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以瘦金體聞名藝林,曾為臺北故宮寫匾!

2021-02-14 收藏天下 SCTX

莊嚴,字尚嚴,原籍江蘇,後遷居北京。1924年於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歷任北大研究所國學門助教、故宮古物館第一科科長等職。在從事博物館工作之餘,莊嚴也愛好書法,取法二王,推崇趙孟頫,喜漢隸、魏晉石刻,對《好大王碑》鑑研極深。1931年在北京時,曾與王福庵、臺靜農等人組創圓臺印社。根據他終生摯友臺靜農世伯於《慕陵先生書藝溯源》文中所稱:「慕陵還是北京大學哲學系的學生……天天早晨先練字,再做別的事。那時琉璃廠南紙店有一種過油的紙,他就用這種紙日臨薛稷的《信行禪師碑》;接著又習褚字,臺伯伯說是受到兩位擅書褚字的前輩黃樹棻(適庵)先生和趙世俊(山木)先生的影響;稷書是褚遂良的嫡派,這是他學書的初步,由薛而入褚,原是正規的途徑」。臨東漢《禮器碑》,莊嚴以為此碑筆法險勁,乃為瘦金體之先河1933年,在故宮博物院古物館工作的莊嚴帶著家眷,跟隨故宮文物一路南遷,護送60餘萬件文物抵達臺灣。「誰還記得四十年前,一些人,急急慌慌,辛辛苦苦,在滿目塵埃、斜陽衰草冷宮偏殿中,一件件一包包,包裝綑紮的艱苦巨任呢?而且如今這一輩的舊人,漸漸都不外走向老、退、走、亡的四種歸宿,眼看後繼者何,是一大問題」。——莊嚴《山堂清話 · 故宮文物的裝箱與南運──前生造定,老裝老運》搬運拉夫準備將打包好的故宮文物之木箱,運送至紫禁城前門的火車站。文物抵達臺灣後,在臺中霧峰鄉的北溝停留了15年,莊嚴也在北溝陪伴了整整15年。儘管條件艱苦,他和一同赴臺的專家們依然保持了中國文人「樂天知命」的精神傳統。莊嚴領頭組織了一些活動,類似於王羲之在《蘭亭序》中的曲水流觴,自製一些道具,在溪水邊作詩飲酒,極盡風雅。


從護送文物抵臺到退休的20年間,莊嚴始終與文物不離不棄,從主任、古物館長,一直升至臺北故宮博物院副院長。在一篇自傳文章中,他寫道:「自從宣統出宮,我便入宮,當的不是皇帝,而是一個維護民族文物國家重器的老宮人……從民國十四年(1925年)跨進故宮當事務員那一天開始,一直到1969年由副院長職務上退休為止,前後45年,始終不曾離開故宮一步,自嘲是『從一而終』,亦不過甚。」然而,莊嚴絕非只是埋頭鑽研學問的學者,還是位十足的性情中人。1947年10月15日《莊嚴日記》云:「四時許起讀昨得鷗波諸碑,年來注意搜求,不過十餘品,身在邊陲得之不易。今一天竟得十餘品,恍如貧兒暴富,到底大地方不同。樂固樂矣,亦有痛苦,家用日高,室人天天發愁,吾尚雅好此物,自心不安,然平生不嫖不賭,所嗜惟此,一概蠲除生趣毫無,蓋吾之生活方式完全在於興趣,其他不足論也」。1965年,莊嚴融合楷隸的筆法,題寫「國立故宮博物院」七個大字懸掛在故宮正門右旁壁上。他說:「平生也寫些榜書,也雖(有)光榮可記載者,莫過此次為故宮寫匾。蓋自大學畢業獻身已四十餘年,一生精力全耗在此。今能寫一匾,雖非院長、等於院長最高首長身分,又何憾焉」。1980年,莊嚴在臺北過世。他的兒子莊靈在接受採訪時稱,「父親臨死時有兩個遺願,一個是三希堂,有一帖(《快雪時晴帖》)在臺北,兩帖(《中秋帖》和《伯遠帖》)在北京,他希望這『三希』有朝一日能重歸一處,但是現在沒看到;還有一個就是有生之年沒能把他帶走的這些文物帶回來。」

推薦藝術家 ▼

 

當代名家—孟慶柱 (內附珍貴視頻)

最具影響力藝術大家:崔先壽(真碩)與他的壽桃藝術!

請長按下面的二維碼免費訂閱 

相關焦點

  • 宮苑雜談︱神武門上的三塊「故宮博物院」匾
    在今天的故宮博物院北門——神武門上,懸掛著一塊石質「故宮博物院」匾。這塊匾見證了故宮博物院的發展,也是今日故宮的一個標誌。但很少有人知道,神武門上的這塊「故宮博物院」匾,無論是在質地、懸掛方式,還是在匾文字體、書寫人方面都曾經歷過數次更迭。本文即對神武門上「故宮博物院」匾的更迭進行一番梳理。
  • 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否認臺北故宮將改名為「華夏博物館」
    臺北故宮博物院。(圖片來源:臺灣「中時新聞網」)據臺灣《聯合報》報導,島內上周傳出臺北故宮博物院將由原來隸屬於臺行政主管部門的二級機關轉為歸屬於臺文化主管部門的三級機關,甚至還傳出將改名為「華夏博物館」,被質疑「去中國化」,引發輿論熱議。
  • 郭沫若給故宮博物院題寫新牌匾,比起老匾,哪位的水平更勝一籌?
    故宮博物院作為我國的5A級景區,在我國人民心中可謂是神聖的場所,而牌匾預示著一個地方的身份與莊嚴程度,因而故宮博物院的題字也成為了大問題。1949年後,人們推選出郭沫若為故宮博物院題字,但是幾乎很少人知道其實故宮之前就有一塊匾。
  • 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有什麼不同?
    北京故宮於公元1406年興建,耗時十四年的時間才得以建成,距今已經六百年了。它是明成祖命人以南京故宮為藍本建造的,東西寬753米,南北長961米,呈長方形,四周有高10米的城牆,城外還有護城河,總佔地面積達到了72萬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為15萬平當米。故宮有七十餘座大小宮殿,九千餘間房屋。
  • 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的十大國寶PK
    究竟北京故宮、臺北故宮,誰收藏的「國寶」更多呢?這個問題有很多人問過我,我認為北京故宮所藏文物在總量上要遠遠超過臺北,精品文物與臺北相比則各有千秋。一起來看看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的十大國寶PK吧。北京故宮十大鎮宮之寶
  • 故宮正大光明匾被金光點亮 牌匾背後隱藏著多少秘密?
    故宮正大光明匾被金光點亮 牌匾背後隱藏著多少秘密?時間:2020-12-19 22:2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故宮正大光明匾被金光點亮 牌匾背後隱藏著多少秘密? 12月19日,北京冬至日將至,正午十二時,故宮乾清宮正大光明匾被金光點亮。
  • 故宮「正大光明」匾大放光明,它背後還暗藏哪些鮮為人知的秘事?
    因此,故宮的「正大光明」匾能夠在每年的冬至日前後大放光明,這無不代表著設計它的古人的匠心獨運,以及絕高智慧!「正大光明」匾正午大放光明都說,故宮的正大光明匾,它是清王朝的標誌,也是故宮諸多匾額中一塊最富有傳奇色彩的匾額。
  • 「瘦金體」真是太美了,宋徽宗這40個字,成了臺北故宮的鎮館之寶
    宋徽宗曾經在22歲的時候,就已經將「瘦金體」寫得爐火純青,這一年他寫過一卷楷書《瘦金體千字文》,字字精妙,能夠在20多歲的年紀,有如此功力,實在難能可貴。在今天的「臺北故宮博物院」,有一件著名的「鎮館之寶」,此作通篇總計40個字,每一個字有15公分大小,在宋代這種大字極為罕見,這40個字皆是以典型的「瘦金體」寫成,字字屈金斷鐵,如同鐵畫銀鉤,足以稱得上是「瘦金體」的巔峰之作!
  • 瀋陽故宮、北京故宮、臺北故宮三個故宮各有什麼特色?
    故宮指的是皇帝住的地方,也叫皇宮,可臺北皇宮並不是皇帝的居所,它比較特殊,臺北故宮確切地講應該是叫博物館,裡面收藏了大量的稀世珍寶。可是他始終認為應天府才是他的龍興之地,所以一直想把京都搬到北京。經過十一年的修建,北京故宮建成,朱棣也終於圓了他回北京的夢。故宮大多修建寬大壯麗,這樣才能顯示出天子的尊貴和氣派,唐初駱賓王有詩云:「山河千裡國,城闕九重門。不睹皇居壯,安知天子尊?」,這正是要通過故宮的氣派來顯示皇家的無上尊貴。
  • 東坡肉石:渾然天成,栩栩如生,從故宮運走,為臺北故宮鎮館之寶
    東坡肉的名稱來源於北宋著名文學家蘇東坡,他才華橫溢,卻又仕途坎坷,被多次貶謫。一般人碰到這種境遇肯定是意志消沉,怨天尤人,不過蘇東坡的可貴就在於他樂觀的天性,在生死莫測、生計艱難的困境中仍有對美食孜孜不倦的追求。
  • 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相比,哪個故宮的藏品更具價值?
    臺北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位於臺北山清水秀的外雙溪,佔地面積1200畝。是仿照北京故宮樣式設計建築的宮殿式建築,從外觀上看,臺北故宮與北京故宮截然不同,但是整座建築的設計理念顯然秉承了中國宮廷式的建築風格,碧瓦黃牆,雕欄玉砌,在青山掩映下,顯得典雅而壯麗。
  • 南京故宮、北京故宮、瀋陽故宮和臺北故宮的關係
    南京故宮曾是明初洪武、建文、永樂三朝皇宮,長達54年之久。後因朱棣遷都北京,在北京又肇建紫禁城,因而成為陪都。數百年來,南京故宮逐漸荒廢,現在僅存遺址。南京故宮遺址照片見圖1-圖4。圖1-南京故宮金水橋遺址
  • 臺北故宮十大鎮館之寶,稀世珍品!
    臺北故宮佔地16公頃,藏品60多萬件。臺北故宮上下四層20餘間展館,5000件左右文物經常展出,展品每3個月更換1次。60多萬件藏品中精品無數,國寶級珍品也是數不勝數,下面來看看臺北故宮十大鎮館之寶:西周:毛公鼎
  • 奇石:臺北故宮「東坡肉」的「姊妹石」
    他收藏了數千件精美逼真的食品類觀賞石,肉類、雜糧、瓜果、蔬菜等應有盡 有,可以說他又是一位頗有成就的奇石收藏家。他於2010年5月13日打電話與我約見,說他在2009年獲得的一塊紅燒肉石,堪與臺北故宮博物院珍藏的肉形石媲美。並告知他已初步查明,臺北故宮博物院現藏的肉形石是內蒙古阿拉善王爺進貢清廷的。
  • 我國有兩個故宮博物院,一個在臺灣,臺北故宮有哪些「鎮館之寶」
    1965年建成現在的臺北故宮博物院新館,為紀念孫中山百歲誕辰,命名為中山博物院。運臺文物主要為書畫、銅器、瓷器、玉器、漆器、琺瑯、雕刻、文具、圖書、文獻及其他工藝品,初為230863件,中央博物院併入後,增至242592件。連同整理後的檔案30餘萬件及收購1萬餘件,目前共有近70萬件文物 。
  • 臺北故宮十大鎮館之寶鑑賞
    《祭侄文稿》行草墨跡,顏真卿書。天色清寒,葦業樹林,江岸小橋,一片初白,寒風蕭瑟,江水微波;漁人衛寒捕魚,騎驢者縮瑟前進,表現出江南初冬漁民和旅行的生活情況,繪景畫人均積傳神。圖中樹石筆法老硬,水紋用筆尖勁流利,天空用白粉彈作小雪,表現出雪花的輕盈飛舞。趙幹,江寧人(今南京),南唐後主李煜時為畫院學生。善畫山水林木,長於布景,多作江南景物。畫
  • 臺北故宮裡的十大鎮館之寶
    此帖本是顏真卿為自己的侄子寫的一篇祭文草稿,他的侄子季明為叛軍安祿山所殘殺。這件作品原不是作為書法作品來寫的,由於心情極度悲憤,情緒已難以平靜,錯桀之處增多,時有塗抹,但正因為如此,此幅字寫得凝重峻澀而又神採飛,筆勢圓潤雄奇,姿態橫生,純以神寫,得自然之妙。元代張敬晏題跋云:「以為告不如書簡,書簡不如起草。
  • 臺北故宮博物院的「人氣三寶」
    臺北故宮博物院是我國三大博物院之一,與北京博物院遙相輝映。建築風格上講,前者飄逸精緻;後者厚重大氣。臺北故宮博物院館藏的「人氣三寶」:清代翠玉白菜、清代肉形石、西周晚期毛公鼎,受到內地遊客追捧,一直是參觀的首選項。
  • 《祭侄文稿》《五馬圖》亮相東京,臺北故宮稱借展合法合規
    此外,臺北還提出過展覽時的名稱問題,不過一位藝術界資深人士表示,其實此前海峽兩岸故宮90年代曾合作出版過書籍,其實可以借鑑當時的方法,對於臺北故宮博物院文物到大陸展出,可以也應該採取更務實的態度。臺北故宮博物院進一步詳細說明,2018年11月初臺北故宮博物院依上述規定發函相關部門申請審議。經相關部門邀集四位專家來臺北故宮博物院召開借展文物審議會議後,審議結論為「古物狀況穩定,適合借展」。臺北故宮博物院依此再報請核准「行政院」借展,其過程均符合專業審議及相關程序。
  • 韓國瑜盼文化再造城鎮 為臺北故宮南院衝人氣
    華夏經緯網1月7日訊: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國民黨臺灣地區領導候選人韓國瑜6日至臺北故宮博物院參訪,前臺北故宮院長周功鑫也特別到場,陪同韓國瑜參訪館內文物,包括北宋定窯、北宋汝窯、大雅齋款瓷器、以及館內珍藏的水墨畫等多項文物,韓國瑜忍不住讚嘆,「真的一天都看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