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早起晚歸,快節奏生活的今天,無論從事什麼工作,身處什麼崗位,好像都是諸事煩身,無力他顧得疲於奔命,但更可怕的是當我們回想自己做了什麼,收穫卻往往也不盡如人意,這就是沒有好好利用時間,把握時間其實不是新鮮的話題,但充分把握自由支配時間,就能悄悄地與他人拉開差距,獲得競爭力。
德魯克在討論管理者的工作成效時,首次提出了自由支配時間。其實,不管你是自己做專業工作,還是帶團隊提高自己工作成效的重要路徑是,用好自己的,能夠自由支配的時間。
關於自由支配時間,德魯克給出了一組簡單直接的解決方案,今天我們來討論一下:第一,了解你的時間都去哪了?第二,管理時間,主要指去掉不必要的活動;第三,儘量把自由支配時間集中起來變成大塊時間。
了解時間都去哪裡了
第一、時間管理的基礎是,我們要了解自己的時間花到哪裡去了。
對於時間怎麼用的,我們的記憶和印象很不準確。很多人下意識會認為,自己的時間都在做關鍵任務啊。比如,在圖書館學習時, 你以為你全把時間花在了學習上,但如果按30分鐘為間隔記錄一下你的時間使用情況,你可能會發現,你相當一部分時間還是花在日常事務性工作上了。
要了解自己的時間花到哪裡去了,沒有什麼特別的方法,就是詳細記錄下來自己每個時段做了什麼。當然,不是說你不要每天都記錄自己的時間,我的建議是,你花一周或者兩周,詳細記錄自己的時間,進行分析,調整自己的時間安排。幾周詳細的記錄,就足以了解,自己的時間花到哪兒去了。
用高效任務來填補時間
自由支配時間的第二步,在準確了解自己的時間使用情況後,我們開始想辦法管理時間,主要指的是,去掉不必要的活動,用更高效的任務來填補時間。
我們的時間裡會有很多無效時間比如,我們會發現,有很多開會間隙的時間,前面一個事情完成了,而下一個尚未開始,這間隙時間我們可能經常就隨便看看什麼,很快就過去了。
但現在我們可以更高效地把它們用起來,比如,如果你經常需要回覆郵件、寫工作日報、寫會議紀要這15分鐘就可以完成一件到幾件這樣的事。有效地利用空隙時間,處理這些任務,你就會發現自己的時間表中,自由支配時間開始增加了一些。
如何用好自由支配時間
自由支配時間的第三步,這一步才是針對性地考慮如何用好「自由支配時間」。想辦法把自由支配時間變成整塊的時間。很多重要工作是靠零散時間無法完成的,我們需要把自由支配的時間排出來,來做這些重要工作。
這是因為如果時間太短,可能無法進入狀態,如果長了,我的注意力大概無法集中,進入疲勞狀態。了解了自由支配時間後,我的建議是,在排自己的時間表時,先給自由支配時間留出位置,而不是像大家通常做的那樣把會議等先放在時間表裡。自由支配時間優先放入,並且它的重要度也該超過其他任何事情。
比如,你要學習做PPT,那麼你可以考慮下班之後的兩小時,拒掉所有應酬和娛樂。又比如,對我自己來說,如果有一門重要的考試,我會努力每天擠出三個小時的整塊時間來備考。
小結一下。德魯克提出,知識工作者和經理人都要特別關注完成關鍵任務的「自由支配時間」。他的建議分三步
第一,了解時間花到哪兒去了;第二,對時間進行調配;第三,盡力讓自己獲得整塊的自由支配時間。在你的時間表上,你要儘量讓自由支配時間優先。
以上就是把握自由支配時間的建議了,更多職場和個人成長的內容參見往期。
找工作只看薪資就輸了,注重這點才能如魚得水年少有為不自卑|同樣沒有家庭背景,別人怎麼就一直在升職加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