋詞裡也常見類似的題材。今天我要和你分享的這首晏殊的《玉樓春•春恨》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綠楊芳草長亭路,年少拋人容易去。樓頭殘夢五更鐘,花底離愁三月雨。

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

 

唐詩和宋詞在描寫春恨時,情緒、景色往往類似,都會有離愁、有思念,也經常會出現柳樹、長亭等關於離別的常用意象;但以王昌齡的詩和晏殊的詞對比,可以非常明顯地感覺到唐詩是明快而直白的,宋詞則是內斂且含蓄的。唐詩的別離常常發生在朋友間,而宋詞的別離卻多描寫夫妻情侶之情。同樣是送別,唐詩是「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宋詞是「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唐詩是「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宋詞是「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欄倚」。在經歷了唐詩的豪邁與瀟灑後,宋詞對於離別之情的刻畫,變得更為細膩和纏綿。

 

《玉樓春》這個詞牌名,還有另外一個好聽的名字,叫《木蘭花》,原本是唐朝的教坊曲名,後來成為宋詞的詞牌名。這首詞中,晏殊不再是宰相身份,他似乎搖身一變,成為閨中女性的發言人,用她們纏綿悱惻的口吻,講述自己的離別哀怨。在綠柳長亭中,少女與心愛之人分別,或為科舉,或為徭役。總之,眼前的這個人,有無數的理由,讓你不得不與他分別。只是一別兩地,心頭的離愁就像三月的春雨,連綿不絕;樓頭五更的鐘聲,更是不斷驚醒深閨夢裡人的殘夢。是啊,無情的人又怎麼會懂得多情之人的煩惱呢?一寸相思竟也可以化作萬縷千絲。哪怕天涯海角也是有窮盡的,為什麼我的思念、我的哀愁,卻是如此「此恨綿綿無絕期」呢?

 

「江郎才盡」這個故事中的主人公江淹,在他的才思尚未枯竭之前,曾寫過一篇知名的《別賦》。他開篇便說,「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在這世間,每個人都會感到人生短促、聚散無常。古今中外,無人倖免。晏殊位極人臣,也依舊在內心對離別感到無奈與纏綿。

 

趙與時的《賓退錄》記載說,晏殊的兒子曾對人講,父親平日裡雖然寫詞很多,但從未在詞中做女性之言,有女子之態。可是對方馬上就反問:「綠楊芳草長亭路,年少拋人容易去」難道不是婦人之語嗎?的確,寫思婦閨怨的作品,是很難不用所謂「婦人語」的。即便是貴為皇帝的李煜,在他的《蝶戀花》中描寫的離別,也是「一片芳心千萬緒,人間沒個安排處」的女子之態。

 

晏殊除了詞,還值得人們稱道的就是他對教育和人才的重視。天聖五年,也就是公元1027年,晏殊被貶到應天府為官。他在此積極發展應天府書院,並力邀範仲淹到此講學,培養了大批人才。應天府與白鹿洞、石鼓、嶽麓合稱宋初四大書院,後來他又和範仲淹一起推動了著名的「慶曆興學」。歐陽修說:「自五代以來,天下學廢,興自公始」,並非虛譽。晏殊多年身居要位,卻唯賢是舉。他就像愛惜這世間的一花一草一樣,對人才也格外提拔。範仲淹、王安石都出自他的門下,歐陽修也是通過他的引薦得到重用。

 

門外若無南北路,人間應免別離愁。希望今晚的節目能讓你在宋詞的離別愁緒中感受到相聚相守的可貴,願每個人都有最親的家人、最近的朋友、最愛的戀人守護在你身邊。衛東祝你晚安。

撰稿:熊曉曉

本期配樂剪輯自:

李孔元古琴曲集《淨瓶》中的《陽關三疊》《玉樓春曉》

相關焦點

  • 古文賞析|衛東誦讀《嶽陽樓記》(原文+賞析)08
    [北宋]範仲淹誦讀:衛東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俱興。乃重修嶽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古人講究生前身後名,所以上諡號特別講究,諡號和你生前的功績必須匹配。諡法裡說:道德博聞曰文,靖共其位曰正。也就是說,一個人生前在道德上毫無瑕疵,博古通今,滿腹經綸,而且在為官的時候,愛崗敬業,在其位謀其政,盡了臣子的本分。 可以說,文正這個諡號,是對一個人的最高評價。宋人雅好博學,士大夫地位崇高,名相大儒輩出,即便如此,縱觀整個宋朝,獲得文正諡號的人,也只有九個。
  • 6首詞3重境,讀懂宋詞裡的斜陽:探望過無數佳人,見證過如煙往事
    因為日常中這個時候是象徵著這些美好的,於是那些遊子們、那是失落的才子們,看見一抹斜陽的時候難免生出更多的感慨來。李白說「瞑色如高樓,有人樓上愁」就是這個道理。龔自珍寫到「吟到夕陽山外山,古今誰免餘情繞」,李商隱也說「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在斜陽裡,人們所有的懷遠和離別都凝結成那脈脈餘暉,將美好、眷戀、失落或者感傷全都裹挾在一起。我的主業是讀宋詞,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領略那些在宋詞裡的斜陽,看她究竟探望過多少佳人,見證過多少往事,又聽過多少遍語罷暮天鍾!
  • 晏殊最經典的名句大全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晏殊給後世留下的那些經典的名句。1、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浣溪沙》這是晏殊最得意的詞句,也是最能代表它詞風的名句。2、人面不知何處,綠波依舊東流。——《清平樂》晏殊擅長小令,《清平樂》這一詞牌也是其最擅長的詞牌之一。3、鴻雁在雲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
  • 蘇軾巧借韓愈的千古名句,改編在自己的詞作中,堪稱絕美!
    在詩詞創作中,這種現象也十分普遍,就好比宋代晏殊所作的《木蘭花》一詞中的「長於春夢幾時多」就曾借鑑於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花非花》;同是宋代詞人的晏幾道更是直接將晚唐詩人翁宏《春殘》之中的原句,原封不動地套用在自己的
  • 《宋詞三百首》裡的25個名句集錦,句句走心,最適合發朋友圈
    不論是愛情,還是人生,都可以在詩詞中找到最恰當的表達。而宋詞裡就有很多適合發朋友圈的句子。如果讓你用《宋詞三百首》裡的詩句發朋友圈,你會選哪一句呢?(晏殊《木蘭花》)3.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歐陽修《生查子》)4.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李清照《聲聲慢》)5.惆悵雙鴛不到,幽階一夜苔生。
  • 古文賞析|衛東誦讀《項脊軒志》(原文+賞析)12
    [明] 歸有光誦讀:衛東項脊軒,舊南閣子也。室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塵泥滲漉,雨澤下注;每移案,顧視無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過午已昏。餘稍為修葺,使不上漏。前闢四窗,垣牆周庭,以當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雜植蘭桂竹木於庭,舊時欄楯[shǔn],亦遂增勝。
  • 古文賞析|衛東誦讀《祭十二郎文》(原文+賞析)04
    [唐代]韓愈誦讀:衛東年、月、日,季父愈聞汝喪之七日,乃能銜哀致誠,使建中遠具時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靈:嗚呼!吾少孤,及長,不省[xǐng]所怙[hù],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歿南方,吾與汝俱幼,從嫂歸葬河陽。既又與汝就食江南。
  • 千名德膳堂星級會員相聚黃帝千古情景區,開啟一場穿越千年之旅
    12月12日,河南德膳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近2000名星級會員,伴著冬日暖陽,相聚在黃帝千古情景區,召開一年一度的星級會員表彰大會。遊黃帝千古情景區,感受中原文化,觀看大型歌舞《黃帝千古情》演出,度過美好充實的周末。
  • 晏殊經典詞作12首,每一首都是典雅流麗、膾炙人口、流傳千古之作
    晏殊,北宋著名詞人、詩人、散文家,是當時的撫州籍第一個宰相,故又被稱為「宰相詞人」。晏殊與其第七子晏幾道,在當時北宋詞壇上,被稱為「大晏」和「小晏」。也成為當時少有的父子詞人。晏殊在文學上有多方面的成就和貢獻。他能詩、善詞,文章典麗,書法皆工,而以詞最為突出。他的詞,吸收了南唐「花間派」和馮延巳的典雅流麗詞風,開創北宋婉約詞風,被稱為「北宋倚聲家之初祖」。
  • 晏殊告訴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
    片刻的時光啊,有限的生命。沒有人可以長生不老,在我們這短暫、有限的一生中,會面臨無數次或尋常或生與死的離別,而每一回離別,都會使我們有限的光陰減少,直至消失。寫下這千古名句的正是婉約派中,與李煜、李清照、柳永齊名的宋詞四大旗幟之一、號「別恨」的晏殊。「一向年光」,是短短的一晌啊,因為短暫,才顯珍貴。
  • 晏殊「無可奈何花落去」,一直想不到下聯,此人隨口對出千古絕對
    晏殊對一聯句,十分欣賞,曾在詞裡用過,也放在過律詩中,不過這一聯句語調婉約,格調柔綿,放在詞中更為合適,晏殊的這首詞,便是那首著名的《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詞的上闕,情感基調比較輕快。
  • 浣溪沙 晏殊
    一、原文 浣溪沙 北宋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 (標紅色的為入聲字) 二、賞析 中國文人歷來喜歡寫傷春悲秋的詩詞,這是一首寫在春天的詞,其內容也自然傳達出一種悲傷的情感。
  • 宋詞精選起名:這些宋詞裡的女孩名,個個雍容和雅、韻致楚楚!
    「雲扉」選自於句中,可以理解為雲在山巖上方飄動,作為孩子起名,一方面寓意孩子自信自立,有敢於攀登進取的勇氣;一方面寓意孩子隨性灑脫,有著寬廣的胸懷。子尋出處:才子尋幽-減字木蘭花-全宋詞「子尋」選自於句中,可以理解為才子尋找一處幽靜之地,想要潛心賦詩。
  • 沉默老師伴你讀《宋詞選》之六:《浣溪沙》晏殊
    這是晏殊詞中最為膾炙人口的篇章。這首詞純以白描手法寫平常意象,如「酒」、「亭臺」、「夕陽」、「落花」、「歸燕」等,有著對美好事物的留戀,對時光漸逝的惋惜,透著淡淡的惆悵和哀愁,帶著詞人特有的富貴氣象,仿佛溫潤的珠玉,含蓄中富有哲理。上片寫把酒聽歌的情境,淡淡寫來,卻蘊含著時間永恆而人生短暫的深長嘆惋。
  • 誦讀國學經典 豐厚文化底蘊——弘文學校第一屆國學經典誦讀大賽
    在中華五千年的浩瀚的歷史中,古詩文就像是一顆璀璨的明珠,在文學藝術的星空中熠熠生輝,又像是一股升騰了千年的香氣,在文學藝術的長廊上瀰漫、繚繞。「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中華詩詞文化博大精深。弘文學校一直堅持讓學生利用早讀、午讀、路隊誦讀《論語》、《大學》、《弟子規》等國學經典,本次大會的舉辦一是為了檢驗學生經典誦讀情況,二是激發學生誦讀興趣,激勵學生養成好習慣。
  • 《玉樓春》——晏幾道
    #拍一拍宋朝#玉樓春晏幾道是個有故事的人,或者說,他是在命運的起伏中走過了一生。他的父親晏殊曾身居相位,同時也是文採出眾的詞人。作為最小的兒子,他不僅得到了父親的格外寵愛,還充分繼承了父親的文學才華,後人經常將這兒對父子並稱為「大小晏」。
  • 晏殊大自然的啟悟:無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識燕歸來
    宋詞,好像離我們的生活很遙遠,其實它就是歌詞,是配合當時的流行音樂而創作的。可能你會說,今天的流行歌詞,為什麼不像宋詞那樣成為經典、成為一代文學呢?恐怕一個主要的原因是,那些詞作者,比如蘇軾、歐陽修、李清照等,個個都是名垂青史的文豪啊!詞在宋代,大多由歌女伶人在宴會上演唱,文人雅士也多以遊戲、輕鬆的心態來創作。
  • 誦讀經典詩文 傳承中華文化——駐馬店市第十小學成功舉辦經典誦讀...
    為了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裡汲取精華,吸取智慧,大力弘揚和培育學生的民族精神,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使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獲得經典古詩文的薰陶和修養,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駐馬店市第十小學於2020年12
  • 脫我舊時裳 著我戰時袍:致敬戰「疫」花木蘭
    在這場沒有硝煙卻充滿犧牲的抗疫戰鬥中,女醫生佔抗疫醫生總數的50%,女護士佔抗疫醫護總數的90%,她們是名副其實的「半邊天」。「沒有國,哪有家?如果大家都只想自己,那何以配得上白衣天使這個稱號。」「雖然我們年輕,但我們能行!」「只要需要我,我就上!」這就是新時代抗疫花木蘭的忠誠誓言。
  • 2020隻剩最後10天:3首宋詞告訴你,相遇相愛相知,珍惜才是永遠
    我是@最愛宋詞,陪你讀最美的詩詞,品最甜的愛情。歡迎關注加轉發人的一生很長,長得讓我們這一生會遇到很多事有開心也有痛苦,遇見很多人有知己也有仇敵。但是,人的一生也很短,短到那些身邊發生的事、出現的人又會在不經意的時候悄然離去,轉瞬即逝不留一點痕跡,咫尺天涯不留只語片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