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教育部發布自主招生「十嚴格」後,競賽升學政策便被收緊,僅省一及以上考生可報名,且絕大部分考生只能獲得20分的降分。
到了今年,自主招生取消,強基計劃取而代之。競賽生除銀牌及以上可破格入圍外,其餘競賽生均需要通過高考成績才可入圍。
可以看出,教育部對競賽生的要求更嚴格,也更全面了。這正好符合教育部提出的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考試招生模式。面對以往只需要單科成績優秀,就有機會獲得降分錄取等優惠,如今更看重全面發展的招生政策,競賽生出路何在?
強基計劃中的競賽生
強基計劃的招生對象非常明確,第一類為高考成績入圍者,第二類為競賽成績破格入圍者。
當然,破格入圍的條件極高,競賽生需要拿到銀牌及以上獎項才能夠入圍,且入圍後還需要再次進行校測,並以高考成績(85%)+校測成績(15%)折算成綜合成績,擇優錄取。若綜合成績未達到第一類考生最低綜合成績,則不予錄取。
相較於以往自主招生政策,強基計劃對於競賽生的要求更加嚴格。而沒有破格入圍資格的競賽生,需要以高考成績入圍,與非競賽生一同競爭招生名額。
但是,基於高校想要優中選優的想法,今年強基計劃的校測難度預計會與之前自主招生持平。而自主招生試題一向會涉及大學內容和競賽知識,清華、北大的難度比其他高校更甚。根據往年考過清華、北大自招的同學介紹,清北的試題中,競賽知識大概佔一半還多一些。其中物理是難度最大的,有部分題目會超過預賽,數學則少部分會達到聯賽一試的程度。且題量通常比較大,對競賽能力較弱的同學來說,答題時間會稍顯不足。
競賽生的優勢
整體來說,競賽生在校測這一環節無疑是非常有優勢的。對大多數競賽生來說,真正有難度的關卡是入圍。以目前的情況來看,強基計劃的高考入圍線大概會在往年高考投檔線下10-20分左右。如果競賽生沒有獲得破格入圍資格,而高考成績又無法達到入圍線,那麼競賽生在校測上擁有的優勢將不復存在。
2020年強基計劃提出了「對於極少數在相關學科領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現的考生,有關高校可制定破格入圍高校考核的條件和破格錄取的辦法、標準,並提前向社會公布」的政策要求,幫助高校選拔綜合素質優秀的考生。
因此,有競賽獎項的考生在強基計劃中有相對優勢。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01招生優勢
(1)有機會破格入圍
此前,華中科大透露省一或有機會,中國科大、武大等多所高校將破格入圍條件定在了五大學科競賽銀牌水平。且個別高校稱破格入圍不佔據所在省市招生名額!
(2)有機會破格錄取
目前還沒有高校提及破格錄取政策。依據自主選拔在線團隊多年經驗,高校自主選拔對競賽生的優惠政策有入圍、免筆試、專業選擇、降分錄取等多種類型,預計今年多數競賽生優勢體現在校測環節,即潛在優勢。
02潛在優勢
(1)筆試
作為優中選優的拔尖人才選拔,高校測試難度一般要難於高考,並一定程度偏向競賽,要求考生具備競賽思維,尤其是清北華五等頂尖高校。競賽生經過系統的練習,在答題模式和解題思路上有極大的優勢。
(2)面試
往年高校面試分為綜合面試和專業面試。綜合面試從綜合素質方向考察,專業面試多圍繞考生報考的專業開展。無論從哪個方面考察,具備某一科或幾科競賽獎項的考生在介紹自己和回答相關提問時都可以發揮學科優勢,讓老師留下深刻印象。
未來還要不要堅持學競賽
《2019年高中生五大學科競賽調查報告》顯示,在競賽選科上,物理、數學成為大多數競賽黨的最愛,佔比分別達到33%和32%。由於物理、數學屬於基礎類理學學科,在專業選擇上具有比較大的空間,現如今高校在招生錄取時也大多要求學生有數學物理基礎,尤其是新高考選科、選專業背景下,對物理的需求巨大。以浙江為例,對物理的要求比例高達91%,遠遠高於化學、生物科目的比例。而信息學所選人數較少,關鍵因素或與高中缺乏信息學相關學科有關。
此外,在90所自主招生高校中,對數學和物理的認可度最高,有89所高校明確提出認可數學、物理學科競賽,與化學、生物、信息學相比,優勢明顯。
《2019年高中生五大學科競賽調查報告》
(一)學競賽的好處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學競賽肯定是有好處的,不僅在強基校測中,在綜合評價報考、高校專項報考中都有極大優勢。不僅僅是目前升學,因學競賽培養而成的競賽思維對後續學習生活工作都有益,可以說終身受益。
(二)什麼樣的考生適合學競賽?
目前大家最糾結的是,學競賽的付出及受益不成正比。到底什麼樣的考生該學競賽?
首先,學競賽需要對競賽有足夠的興趣;
其次,在平時學習的過程中有相對富餘的時間。能夠保證在學習競賽的同時對平時成績影響不大,或者即使有影響但後續在幾個月時間內也可以補回來;
最後,考生對所學競賽科目非常擅長,該科目在平時學習中成績非常優秀。
如果同時滿足以上3個條件,可以嘗試學習競賽。
(三)如何規劃競賽之路?
對於競賽生來說,一定要想清楚,自己學習競賽的原因是什麼,是興趣使然,還是因為升學?
如果是興趣,要學會適可而止。因為興趣而入門競賽,無疑是非常好的開始,但是競賽畢竟只適合少數有天賦有興趣,且非常努力的人。
如果你正好是屬於有天賦的人,那麼在競賽上深入學習會比別人更輕鬆,加上興趣使然,不容易半途而廢,獲得好成績大概就只是時間的問題。但如果在競賽上難以取得進步,或是競賽已經開始嚴重影響課內成績,那麼放棄競賽,專心高考或許才是更好的選擇。
如果是升學,要根據目標提前規劃路線。想要通過競賽升學的同學,目標想必都是放在重點高校上。上文也提到過,如今重點高校的升學政策對競賽生更加嚴格,也更加全面。而競賽生相比高考生來說,在相同的時間內不僅要保證競賽成績,還需要保證課內成績,才能夠保障自己的升學。
所以提前確定目標,儘早規劃路線,對競賽生來說非常重要。
清華大學 北京大學
按照清華、北大以往的招生情況,拿到銀牌及以下的同學,可以通過各種學科、競賽營獲得籤約降分,獲得金牌的同學,則可以直接在學科競賽決賽上拿到籤約降分,少部分銀牌前幾名也有機會在決賽上獲得籤約降分。
但是今年因為自主招生取消,籤約後的降分途徑不復存在,且清華、北大今年還取消了領軍、博雅計劃。這意味著競賽生想要進入清華、北大,除了保送外,幾乎只能靠強基計劃和高考裸分。
所以對於生物競賽生來說,如果在高一或高二已經獲得破格入圍的資格,那麼在剩下的時間裡則可以專心提高課內成績,並對數理化三科多下功夫。學有餘力的同學還可以多學習一門數理化的競賽知識,提高自己在強基計劃校測中的競爭力。
對於信息學競賽生來說,如果到高二還沒有進入省隊,建議儘早回歸課內,將重心轉移到數理化上。
對於數理化競賽生來說,同樣也需要儘早判斷自己是否有實力衝擊金銀牌,不要浪費時間在難以達到的目標上,而導致自己無法入圍強基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