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紀念的不止馬拉度納,還有那個充滿反叛精神的年代

2020-11-30 Vista世界派

這些年,虎撲上的年輕人討論馬拉度納,總是輕飄飄一句總結「除了球技,就是一人渣」。


「把球技算進去了不照樣是個人渣」圖源:網絡


因為他們不懂老馬,也不懂屬於老馬的那個時代


紀念馬拉度納的人,配圖都是他穿著10號球衣站在綠茵場上的樣子。


那時他處在人生的黃金時代,一頭濃密的黑色捲髮,還沒有變成一個中年胖子,一副不把整個世界放在眼裡的叛逆樣子。


這是60後、70後記憶裡的馬拉度納。他們不愛叫他的本名,喜歡親切地喊他「老馬」。


80後和90後認識老馬時,他已經徹底謝幕,坐在教練席上,頭髮鬍子被歲月染灰了,身上被汗濡溼的也不是球衣,而是襯衫。

2008年,老馬被聘為阿根廷國家隊主教練。90後觀看2010年南非世界盃時,他已是一襲灰色西裝的樣子圖源:ET


老馬是個時代符號。


不僅是他高超的球技、驚人的天賦,還有他反叛、野蠻又乖張的形象。


他從來不是個完美偶像,也不屑於迎合完美的標準。


他是草根天才、痞子英雄式的人物,犯規、吸毒、槍擊記者、私生活糜爛,但從不向主流低頭,也從不後悔。


他的自信龐大到令人咋舌。


「我媽媽認為我是最棒的,我在成長過程中對這句話一直深信不疑。」


他不虛心、不客氣、不悔過,面對批評,他反而勸批評者自我反思:「所有批評我的人,都應該收回他們的話」。


一半天使,一半魔鬼」,這個形容恰如其分。


也只有那個年代,會如此包容老馬「魔鬼的一面」,給出這樣一個評價。


放在今天,名人被放大鏡無限審視言行舉止,偶像要自覺向標準化靠攏、不能有任何人生汙跡,高情商被看作陰陽怪氣,真性情也成了人設,我們的時代,恐怕很難再出一個老馬了。


馬拉度納91次代表阿根廷國家隊出場,打入34球。圖源:BBC


南美足球盛產草根天才。


當歐洲的小夥子們通過完善的選拔體系進入青訓隊,在綠茵場上接受專業教練的指導時,南美的貧民窟少年在街頭踢著自製皮球玩兒。


馬拉度納就是這群赤腳踢球小孩中的一員。

他出生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的費奧裡託鎮,一個放眼望去全是低矮破爛的棚屋和煙塵滾滾的土路,垃圾隨意堆在路邊的小鎮。


馬拉度納的老家費奧裡託,60年來似乎沒有發生任何變化。圖源:BBC


馬拉度納傳記作者吉列姆·巴拉格今年還特地去探訪了費奧裡託鎮,這裡仿佛時間靜止般,沒有任何變化。


在路邊,有簡陋的水泥地球場,只有一個球門,小男孩們就在這裡踢球玩耍。由於貧窮的費奧裡託鎮暴力事件頻發,市區的計程車司機出於安全考慮,甚至不願載巴拉格到這裡來。


馬拉度納的父母都是移民混血後代,生養了8個孩子。父親是瓦工,母親是家庭主婦。飛黃騰達後的馬拉度納,也仍舊是「精神上的工人階級」。


父親在馬拉度納3歲生日送出的禮物,一個自製皮球,改變了兒子和家庭的命運。


老馬的童年圖源:網絡


這個遠比同齡人矮小的小孩,自16歲起,人生如同坐上了火箭般騰飛而起,當他以隊長身份帶領阿根廷隊拿下1986年墨西哥世界盃冠軍後,他在阿根廷成了一個不朽的傳奇。


人們叫他「上帝」。哪怕他脾氣暴躁,在球場上曾向對手進行報復性暴力犯規,還勝之不武,用手進球,還大言不慚稱之為「上帝之手」——有瑕疵的天才,仍舊能憑藉實力被尊稱為「上帝」。


1986年世界盃「上帝之手」名場面, 這是「一半天使,一半魔鬼」的評價由來。圖源:BBC


巴拉格在寫給BBC的紀念馬拉度納文章中有一句話點出了阿根廷人對馬拉度納的迷戀:


「要看懂迭戈·馬拉度納這個人,你必須了解阿根廷這個謎一樣的國家;這個國家需要像馬拉度納這樣的人,像彌賽亞(Messiah)一樣引領它走向偉大,走向它自認為配得上的一切。」


對於中國的球迷來說呢?


中國年輕人不需要彌賽亞,但需要一位文化上的偶像


馬拉度納作為球員的鼎盛期,正是中國翻開新篇章的時期。

那時候,上海、北京等大城市開始出現越來越多外國品牌的商品廣告,街頭上高鼻深目的外國人還很稀奇,年輕人穿著喇叭褲、尖頭鞋,燙著爆炸頭,把「迪斯科一代」的身份打在形象上。


英國攝影師肖君在1984年以學生身份來中國,用影像記錄了中國的80年代,他感嘆:


「1985年,我只有20歲,中國當時超過一半的人口都在25歲以下。他們在這個充滿希望的新時代為中國的發展,注入了活力。」


1985年,上海外灘,五位打扮新潮的年輕人圖源:攝影師肖君


從鄰居家不太清晰的電視屏幕上,中國的年輕人認識了足球,認識了馬拉度納。那時候,這些年輕人面臨的是無限的可能和開放的未來。


房價才不是他們愛聊的話題,他們聊美國的生活方式,聊音樂詩歌體育哲學,聊一場無疾而終的暗戀或是熱烈燃燒的愛情。


這些年輕人和馬拉度納一樣是草根。


草根成名的故事中,年輕人看到了自己。儘管未必真的像老馬這樣天賦異稟,但他們相信打拼的力量,相信奮鬥能改變個人命運,相信未來的無限可能。


這些年輕人就是90後的父輩。馬拉度納是他們的青春,馬拉度納的時代就是他們的時代。


作家查建英這麼描述這個時代:「20世80年代,是當代中國歷史上一個短暫、脆弱卻頗具特質、令人心動的年代,大家以一種惡補的姿態學習,充滿激情和感謝。」


1985年,上海,一位年輕人隨身攜帶的收音機引起了眾人圍觀圖源:攝影師肖君


不知道什麼時候起,草根傳奇對後來的年輕人不再有吸引力,我們嚮往的是生而「二代」,困在996裡被迫努力,卻對未來想像貧乏。


父輩口中的「奮鬥」,可能早就失去了曾經的意義。


馬拉度納的時代過去,無精打採的不止是新一代年輕人,還有同樣「草根」的南美足球。


關於南美足球,近幾年體育論壇上問的最多的問題是,「南美足球衰落了」,「南美足球為什麼跟不上歐洲足球了」;梅西之後,也再無巨星。



曾經,南美足球靠的是自我放飛的天才,是個人英雄式的,不拘泥固定打法,腳法靈活,個人風格鮮明;對比之下,歐洲講究技術和完善的養成體系,能培養出優秀的「工業化球員」和團隊。


但歐洲足球有著商業化的天然優勢,有足夠的金元支撐整個體系,就像玩遊戲,V0怎麼和土豪高氪玩家抗衡


「爭議」,始終圍繞馬拉度納人生。


有人說,正是因為草根出身,馬拉度納適應不了突然而來的功成名就,處理不了人生落差。


但更可能的答案是,馬拉度納不過想做自己罷了。


他不會在發布會上表演痛哭流涕的悔過戲碼,哪怕在人生跌落最深的谷底時,他只有一句「不後悔」。至於那些惋惜的聲音,大概只算是自作多情吧。


前文提到,馬拉度納始終是「精神上的工人階級」,他把拉美革命家、左派政治家切格瓦拉紋在手臂上,古巴領袖卡斯楚紋在左腿上,支持委內瑞拉的頭號人物查維茲,從不掩飾對美國的厭惡,還公開懟過布希。


馬拉度納將卡斯楚視作「靈魂摯友」,曾在2000年接納飽受毒癮困擾的馬拉度納來古巴治療圖源:路透社


他全力對抗的不止是美國,還有象徵著主流的一切。他把國際足聯稱作「黑手黨」,轉頭卻和真正的義大利「黑手黨」Camorra在夜店轟趴,穿著珠寶和皮草合影留念。


作為天主教徒,他公開攻擊梵蒂岡和教皇「照顧窮人言論的虛偽」:「我去過梵蒂岡,看過金頂。教皇說教會擔心可憐的窮孩子,老兄,你為什麼不賣掉這個頂呢?」


馬拉度納為自己的錯誤付出過代價嗎?當然。


他長期吸食古柯鹼,在1991年賽後藥檢中被查出,義大利足協隨後就下達了15個月的禁賽令。1994年美國世界盃,馬拉度納又在反興奮劑檢查中尿檢陽性,被國際足聯禁賽。同年,他用氣槍射擊四名記者,被判兩年零10個月的監禁。


1991年,因持有毒品,馬拉度納在阿根廷被捕圖源:AFP


他渣嗎?當然。


他喜歡美女,有數不清的情人,以及11個孩子,其中六個是他拒不承認的私生子。早在第一個私生子出生的時候他就放言:「我合法的孩子只有Dalma和 Giannina(他與前妻的孩子),剩下的都是我個人金錢和失誤的產物。」


2018年,馬拉度納向28歲的女友求婚成功。他的第一任妻子是青梅竹馬的克勞迪婭,兩人2003年離婚圖源:網絡


他總是話中帶刺,可以說是「低情商」範本;他不自律,酗酒,放任體重增長,因此犯了心臟病,不得不通過切胃的方式減肥。


可以說,馬拉度納的不羈和叛逆讓他「社會性死亡」過,因為健康問題在生死線上掙扎過,但他都挺過來了。


2019年紀錄片《迭戈·馬拉度納》的導演卡帕迪亞總結道:「馬拉度納實際上已經死過幾次,但他又回來了。這是關於死亡和復活的故事。」


只不過這一次,他無法再次復活。


幸好馬拉度納活在他的時代,一個名人不必小心翼翼、謹小慎微的年代,一個能接受人性幽暗面、不以刻板標準評價公眾人物的年代,一個年輕人渴望與世界聯結、反叛還沒有成為一個貶義詞的年代。


也許,我們的時代更愛諸如完美、標準化之類的詞彙,欣賞「一錘錘死」的行事方式;我們害怕人生出現彎路和岔路,害怕犯錯,害怕不被饒恕和原諒。


馬拉度納離開了,我很想念屬於他的那個時代。


1986年世界盃,阿根廷國家隊長馬拉度納捧得大力神杯圖源:網絡


請微信搜索關注公眾號「Vista世界派」,get有水準有態度的國際觀察指南!

相關焦點

  • 泰森哀悼好友馬拉度納:我們都是那個年代的冠軍
    網易體育11月26日報導:一代球王馬拉度納 (Diego Armando Maradona)於當地時間25日在家中突發心臟驟停去世,享年60歲。著名前重量級拳王泰森在個人社交媒體上發文表達了哀悼,表示馬拉度納是自己心中的英雄和好朋友,自己非常懷念他。
  • 紀念球王|馬拉度納,一代人的燈塔,阿根廷人心中的神
    馬拉度納身上集合了人性的各種極致,這正是讓許多人迷戀他的原因。喜歡搖滾、骨子裡有點反叛、崇尚創造力、不願意循規蹈矩的人,幾乎都會在那個年代被馬拉度納吸引。卻也只會在那個年代被馬拉度納吸引。馬拉度納在1986年捧起了世界盃獎盃。一九八零年代,對那個階段的球迷而言,人到中年,乃至更年長。
  • 別了,馬拉度納,我們的精神圖騰
    1982年西班牙世界盃初出茅廬、1986年墨西哥世界盃率隊捧杯、1990年義大利世界盃斬獲亞軍,都讓馬拉度納成為那個時代的主宰。有人說他是天才,有人說他是魔鬼,但他就是馬拉度納,對阿根廷深愛著的馬拉度納。足球是感性的,馬拉度納身上所散發出的球王魅力,是衝破一切對他私生活偏見的,因為這個世界上本來就沒有完美的人,但卻有一個堅定的愛國者。
  • 紀念馬拉度納時,因妻子旺達與球王的風流韻事,伊卡爾迪露出笑容
    日前,在巴黎聖日耳曼的一場隊內訓練課上,阿根廷球王馬拉度納的離去給這位偉大的阿根廷球員留下了紀念。圖片中,阿根廷球員舉著阿根廷國旗,穿著馬拉度納的球衣,以示對阿根廷的尊重。實際上,多年前,伊卡爾迪和馬拉度納之間的關係並不融洽,而矛盾的根源卻來自他的妻子旺達娜拉。阿根廷娛樂節目曾爆出旺達和球王馬拉度納之間存在一夜情的醜聞,在此之前,他們和阿根廷前國腳馬克西·洛佩斯結婚了,旺達也藉機大肆宣傳自己。那時馬拉度納第一次否認認識旺達,但球王的反應,卻讓旺達的人氣直線上升。
  • 球王之路——紀念馬拉度納(上)
    沉默了一周天了,在全世界球迷和偽球迷們都在紀念他的時候,我像一隻斑鳩,把自己裹成一團。長沙,格外的寒冷。抬頭遠眺,長沙灰濛濛的天仿佛要下雪了。空氣凝固的有些讓人氣悶,老婆的手機裡傳來宋世雄尖銳的嗓音,她在看中央電視臺紀念他的特別節目。那也讓我用自己的文字紀念他,紀念屬於我自己的青春。
  • 當人們在緬懷馬拉度納時,都在緬懷什麼
    地球上還有多少人沒有聽過馬拉度納這個名字?有,但不會太多。足球永遠不可能只是足球,運動也永遠不止於運動本身。今天,不止於足球球迷身份的人們緬懷馬拉度納,緬懷在他身上更多的,除卓越球技以外的痕跡。1986年與英格蘭一戰的那個遙遠的時刻。
  • 當人們在緬懷馬拉度納時,都在緬懷什麼?
    他是C羅口中「見過所有足球運動員中,其中完美的一個」,他也是梅西口中「自己再踢一百萬年球,永遠無法成為的那個」。足球永遠不可能只是足球,運動也永遠不止於運動本身。今天,不止於足球球迷身份的人們緬懷馬拉度納,緬懷在他身上更多的,除卓越球技以外的痕跡。19861986年6月22日,或許對於馬拉度納而言,是僅次於生日的最重要的日子。
  • 馬拉度納同時代,還有哪些世界足壇巨星?與貝利比較,誰更出色?
    馬拉度納,你可以不喜歡他身上所有的東西:場上的抱怨、假摔、紅牌、生活無節制、口無遮攔等,你唯獨不可懷疑的是他作為一代球王的價值,他對世界足球運動的貢獻和影響力。那麼同時代,還有哪些世界足壇巨星?還有「金童子」羅西、「白貝利」濟科、蘇格拉底,獲得80年歐洲杯冠軍和82年、86年兩次世界盃亞軍的魯梅尼格。八十年代後期有著名的荷蘭巨星古利特、範巴斯滕,90年世界盃的英雄人物「中場發動機」馬特烏斯,然後是法國人帕潘驚豔世界足壇。到馬拉度納94年世界盃復出時,有兩位王者一時瑜亮:歐洲足球先生巴喬和後來捧杯的羅馬裡奧。
  • 樂天堂體育平臺悼念阿根廷傳奇球星馬拉度納去世
    馬拉度納是一代人的燈塔,是阿根廷人民心中的「神」,是世界足壇永恆閃耀的星光。26日凌晨,據多家外媒報導,剛剛過完60歲生日的馬拉度納心臟驟停,不幸去世。馬拉度納是否最偉大,不是用數據、用獎盃數目、用排行榜成就來衡量的,他的瞬間足以不朽。他也能在瞬間跌落十八層地獄。馬拉度納身上集合了人性的各種極致,這正是讓許多人迷戀他的原因。喜歡搖滾、骨子裡有點反叛、崇尚創造力、不願意循規蹈矩的人,幾乎都會在那個年代被馬拉度納吸引。卻也只會在那個年代被馬拉度納吸引。
  • 紀念「一代球王」馬拉度納桀驁不馴的足壇傳奇
    要看懂迭戈·馬拉度納這個人,你必須了解阿根廷這個謎一樣的國家;這個國家需要像馬拉度納這樣的人,像彌賽亞(Messiah)一樣引領它走向偉大,走向它自認為配得上的一切。你還必須明白,這是一個生命歷程充滿各種悖論的人,犯下各種錯誤,隨後又一次次地修正,就像一段接一段關於沉淪與重生的悲壯史詩級故事。哪一個才是真實的馬拉度納?
  • 巨星隕落,再無「上帝之手」,馬拉度納的精神仍在
    南非世界盃上的馬拉度納人們可能不知道阿根廷的總統是誰,但是提起馬拉度納,都知道這位阿根廷的足球巨星,他以精湛的球技徵服了世人,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出神入化的球技每一個觀看過馬拉度納比賽的人都會發出一種由衷的感慨,那個身材矮小的馬拉度納穿行於球場,是有著多大的爆發力,看他踢球,是一種享受,這種享受是興奮的、激動人心的。他粗壯的左腿總能將球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腳下——任憑你拉扯、衝撞,甚至鏟絆。
  • 馬拉度納自述:每個偉大的球員都有屬於自己的年代
    《馬拉度納自傳:我的世界盃》一書中譯本在2018年由譯林出版社出版。在書中,馬拉度納回憶了墨西哥世界盃的奪冠之路,復盤了關鍵比賽和精彩進球,講述了「上帝之手」的背後真相。澎湃新聞經出版社授權摘發書中最後一章關於梅西和阿根廷足球的內容,以示紀念。
  • 外插一片——為紀念馬拉度納球王
    清早起床,習慣性的看看微信,看到足球群內有人發一條球王馬拉度納去世的消息,以為又是誰惡搞,畢竟在這個群見到惡搞的事件太多了。 然而,再打開各大媒體網站,鋪天蓋地全都是球王病逝、紀念球王、球王發心臟病不治身亡的消息,這才意識到,球王真的走了。 在我認識足球、喜歡足球,熱愛足球的這些年,縱觀世界,被稱得上球王的,只有兩個人,一個是球王貝利,巴西球星;一個就是馬拉度納,阿根廷人的英雄。
  • 薦書|馬拉度納自述:每個偉大的球員都有屬於自己的年代
    《馬拉度納自傳:我的世界盃》一書中譯本在2018年由譯林出版社出版。在書中,馬拉度納回憶了墨西哥世界盃的奪冠之路,復盤了關鍵比賽和精彩進球,講述了「上帝之手」的背後真相。澎湃新聞經出版社授權摘發書中最後一章關於梅西和阿根廷足球的內容,以示紀念。
  • 馬拉度納,一代人的燈塔,阿根廷人心中的神
    馬拉度納是否最偉大,不是用數據、用獎盃數目、用排行榜成就來衡量的,他的瞬間足以不朽。他也能在瞬間跌落十八層地獄。馬拉度納身上集合了人性的各種極致,這正是讓許多人迷戀他的原因。喜歡搖滾、骨子裡有點反叛、崇尚創造力、不願意循規蹈矩的人,幾乎都會在那個年代被馬拉度納吸引。卻也只會在那個年代被馬拉度納吸引。
  • 除了足球他一無所有:在「戰術大師」湧現的年代,我們更加懷念一人勝於一個團隊的馬拉度納
    作者丨段文不看足球的人也會知道馬拉度納,畢竟他的名氣放在那裡。拋開足球場上的表現不說,他放誕不羈的性格、充滿爭議的人生也足以讓非球迷津津樂道一陣了。「上帝之手」「世紀進球」這些詞彙大家更是耳熟能詳。當然,馬拉度納是不是「歷史上最偉大的球員」,不同人有不同看法,球迷群體中也一直存在爭論,但無論如何,馬拉度納肯定是足球世界中不可或缺的存在,而且是最特別的存在。阿根廷現任總統阿爾伯託·費爾南德茲在獲悉馬拉度納死訊後,在社交媒體上發文悼念:「是你將我們帶向世界之巔,是你讓我們享受極致的快樂。你是世界最佳。謝謝你的存在,迭戈,我們終生想念你。」
  • 紀念球王|世界有個「馬拉度納教」,信徒要給兒子取名迭戈
    在阿根廷羅薩裡奧,亞歷山德羅·貝隆等一批馬拉度納的球迷,創立了「馬拉度納教」。他們這麼說道:「我的內心有一種信仰,我對他充滿熱情,他就是馬拉度納!」他們虔誠地念著祈禱文:我們的迭戈/他是地球的藝術品/他有一隻神聖的左腳/如同魔幻/他的進球我們永遠銘記。每個禮拜,馬拉度納教的信徒,都有這樣的朝拜禮節——他們身穿老馬的10號球衣,在昏暗的燈光下,祭壇助手將足球舉過頭頂。祭臺的正中央,是馬拉度納的巨幅肖像。
  • 紀念不朽的馬拉度納:英雄、天才與魔鬼 一代人心中永遠的神
    在你的心中,迭戈-馬拉度納是怎樣的形象? 在阿根廷這個熱愛足球勝過一切的國度,只有馬拉度納的名字能夠和他們的國家偶像——庇隆夫人相提並論。他們代表著這塊土地的追求,代表著激情,代表著執著性格和爭議的命運。足球是讓阿根廷人忘掉一切痛苦和磨難的最好的精神家園,而馬拉度納則是上帝賜與他們的最好的禮物。
  • 叛逆英雄馬拉度納,永遠作別他口中的「糟糕世界」
    或許你不看足球,但不可能沒有聽過馬拉度納的名字。他是活躍於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足球運動員,是綠茵場上的「喬丹」,更是「足球」的代名詞。冠軍拿到手軟的他,是那個年代最耀眼的巨星。曾有球迷如此評價他:「光看馬拉度納賽前熱身,球票錢就值了!」
  • 紀念不朽的馬拉度納:英雄、天才與魔鬼 一代人心中永遠的神
    :「大家都覺得很難過,我們踢得不好,輸了比賽,我們本想為正在受難的祖國獻上一場勝利」。足球是讓阿根廷人忘掉一切痛苦和磨難的最好的精神家園,而馬拉度納則是上帝賜予他們的最好的禮物。迭戈加盟那不勒斯的初衷或許是為了金錢,但到了亞平寧之後,他骨子裡的徵服欲再次爆發,只用了三年時間,就讓那不勒斯從一支保級球隊變成亞平寧之王,突破北方三強的圍剿,讓鄙視鏈低端的南海岸城市充滿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