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我舊時裳 著我戰時袍
——致敬戰「疫」花木蘭
又是一年「三八」國際婦女節。
如果歲月靜好,此時正是人們郊遊踏青、賞花觀景好時光。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白衣天使以最美身影逆行,衝鋒在疫情防控第一線。
「最美」在這句「輪到我了」裡。17年前,70多歲的奶奶坐著輪椅送別父親走上抗擊非典的戰場;17年後,66歲的父親把王婷送往武漢戰魔。當年,奶奶叮囑父親:「國家需要你就趕緊去。」如今,王婷臨行時對父親說:「輪到我了,我替您出徵!」
「最美」在這句「不計生死」裡。面對未知的疫情,她們也有不敢想的事情。誰人身後無牽掛?但那個叫張胥磊的女孩仍然堅定地說:「不計生死不計報酬,我遵從內心的選擇。」
「最美」在這句「我們都在」裡。戰勝「死神」的患者,醒來後緊緊抓住護士黃銀的手,滿眼都是不安和焦慮。黃銀也緊緊反握著那雙手,安慰她:「別怕,我們都在。」
在這場沒有硝煙卻充滿犧牲的抗疫戰鬥中,女醫生佔抗疫醫生總數的50%,女護士佔抗疫醫護總數的90%,她們是名副其實的「半邊天」。
「沒有國,哪有家?如果大家都只想自己,那何以配得上白衣天使這個稱號。」「雖然我們年輕,但我們能行!」「只要需要我,我就上!」這就是新時代抗疫花木蘭的忠誠誓言。
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時候,白衣天使們縱有萬險競投身,大愛扶傷甘逆行,生動闡釋了白衣天使的高尚品德。
這是一個巧合,但巧合得讓人淚水滂沱。
2月23日清晨6時30分,女醫生夏思思走了。她在抗疫一線不幸感染新冠病毒,生命永遠定格在了29歲。短暫的韶華,開得滿樹芳華。3個小時後,歌星劉德華創作的向前線醫護人員致敬的歌曲《我知道》,登上官網發布。「你的胸襟比天空更高……為你天光天黑禱告……漆黑中的眼睛等待清早,一雙手已疲累你至今未停步,濃濃情義我已知道……」這首歌似乎在為夏思思送行。
哲人說:「苦難石下,蔓生的都是偉大。」一位護士的母親病故,她為了抗疫放棄回家奔喪,只朝著家鄉方向,三鞠躬告別母親。而當武昌醫院院長劉智明殉職後,他的妻子蔡利萍仍然戰鬥在抗疫一線。她們用堅守驗證了「巾幗也英雄」這句話。
這場戰「疫」,註定因為白衣天使而壯美。
第一次匆匆剪斷長發、第一次穿成人尿不溼……這是一批「90後」的諸多「第一次」。護士胡佩在文章《我隨時準備被隔離》中寫下「一線需要我們這代90後熱血青年,黨員同志更要永遠走在群眾前面……」
沒有生而英勇,只是選擇無畏。一個裝得下家國的靈魂,才能扛起最重的大山;一顆盛得下悲歡的心,才能輸送最強的力量。1500年前的南北朝文學作品裡,花木蘭從故鄉跨馬過黃河,披甲戰燕山,留下「世有臣子心,能如木蘭節。忠孝兩不渝,千古之名焉可滅!」的美名。杜牧也寫詩讚她:「彎弓徵戰作男兒,夢裡曾經與畫眉。幾度思歸還把酒,拂雲堆上祝明妃。」
電影《花木蘭》裡,有句振奮人心的臺詞:「穿上將軍的戰甲,你就不再是你自己!」昔日花木蘭,今朝白衣天使,防護服就是天使的戰甲。一位白衣天使這樣告訴女兒:「媽媽穿上防護服,就有了超能力,就能戰勝病毒,把病人從死神手裡搶回來!」
這是一個等你歸來的春天。一位護士說,「等有一天徹底脫下這身戰甲,我也會像花木蘭那樣『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
詩人云,山川相遇,國應無恙。哲人說,白衣迷彩,祥安如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