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北京故宮、瀋陽故宮、臺北故宮以外,中國其實還有一個故宮

2020-12-23 騰訊網

一提到故宮,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就是北京故宮。作為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北京故宮地處北京中軸線的中心,佔地達到了72萬平方米,其規模相當宏大。哪怕在國際社會中,北京故宮都有著非常大的名氣。除了北京故宮之外,中國還有臺北故宮和瀋陽故宮。不過,其實還有一個故宮,大家可能並不知道。

(北京故宮)

一、北京故宮。

作為全世界規模最大的古建築群之一,北京故宮與法國凡爾賽宮、英國白金漢宮、俄羅斯克裡姆林宮、美國白宮一起並稱為世界五大宮。

北京故宮始建於明朝永樂四年,在花費了足足十四年後才宣告完成。北京故宮呈長方形狀,其四周城牆高達10米,甚至連護城河都達到了50米寬。

在明清兩代,北京故宮又被人們叫做紫禁城,宮內的主體建築主要分為外殿和內殿兩個部分。外殿主要由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組成,平日裡是朝廷舉行重大儀式使用的場地。而內殿則是由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構成,這是皇帝和妃嬪子嗣們日常起居的地方。

到如今,北京故宮已經成為了5A級旅遊景區,吸引著眾多中外遊客前往膜拜。

(瀋陽故宮)

二、瀋陽故宮。

瀋陽故宮又叫做盛京皇宮,也是清朝初期的皇宮。其佔地面積有6萬多平方米,而建築面積則接近2萬平方米。從規模來看,瀋陽故宮是中國僅存的兩大皇家宮殿建築群之一,也是中國關外唯一的一座皇家建築群。

瀋陽皇宮最開始於清太祖天命十年(1625年)開始修建,建成於清崇德元年(1636年)。在滿清入關之後,清朝統治者開始向北京遷都,而瀋陽故宮則成為了「陪都宮殿」「留都宮殿」。

在穩固住統治之後,清朝的康熙、乾隆、嘉慶、道光等幾位皇帝,都先後將瀋陽皇宮作為東巡的行宮。

1961年,瀋陽皇宮被確定為國家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到2004年,瀋陽皇宮又被世界遺產委員會列入了《世界遺產名錄》中。

(臺北故宮)

三、臺北故宮。

臺北故宮是所有故宮中最「年輕的」。自1962年在基隆動工後,一共花了3年多的時間才建造完成。儘管其建築風格仍然保持著中國宮殿的特色,但其整體色彩和風格卻和北京故宮有著較大的差別。

嚴格來說,與其說臺北的這座宮殿是故宮,倒不如說是一個大型博物館。在宮殿之中有歷代大量的銅器和玉器,古籍名典更是不計其數。根據臺北故宮的記錄,故宮之中的珍稀文物總共多達80萬件,實在讓人應接不暇。

而臺北故宮中的這些文物,基本上都是從北京故宮中搬來的。1948年,在國民黨在戰場上節節敗退之時,蔣中正早已經有了撤離的打算。

在離開大陸前,蔣中正下令將故宮中的珍寶文物全數搬向臺灣。根據統計,當時一共有近3000箱文物被轉移。其中絕大部分來自北京故宮,另有一部分則是來自於瀋陽故宮和熱河行宮。

蔣家集團對這批文物非常的重視,每次運送都是由國民黨少將級別以上的將領親自帶隊。到了臺灣後,所有的文物又必須在至少三個少將的嚴密把控下入庫存封。

這就使得明清兩代的珍稀文物,有很大一部分都保存在了臺灣。

(南京故宮)

四、南京故宮。

北京故宮、瀋陽故宮、臺北故宮我們都知道,不過知道南京故宮的可能不多。

其實,北京故宮是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的。

南京故宮又被稱為明故宮,是明朝京師應天府的皇城。南京故宮的總面積達6.53平方千米,宮城面積1.16平方千米,是中世紀世界規模最大的宮殿建築群,也是當時的「世界第一宮殿」。

不過,如今的南京故宮早已經是一片斷壁殘垣。

南京故宮最早受到損壞,是燕王朱棣發動政變時燒毀了奉天殿等宮殿。而在遷都之後,南京故宮便日趨冷清。到了明朝末年,南京故宮已經出現了大面積的老化和損壞。

說起來,不少專家認為南京故宮真正毀壞是由於19世紀中期的太平天國運動。但這種說法卻存在很大的爭議。因為早在1684年,康熙皇帝南巡的時候,就曾經感嘆說:「道出故宮,荊榛滿目,昔者鳳闕之巍峨,今則頹垣斷壁矣。」而後來乾隆皇帝南巡時,也曾在南京故宮面前感慨過一番。

因此一些學者認為,南京故宮自明朝滅亡後,就已經是一片斷壁殘垣了。其損壞並非是太平天國的罪過。

(參考資料:《中國旅遊年鑑》等)

相關焦點

  • 中國為什麼會有三個故宮,瀋陽故宮、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
    1962年,國民黨決定在臺北建造故宮,選址在臺北基隆河北岸士林區外雙溪,當年即破土動工。1965年臺灣故宮(故宮博物院)竣工,總面積將近16公頃,依山傍水、宏偉壯觀。既然是故宮,建築風格也是中國宮殿式建築,主體建築風格別具一格,外面看只有兩層,內部結構卻有4層。
  • 南京故宮、北京故宮、瀋陽故宮和臺北故宮的關係
    北京故宮被稱為紫禁城,位於北京城中心,於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建設,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到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北京故宮南北長961m,東西寬753m,佔地72萬平方米,含房屋九千多間(民間稱「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明清時期有20幾個皇帝在這裡,統治了中國500多年。清政府被推翻後,1925年,北京故宮被改為故宮博物院。
  • 瀋陽故宮、北京故宮、臺北故宮三個故宮各有什麼特色?
    臺北故宮臺北故宮始建之初,曾給人一種錯覺,好像好東西都被帶到了臺北,放入了臺北故宮,事實並非如此。有這種錯覺是因為北京故宮太低調,許多東西都被收藏著沒有被展出,另外就是故宮太大了,沒法一次性逛完。臺北故宮臺北故宮也是三大故宮中最年輕的一位,也叫臺北故宮博物院、中山博物院,位於臺北京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 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有什麼不同?
    北京故宮北京故宮是中國最後兩個封建王朝明朝和清朝的皇宮,之所以叫故宮有過去的皇宮之意,舊稱紫禁城,位於北京市中心,這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的精華,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北京故宮於公元1406年興建,耗時十四年的時間才得以建成,距今已經六百年了。它是明成祖命人以南京故宮為藍本建造的,東西寬753米,南北長961米,呈長方形,四周有高10米的城牆,城外還有護城河,總佔地面積達到了72萬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為15萬平當米。故宮有七十餘座大小宮殿,九千餘間房屋。
  • 我國3座不知名的故宮,一個是在臺北,第一曾是北京故宮的藍本
    ,所以有些建築被忽略了,所以讓我們來看看三個中國不有名的故宮建築, 其實在中國被稱為故宮的絕對不止一處,還有三處。3 .臺北故宮, 在中國故宮發展中,它其實是臺灣省最大規模的博物館,是中國社會區域內發展非常重要的古代宮殿建築群,因此是每年的遊客人數,在其評價中,它富有中華民族特色,也是中國古代建築群中最無爭議的。
  • 瀋陽故宮鎮館之寶:不比北京故宮的差!
    世人提到「故宮」時,默認指代的是「北京故宮博物院」,但其實,能稱之為「故宮」的,還有瀋陽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和南京明故宮(又叫「南京紫禁城」)。 說起瀋陽故宮,別覺得它名氣沒有北京故宮大,就瞧不起它。其實瀋陽的故宮裡不但珍寶數量大,精品也有不少,今天就給各位介紹幾件。
  • 有人說「北京故宮只剩空殼,真正的精品在臺北故宮」,是真的嗎?
    導讀要說中國哪裡的文物最多最珍貴,大多數人肯定毫不猶豫的回答是北京故宮博物院,186餘萬件珍貴文物,絕大多數都是千金難換的寶貝。其實,中國還有一座被掏空的山,裡面也存滿了稀世珍寶,關於它的來歷,還要追溯到新中國成立前夕的那段歷史。
  • 瀋陽故宮和北京故宮的六個「不一樣」
    【每天扯篇兒老瀋陽】故宮都叫故宮,瀋陽故宮北京故宮最大的共同點,是都叫故宮,最大的區別是一個瀋陽一個北京唄。哎,就不逗了,直接說重點。1規模不一樣式兒的:傳說北京故宮共有9999.5座屋,實際據1973年專家現場測量故宮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計8704間。瀋陽故宮我小時候去的,也挺大,但是跟北京故宮比,那就小多了。後來有個數據說,瀋陽故宮是北京故宮的十二分之一大。
  • 「兩個故宮」的建築延伸:北京故宮北院與臺北故宮南院
    眾所周知,中國有兩個故宮博物院,一個是北京的故宮博物院,另一個是中國臺灣的臺北故宮博物院。兩個故宮博物院,收藏各有千秋,呈現的都是炎黃子孫的共同文明,缺一不可。兩岸的故宮都保存70萬件以上的文物。最大的不同是北京故宮是明代成祖下詔令建成的紫禁城建築群,其中的文物是前朝的積累,建國後又大規模的整理,修復;而臺北故宮則是為了保存、展覽遷臺文物而修建的傳統宮廷建築形式的歷史與文化藝術史博物館。
  • 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相比,哪個故宮的藏品更具價值?
    在遊覽北京故宮的時候,不知道你會不會想一個問題: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相比,哪個故宮的藏品更具價值?兩者其實並不可比,北京故宮,因為包含建築這一重要要素。如果撇除建築因素,非要比較一下兩家故宮藏品孰高孰低的話,兩者各有優勢。北京故宮博物院北京故宮的建築世界第一。北京故宮建築面積15萬多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群,是我國古代建築物中的精品。殿宇重重,樓閣座座,千門萬戶,巍峨莊嚴,故宮裡最吸引人的建築是三座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
  • 很多人不知道,中國其實有4個故宮,一個在北京,還有3個在哪?
    說到故宮,大家肯定首先想到的是北京故宮,這座承載了明清兩朝24位皇帝的地方讓全世界的人都慕名前來。但你知道嗎,中國一共有4個故宮,北京、瀋陽、臺北還有一個在南京,那麼今天筆者帶領大家看一看中國的這四個故宮。
  • 揭秘:北京故宮與臺北故宮相比較,哪個故宮收藏的文物更有價值?
    洛陽附近還有一座帝陵,有沒有盜掘過就不知道了。新任故宮院長給我們做過報告,說故宮新任領導一上任,第一件事情就是清點文物,花了一年時間,清點出186萬件。他任內做了幾件大事:一是改造椅子、廁所等基建設施方便遊客;二是大量庫存文物重見天日,並擴大開放面積;三是禁止機動車進故宮城牆內,外國領導人也不例外;四是用VR技術打造數字故宮,向遊客展示未開放區域。
  • 僅次北京故宮的最完整皇宮建築,瀋陽故宮值得打卡嗎?
    念茲戎功用肇造我區夏慎乃儉德式勿替有歷年瀋陽故宮原名盛京宮闕,地處瀋陽老街內,毗鄰大帥府。作為清王朝最初的政治中心,從這裡開始一直延續到北京的故宮。曾經的盛京繁華,到後來遷都北京,只遺留下這座寂靜的宮殿,史稱「陪都宮殿」。
  • 中國其實有兩座「故宮」,一個在北京世界聞名,另一個卻鮮為人知
    人們可以通過歷史故事和故宮的規模來還原真實而屈辱的現代歷史。同時,人們也可以通過故宮感受到朝代的榮耀和孤獨。80%的人認為中國只有一個故宮,只有20%的人會對明清時期的建築有詳細的了解。其實內陸有兩個保存完好的故宮。第一個紫禁城是著名的紫禁城,第二個是滿人入關前居住的宮殿。
  • 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的十大國寶PK
    究竟北京故宮、臺北故宮,誰收藏的「國寶」更多呢?這個問題有很多人問過我,我認為北京故宮所藏文物在總量上要遠遠超過臺北,精品文物與臺北相比則各有千秋。一起來看看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的十大國寶PK吧。北京故宮十大鎮宮之寶
  • 臺北故宮博物院——原名中山博物院,後改為「國立故宮博物院」
    位於臺灣省臺北市郊陽明山腳下雙溪至善路2段221號,始建於1962年,是仿照北京故宮樣式設計建築的宮殿式建築,1965年落成,1966年啟用,原名中山博物院,後改為「國立故宮博物院」。 臺北故宮博物院是中國著名的歷史與文化藝術史博物館。
  • 來臺北必遊景點,素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的說法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各類文物珍寶約65萬件,素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的說法。文物來源於抗日戰爭時期,當時將北京故宮博物院、古物陳列所、頤和園和國子監的重要文物南遷與此。來到故宮博物院,映入眼帘的「天下為公」很有氣勢。
  • 觀山茶會丨和瀋陽故宮國寶級老爺子聊故宮與茶文化,是一種什麼體驗?
    支老是原瀋陽故宮博物院院長,國家文博研究員,國內著名的清史研究專家,曾任中國歷史學會清前史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紫禁城學會副會長,中國宮廷史學會副會長等。支老著有《瀋陽故宮百年史話》《清前歷史文化》《中國北方各族人物傳》(明、清卷)等十多部著作。借著這杯悠悠茶香,支老談起瀋陽故宮當初建造時的樣子。「瀋陽故宮是清皇朝開國的標誌,要從近四百年前說起。
  • 我國有兩個故宮博物院,一個在臺灣,臺北故宮有哪些「鎮館之寶」
    著名節目主持人白巖松說:"由於歷史的原因,造成了海峽兩岸各有一個故宮博物院,兩個故宮博物院同根同源,都珍藏著大量代表了中華古代文化的奇珍異寶"。今天就來說說臺北故宮博物院。一、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前世今生。
  • 瀋陽故宮博物院
    瀋陽故宮博物院,位於瀋陽市瀋河區瀋陽路171號,原是清代初期營建和使用的皇家宮苑,始建於16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