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分羊肉沒給車夫,兩軍交戰時被拉去敵營,誕生一成語流傳至今

2020-12-12 橫琴當月

時乘君子道長,茅茹喜生光。——《水調歌頭·來復邁七日》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這句話可能很多人都聽過。在我們生活中,我們的父母長輩也會教導我們要和君子相交相識,不能和小人做朋友,切記交淺言深,並且千萬不要得罪那些小人,一般情況他們會特別記仇,以免會遭到報復。將軍分羊肉沒給車夫,後來兩軍交戰時被拉去敵營,最後還誕生了一個成語,流傳至今。

春秋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叫華元,華元的出生地是宋國都城商丘,並且華元還是宋戴公的第五世子孫。他作為王公貴族,還在政治軍事方面有一些自己獨到的見解,他自己是有能力的,所以也得到了宋文公的器重。春秋戰國的亂世時期,諸侯們好像每天都在打架,他們好像不打架就渾身難受,從春秋五霸到宋國鄭國,他們之間好像就從來沒有停止過戰爭。

在公元前607年時,喜歡找事兒的鄭國悄悄派遣軍隊潛入宋國,宋文公知道了此事以後,立馬派華元作為主元帥前去和鄭國交戰。並且宋元這個人啊,非常懂得鼓舞士氣的重要性,到了作戰的邊境,在三軍交戰之前,他還特意宰殺了三頭羊犒勞三軍。古時候並不像現在社會,那個時候經濟條件很差,生產能力也特別低弱,特別是像春秋時期亂戰頻起的年代。那個時候,普通百姓或者是那些將士兵卒基本上都是以素為主,並且能吃飽就已經是很不錯了,很少吃到葷腥的食物。他們一聽到可以吃羊肉,兩眼直放金光。

在進行晚宴之時,羊肉端到各位將領和士兵的桌前,作為主將的華元進行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講,無外乎是大家跟著我好好幹,能夠吃好喝好,好處也不少,剩下的將領士兵也附和著他。他們一邊嘴裡嚼著羊肉啃著羊骨,一邊積極響應華元,領導說得對,領導說什麼我們就做什麼。

但華元忘記了一個人,就是他的車夫羊斟,他一直站在帳下焦急地等待華元分給他羊肉。雖然他名字中有一個羊字,但對於羊肉的渴望著已經超過了自己名字的尊重。羊斟出身貧寒,從小就沒吃過什麼好東西,所以他特別期待這一頓羊肉,但華元似乎忽視了他,連一碗肉湯都沒有分給他。也有細心的屬下注意到了羊斟沒有吃到羊肉,於是好心地提醒華元他的車夫沒有吃到肉,沒想到華元就像一個愣頭青一樣,當著大傢伙的面說,他就是一個車夫,吃什麼羊肉他又不打仗,難道他還敢背叛我不成!

華元說的這席話讓羊斟感到無地自容,十分羞愧,立馬便逃出帳外,而且他下定決心,一定要好好報復華元。第二天兩軍交戰之前,華元坐在馬車上指導,交戰命令一下達,羊斟駕駛的車輛就率先衝了出去,士兵們看到主帥如此英勇當先,也隨即發起了進攻。華元馬上感到了不對勁,因為衝到鄭國將士面前,羊斟也並沒有要停下來的意思,華元急了,立馬問羊斟:「你這是幹什麼?」沒想到羊斟卻說:「疇昔之羊,子為政,今日之御,我為政。」意思就是說分羊肉的時候你說了算,駕車的時候我說了算 。

宋軍也逐漸感到了不對勁,怎麼自己的元帥就衝到了敵軍的部隊裡面。一臉發懵的鄭國人立馬俘虜了華元,宋軍的將士們一看,主帥都沒了,還怎麼打仗,這頓羊肉讓死明志的宋軍立馬四處逃竄。最後鄭國繳獲戰車460輛,俘虜了宋軍戰士有250人左右。後來這個故事就流傳了下來,還因為這個故事誕生了一個成語,叫「各自為政」。後來,宋文公還是捨不得自己的愛將流落他鄉,最後用100輛戰車和四百多匹良馬贖回了華元,就是不知道回到宋國的華元,後來還敢不敢吃羊肉了。「各自為政 」這個成語也流傳了上千年。

參考資料:《論語·述而》

相關焦點

  • 將軍沒給車夫分羊肉,次日被車夫拉去敵營,誕生一成語流傳至今
    古代將軍在大戰之前都要犒賞大軍以鼓舞士氣,這原本是一個俘獲軍心的好時機。但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一個將軍,卻因此犯下致命的錯誤。在開戰前犒賞大軍時,宋國一個叫華元的將軍親手給將士們分肉,但這個將軍忽略了一個重要人物,那就是給自己駕車的車夫。因為將軍沒有給車夫分羊肉,次日直接被車夫拉去敵營,主將都被活捉,成敗可想而知,由此還誕生了一個成語流傳至今。
  • 將軍分羊肉忘了車夫,兩軍開戰時被拉去敵營,誕生一成語流傳至今
    因為宋國不願跟著楚國混,所以楚國便讓鄭國去收拾宋國。鄭軍兵臨城下,宋國也只能派兵抵抗,為首大將便是華元。鄭軍兵勢正盛,宋軍首戰大敗,不僅損失了一批士兵和戰車,連華元本人都被鄭軍生擒活捉了。但那個時候打戰很「文明」,不僅禮儀繁瑣,抓了人還得好吃好喝的招待、最後還要放回去。華元就這樣被放了回來,雖然性命保住了,可面子上也實在掛不住,便決定一雪前恥。
  • 將軍忘給車夫分肉,兩軍開戰時車夫把他拉去敵營,從此誕生一成語!
    俗話說:「寧負十君子,莫得罪一小人。」因為君子被得罪,他依然會以理性的角度去思考,甚至是站在你的角度看問題,若是事出有因,便不會與你結仇;然而小人被得罪,輕則咒罵你,重則找機會報復你,後果不堪設想。
  • 將軍忘給車夫分肉,兩軍開戰時車夫把他拉去敵營,從此誕生一成語
    俗話說:「寧負十君子,莫得罪一小人。」因為君子被得罪,他依然會以理性的角度去思考,甚至是站在你的角度看問題,若是事出有因,便不會與你結仇;然而小人被得罪,輕則咒罵你,重則找機會報復你,後果不堪設想。
  • 將軍分羊肉沒給車夫,開戰後被拉去敵營,留下一成語流傳至今
    在春秋時期,宋昭公因為暴虐無道,所以國人都不肯親附於他。雖然現在羊肉不怎麼稀奇,但在春秋時期,士兵們作戰時能吃到羊肉是殊為不易的。就在大家大快朵頤時,有人提醒華元:「你的車夫還沒肉吃呢?」華元說:「他吃不吃吧,你們吃好了就行!再說,他還敢反叛我?」言者無意,聽者有意,華元的話深深刺痛了車夫羊斟的心。
  • 將軍分肉沒給車夫,車夫直接駕車將其送至敵營,留一成語至今流傳
    華元是宋國第十一任國君,宋戴公的五世孫。雖沒能解決宋國當時內外交困的局面,但卻平衡了諸國間複雜的關係。當年,楚國進攻鄭國,正是華元隻身獨闖楚營,方才靠著三寸不爛之舌,勸退了楚莊王。後來,在國際局面動蕩的形勢下,他憑藉一己之力,促使晉楚罷兵,令宋國不至捲入戰火。細看其經歷,堪稱傳奇!然而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他也沒想到,自己當年隨口說的一句話,竟為自己換來了一生之恥。而追其原因,竟是因為沒給車夫吃羊肉!
  • 將軍忘分肉給車夫,開戰後卻被車夫拉去敵營,誕生一成語家喻戶曉
    成語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它顯示了漢字語言的獨特魅力,一個成語既代表一個故事,又代表一個典故,今天就講一個與春秋時代名將華元有關的成語吧。四年(公元前607年),鄭國出兵進攻宋國,宋文公派華元作主帥,率兵抵禦,這是一件辛苦的事,華元在抵禦鄭軍之前,先殺羊犒勞將士,人人有份,但是,由於事情太多,或者車夫羊斟不太起眼,所以羊斟並不分羊湯、羊肉。羊斟以為華元看不起自己,針對自己,因而心懷怨恨,但羊斟也沒有立刻跑到華元那裡去鬧,而是裝作若無其事地等待雙方軍隊開戰。
  • 將軍分肉沒給車夫,車夫直接把將軍拉去敵營,誕生一成語流傳千年
    華元也不例外,他宰殺羊後,命人做成肉羹,親自分給士兵們吃。大家也都吃的很開心,這時有一個人站出來告訴華元,他給在場的各位都分了肉羹,卻獨獨忘記了車夫。 沒想到華元聽了之後卻不屑道「他不過是一個車夫,就算沒吃到,他還敢記恨我不成?」在那個君之視臣如土芥,臣之視君如寇讎的年代,華元的這句話給自己招來了禍端。
  • 將軍忘分肉給車夫,交戰時卻被車夫拉去敵營,誕生一成語流傳至今
    公元前606年,鄭國向宋國發兵,宋文公派華元和樂呂兩人帶兵迎戰,在開戰前夕,華元為了鼓舞士氣,特意殺了很多羊燉湯給將士們喝,幾乎人人都能分得一碗,但大家不小心忽略了羊斟,羊斟是華元所乘戰車的車夫
  • 只因沒吃到將軍分的肉,他駕車把將軍拉去敵營,誕生一成語流傳至今
    以史為鑑可以明得失,在我們的史書之上,有這樣一位將軍,只是在分羊肉時,忽略了車夫,卻在落得丟盔棄甲的下場。 華元生來就是天之驕子,名門貴族,更是春秋時期的宋國名將,公元前606年,鄭國攻打宋國,他領命反擊鄭國。在出徵大戰之際,他為了鼓舞將士們的士氣,就下令宰羊犒勞他們。華元親自主持,分羊肉給將士們。
  • 將軍忘了給車夫分肉,為報復車夫直接拉他去敵營,誕生一新成語
    於是在鴻門宴上一直沒敢直接對劉邦出手。樊噲的吃了幾口生豬肉,把劉邦從鴻門宴當中解救了出來,然而春秋時期宋國的大將軍華元卻因為少給了車夫一塊肉,而被敵軍打得打敗,幾乎讓宋國遭受滅頂之災。華元,子姓,華氏,死於公元前573年,出生年份不祥。
  • 將軍分菜忘給車夫,次日交戰時車夫直接拉他去敵營,從此多一成語
    第二天,華元果然在營地當中支起了幾口大鍋,裡面放上羊肉煮成的湯,整個營地都散發著一股肉菜的香氣,各個士兵,排起了長隊,輪流領著食物,華元也趁機發表了一番「只要大家努力打仗、羊肉大大的有」的演講,宋軍氣勢高昂,享受著這一片戰前的狂歡。
  • 只因沒吃到將軍的羊肉,他把將軍送給了敵人,產生一成語流傳至今
    但是,關羽和張飛的失敗,就沒有我們今天要說的將軍更荒唐了。將軍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小心謹慎是多麼重要,小人物在關鍵時刻能發揮怎樣的作用。他是2000多年前春秋時期宋國的一位將軍,名叫華元。華原是宋國王慶的貴族,天生就是"上等人"。公元前606年,鄭國聽信了楚國的話,派兵攻打宋國。
  • 春秋名將戰場上驍勇善戰,卻被車夫拉去敵營,只因分羊忘給車夫!
    春秋名將戰場上驍勇善戰,卻被車夫拉去敵營,只因分羊忘給車夫!在中華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當中,出現過不少驍勇善戰的將領,很多人喜歡用名將這個詞來稱呼他們。由於華元所在的春秋時期離現在比較久遠,關於他的一些歷史典故現在很多有人知道,但是有一個因他誕生的成語如今卻家喻戶曉。很多人知曉華元這個人,也是因為這個成語。這件事情發生在公元前607年,鄭國當時想要吞併宋國,選擇直接派兵攻打。宋國的君主宋文公派華元當主帥帶兵前去支援。很多人都知道,打仗的時候士氣非常重要。
  • 將軍分羊肉忘了車夫,兩軍開戰時被拉去敵營,誕生一成語流傳至今!
    到了兩軍交戰的時候,當時還是羊斛負責駕著馬車,他直接將華元帶到了地方的軍中,不過他可不是帶著華元上陣殺敵的,而是要去將他交給敵國,雖然說已經察覺到了這一切,不過還是晚了,無奈之下華元為羊斛為何要這麼做
  • 將軍分肉沒給車夫,車夫一氣之下駕車送其去敵營,從此誕生一成語
    而且,面對這種下三濫的套數,員工還無法明面上回擊,可謂著實憋屈。 當時的宋國有個將軍叫華元,身為宋國最重要的臣子,自然不希望看到亡國的局面,為了解決宋國內交外困的問題,華元也是常年遊走於各國勢力之間,算是達到了一個微妙的平衡,將宋國政權苟全於亂世之中
  • 春秋名將戰場上驍勇善戰,卻被車夫拉去敵營,只因分羊忘給車夫
    有花園的春秋時期距今比較久,所以對他的一些歷史典故現在很多人都知道,但他出生的成語現在廣為人知。很多人認識一個叫花園的人也是因為這個成語。這是公元前607年,當時政局吞併宋國,試圖直接選擇派兵進攻的時候。宋國君主宋文公派畫院由導演帶兵前去支援。很多人知道打架的時候士氣很重要。作為導演的花園當然很熟悉。在準備與政局士兵交火之前,特別殺羊慰勞將士,人人有份。
  • 高傲的將軍,因看不起車夫不給吃肉,結果被送去敵營,誕生一成語
    鄭國的軍隊氣勢洶洶,而且又有楚國在後面做後援,宋國的軍隊就有些底氣不足,底氣不足就容易軍心渙散,軍心一散必然戰敗。常年領兵的華元自然深知這個道理,因此,在作戰之前他一定要鼓一鼓士氣。除了把軍隊結合起來,除了進行演講、動員之外,華元又讓軍隊的廚房殺牛宰羊,煮了很多肉,並宣布將這些肉分給所有的士兵們吃。
  • 古代兩軍交戰時,當一方掛起免戰牌,對方真的不會進攻了嗎?
    古代兩軍交戰時,當一方掛起免戰牌,對方真的不會進攻了嗎? 「免戰牌」這個東西,多出現於中國古代的文學作品中。其實免戰牌是一種向敵人宣布停戰的牌子,指的是以後再來打,今天不打的意思。
  • 陝西省一個區,人口超60萬,誕生一成語流傳至今!
    陳倉區地處秦嶺山地、關中平原、黃土高原過渡區,為古代兵家必爭之地,比如楚漢戰爭時期,漢高祖劉邦曾經暗度陳倉,從而誕生了「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這一成語典故。到了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率軍包圍陳倉,和曹魏守軍展開了激烈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