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郭施亮
AH溢價指數創新高,港股銀行股步入低估值陷阱,反轉何時到來?
近期A股市場走勢稍顯疲軟,但與A股市場指數相比,港股市場的走勢卻更為低迷。其中,有一個比較經典的市場指標,可以看出AH股市場之間的折溢價率水平,由此反映出兩地市場的估值定價差異情況。
截至目前,AH股溢價指數再創新高,且從6月份攀升以來,該指數累計上漲超過15%的空間。從更具體的情況分析,以AH股的銀行股上市公司為例,彼此之間的折溢價率卻達到了一個新高水平。例如,農業銀行A股較H股的溢價率達到31.63%、工商銀行A股較H股的溢價率為26.65%、郵儲銀行A股較H股的溢價率更是達到了40.69%等。
AH股溢價指數的不斷攀升,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港股市場的相對低估,但對市場資金來說,可以利用AH股之間的折溢價率實現套利。但是,在AH股溢價指數迭創新高的背後,我們不應該僅僅看到港股低估的一面,更需要考慮到政策因素、市場定價權因素以及匯率波動等因素的影響。
以市場定價權為例,雖然AH股之間的折溢價率相差很大,但相對於A股市場,港股上市公司的流通股數量比較有限,資本往往通過規模不大的資金來實現價格撬動的影響。最為重要的是,港股市場部分上市公司的定價權幾乎掌握在外資資金身上,對外資資金來說,往往具有很強的嗅覺,稍有風吹草動,就會瞬間採取必要的投資策略。
事實上,從近期港股市場的表現分析,不僅僅是港股銀行股,而且包括了一些港股市場上市的央企企業等,都離不開資金非理性拋售的壓力,作為一個市場化程度更高的市場,資金的表現更容易影響到股票價格的漲跌。
然而,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比較奇怪的現象,即近期港股市場出現明顯的低估值陷阱情況。具體而言,對傳統企業,尤其是傳統周期企業,面對本身估值偏低的公司狀態,並未得到港資的認可,反而成為了近期非理性下跌的重災區。與之相反,對部分新經濟企業,或本身估值水平偏高的行業領域,港資拋售壓力卻並不強,市場的投資思維模式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拋售傳統企業,擁抱新經濟企業或新經濟巨頭企業,似乎成為了近期港資投資的一種邏輯。從某種程度上,與今年比較特殊的市場環境因素有關,但與之相比,港資可能更擔心傳統企業更容易受到政策變動因素的影響。
例如,作為百業之母的銀行業。雖然銀行股本身具有較低的估值水平,且銀行股自身的投資價值並不低,但在今年比較特殊的環境下,卻加快了銀行讓利實體經濟的步伐,甚至可能存在降低分紅的預期。受此影響,在壞帳率提升、淨利潤下降以及股息下降等多重預期下,實際上已經動搖了銀行股中長期價值投資的邏輯,對注重股息分紅的外資資金來說,自然不容易接受。
無論是A股銀行股,還是港股市場的銀行股,已經深陷低估值陷阱的狀態之中。A股與港股市場不一樣的表現,歸根到底還是離不開市場資金的話語權與定價權的影響。
在內地市場中,雖然銀行股同樣存在低估值的陷阱,但A股銀行股卻具備不一樣的投資優勢。其中,一方面是國家隊資金控股比例很高,可流通的部分不多,即使遇到外資拋售的情況,對股票價格的衝擊影響也會相對有限;另一方面則是A股市場投資者的市值配售需求,對銀行、地產、保險等行業板塊的市值配售依賴度較高,長期下來積累了大量的市值配售籌碼,從一定程度上鎖定了市場的流動性,間接提升了銀行股價格的穩定性。
至於港股市場,則更偏向於充分市場化的表現。與此同時,隨著近期匯率的波動影響,港股市場資金難免會存在異動的表現,在銀行股分紅根基遭到動搖的背景下,實際上已經打亂了市場資金中長期價值投資的邏輯,港股銀行股的持續下跌,並深陷低估值陷阱的局面之中,這也是港資資金用腳投票的表現。
對AH股的上市銀行股來說,接下來會否出現反轉的走勢,很大程度上還是要看銀行讓利實體經濟的進程。假如三季度或四季度銀行股,尤其是國有大行的淨利潤與壞帳率出現了拐點,那麼股票價格有望提前作出反應,也會對持續非理性下跌的股價進行一次估值修復的過程。但是,對銀行股的中短期走勢,恐怕不宜過於樂觀,一旦深陷低估值陷阱之中,實現趨勢逆轉的難度也就很大了。對股票價格的走勢,往往不懼怕股價的急跌與深跌,最怕的就是股價陰跌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