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相比,哪個故宮的藏品更具價值?

2021-02-07 古玩鑫

古玩鑫

行內最具影響力的收藏公眾號

每日發布專業古玩文章 幫助提高收藏鑑賞能力

還等什麼呀 趕快關注吧

在遊覽北京故宮的時候,不知道你會不會想一個問題: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相比,哪個故宮的藏品更具價值?

兩者其實並不可比,北京故宮,因為包含建築這一重要要素。如果撇除建築因素,非要比較一下兩家故宮藏品孰高孰低的話,兩者各有優勢。

北京故宮博物院

北京故宮的建築世界第一。北京故宮建築面積15萬多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群,是我國古代建築物中的精品。殿宇重重,樓閣座座,千門萬戶,巍峨莊嚴,故宮裡最吸引人的建築是三座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所有建築物為木結構,黃琉璃瓦頂,遠看一片金光閃閃。

臺北故宮博物院

臺北故宮位於臺北山清水秀的外雙溪,佔地面積1200畝。是仿照北京故宮樣式設計建築的宮殿式建築,從外觀上看,臺北故宮與北京故宮截然不同,但是整座建築的設計理念顯然秉承了中國宮廷式的建築風格,碧瓦黃牆,雕欄玉砌,在青山掩映下,顯得典雅而壯麗。

青銅器

酗亞方樽 (北京故宮博物院)

  青銅之寶酗亞方樽為故宮青銅器的代表作品。青銅器的產生是古代中國從野蠻時代走向文明時代的重要標誌之一。樽是盛酒器,流行於商早期至春秋戰國時期。方樽傳世較少。上世紀70年代在山東益都蘇埠屯出土了幾件帶有亞銘文的青銅器。



毛公鼎 (臺北故宮博物院)

  這件西周的毛公鼎通高53.8釐米,清道光年間於陝西省岐山縣周原出土,毛公鼎繫於清代末葉道光28年(公元1814年)前後,在陝西省岐山縣出土。毛公鼎出土後,經多次轉手秘藏,抗戰期間,險為日本軍方所奪,抗戰勝利,民間獻鼎歸公,現由臺北故宮博物院典藏並展示。銘文中有陽文網格線,是西周中晚期制銘的習慣,因此除了史料的價值外,毛公鼎在中國古文字學與書法藝術上也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書法

陸機《平復帖》(北京故宮博物院)

  《平復帖》為晉代陸機書法作品,牙色麻紙本墨跡,9行84字。《平復帖》書寫於西晉,是傳世年代最早的名家法帖,也是歷史上第一件流傳有序的法帖墨跡。有「法帖之祖」的美譽。陸機《平復帖》被評為九大「鎮國之寶」。作者用禿筆寫於麻紙之上,墨色微綠。筆意婉轉,風格平淡質樸,其字體為草隸書。《平復帖》在中國書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同時對研究文字和書法變遷方面都有參考價值。2011年4月15日,中國郵政發行《中國古代書法——草書》特種郵票1套4枚。其中之一為陸機章草書《平復帖》。



顏真卿《祭侄文稿》(臺北故宮博物館)

  縱28.2釐米,橫72.3釐米,25行,共230字。此帖本是顏真卿為自己的侄子寫的一篇祭文草稿,他的侄子季明為叛軍安祿山所殘殺。這件作品原不是作為書法作品來寫的,由於心情極度悲憤,情緒已難以平靜,錯桀之處增多,時有塗抹,但正因為如此,此幅字寫得凝重峻澀而又神採飛,筆勢圓潤雄奇,姿態橫生,純以神寫,得自然之妙。元代張敬晏題跋云:「以為告不如書簡,書簡不如起草。蓋以告是官作,雖楷端,終為繩約;書簡出於一時之意興,則頗能放縱矣;而起草又出於無心,是其手心兩忘,真妙見於此也。」元代鮮于樞評此帖為「天下第二行書」。在此帖真跡中,所有的渴筆和牽帶的地方都歷歷可見,能讓人看出行筆的過程和筆鋒變換之妙,對於學習行草書有很大的益處。

繪畫

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北京故宮博物院)

  清明上河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為北宋風俗畫,北宋畫家張擇端僅見的存世精品,屬國寶級文物,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清明上河圖寬25.2釐米,長528.7釐米,絹本設色。作品以長卷形式,採用散點透視構圖法,生動記錄了中國十二世紀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當時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是汴京當年繁榮的見證,也是北宋城市經濟情況的寫照。這在中國乃至世界繪畫史上都是獨一無二的。在五米多長的畫卷裡,共繪了814個各色人物,牛、騾、驢等牲畜73匹,車、轎二十多輛,大小船隻二十九艘。房屋、橋梁、城樓等各有特色,體現了宋代建築的特徵。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趙幹繪畫,李煜題字《江行初雪圖》(臺北故宮博物館)

  絹本水墨設色 縱25.9釐米,橫376.5釐米。全卷描寫長江沿岸漁村初雪情景。天色清寒,葦業樹林,江岸小橋,一片初白,寒風蕭瑟,江水微波;漁人衛寒捕魚,騎驢者縮瑟前進,表現出江南初冬漁民和旅行的生活情況,繪景畫人均積傳神。圖中樹石筆法老硬,水紋用筆尖勁流利,天空用白粉彈作小雪,表現出雪花的輕盈飛舞。


瓷器

郎窯紅釉穿帶直口瓶(北京故宮博物院)

  郎窯紅釉穿帶直口瓶,清康熙年制,高20.8釐米,口徑6.1釐米,足徑9.1釐米。瓶直口,長頸,垂腹,圈足外撇。足外牆兩側各有一長方形穿孔,可穿繫繩帶。在容器上系帶是對無梁、無系、無扳手的器物進行提拿的傳統方法,拆卸容易而又非常實用,也可以使器物在擺放位置上固定,不致被損壞。明高廉《遵生八箋》中記載:「故官哥古瓶,下有二方眼者,為穿皮條,縛於幾足,不令失損。」該器通體施紅釉,因釉質在高溫燒造時垂流而使口部顯露出白色胎體,底部紅釉凝聚,釉色濃重。外底施白釉並鐫刻乾隆御製詩:「暈如雨後霽霞紅,出火還加微炙工。世上硃砂非所擬,西方寶石致難同。插花應使花羞色,比盡翻嗤畫是空。數典宣窯斯最古,誰知皇祜德尤崇。乾隆乙未仲春月御題。」由此可見乾隆皇帝對郎窯紅瓷器的喜愛和推崇。



北宋汝窯天青無紋水仙盆(臺北故宮博物館)

  北宋宮廷御用瓷器,高6.9釐米,橫23釐米,縱16.4釐米,口徑 23 釐米,足徑 19.3×12.9釐米,重670克,橢圓形盆,侈口,四雲頭形足;周壁胎薄,底足略厚。通體滿布天青釉,極勻潤;底邊釉積處略含淡碧色;口緣與稜角釉薄處呈淺粉色。裹足支燒,底部有六個細支釘痕,略見米黃胎色。全器釉面寧靜開朗,純潔無紋片,據考證為傳世僅存的一件。


玉器

大禹治水玉山(北京故宮博物院)

  「大禹治水」玉山,是中國玉器寶庫中用料最宏,運路最長,花時最久,費用最昂,雕琢最精,器形最巨,氣魄最大的玉雕工藝品,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玉雕之一。



翠玉白菜(臺北故宮博物館)

  翠玉白菜一直是臺北故宮博物院最高人氣的藏品,從不外借展出。翠玉白菜長:18.7公分,寬:9.1公分,厚:5.07公分,與真實白菜相似度幾乎百分百的作品,是由翠玉所琢碾而成,親切的題材、潔白的菜身與翠綠的葉子,都讓人感覺十分熟悉而親近,別忘了看看菜葉上停留的兩隻昆蟲,它們可是寓意多子多孫的螽斯和蝗蟲。此件作品原置於紫禁城的永和宮,永和宮為光緒皇帝妃子瑾妃的寢宮。

傳國之璽- 鎏金質(北京故宮博物館)

  清嗣天子寶,通高7.6釐米,印面7.9×7.9釐米。金質,交龍紐。據《交泰殿寶譜》,此梁海燕裝置藝術大清嗣天子寶寶作「以章繼繩」之用。璽文朱文,玉筋篆,左滿文本字,右漢文篆體。制度規定其"以章繼繩〃,即大清遵照上天的標準而行事。


傳國碧玉璽- 玉質(臺北故宮博物館)

  加上現存寶璽只有存放在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清代二十五寶,清以前的寶璽全無蹤影,只有一些印拓流傳至今,使現代人對歷代寶璽知之甚少。

琺瑯

琺瑯之寶掐絲琺瑯纏枝蓮紋象耳爐(北京故宮博物館)

  琺瑯之寶掐絲琺瑯纏枝蓮紋象耳爐為故宮琺瑯的代表作品。元代出品,通高13.9釐米,口徑16釐米,足徑13.5釐米,清宮舊藏。此器釉質瑩潤,有的部分釉質呈玻璃般的透明狀,琺瑯色澤渾厚諧調,富麗典雅。


明景泰掐絲琺瑯番蓮紋盒(臺北故宮博物館)

  掐絲琺瑯番蓮紋盒,鑄成浮雕式八瓣蓮花形,是世界上現存少數大明景泰年間製作的琺瑯器真品之一。高:6.3釐米,口徑:12.4釐米,重:634.6克。銅胎,蓋與器身鑄成浮雕式八瓣蓮花形,器外施淺藍釉為地色,蓋頂平坦飾蓮心紋,蓋壁與器身各蓮瓣內飾以不同顏色的折枝番蓮花葉,矮圈足;底及盒內光素鍍金,盒心陰刻「大明景泰年制」自右向左一行楷書款。

看完兩大博物館,再來看看中國各大館鎮館之寶吧

曾侯乙墓「外棺」,現藏於:湖北省博物館。

鴨形玻璃注,現藏於:遼寧省博物館。

臥象,現藏於:茂陵博物館。

六龍三鳳冠,整個鳳冠,共嵌寶石128塊(其中紅寶石71塊、藍寶石57塊),裝飾珍珠5449顆,冠總重2905克。

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現藏於:西安碑林博物館 。

人操蛇屏風銅託座,現藏於:廣州西漢南越王博物館 。

躍馬,現藏於:茂陵博物館。

蟠龍屏風銅託座,現藏於:廣州西漢南越王博物館 。

彩繪鸛魚石斧圖陶缸,現藏於:中國歷史博物館。

長信宮燈,現藏於:河北省博物館。

「五星出東方」護膊,現藏於:新疆區考古研究所。

大盂鼎,現藏於:中國歷史博物館。

九龍九鳳冠,重2320克,有珍珠3500餘顆,各色寶石150餘塊。

玉邊璋,現藏於:四川省考古研究所。

鑲金獸首瑪瑙杯,現藏於:陝西省歷史博物館。

劉勝金縷玉衣,現藏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曾侯乙「編鐘」,現藏於:湖北省博物館。

三龍二鳳冠,鳳冠共用紅、藍寶石一百多塊,大小珍珠五千餘顆。

彩繪人物故事漆屏,現藏於:大同市博物館。

鎏金伽陵頻迦鳥紋銀棺,現藏於:法門寺博物館。

牆盤,現藏於:陝西省周原扶風文物管理所。

搖錢樹,現藏於:四川省綿陽市博物館。

曾侯乙「青銅尊盤」,現藏於:湖北省博物館。

水晶杯,現藏於:浙江省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

河姆渡出土「朱漆碗」,現藏於:浙江省博物館。

河姆渡土「陶灶」,現藏於:浙江省博物館。

角形玉杯,現藏於:廣州南越王墓博物館。

蓮鶴銅方壺,此壺原為一對,一件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另一件藏於河南省博物館。

朱雀屏風銅頂飾,現藏於:廣州西漢南越王博物館

舞馬銜杯仿皮囊式銀壺,現藏於:陝西省歷史博物館。

何尊,現藏於:陝西省寶雞市青銅器博物館。

馬王堆一號墓T型帛畫,現藏於:湖南省博物館。

銅奔馬,現藏於:甘肅省博物館。

雲紋銅禁,現藏於:河南博物院。

銅車馬,現藏於: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鎏金迎真身銀金花雙輪十二環錫杖,現藏於:法門寺博物館。

十二龍九鳳冠,全冠共有寶石121塊,珍珠3,588顆。鳳眼共嵌小紅寶石18塊。

臥牛,現藏於:茂陵博物館。

銅錯金銀四龍四鳳方案,現藏於: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直裾素紗禪衣,現藏於:湖南博物館

                      如果覺得我們推送的文章不錯,歡迎分享轉發。

我們將繼續努力為大家奉獻有溫度、有高度、有態度的好文章。

 

文章精選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 下拉屏幕參與文章留言

相關焦點

  • 揭秘:北京故宮與臺北故宮相比較,哪個故宮收藏的文物更有價值?
    我給的統計出自北京故宮編的《天府永藏:兩岸故宮博物院文物藏品概述》一書,這本書是故宮前院長鄭欣淼主持編寫的,其數據仍在被現任院長引用,徐邦達先生是故宮泰鬥,書畫方面的事情不可能繞過徐先生。其實吧,比較兩個博物館的藏品,說哪家「更好」很難,因為標準難以統一,你多一件青銅器,我多一件瓷器,又不能說青銅器和瓷器哪個更重要。
  • 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有什麼不同?
    北京故宮北京故宮是中國最後兩個封建王朝明朝和清朝的皇宮,之所以叫故宮有過去的皇宮之意,舊稱紫禁城,位於北京市中心,這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的精華,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而且屋頂正脊兩端的正脊吻和垂脊吻上有陶質獸頭裝飾,戧脊上還裝飾有若干陶質蹲獸。臺北故宮臺北故宮是中國大型綜合性博物館,也是臺灣最大規模的博物館。座落於臺灣省臺北市,於1962年興建,1965年建成,總佔地面積16萬平方米。這一點上就可以看出於北京故宮的差距了,北京故宮是古代建築,佔地面積龐大,而臺北故宮是現代建築,佔地面積僅有北京故宮的五分之一多一點。
  • 中國為什麼會有三個故宮,瀋陽故宮、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
    如有丟失和損壞,軍法從事。1957年,在有關部門組織下,部分文物開始對外展覽。1962年,國民黨決定在臺北建造故宮,選址在臺北基隆河北岸士林區外雙溪,當年即破土動工。1965年臺灣故宮(故宮博物院)竣工,總面積將近16公頃,依山傍水、宏偉壯觀。
  • 南京故宮、北京故宮、瀋陽故宮和臺北故宮的關係
    很多人在問這個問題,今天我和大家一起來學習吧!1. 南京故宮是誰建造的?答: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洪武帝)。
  • 來臺北必遊景點,素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的說法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各類文物珍寶約65萬件,素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的說法。文物來源於抗日戰爭時期,當時將北京故宮博物院、古物陳列所、頤和園和國子監的重要文物南遷與此。來到故宮博物院,映入眼帘的「天下為公」很有氣勢。
  • 故宮博物院(臺北)藏品
    Heaven And Earth In Chinese art中國藝術的天地: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珍寶頁數 : 236頁通過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珍貴藏品,《中國藝術的天地: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珍寶》通過古老的天人合一理念,即中華民族之間的統一或和諧,來弘揚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天堂,自然和人文。《中國藝術中的天地》包含八十多件精美的藝術品,囊括了繪畫,書法,插圖書籍,青銅器,陶瓷,玉器和木雕。
  • 瀋陽故宮、北京故宮、臺北故宮三個故宮各有什麼特色?
    大家最熟悉的故宮應該是北京故宮,它位於北京城內,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居於世界五大宮之首,至今已經580多年的歷史,多數人都去領略過它的風採。可是他始終認為應天府才是他的龍興之地,所以一直想把京都搬到北京。經過十一年的修建,北京故宮建成,朱棣也終於圓了他回北京的夢。故宮大多修建寬大壯麗,這樣才能顯示出天子的尊貴和氣派,唐初駱賓王有詩云:「山河千裡國,城闕九重門。不睹皇居壯,安知天子尊?」,這正是要通過故宮的氣派來顯示皇家的無上尊貴。
  • 中國兩大故宮掐架了 哪個故宮館藏國寶更牛
    之前為了推動兩岸和平事業發展,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曾聯手辦了許多大型文物展,如今卻為了文物版權問題,一言不合就打上官司了……不是吃瓜群眾看不明白,而是世界變化太快啊!沒去過臺灣的朋友可能不清楚,其實中國有兩個故宮,除了北京故宮,在臺灣還有個臺北故宮。
  • 臺北故宮裡面還有多少寶貝
    臺北故宮裡面還有多少寶貝?臺北故宮是大陸遊客臺灣遊的必到景點,東坡肉形石,和翡翠白菜這些鎮館之寶,讓遊客嘆為觀止。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秦孝儀2018年曾經提到:"1949 年運來臺北的都是書畫、細軟,重的東西搬不動。北京故宮藏品以宮殿,器物等大東西見長,臺北故宮藏品以書畫文物見長。書畫文物在中華文化傳承方面最具分量。"
  • 臺北故宮鎮館之寶到底是什麼?可不是「翠玉白菜」和「肉形石」
    到臺灣旅行的重頭戲就是臺北故宮,依山傍水的臺北故宮博物院,氣勢宏偉、綠瓦黃牆,和北京故宮的宏大相比,它略顯小巧。但臺北故宮博物院最吸引人的地方,不是它的建築,而是藏品,這裡共收藏、展出的稀世珍品超過65萬件之多。
  • 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的十大國寶PK
    、臺北故宮,誰收藏的「國寶」更多呢?這個問題有很多人問過我,我認為北京故宮所藏文物在總量上要遠遠超過臺北,精品文物與臺北相比則各有千秋。一起來看看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的十大國寶PK吧。》為故宮書畫代表作品,該畫為張擇端所作,以精緻的工筆記錄了北宋末葉、徽宗時代首都汴京(今開封)郊區和城內汴河兩岸的建築和民生。
  • 我國有兩個故宮博物院,一個在臺灣,臺北故宮有哪些「鎮館之寶」
    毛公鼎出土後,經多次轉手秘藏,抗戰期間,險為日本軍方所奪,抗戰勝利,民間獻鼎歸公,現由臺北故宮典藏並展示。銘文中有陽文網格線,是西周中晚期制銘的習慣,因此除了史料的價值外,毛公鼎在中國古文字學與書法藝術上也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 除了北京故宮、瀋陽故宮、臺北故宮以外,中國其實還有一個故宮
    一提到故宮,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就是北京故宮。作為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北京故宮地處北京中軸線的中心,佔地達到了72萬平方米,其規模相當宏大。哪怕在國際社會中,北京故宮都有著非常大的名氣。除了北京故宮之外,中國還有臺北故宮和瀋陽故宮。不過,其實還有一個故宮,大家可能並不知道。
  • 「兩個故宮」的建築延伸:北京故宮北院與臺北故宮南院
    眾所周知,中國有兩個故宮博物院,一個是北京的故宮博物院,另一個是中國臺灣的臺北故宮博物院。兩個故宮博物院,收藏各有千秋,呈現的都是炎黃子孫的共同文明,缺一不可。兩岸的故宮都保存70萬件以上的文物。最大的不同是北京故宮是明代成祖下詔令建成的紫禁城建築群,其中的文物是前朝的積累,建國後又大規模的整理,修復;而臺北故宮則是為了保存、展覽遷臺文物而修建的傳統宮廷建築形式的歷史與文化藝術史博物館。
  • 臺北故宮博物院降格是臺灣文化失格
    若說臺北故宮博物院改名的政策目的是為區隔「北京故宮」,或是「去中國化」,那就更令人大惑不解了!臺北故宮博物院與「北京故宮」雖然原都屬於「故宮博物院」,但是藏品各異,臺北故宮博物院的藏品在數量上雖僅佔原「故宮博物院」的五分之一,但是許多珍品卻是精中之精的重寶。如今一個亮晃晃的金字招牌卻要白白讓給大陸獨享,有何可昭告天下的道理呢?
  • 我國3座不知名的故宮,一個是在臺北,第一曾是北京故宮的藍本
    3 .臺北故宮, 在中國故宮發展中,它其實是臺灣省最大規模的博物館,是中國社會區域內發展非常重要的古代宮殿建築群,因此是每年的遊客人數,在其評價中,它富有中華民族特色,也是中國古代建築群中最無爭議的。2 .瀋陽故宮, 顯然是遼寧的瀋陽,也是瀋陽地區文化建築發展上的重要史跡,也叫盛京皇宮,現在也保存了古建築114棟和500多棟房子,所以實際上其發展價值和意義也非常大,不可思議,但知名度確實很低。
  • 臺北故宮博物院 「鎮館三寶 」價值連城
    臺北故宮博物院現有書畫、玉器、陶瓷及圖書文獻等歷代珍貴文物藏品近七十萬件。近日,新華社記者走進臺北故宮,探訪了那些鎮館之寶。
  • 每日佳軟:穿越千年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在北京故宮博物院之外,遠在寶島臺灣也設立有國立故宮博物院,一南一北一脈相承的兩館藏品豐富,其中臺北故宮博物院館藏擁有1949年運入臺灣60萬餘件,體量龐大。 如今硝煙散盡,兩館均積極參與館藏電子化,我們之前對北京故宮博物院推出了多款App讚譽有加,臺北國立博物院也不甘示弱,推出了這款叫做「故宮常設展 NPM InSight」的手機客戶端,讓沒有機會實地觀賞的網友在家也能瀏覽珍寶。
  • 有人說「北京故宮只剩空殼,真正的精品在臺北故宮」,是真的嗎?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現在的臺北故宮博物院共有文物696344件,然而日常對外展出的文物僅有2000餘件,未展出的大量文物在哪裡呢?答案就是臺北故宮後面的那座山,建造時工匠將山掏空,展出的文物在館內,普通的文物放在庫房,而精品中的精品則嚴密保護在山洞中,裡面各個角落都裝滿了監控和紅外報警設備,想從山洞裡盜寶是不可能的事情。
  • 臺北故宮博物院——原名中山博物院,後改為「國立故宮博物院」
    位於臺灣省臺北市郊陽明山腳下雙溪至善路2段221號,始建於1962年,是仿照北京故宮樣式設計建築的宮殿式建築,1965年落成,1966年啟用,原名中山博物院,後改為「國立故宮博物院」。 臺北故宮博物院是中國著名的歷史與文化藝術史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