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茲戎功用肇造我區夏
慎乃儉德式勿替有歷年
瀋陽故宮原名盛京宮闕,地處瀋陽老街內,毗鄰大帥府。作為清王朝最初的政治中心,從這裡開始一直延續到北京的故宮。曾經的盛京繁華,到後來遷都北京,只遺留下這座寂靜的宮殿,史稱「陪都宮殿」。
雖然早就知道瀋陽故宮和北宮故宮相差有點大,但還是有點感嘆其差距。首先是規模,北京故宮總佔地72萬平方,而瀋陽故宮僅佔地約6萬平方,僅是北京故宮的12分之1。在建築藝術上,北京故宮加入了許多漢族文化,而瀋陽故宮更多則是滿族文化的代表。
瀋陽故宮始建於1625年,耗時11年才建成,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極建造和使用的宮殿。經乾隆等皇帝數年維護、擴建,慢慢形成了如今的規模。
瀋陽故宮是僅次於北京故宮之外最完整的皇宮建築群,在建築上集漢、滿、蒙為一體。整個瀋陽故宮共有300多間建築,20餘個院落。經數次擴建,按其布局可分為中、東、西三個部分。通俗的來說,分別是皇帝辦公場所、居住場所、度假場所。
整個故宮麻雀雖小,但是五臟俱全。參觀路線一般是由崇政殿至東區然後到中區清寧宮區域,然後再鳳凰樓至西區迪光殿。整體來說,瀋陽故宮並不是很大,約2個小時左右即能逛完。今天我便和大家分享一下這次的故宮之旅。
中區
SHENYANG
中區建於清太宗皇太極時期,主要有崇政殿、鳳凰樓、清寧宮;除了崇政殿之外,鳳凰樓、清寧宮等基本上就是後宮的生活區域。
■ 崇政殿
這是進入故宮內最先見到的大殿。崇政殿,即我們俗稱的金鑾殿。在崇德元年定名為崇政殿。它是清太宗皇太極日常處理政務,和接見番邦使臣朝見等的地方。公元1636年,皇太極在崇政殿登基。
崇政殿為五間九檁硬山式建築,殿頂鋪滿琉璃瓦。殿頂正脊之上飾有五彩琉璃龍紋和火焰珠,匾額之上的崇政殿分別用滿、漢文書寫而成,滿文在左,漢文在右。
北京故宮的琉璃瓦以鑲以黃剪邊,而瀋陽故宮的琉璃瓦則是鑲綠剪邊。在當時,黃剪邊是皇宮和廟宇的專用,親王則是以綠剪邊。入關之後,瀋陽故宮和北京故宮相對比之下,也只能算是行宮,故而不能使用全黃剪邊。
崇政殿內的擺設是乾隆東巡時按北京故宮的乾清宮陳設所擺放。龍椅、燻爐、鶴式燭臺、塔式香亭、太平有象等,顯得頗為莊嚴。
位於殿中的龍椅之上雕有8條金龍。在中國古代九為陽數最大,寶座上刻有8條金龍,再加上真龍天子,是為九條金龍。龍椅之後的屏風之上刻有康熙摘出的言十二句銘文聖訓,作為治國平天下的座右銘。
殿內左右鐫刻藍底金字對聯「念茲戎功用肇造我區夏,慎乃儉德式勿替有歷年」,則是出於乾隆之手。圓柱上還刻有兩條金龍,金龍探出簷外,龍尾朝上,張牙舞爪,彰顯帝王氣魄。
殿內設有燻爐、香亭、燭臺各一堂,盡顯尊貴。在寶座上方懸著的正大光明匾額,由順治帝親自手諭而成。
■ 鳳凰樓
鳳凰樓位於崇政殿的後方,建在4米高的青磚臺石基之上,是皇太極休息、議事、宴會之所。整個鳳凰樓共三層,三層歇山式建築,頂鋪黃琉璃瓦。其正門上方橫掛的匾額上書「紫氣東來」四個字,是乾隆皇帝親自手諭。意為大清的繁榮富強的好運是從遠在東方的盛京傳來。
鳳凰樓是後宮的正門,過了鳳凰樓便是後宮妃嬪的居住所在。鳳凰樓在當時的盛京,是最高的建築。一登鳳凰樓,可一攬盛京全景,是為盛京八景之一「鳳樓曉日」。現今並未開放。
■ 清寧殿
穿過鳳凰樓便是後宮所在,整體的後宮區域和電視劇內所看到的略有不同,無論是建築還是殿內的擺設都顯得寒酸。整個清寧殿區域盡顯滿族居民的三大特色傳統,口袋房、萬字炕、煙囪建在地面上。
五個寢宮圍合成一個滿族四合院建築,整體的空間略得侷促。在這裡的五個寢宮,除了中宮清寧宮之外,分別住了當時有身份地位的妃子,四宮按等級分別為關雎宮、麟趾宮、衍慶宮、永福宮。
皇太極一生妻妾十五人,除了一後四妃之外,其它的妾室是沒有正殿居住的。這次的五殿因麟趾宮和衍慶宮並未開放,故而只參觀了主要的三個寢宮。
清寧宮
正門為中宮清寧宮,為皇太極和孝端文皇后的寢宮。清寧宮殿頂鋪琉璃瓦,柱頭飾獸面。此處清寧宮的正門卻是開在東側,形似口袋,故名口袋房。正對後宮西南角的索倫杆,此處是滿族人的傳統。
索倫杆,高丈餘,在木桿頂端上設有銀錫鬥。滿族人稱之為神杆,主要是用來餵養烏鴉之用。在滿族,烏鴉乃是吉祥之物。
據說努爾哈赤在被明兵追殺,走投無路之時,有一群烏鴉落在其身上為他打起了掩護,從而躲過了明兵的追殺。之後,努爾哈赤就下令族人不許再捕殺烏鴉,並開始供奉烏鴉。每逢祭祀之時,便用索倫杆儲放食物,用以報答烏鴉。
整個寢宮分為南北兩室,都有火炕又稱龍床。西側三側相連成炕,又稱為萬字炕。這裡是皇帝在後宮舉行宴飲之處,也是滿族巫人薩滿為皇帝祈福的地方。
關雎宮
位於清寧宮東面,為皇太極寵妃海蘭珠的寢宮。關雎一詞,源於《詩經》中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可見皇太極對海蘭珠的喜愛之甚。
海蘭珠是孝端文皇后的親侄女,亦是莊妃的姐姐。崇德元年,皇太極冊封為宸妃,賜居關雎宮,為四妃之首。後生下兒子早夭,不久也鬱鬱而終。在之後兩年的時間後,皇太極也早逝。
殿內的擺設相對簡單,和電視劇裡看到的差別很大,分內外間。內間坑上掛著一個搖籃,是宸妃哺子的地方。東北有三大怪,分別是養個孩子吊起來,窗戶紙糊在外和大姑娘叼大菸袋。外間炕上設有佛龕,主要是宸妃禮佛會客場所。
永福宮
位於清寧宮西角,是歷史上鼎鼎大名的孝莊皇太后寢宮。永福宮居於五宮之末,又稱西宮。
莊妃:中宮皇后的親侄女,海蘭珠的親妹妹,在四妃之中地位最低。但是其對清政權的影響,卻是不可置疑的。她以卓越的政治才能,輔佐了三位帝王,成就了大清的基業。於康熙二十六年病逝,享年75歲。
寢宮一如其它三宮,整體擺設略為簡單。同樣分內外間,外間設有佛龕,主要是禮佛會客之用。內間則掛有搖籃,亦是順治帝福臨的出生地。
東區
SHENYANG
東區建於清太祖努爾哈赤時期,主要建築有大政殿和十王亭;公元1625年,努爾哈赤將都城遷至瀋陽,並開始著手修建宮殿,即現如今的大政殿和十王亭。次年,清太宗繼位,開始擴建中區宮殿。
值得一提的是位於大政殿後方有個小型的博物館,裡面展示了一些皇家用品,比如婉容皇后所使用的珠釵、刀劍、滿族薩滿用具等。
■ 大政殿
大政殿是一座八角重簷亭式建築,又稱八角殿,八角則是八旗的象徵。大政殿始建於1625年,是清太祖努爾哈赤所造的重要的宮殿。大政殿主要是用於舉行大典,例如皇帝即位、下達詔書、出徵凱旋等。順治元年,順治帝亦在登基即位。
大政殿初名大衙門,而後更名為篤恭殿,最後定名為大政殿。整個大殿八角重簷攢尖式,底座為須彌座臺基。
殿頂上鋪滿黃琉璃瓦,頂部設有五彩琉璃寶頂,吸收了佛塔塔剎的精華,使得整個宮殿顯得富麗堂皇。除此之外,在殿頂房脊除了飾有神獸之處,還置有八個彩色琉璃的蒙古力士,姿態各異,在牽引著八條鐵鏈加固寶頂,意為八方歸一。
除了殿頂的行龍脊獸,殿前左右各有一隻金龍盤旋兩側,張牙舞爪,正在爭奪正中的相輪火焰寶珠,霸氣十足。重簷處鬥拱彩畫,榫卯相接,殿外的三十二根紅柱,盡顯大殿富麗別致。
殿內穹頂是木雕金漆降龍藻井,四周天花彩畫,以及雲龍、獸面、蓮花、如意等木雕裝飾,盡顯富麗,又帶一絲神秘的宗教色彩。除此之外,殿內八根十餘米的彩繪金龍大柱直入殿頂,據說這八根大柱是由長白山遠運而來。殿內擺設設有寶座、屏風、燻爐、鶴式燭臺等。
■ 十王亭
十王亭位於東區廣場之上,列於大政殿兩側依次排開,整齊規整。這裡是滿州八旗在議政和處理政務之處,而左右兩邊各引領四旗的分別是左翼王亭和右翼王亭。
這十座亭子式的建築源於女真族的帳殿制,也是滿族漢化的一個裡程。其排列形式是努爾哈赤實行軍政合一的八旗制度決定。
西區
SHENYANG
西區主要是建於乾隆年間,是乾隆皇帝東巡時增建的行宮,主體建築包括了迪光殿、保極宮等。
整個西區部分基本上殿內均沒有開放,只能在外面遠觀一下建築外形。再加上本身瀋陽故宮頗為簡單,所以這一片區逛的人相對少很多。朱牆黃瓦,琉璃瓦頂,畫棟雕梁,殿宇樓臺高低而就。
由於時間比較匆忙,故此西區並沒有全部逛完,漏掉文溯閣區域頗為可惜.文溯閣按寧波天一閣樣式所建,身在寧波的我還是有點遺憾。在此就簡單的介紹一下。
■ 迪光殿
迪光殿是皇帝東巡時的臨時辦公場地。整個迪光殿分為三間,皇帝出巡期間就在此處處理朝政和批閱奏章。東巡是皇帝一生中比較重大的活動之一,其主要目的就是祭祖。無論是康熙、乾隆、道光都先後數次東巡。
東巡的流程也較為複雜,須先去祭奠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祖先,接著去清福陵祭奠努爾哈赤,然後再去清昭陵祭奠清太祖皇太極,最後拜祭了祖廟方能進入瀋陽故宮。
■ 保極宮
保極宮建於乾隆年間,東間是是皇帝休憩的地方,西間則是皇帝召見王公大臣之處。整個庭院頗為小巧雅致。
寫在最後
整個瀋陽故宮較小,區域劃分也很明顯,差不多安排約2.5個小時就差不多,特別是西區,殿內均末開放,只能在外圍轉一圈,看一下建築。
人生過半,開始想要堅持一點夢想。一路行走,去看沒有看過的風景,記錄不一樣的人生。
版權聲明:圖文版權為原作者原創,請勿商用,如有發現,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如有轉載請聯繫作者,在作者許可後轉載並完整標註作者和文章來源。若有來源信息標註錯誤或侵權,請留言聯繫小編。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及時更正、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