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愛孩子,自然是常識。
但孩子有多需要父母,你一定無法想像。
今天分享幾張圖片及其故事,告訴你,在孩子的世界裡,父母到底有多重要;
離開父母的孩子,到底有多可憐。
爸爸終於回家了。
深冬的村口,
北風凜冽地刮著。
他背著背包,
馬不停蹄地往家趕。
還有幾裡路就到家了。
天色也暗下來,
這時,他在村口的樹下,
看見3歲的兒子一動不動地站在那裡。
站了多久?他不知道。
等了多久?他也不知道。
他只知道,
那一刻,自己熱淚洶湧,
哭成了淚人。
他離家1年,
孩子也就等了1年。
他多晚到家,
孩子就在村口等到了多晚。
奶奶說,天太冷,回家等吧。
孩子不聽,
他說,我要等爸爸。
為了提前一點點見到他,
小小的孩子,連續幾天,一個人,
走了幾裡路,
倔強地站在冷風呼嘯的村口,
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路口,
等自己的爸爸出現。
父母離開很久了。
奶奶說,
爸爸媽媽在大城市裡賺錢。
她被留在家裡照顧爺爺奶奶。
她做得很好,
但是,她好想好想爸爸媽媽。
爸爸媽媽在哪呢?
奶奶說,翻過了大山,就是城市了,爸媽就在那裡。
她的心裡,
從此種下一個願望:
去山那邊,
去城市裡,
尋找自己的爹娘。
有一天,
她和幾個小夥伴一起,
帶著一個冷饅頭,
走過長長的山路,
爬過陡峭的懸崖,
一路跌跌撞撞地,走到大山另一邊。
可是,陌生的街道上人來人往,
並沒有自己的爸媽。
媽媽回家啦!
等了整整一年,
她終於回來了。
一大清早,
8歲的男孩就站在村頭等候。
他焦急地等啊等,
從早上等到下午。
當媽媽的影子出現時,
他立刻激動不已,
飛快地衝過來,
抱住了媽媽。
在滿村的鞭炮聲中,
在外面打工的媽媽終於要回來了。
接到電話後,
11歲的小姐姐拉著7歲的弟弟,
撒腿就跑,
去村口迎接媽媽。
一見面,弟弟就撲上去,
抱住了母親的腿,
然後再也不願撒手。
媽媽,抱抱我吧,
就像我在夢裡盼望的那樣。
你走了之後,
我總是在做夢,
夢見你回家了,叫我的名字,
我一笑,就醒了。
醒來之後發現你不在,
就閉著眼睛,想重新睡回去,
但怎麼也睡不著,
我就哭了!
我每天認真地做作業,
對老師有禮貌,
和同學很友好,
我還幫年老的爺爺奶奶幹好多活。
爸爸媽媽,
我聽你們的話,
努力做個好孩子。
可是,你們為什麼不回來看看我?
村口的馬路,我每天都會去看一看,
看你們會不會突然出現。
可是,每一次,
我都孤零零地回來。
春節的時候,
你們終於回來了。
可是,過完年,
你們就不見了。
你們到哪裡去了?
家裡沒有,鄰居沒有,
小花家沒有,學校也沒有,
我找不到你們了……
家裡很窮,
每天上學,他們都餓著肚子。
還要幹很多農活。
上山,下山,背水,背柴。
小小的孩子,
已經出落得隱忍又堅強。
最脆弱也最期待的時刻,
就是爸爸媽媽打電話回來。
一拿起電話,
孩子就開始流淚。
爸爸問:「你為什麼要哭?」
孩子不說話。
爸爸又說:
「你要好好讀書,你已經長大了,
不要只想著玩,要好好學習,
以後考到好的學校去。」
孩子已經哭得什麼也說不出來,
那眼淚,就像河水,不停地流啊流。
爸爸說,
再哭的話,以後他就不打電話來了。
孩子立刻就不哭了。
他害怕沒飯吃,
害怕有人欺負他,
害怕餓得頭暈時摔倒陡坡下。
但他更害怕爸爸媽媽不回來,
害怕爸爸媽媽不再打電話,
害怕爸爸媽媽遺棄他。
他拼命忍著,
不讓自己哭出聲。
他叫小夏,
今年9歲。
2013年,
他被家人送到幼兒園,
此後就再沒接走。
「父母離異,父親再婚,孩子是他爺爺送到幼兒園來的。」
爺爺曾在2015年看過一次孩子,
但沒帶東西,
也沒提出要領小夏回家。
「現在還是能打通他電話的,
但他一直推脫。」
他在幼兒園裡,
一呆就是幾年,
自卑、膽怯、手足無措,
問其他問題,都回答:「不知道」,
問喜歡什麼,他會懦懦地回答:「我喜歡學習」。
只有談到爸爸、媽媽、爺爺時,
眼眶泛紅,
卻一直堅持沒哭出來。
問到他的願望,
他大聲喊著:
「我想回家,想找爸爸媽媽!」
寒冬臘月,
媽媽終於回家,
女孩每天給媽媽梳頭,
晚上都摟著媽媽入睡,
做夢都在笑。
節日一過,
媽媽又要離開。
離開那天,
媽媽乘坐的車子越來越遠,
孩子追著車,
一連跑了200多米,
一邊跑,一邊哭喊:
「媽媽,媽媽……」
直到車子消失村口,
她再也跑不動了,
淚水一下滾出雙眼。
「媽媽,我不想您走,
可我知道您如果不走,
家裡就沒有錢用,
每次只能在心裡默默祝您一路平安……
您的背影被越拉越長,
直到我看不見為止,
媽媽,一路順風。」
媽媽在手術室裡生二胎,
嬰孩被抱出來了,
所有人都去看新生兒。
只是這個孩子,
一直站在門口,等著媽媽。
他個子矮,不夠高,就踮著腳,
去按牆上的門鈴,
想問問媽媽怎麼還沒出來。
這是一個父母不在身邊的女孩,
在接爸爸媽媽的電話,
說著說著,淚流滿面。
小小年紀,
就吃了太多太多苦,
但最苦的,
還是見不到父母。
電話裡,
她告訴爸爸媽媽:
「今年我得了一個大獎狀,
是全班第一名。
作文比賽得了一等獎,
學校還發了一個毛巾呢。
爸爸媽媽,
我還學會了好多好多,
我會燒火做飯,會洗衣服,
還會照顧爺爺奶奶。
爸爸媽媽,我不要糖了,
也不要毛毛熊了,
我保證以後都聽你們的話,
爸爸媽媽,我想你們了!
求求你們回來吧!」
父母走了,
孩子跟著奶奶。
奶奶年紀也大了,
身體也不好,老病纏身,
難免對孩子照顧不周,
一不小心,孫子就出了事。
他摔了重重的一跤,
頭破血流,
衣服沾滿血跡,
孩子疼得眼淚直流,
奶奶心疼得眼淚直流。
清理了一下傷口,
他們必須馬上回家。
沒有錢住院,
也沒有錢坐車。
奶奶抱著他,走幾步,歇一下,走幾步,歇一下。
孩子一臉的警惕,
奶奶的皺紋裡,則滿是濃濃的無奈。
父母打工,
姐姐承擔起了「媽媽的責任」。
這樣的孩子,
很早就獨立當家了。
但是,誰又知道,
夜深了,孩子在被窩哭泣的場景?
那年,
孩子剛剛5歲,
但幸福中斷,噩夢到來。
父親從高處摔下,癱瘓在床。
母親在一年後也走了。
母親走的時候,
他6歲,
一路哭著拉著媽媽的衣角,
「娘你不要走,娘你不要走……」
一直追到了村口。
母親也流著淚,但是還是走了。
他站在村口,
孤零零地哭,
小小的身子抽動著。
人世的悲苦千萬種,
最殘忍的,
莫過於母親執意拋棄幼小的孩子,
在他的淚水中揚長而去,再不回頭。
媽媽又要走了。
孩子一路追到路口,
哭喊著,
撲到車門邊,
去拉她的手,
「媽媽,不要走,媽媽,不要走……」
媽媽也在流淚,
但她還是鐵了心要走的。
孩子痛不欲生,
力氣竟大得驚人。
但奶奶和爺爺拼命拉住他,
媽媽也在他面前,
慢慢地關上車門。
他聲嘶力竭地喊,
「你們不能這樣對我。」
節日回來的這幾天,
孩子一直寸步不離地跟著她,
連睡覺都要抱著,
也不出去找小朋友玩。
但沒想到,離別來得這麼快。
爸爸媽媽,
你為什麼留我一個人在這裡?
我不要,我不要,
我要和你們一起走……
你們為什麼這麼狠心?
我拽著你們的胳膊,不讓你們離開,
你們卻狠狠掰開我的手,
消失得無影無蹤。
車子來了,
離別也來了。
孩子最難以接受的一刻,
也來了。
「兒子,再見!」
「不,我要跟你們走。」
他拚命地要爬上去,
他大喊著爸爸媽媽,不要走,
他難過得滿地打滾,
他哭得氣都喘不上來……
可是,
汽車還是揚長而去。
孩子最留戀、最依賴的人,
在一路煙塵中,決絕地消失了。
人頭攢動的車站裡,
一個小女孩抱著爸爸的腿,
大哭著:
「我不回去!爸爸,我不回去!」
爺爺則在一旁抹著眼淚。
孩子自小和父母聚少離多,
每次知道他們要回來,提前好幾天去村口等待父母。
開始檢票了,
父親只能加入檢票隊伍,一步一步地離開,
越臨近檢票口,
人越來越多,
父親越走越遠。
此時孩子突然失控了,
推開爺爺狂奔向爸爸,
又大聲哭喊著:
「爸爸,我不想你走!我不想你走!你別趕我走!」
女孩6歲的時候,
父母離異,
母親遠走他鄉,
父親也外出打工。
她跟著爺爺奶奶相依為命。
到今年為止,
她已經三年多沒有見過媽媽了。
生日那天,
家人問她最想要什麼禮物。
她回答說:
「我什麼禮物都不想要,
只要讓媽媽回來陪我過一個生日!」
聽見孩子的要求,
家人泣不成聲。
母親終於回來了。
回家後,
孩子整天黏著媽媽,
眼睛沒有一刻離開過媽媽。
相聚總是短暫的,
幾天後,
母親要離開了。
看著母親坐著的摩託遠去,
孩子一邊追,
一邊放聲大哭。
「媽媽不要走,再陪我一會兒,媽媽不要丟下我……」
摩託車越來越遠,
孩子還是在後邊追著,
撕心裂肺地喊著……
孩子牢牢地攥著拉杆,
怎麼也不撒手。
爸爸,
我不要玩具了,
我聽話,你別走爸爸……
你要走,
那就把我一起帶走吧。
又近中秋了。
中國許多的鄉村裡,
已經有不少留守兒童,
早早地等在村口,
希望能早點見到自己的父母。
直到天快黑了,
才被爺爺奶奶領回家中。
與父母的相見對於他們來說,
是如此的重要!
這個小男孩還不會寫字,
他請上一年級的姐姐幫他寫下一句話:
想媽媽快回家!
然後天天拿著它,
一放學,就站在村口等。
回家吧,爸爸媽媽!
你不在孩子身邊的時候,
無法想像他有多苦。
他蜷縮在恐懼與孤冷中,
只有畫一個媽媽,
來保護自己,擁抱自己。
請不要讓孩子只在夢中與你相會,
請不要讓孩子只與淚水為伍,
請不要讓他獨自面對世界的無情、殘忍與絕望。
請愛他,
守護他,
陪伴他,
這是為人父母的義務,
也是為人父母的幸福。
不要給自己留遺憾,
更不要給孩子的童年留遺憾。
無數心理學家告訴我們,父母長年不在身邊的孩子,多是殘缺的。
這種殘缺,不僅是物質的,更多是心理的,他會在愛的缺失狀態中,慢慢失去對世界的信任。
何況,留守兒童是被欺侮、被霸凌、被猥褻、被性侵的主要對象,他們置身於危險中,卻完全保護不了自己。
希望每一個爸爸媽媽,都能多抽出時間,來陪陪自己的孩子!
陪伴比物質,對孩子來說更重要。
家庭幸福,才是最大的福。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