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分肉沒給車夫,車夫直接把將軍拉去敵營,誕生一成語流傳千年

2020-12-22 騰訊網

春秋戰國是個戰事紛亂的年代,同時也是 一個群英匯聚的年代。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很多人因為功績和才能在歷史留下輝煌的篇章,永垂不朽。但是有一個人是個例外,他被後世銘記竟然是因為年輕時放下的一個錯誤。

公元前 607年,楚國奉鄭國的意思去攻打宋國。宋國的國主知道後便派一位叫華元的大臣出面對戰。在古時候,一般大戰的前夕將領都會依照慣例犒勞一下士兵,以此來鼓舞士氣。華元也不例外,他宰殺羊後,命人做成肉羹,親自分給士兵們吃。大家也都吃的很開心,這時有一個人站出來告訴華元,他給在場的各位都分了肉羹,卻獨獨忘記了車夫。

沒想到華元聽了之後卻不屑道「他不過是一個車夫,就算沒吃到,他還敢記恨我不成?」在那個君之視臣如土芥,臣之視君如寇讎的年代,華元的這句話給自己招來了禍端。這裡我們要說一下這個車夫,這裡的車夫並不是普通王公貴族出行時那個馬車的車夫,而是作戰時將領乘坐的戰車的車夫。

而且這個車夫的位置也不是誰隨隨便便就能當的,在當時有規定,這種車夫得是至少士族及以上的人才有資格任命。俗話說得好「士可殺不可辱」,這個車夫聽到華元這樣說,心中那是憤憤不滿,覺得受到了十分的屈辱。估計平常在生活中也沒有遭受過這樣的屈辱,所以他決定要報復。在此華元埋下了一個禍根,一個直接導致這場戰爭失敗的禍根。

果然在打仗的時,華元正準備好好大殺四方的時候,戰車卻猛的前朝奔去,直衝到楚國的陣營裡。楚國的士兵一見有這樣的好事,抓準了機會一把擒拿華元,最後失去將領指揮的宋軍大敗。後來華元還是被宋國的國主用大量的錢財和珠寶贖回來了,回來之後,華元很快就恢復了原來的職位。但是這件事成為了他後來一生的痛點。

那要說到這個故事和「各自為政」有什麼關係。原來在馬車衝向敵方陣營的時候車夫說了一句話。據《左傳·宣公二年》記載,當時車夫是一個名叫羊斟的人,他說「疇昔之羊,子為政,今日之事,我為政。」 意思是:分羊肉羹的事情是你做主,今天在戰場上輪到我做主了。後來人們在其中得出一個成語—各自為政,這個成語用來形容兩方勢力都按照自己的意願來做事情,互不配合。

從這件事情當中,我們還明白了一個道理,身位將領,行軍打戰光除了要顧看兵書、謀求策略之外,安撫下屬,籠絡人心也是很重的。否則很容易遭受身邊人的背叛哦!

相關焦點

  • 將軍沒給車夫分羊肉,次日被車夫拉去敵營,誕生一成語流傳至今
    古代將軍在大戰之前都要犒賞大軍以鼓舞士氣,這原本是一個俘獲軍心的好時機。但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個將軍,卻因此犯下致命的錯誤。在開戰前犒賞大軍時,宋國一個叫華元的將軍親手給將士們分肉,但這個將軍忽略了一個重要人物,那就是給自己駕車的車夫。因為將軍沒有給車夫分羊肉,次日直接被車夫拉去敵營,主將都被活捉,成敗可想而知,由此還誕生了一個成語流傳至今。
  • 將軍分羊肉沒給車夫,兩軍交戰時被拉去敵營,誕生一成語流傳至今
    將軍分羊肉沒給車夫,後來兩軍交戰時被拉去敵營,最後還誕生了一個成語,流傳至今。春秋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叫華元,華元的出生地是宋國都城商丘,並且華元還是宋戴公的第五世子孫。他作為王公貴族,還在政治軍事方面有一些自己獨到的見解,他自己是有能力的,所以也得到了宋文公的器重。
  • 將軍忘給車夫分肉,兩軍開戰時車夫把他拉去敵營,從此誕生一成語!
    俗話說:「寧負十君子,莫得罪一小人。」因為君子被得罪,他依然會以理性的角度去思考,甚至是站在你的角度看問題,若是事出有因,便不會與你結仇;然而小人被得罪,輕則咒罵你,重則找機會報復你,後果不堪設想。
  • 將軍忘給車夫分肉,兩軍開戰時車夫把他拉去敵營,從此誕生一成語
    俗話說:「寧負十君子,莫得罪一小人。」因為君子被得罪,他依然會以理性的角度去思考,甚至是站在你的角度看問題,若是事出有因,便不會與你結仇;然而小人被得罪,輕則咒罵你,重則找機會報復你,後果不堪設想。
  • 將軍忘分肉給車夫,開戰後卻被車夫拉去敵營,誕生一成語家喻戶曉
    成語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它顯示了漢字語言的獨特魅力,一個成語既代表一個故事,又代表一個典故,今天就講一個與春秋時代名將華元有關的成語吧。四年(公元前607年),鄭國出兵進攻宋國,宋文公派華元作主帥,率兵抵禦,這是一件辛苦的事,華元在抵禦鄭軍之前,先殺羊犒勞將士,人人有份,但是,由於事情太多,或者車夫羊斟不太起眼,所以羊斟並不分羊湯、羊肉。羊斟以為華元看不起自己,針對自己,因而心懷怨恨,但羊斟也沒有立刻跑到華元那裡去鬧,而是裝作若無其事地等待雙方軍隊開戰。
  • 將軍分肉沒給車夫,車夫直接駕車將其送至敵營,留一成語至今流傳
    華元是宋國第十一任國君,宋戴公的五世孫。雖沒能解決宋國當時內外交困的局面,但卻平衡了諸國間複雜的關係。當年,楚國進攻鄭國,正是華元隻身獨闖楚營,方才靠著三寸不爛之舌,勸退了楚莊王。後來,在國際局面動蕩的形勢下,他憑藉一己之力,促使晉楚罷兵,令宋國不至捲入戰火。細看其經歷,堪稱傳奇!然而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他也沒想到,自己當年隨口說的一句話,竟為自己換來了一生之恥。而追其原因,竟是因為沒給車夫吃羊肉!
  • 將軍忘了給車夫分肉,為報復車夫直接拉他去敵營,誕生一新成語
    於是在鴻門宴上一直沒敢直接對劉邦出手。樊噲的吃了幾口生豬肉,把劉邦從鴻門宴當中解救了出來,然而春秋時期宋國的大將軍華元卻因為少給了車夫一塊肉,而被敵軍打得打敗,幾乎讓宋國遭受滅頂之災。華元,子姓,華氏,死於公元前573年,出生年份不祥。
  • 將軍忘分肉給車夫,交戰時卻被車夫拉去敵營,誕生一成語流傳至今
    公元前606年,鄭國向宋國發兵,宋文公派華元和樂呂兩人帶兵迎戰,在開戰前夕,華元為了鼓舞士氣,特意殺了很多羊燉湯給將士們喝,幾乎人人都能分得一碗,但大家不小心忽略了羊斟,羊斟是華元所乘戰車的車夫
  • 將軍分羊肉沒給車夫,開戰後被拉去敵營,留下一成語流傳至今
    在春秋時期,宋昭公因為暴虐無道,所以國人都不肯親附於他。就在大家大快朵頤時,有人提醒華元:「你的車夫還沒肉吃呢?」華元說:「他吃不吃吧,你們吃好了就行!再說,他還敢反叛我?」言者無意,聽者有意,華元的話深深刺痛了車夫羊斟的心。
  • 將軍分菜忘給車夫,次日交戰時車夫直接拉他去敵營,從此多一成語
    大夥聽了,無不歡呼雀躍,在戰爭頻發、生產力低下,物質緊缺的春秋,不少人別說肉,就連吃飽飯都算不錯了,《周禮》提到:天子諸侯無故不殺牛羊,這也說明羊肉天子都不一定天天吃,更加證明了其稀缺性。然而有一個人,卻和這個氣氛格格不入,那就是華元的馬車夫羊斟,他躊躇地站在營帳一邊,希望也能分到一口,然而華元卻似乎將其遺忘一般。有部下注意到了羊斟的窘態,不由得小聲提醒華元:「您的車夫還沒有吃到肉湯呢!」馬車夫在古代一直被視為低等職業,而華元聽了,更是不屑的說:「他一個卑微車夫,要喝什麼湯呢?」
  • 只因沒吃到將軍分的肉,他駕車把將軍拉去敵營,誕生一成語流傳至今
    以史為鑑可以明得失,在我們的史書之上,有這樣一位將軍,只是在分羊肉時,忽略了車夫,卻在落得丟盔棄甲的下場。 華元生來就是天之驕子,名門貴族,更是春秋時期的宋國名將,公元前606年,鄭國攻打宋國,他領命反擊鄭國。在出徵大戰之際,他為了鼓舞將士們的士氣,就下令宰羊犒勞他們。華元親自主持,分羊肉給將士們。
  • 春秋名將戰場上驍勇善戰,卻被車夫拉去敵營,只因分羊忘給車夫!
    春秋名將戰場上驍勇善戰,卻被車夫拉去敵營,只因分羊忘給車夫!在中華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當中,出現過不少驍勇善戰的將領,很多人喜歡用名將這個詞來稱呼他們。由於華元所在的春秋時期離現在比較久遠,關於他的一些歷史典故現在很多有人知道,但是有一個因他誕生的成語如今卻家喻戶曉。很多人知曉華元這個人,也是因為這個成語。這件事情發生在公元前607年,鄭國當時想要吞併宋國,選擇直接派兵攻打。宋國的君主宋文公派華元當主帥帶兵前去支援。很多人都知道,打仗的時候士氣非常重要。
  • 將軍分肉沒給車夫,車夫一氣之下駕車送其去敵營,從此誕生一成語
    而且,面對這種下三濫的套數,員工還無法明面上回擊,可謂著實憋屈。 當時的宋國有個將軍叫華元,身為宋國最重要的臣子,自然不希望看到亡國的局面,為了解決宋國內交外困的問題,華元也是常年遊走於各國勢力之間,算是達到了一個微妙的平衡,將宋國政權苟全於亂世之中
  • 將軍分羊肉忘了車夫,兩軍開戰時被拉去敵營,誕生一成語流傳至今
    因為宋國不願跟著楚國混,所以楚國便讓鄭國去收拾宋國。鄭軍兵臨城下,宋國也只能派兵抵抗,為首大將便是華元。鄭軍兵勢正盛,宋軍首戰大敗,不僅損失了一批士兵和戰車,連華元本人都被鄭軍生擒活捉了。但那個時候打戰很「文明」,不僅禮儀繁瑣,抓了人還得好吃好喝的招待、最後還要放回去。華元就這樣被放了回來,雖然性命保住了,可面子上也實在掛不住,便決定一雪前恥。
  • 只因沒吃到將軍的羊肉,他把將軍送給了敵人,產生一成語流傳至今
    但是,關羽和張飛的失敗,就沒有我們今天要說的將軍更荒唐了。將軍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小心謹慎是多麼重要,小人物在關鍵時刻能發揮怎樣的作用。他是2000多年前春秋時期宋國的一位將軍,名叫華元。華原是宋國王慶的貴族,天生就是"上等人"。公元前606年,鄭國聽信了楚國的話,派兵攻打宋國。
  • 高傲的將軍,因看不起車夫不給吃肉,結果被送去敵營,誕生一成語
    鄭國的軍隊氣勢洶洶,而且又有楚國在後面做後援,宋國的軍隊就有些底氣不足,底氣不足就容易軍心渙散,軍心一散必然戰敗。常年領兵的華元自然深知這個道理,因此,在作戰之前他一定要鼓一鼓士氣。除了把軍隊結合起來,除了進行演講、動員之外,華元又讓軍隊的廚房殺牛宰羊,煮了很多肉,並宣布將這些肉分給所有的士兵們吃。
  • 春秋名將戰場上驍勇善戰,卻被車夫拉去敵營,只因分羊忘給車夫
    有花園的春秋時期距今比較久,所以對他的一些歷史典故現在很多人都知道,但他出生的成語現在廣為人知。很多人認識一個叫花園的人也是因為這個成語。這是公元前607年,當時政局吞併宋國,試圖直接選擇派兵進攻的時候。宋國君主宋文公派畫院由導演帶兵前去支援。很多人知道打架的時候士氣很重要。作為導演的花園當然很熟悉。在準備與政局士兵交火之前,特別殺羊慰勞將士,人人有份。
  • 將軍分羊肉忘了車夫,兩軍開戰時被拉去敵營,誕生一成語流傳至今!
    ,當時聽說有肉吃,很多人都非常的高興。 每個士兵面前的碗裡都堆了如同小山一樣的肉,而趁著士兵們都到齊了,華元更是發表了自己的演說,內容也無非是一些鼓勵的話,希望能夠打勝仗,有肉吃的士兵自然很高興,紛紛的點頭同意。
  • 劉備稱王,關張馬黃被封正將,為什麼趙雲只是個雜號將軍?
    武將有前後左右將軍,魏延升為漢中太守,封鎮遠將軍。似乎沒趙雲什麼事兒。關羽,張飛,馬超的排位很正常,黃忠已經後來居上,封后將軍,關內侯。魏延也是飛速提拔,與趙雲平起平坐了。劉備稱帝,關羽和黃忠已經死了,張飛被封為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進封西鄉侯。
  • 一姑娘救下一將軍,將軍提出一要求,姑娘聽後自殺了,誕生一成語
    連有學識的女人都沒幾個,更別說會武功防身的了,所以咱們聽過太多關於英雄救美的故事,但很少聽到女子救了男人的故事。在古代就有這麼一位姑娘,她救下一將軍的性命,之後將軍提出了一個要求,這姑娘聽了之後居然自殺了,一場美女救英雄的好戲最終卻成了一場悲劇,不過也因此誕生了一個成語,不過如今這成語卻讓不少男人因它而苦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