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不要離開我!」

2021-01-10 周衝的影像聲色

父母愛孩子,自然是常識。

但孩子有多需要父母,你一定無法想像。

今天分享幾張圖片及其故事,告訴你,在孩子的世界裡,父母到底有多重要;

離開父母的孩子,到底有多可憐。


爸爸終於回家了。


深冬的村口,

北風凜冽地刮著。

他背著背包,

馬不停蹄地往家趕。


還有幾裡路就到家了。

天色也暗下來,

這時,他在村口的樹下,

看見3歲的兒子一動不動地站在那裡。


站了多久?他不知道。

等了多久?他也不知道。

他只知道,

那一刻,自己熱淚洶湧,

哭成了淚人。


他離家1年,

孩子也就等了1年。


他多晚到家,

孩子就在村口等到了多晚。


奶奶說,天太冷,回家等吧。

孩子不聽,

他說,我要等爸爸。


為了提前一點點見到他,

小小的孩子,連續幾天,一個人,

走了幾裡路,

倔強地站在冷風呼嘯的村口,

眼睛一眨不眨地盯著路口,

等自己的爸爸出現。


父母離開很久了。

奶奶說,

爸爸媽媽在大城市裡賺錢。

她被留在家裡照顧爺爺奶奶。


她做得很好,

但是,她好想好想爸爸媽媽。


爸爸媽媽在哪呢?

奶奶說,翻過了大山,就是城市了,爸媽就在那裡。


她的心裡,

從此種下一個願望:

去山那邊,

去城市裡,

尋找自己的爹娘。


有一天,

她和幾個小夥伴一起,

帶著一個冷饅頭,

走過長長的山路,

爬過陡峭的懸崖,

一路跌跌撞撞地,走到大山另一邊。


可是,陌生的街道上人來人往,

並沒有自己的爸媽。


媽媽回家啦!


等了整整一年,

她終於回來了。


一大清早,

8歲的男孩就站在村頭等候。


他焦急地等啊等,

從早上等到下午。


當媽媽的影子出現時,

他立刻激動不已,

飛快地衝過來,

抱住了媽媽。


在滿村的鞭炮聲中,

在外面打工的媽媽終於要回來了。


接到電話後,

11歲的小姐姐拉著7歲的弟弟,

撒腿就跑,

去村口迎接媽媽。


一見面,弟弟就撲上去,

抱住了母親的腿,

然後再也不願撒手。


媽媽,抱抱我吧,

就像我在夢裡盼望的那樣。


你走了之後,

我總是在做夢,

夢見你回家了,叫我的名字,

我一笑,就醒了。


醒來之後發現你不在,

就閉著眼睛,想重新睡回去,

但怎麼也睡不著,

我就哭了!


我每天認真地做作業,

對老師有禮貌,

和同學很友好,

我還幫年老的爺爺奶奶幹好多活。


爸爸媽媽,

我聽你們的話,

努力做個好孩子。

可是,你們為什麼不回來看看我?


村口的馬路,我每天都會去看一看,

看你們會不會突然出現。


可是,每一次,

我都孤零零地回來。


春節的時候,

你們終於回來了。

可是,過完年,

你們就不見了。


你們到哪裡去了?

家裡沒有,鄰居沒有,

小花家沒有,學校也沒有,

我找不到你們了……


家裡很窮,

每天上學,他們都餓著肚子。

還要幹很多農活。

上山,下山,背水,背柴。


小小的孩子,

已經出落得隱忍又堅強。


最脆弱也最期待的時刻,

就是爸爸媽媽打電話回來。

一拿起電話,

孩子就開始流淚。


爸爸問:「你為什麼要哭?」

孩子不說話。

爸爸又說:

「你要好好讀書,你已經長大了,

不要只想著玩,要好好學習,

以後考到好的學校去。」


孩子已經哭得什麼也說不出來,

那眼淚,就像河水,不停地流啊流。


爸爸說,

再哭的話,以後他就不打電話來了。

孩子立刻就不哭了。


他害怕沒飯吃,

害怕有人欺負他,

害怕餓得頭暈時摔倒陡坡下。


但他更害怕爸爸媽媽不回來,

害怕爸爸媽媽不再打電話,

害怕爸爸媽媽遺棄他。


他拼命忍著,

不讓自己哭出聲。




他叫小夏,

今年9歲。


2013年,

他被家人送到幼兒園,

此後就再沒接走。

「父母離異,父親再婚,孩子是他爺爺送到幼兒園來的。」


爺爺曾在2015年看過一次孩子,

但沒帶東西,

也沒提出要領小夏回家。

「現在還是能打通他電話的,

但他一直推脫。」


他在幼兒園裡,

一呆就是幾年,

自卑、膽怯、手足無措,

問其他問題,都回答:「不知道」,

問喜歡什麼,他會懦懦地回答:「我喜歡學習」。


只有談到爸爸、媽媽、爺爺時,

眼眶泛紅,

卻一直堅持沒哭出來。

問到他的願望,

他大聲喊著:

「我想回家,想找爸爸媽媽!」


寒冬臘月,

媽媽終於回家,

女孩每天給媽媽梳頭,

晚上都摟著媽媽入睡,

做夢都在笑。


節日一過,

媽媽又要離開。


離開那天,

媽媽乘坐的車子越來越遠,

孩子追著車,

一連跑了200多米,

一邊跑,一邊哭喊:

「媽媽,媽媽……」


直到車子消失村口,

她再也跑不動了,

淚水一下滾出雙眼。


「媽媽,我不想您走,

可我知道您如果不走,

家裡就沒有錢用,

每次只能在心裡默默祝您一路平安……

您的背影被越拉越長,

直到我看不見為止,

媽媽,一路順風。」


媽媽在手術室裡生二胎,

嬰孩被抱出來了,

所有人都去看新生兒。


只是這個孩子,

一直站在門口,等著媽媽。


他個子矮,不夠高,就踮著腳,

去按牆上的門鈴,

想問問媽媽怎麼還沒出來。


這是一個父母不在身邊的女孩,

在接爸爸媽媽的電話,

說著說著,淚流滿面。


小小年紀,

就吃了太多太多苦,

但最苦的,

還是見不到父母。


電話裡,

她告訴爸爸媽媽:


「今年我得了一個大獎狀,

是全班第一名。

作文比賽得了一等獎,

學校還發了一個毛巾呢。


爸爸媽媽,

我還學會了好多好多,

我會燒火做飯,會洗衣服,

還會照顧爺爺奶奶。


爸爸媽媽,我不要糖了,

也不要毛毛熊了,

我保證以後都聽你們的話,

爸爸媽媽,我想你們了!

求求你們回來吧!」




父母走了,

孩子跟著奶奶。


奶奶年紀也大了,

身體也不好,老病纏身,

難免對孩子照顧不周,

一不小心,孫子就出了事。


他摔了重重的一跤,

頭破血流,

衣服沾滿血跡,

孩子疼得眼淚直流,

奶奶心疼得眼淚直流。


清理了一下傷口,

他們必須馬上回家。

沒有錢住院,

也沒有錢坐車。

奶奶抱著他,走幾步,歇一下,走幾步,歇一下。


孩子一臉的警惕,

奶奶的皺紋裡,則滿是濃濃的無奈。


父母打工,

姐姐承擔起了「媽媽的責任」。


這樣的孩子,

很早就獨立當家了。


但是,誰又知道,

夜深了,孩子在被窩哭泣的場景?


那年,

孩子剛剛5歲,

但幸福中斷,噩夢到來。


父親從高處摔下,癱瘓在床。

母親在一年後也走了。


母親走的時候,

他6歲,

一路哭著拉著媽媽的衣角,

「娘你不要走,娘你不要走……

一直追到了村口。


母親也流著淚,但是還是走了。

他站在村口,

孤零零地哭,

小小的身子抽動著。


人世的悲苦千萬種,

最殘忍的,

莫過於母親執意拋棄幼小的孩子,

在他的淚水中揚長而去,再不回頭。


媽媽又要走了。


孩子一路追到路口,

哭喊著,

撲到車門邊,

去拉她的手,

「媽媽,不要走,媽媽,不要走……」


媽媽也在流淚,

但她還是鐵了心要走的。

孩子痛不欲生,

力氣竟大得驚人。


但奶奶和爺爺拼命拉住他,

媽媽也在他面前,

慢慢地關上車門。


他聲嘶力竭地喊,

「你們不能這樣對我。」


節日回來的這幾天,

孩子一直寸步不離地跟著她,

連睡覺都要抱著,

也不出去找小朋友玩。


但沒想到,離別來得這麼快。


爸爸媽媽,

你為什麼留我一個人在這裡?

我不要,我不要,

我要和你們一起走……


你們為什麼這麼狠心?

我拽著你們的胳膊,不讓你們離開,

你們卻狠狠掰開我的手,

消失得無影無蹤。


車子來了,

離別也來了。

孩子最難以接受的一刻,

也來了。


「兒子,再見!」

「不,我要跟你們走。」


他拚命地要爬上去,

他大喊著爸爸媽媽,不要走,

他難過得滿地打滾,

他哭得氣都喘不上來……


可是,

汽車還是揚長而去。

孩子最留戀、最依賴的人,

在一路煙塵中,決絕地消失了。


人頭攢動的車站裡,

一個小女孩抱著爸爸的腿,

大哭著:

「我不回去!爸爸,我不回去!」

爺爺則在一旁抹著眼淚。


孩子自小和父母聚少離多,

每次知道他們要回來,提前好幾天去村口等待父母。


開始檢票了,

父親只能加入檢票隊伍,一步一步地離開,

越臨近檢票口,

人越來越多,

父親越走越遠。


此時孩子突然失控了,

推開爺爺狂奔向爸爸,

又大聲哭喊著:

「爸爸,我不想你走!我不想你走!你別趕我走!」


女孩6歲的時候,

父母離異,

母親遠走他鄉,

父親也外出打工。


她跟著爺爺奶奶相依為命。

到今年為止,

她已經三年多沒有見過媽媽了。


生日那天,

家人問她最想要什麼禮物。

她回答說:

「我什麼禮物都不想要,

只要讓媽媽回來陪我過一個生日!」



聽見孩子的要求,

家人泣不成聲。


母親終於回來了。


回家後,

孩子整天黏著媽媽,

眼睛沒有一刻離開過媽媽。


相聚總是短暫的,

幾天後,

母親要離開了。


看著母親坐著的摩託遠去,

孩子一邊追,

一邊放聲大哭。

「媽媽不要走,再陪我一會兒,媽媽不要丟下我……」


摩託車越來越遠,

孩子還是在後邊追著,

撕心裂肺地喊著……


孩子牢牢地攥著拉杆,

怎麼也不撒手。


爸爸,

我不要玩具了,

我聽話,你別走爸爸……


你要走,

那就把我一起帶走吧。


又近中秋了。

中國許多的鄉村裡,

已經有不少留守兒童,

早早地等在村口,

希望能早點見到自己的父母。


直到天快黑了,

才被爺爺奶奶領回家中。


與父母的相見對於他們來說,

是如此的重要!


這個小男孩還不會寫字,

他請上一年級的姐姐幫他寫下一句話:

想媽媽快回家!

然後天天拿著它,

一放學,就站在村口等。


回家吧,爸爸媽媽!


你不在孩子身邊的時候,

無法想像他有多苦。


他蜷縮在恐懼與孤冷中,

只有畫一個媽媽,

來保護自己,擁抱自己。


請不要讓孩子只在夢中與你相會,

請不要讓孩子只與淚水為伍,

請不要讓他獨自面對世界的無情、殘忍與絕望。


請愛他,

守護他,

陪伴他,

這是為人父母的義務,

也是為人父母的幸福。


不要給自己留遺憾,

更不要給孩子的童年留遺憾。

無數心理學家告訴我們,父母長年不在身邊的孩子,多是殘缺的。

這種殘缺,不僅是物質的,更多是心理的,他會在愛的缺失狀態中,慢慢失去對世界的信任。

何況,留守兒童是被欺侮、被霸凌、被猥褻、被性侵的主要對象,他們置身於危險中,卻完全保護不了自己。

希望每一個爸爸媽媽,都能多抽出時間,來陪陪自己的孩子!

陪伴比物質,對孩子來說更重要。

家庭幸福,才是最大的福。

---END---



相關焦點

  • 《我離開之後》:那一天,媽媽再也沒有回來……
    在某一個失眠的夜,23歲的美國插畫家哈莉·貝特曼意識到自己的母親終將有一天比自己先走一步,這個女孩害怕地想像著母親離開後的各種情況:「如果媽媽不在了,誰來教我那些我還沒有學會的事情?誰又會一次又一次得原諒做錯事的我?少了那個把我帶到這個世界上的人,我又該如何獨自前行?」
  • 《媽媽不要走》從此見媽媽只有夢裡頭
    朱安榮2020推出最新原創流行單曲《媽媽不要走》由朱安榮詞曲創作,上海雨陌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推廣發行。>從小到大媽媽最疼我你把那全部的愛都給了我含辛茹苦把我扶養大為了這個家熬白了頭還未能報答媽媽的恩情你卻要離開我丟下了我去往天堂的路
  • 「我不要了,媽媽別打我了!」孩子吃痛大哭,媽媽才恍然覺得挫敗
    前段時間出現的那個,熊孩子為買玩具超市滾地事件,那位爸爸的做法讓人真的佩服呢,無視孩子的哭鬧,等孩子自己反應,不同於那位爸爸的做法,這位媽媽卻採用了更為極端的做法來管教孩子的這個毛病。這位媽媽帶著孩子去超市買東西,孩子對貨架上的芭比娃娃情有獨鍾,猶猶豫豫的就是不走,媽媽一看價格居然有300多。覺得這個芭比娃娃有點貴,便商量孩子說咱們還有很多東西沒買,先去買東西。
  • 為什麼媽媽一離開,寶寶就哭?知道真相的老母親淚目了
    隨著寶寶年齡的增大,下面場景便成了家中常態:寶寶無論何時都要黏著媽媽,但凡有一點不順心,就大嚎大叫、滿地打滾。拒絕被他人單獨看護,我不,我不要……成為口頭禪。幾乎每天都能上演一出抓人、咬人、拽頭髮大戲。尤其媽媽在要出門時,孩子反應更大,恨不得時刻貼在媽媽身上。
  • 兩位樂清市民創作歌曲《我不想離開你》致敬馳援一線的媽媽們
    「我不想離開你,在煙花絢爛的除夕之夜,我不想離開你,在你滿含淚花的不舍裡。可是我必須要離開你,因為我是穿著白衣的天使,我必須要離開你,遠方的生命正等待我救治……」2月4日,由樂清市民鄭克作詞,黃俊淵譜曲並演唱的《我不想離開你》刷屏朋友圈。
  • 侯永永:媽媽告訴我不要忘本!
    侯永永:媽媽告訴我不要忘本!亞洲杯結束後,雖然國足的成績不理想,甚至使得教練裡皮在一氣之下離開國足。但衝進亞洲八強的結果,還是讓中國足協和眾多球迷們重新看到了對於國足的希望。隨著我們國家力量的日益壯大,相信國足的發展和進步也是指日可待的。最近,新年度的國足超級盃的號角已經被吹響,而最讓人們關注的反而不是即將開始賽事狀況,而是一位選擇歸化國足的外籍球員。
  • 媽媽離開七天,回家後寶寶不認媽媽,斷奶方式影響孩子身心健康
    寶寶兩歲了,到了預定斷奶的時間,但如何斷奶這個問題,對於我來說操作起來太難了。聽了我的困惑,一位媽媽對我說,其實你不用那麼折騰,直接把孩子扔給爸爸帶,戒奶期間你不要見到她,兩三天自然而然就會把奶斷了。01 離開時斷奶不可取一個大姐和我說:「寶寶斷奶,媽媽不要離開,寶寶比平時更需要媽媽的懷抱,我家孩子斷奶斷的太心酸了,孩子快兩歲了,我還想讓孩子吃一段時間,但奶奶很堅決,要求必須斷奶,我非常不情願,就自己跑出去躲開了,整整七天,我才回來,還把頭髮剪短了,想著以更好的狀態來迎接孩子新的階段,沒想到,進家開門的那一刻,孩子像見了陌生人
  • 普外一科:叔叔,請你不要離開我!
    媽媽回想起這些年求醫的艱辛及這次手術的成功,感動的拉著我們醫護人員的手說道「孩子得病,做父母特別心痛,但是看著孩子的病情慢慢好起來,我十分感謝你們醫護人員,感覺這個家太幸運,也有了希望,有了盼頭,身體健康是父母親對孩子最大的滿足。」
  • 誰帶我離開溫室
    但這都不算什麼,最讓我苦惱的問題起源於我的父母親。我從小到大,除了上課和上補習班之外,我的母親無處不在,無時無刻不跟著我,如影如隨,這樣也不是不好,同學們也很羨慕,我的人身安全也得到了保障。但是有一次,同學聚會,我的母親非要跟著不可,我跟父母說:「我自己坐公交回來就行了,我會帶手機的,很安全的不用跟著我。」
  • 開心一笑:媽媽,我不要甘蔗了,你哄哄我好不好?
    1、侄子不到四歲時我帶他出門,碰見熟人給了截甘蔗他就拿著玩。後來回去路上,他睡著後給弄丟了。醒了後又哭又鬧,非得要那截掉了的甘蔗,怎麼做,怎麼哄都不行。然後我嫂子讓我們大家誰都不要理他,任他哭鬧。一會後,他擦乾眼淚去到嫂子跟前:「媽媽,我不要甘蔗了,你哄哄我好不好?」
  • 孩子別哭~媽媽離開了~只有爸爸的愛還是不夠……
    不是工作時間的延長,而是生活節奏加快了,沒有多餘的時間回想,回眸望去就像雪後的茫茫一片,時間走的太匆忙,來不及停留片刻…是的,這是你走後的第一個冬天,雪花飛舞,冷冷的,靜靜的…孩子離開媽媽後就在外玩到天黑才回家,孩子回家後的表情很失落,這種心情只有回到兒時才能體會到。
  • 「媽媽,這個貴嗎?貴的話我就不要了!」
    最近聽到一件特扎心的事:媽媽帶6歲女兒去逛超市,因為前幾天幼兒園舉辦講故事比賽,女兒得了一等獎,所以媽媽答應要給女兒買個玩具。女兒在玩具區仔細挑選著,最後走到一套仿真廚房玩具前停了下來,她用手指著這套玩具開心地說:「媽媽,我喜歡這套玩具!」媽媽微笑著走了過來,從貨架上把玩具拿下來,仔細看了下這套玩具,然後又看了看價格,上面寫著199元。
  • 【預告】媽媽,不要打我|《守護明天》第四季央視播出
    【預告】媽媽,不要打我|《守護明天》第四季央視播出 2020-11-22 18: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預告】媽媽,不要丟下我|《守護明天》第四季央視播出
    第六集 《媽媽 不要丟下我《守護明天》《媽媽不要丟下我》聚焦監護侵害現象,探討剝奪不負責任的父母監護權,實行國家監護的話題。
  • 媽媽,我想你了!
    小女孩玥玥終於撥通了「媽媽」的手機號碼,五年來,她第一次撥通了這個號碼,玥玥:「你是媽媽嗎?」電話裡的女人:「什麼?你是誰啊?」玥玥:「我是玥玥,我想我媽媽,你是媽媽嗎?」玥玥:「媽媽,你真難找,我都給你打了好多個電話了,一直打不通,你是不是不要玥玥了?」。女人轉頭看我一下牆壁上的時鐘,此時已經是晚上22:10,溫柔的說:「玥玥,你一定要聽大人的話,好好學習,等你每門功課都考100分,你媽媽就回來啦」。玥玥乖巧的說:「嗯,媽媽說話算話,咋們拉鉤」。女人溫柔的說:「嗯,拉鉤」。幾天後,女人的電話再次響起。
  • 「警察蜀黍,我把媽媽弄丟了...」
    「警察蜀黍,我把媽媽弄丟了......」 12月20日下午,@包河公安 中山路警務站裡來了個小男孩,稱自己把媽媽給
  • 我最親愛的爸爸媽媽
    2020年的春節是我最期盼的節日,2019年爸爸媽媽因為「扶貧」未能和我一起過年,媽媽答應我今年一起回家過年。可是我這所有的期盼、計劃都被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給全毀了。年二十八媽媽就早早的離開了我。我知道今年又是我一個人跟著外公外婆回家過年。
  • 三種情況下,家長吼出的「媽媽不要你了」,正在傷害孩子的內心
    【文/淺淺媽媽育兒經】掌握實用的孕嬰、育兒知識,讓媽媽照顧寶寶更輕鬆! 導語:你的小時候被家長吼過「媽媽不要你了」嗎?被吼過是不是特別傷心!有的家長因為從小受到父母的不好的管教方式影響,很是心痛,有了孩子後肯定就想著,我不能這麼對待我的孩子。可是真的有了孩子後呢?養育孩子不是你想像中的那麼簡單,或許一不留神,你就會「重蹈覆轍」,比如小時候被家長吼過的「媽媽不要你了」,你吼出口了嗎?
  • 四年級作文:媽媽我想對你說
    媽媽,您可知道,我有多少話想向您傾訴!媽媽,您和爸爸又打工去了,奶奶腿腳不方便,可還得照顧我生活,很辛苦!我常坐著小板凳上想:「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你們要去打工?」我似乎又能明白一些你們為什麼去打工。
  • 離婚後,不要孩子的媽媽就是「自私鬼」?
    我知道寫這個話題會被很多人「唾罵」。很多離婚後不要孩子的媽媽會說出各種「身不由己」的理由。但事實上真的有那麼多「身不由己」嗎?前幾天我轉發了一個小女孩唱歌給離婚出走的媽媽聽的視頻,標題我就寫的:不要孩子的媽媽都是自私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