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什麼會有三個故宮,瀋陽故宮、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

2020-12-10 歷來現實

三個故宮分別建造於不同的歷史時期,都是歷史的見證。

最"年輕"的故宮——臺北故宮:

1948年底,國民政府軍隊在內戰戰場上節節敗退,已經日暮途窮,蔣氏不得不考慮退路,把寶島臺灣作為自己的避風港。

蔣氏是個深謀遠慮的人,他不但在國民政府撤退的時候,帶走了很多文化、科技領域的人才,還下令把華夏文明結晶的許多珍稀文物運送出去,以免在戰火中毀於一旦,或落入他人之手。

那些運送出去的文物,就有很多來自北京故宮。

其實在全面抗戰之前,國民政府已經把故宮裡的很多珍寶運出,以防落入日寇之手,沒想到時局如此不利,國寶很快又要面臨轉移命運。

據統計,國民黨在離開大陸前,運到臺灣的故宮文物一共有2900多箱。

除此之外,還有來自南京中央博物院籌備處的文物853箱,以及來自瀋陽故宮、熱河行宮、國子監等其它地方的文物482箱。

這些文物分幾批運送到臺灣,每次運送都有國民黨兩名少將一級的軍官親自押送,到場有三方交接。

蔣經國下令,所有文物必須有三個少將在場嚴格密封,啟封時三個部門的負責人在場。如有丟失和損壞,軍法從事。

1957年,在有關部門組織下,部分文物開始對外展覽。

1962年,國民黨決定在臺北建造故宮,選址在臺北基隆河北岸士林區外雙溪,當年即破土動工。

1965年臺灣故宮(故宮博物院)竣工,總面積將近16公頃,依山傍水、宏偉壯觀。

既然是故宮,建築風格也是中國宮殿式建築,主體建築風格別具一格,外面看只有兩層,內部結構卻有4層。

整棟建築白牆綠瓦,因為梅花是謂"國花",全院呈梅花形。

其中所藏的商周青銅器,歷代的玉器、陶瓷、古籍文獻、名畫碑帖等珍稀文物多達80多萬件,文物保有量可謂空前絕後、獨一無二。

最老的故宮——北京故宮:

北京故宮之所以最老,是因為它建成時間最早,是明清兩代皇帝辦公居住的地方,大家都把它叫紫禁城。

既然是中國最高統治者居住的地方,建築規模是最大的,建築材料是最考究的,建築工藝是最好的。

北京故宮位於北京城中軸線的中心,不僅是中國皇宮建築的精品,同時也是迄今為止世界上規模最大古建築(群)之一。

北京故宮位居世界五大宮的首位(北京故宮、法國凡爾賽宮、英國白金漢宮、美國白宮、俄羅斯克裡姆林宮),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北京故宮始建於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全部建築仿造當時的南京故宮,工期長達14年(一直到1420年)。

故宮的宮殿建築是目前中國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群,故宮總面積達72萬多平方米,民間都傳說有故宮的殿宇宮室一共有9999間半,被稱為"宮殿海洋",氣勢宏偉,蔚為壯觀。

北京故宮呈長方形,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四周城牆高達10米,城外的護城河寬達52米。

紫禁城內的主體建築分為內宮和外殿兩部分。

外殿部分包括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是朝廷舉行重大活動和儀式、開會的場所。內殿則由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三部分組成,是皇帝和自己家屬生活的地方。

最孤單的故宮——瀋陽故宮:

說它最孤單,是說它因為位置偏僻,文物保有量少,客流量相對於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來說要少的多。

瀋陽故宮不用問,肯定是位於遼寧瀋陽,坐落在瀋陽市的瀋河區,它是中國僅存的兩大宮殿建築群之一,瀋陽故宮也叫盛京皇宮。

東北是滿清的發祥地,瀋陽故宮是滿清統治者沒有入關前建造的皇宮,建造於公元1625年,距今已經有390多年歷史。

瀋陽故宮佔地面積六萬多平方米,全院共有古建築114座,500多間,大多都保存完好。

不過瀋陽故宮的藏品被滿清皇帝帶到北京一部分,被國民黨帶到臺北一部分,亂世流離一部分,留在那裡的文物已經少的可憐。

儘管如此,這裡收藏的文物也是稀世珍寶,比如努爾哈赤的劍,皇太極的腰刀和鹿角椅等都絕無僅有,價值連城。

但因為其歷史悠久,瀋陽故宮仍然是國家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還在2004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無論是瀋陽故宮還是北京故宮的建造都說明一個真理,歷代封建統治者打天下就是為了奴役人民,自己縱情享樂的。

他們名義上是為了拯救天下蒼生,是替天行道,其實都是為了家族和集團的利益。

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那些統治者在飽經戰亂後,不去休養生息、不管百姓死活,去大興土木,大建朝堂,給天下百姓帶來了深重的苦難。

北京故宮建造的時候,所用的「金磚」都來自千裡之外,所用的木材更是要翻山越嶺到西南邊陲去採伐,動用的勞工多達上億人次。

他們不管是盛夏還是嚴冬,都要在這裡像奴隸一樣為統治者勞動,受盡苦難。

因此可以這樣說,故宮的一磚一石,都浸透了百姓的血汗。

金碧輝煌、富麗堂皇的故宮,除了是古代工匠的"智慧結晶",也都凝結了勞動者的斑斑血淚。

相關焦點

  • 南京故宮、北京故宮、瀋陽故宮和臺北故宮的關係
    北京故宮是誰建造的?答:永樂帝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北京故宮被稱為紫禁城,位於北京城中心,於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建設,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到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北京故宮南北長961m,東西寬753m,佔地72萬平方米,含房屋九千多間(民間稱「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明清時期有20幾個皇帝在這裡,統治了中國500多年。
  • 瀋陽故宮、北京故宮、臺北故宮三個故宮各有什麼特色?
    可是他始終認為應天府才是他的龍興之地,所以一直想把京都搬到北京。經過十一年的修建,北京故宮建成,朱棣也終於圓了他回北京的夢。故宮大多修建寬大壯麗,這樣才能顯示出天子的尊貴和氣派,唐初駱賓王有詩云:「山河千裡國,城闕九重門。不睹皇居壯,安知天子尊?」,這正是要通過故宮的氣派來顯示皇家的無上尊貴。
  • 除了北京故宮、瀋陽故宮、臺北故宮以外,中國其實還有一個故宮
    一提到故宮,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就是北京故宮。作為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北京故宮地處北京中軸線的中心,佔地達到了72萬平方米,其規模相當宏大。哪怕在國際社會中,北京故宮都有著非常大的名氣。除了北京故宮之外,中國還有臺北故宮和瀋陽故宮。不過,其實還有一個故宮,大家可能並不知道。
  • 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有什麼不同?
    北京故宮北京故宮是中國最後兩個封建王朝明朝和清朝的皇宮,之所以叫故宮有過去的皇宮之意,舊稱紫禁城,位於北京市中心,這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的精華,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北京故宮與法國凡爾賽宮、英國白金漢宮、美國白宮、俄羅斯克裡姆林宮並稱為世界五大宮,故宮還是五大宮之首,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世界遺產委員會曾評價「紫禁城是中國五個多世紀以來的最高權力中心,它以園林景觀和容納了家具及工藝品的9000個房間的龐大建築群,成為明清時代中國文明無價的歷史見證。」
  • 瀋陽故宮和北京故宮的六個「不一樣」
    1規模不一樣式兒的:傳說北京故宮共有9999.5座屋,實際據1973年專家現場測量故宮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計8704間。瀋陽故宮我小時候去的,也挺大,但是跟北京故宮比,那就小多了。後來有個數據說,瀋陽故宮是北京故宮的十二分之一大。
  • 「兩個故宮」的建築延伸:北京故宮北院與臺北故宮南院
    眾所周知,中國有兩個故宮博物院,一個是北京的故宮博物院,另一個是中國臺灣的臺北故宮博物院。兩個故宮博物院,收藏各有千秋,呈現的都是炎黃子孫的共同文明,缺一不可。兩岸的故宮都保存70萬件以上的文物。最大的不同是北京故宮是明代成祖下詔令建成的紫禁城建築群,其中的文物是前朝的積累,建國後又大規模的整理,修復;而臺北故宮則是為了保存、展覽遷臺文物而修建的傳統宮廷建築形式的歷史與文化藝術史博物館。
  • 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相比,哪個故宮的藏品更具價值?
    ,不知道你會不會想一個問題: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相比,哪個故宮的藏品更具價值?兩者其實並不可比,北京故宮,因為包含建築這一重要要素。如果撇除建築因素,非要比較一下兩家故宮藏品孰高孰低的話,兩者各有優勢。北京故宮博物院北京故宮的建築世界第一。北京故宮建築面積15萬多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群,是我國古代建築物中的精品。殿宇重重,樓閣座座,千門萬戶,巍峨莊嚴,故宮裡最吸引人的建築是三座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
  • 瀋陽故宮鎮館之寶:不比北京故宮的差!
    世人提到「故宮」時,默認指代的是「北京故宮博物院」,但其實,能稱之為「故宮」的,還有瀋陽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和南京明故宮(又叫「南京紫禁城」)。 說起瀋陽故宮,別覺得它名氣沒有北京故宮大,就瞧不起它。其實瀋陽的故宮裡不但珍寶數量大,精品也有不少,今天就給各位介紹幾件。
  • 揭秘:北京故宮與臺北故宮相比較,哪個故宮收藏的文物更有價值?
    故宮文華殿現在是陶瓷館,有四五件常設汝窯展品,包括最著名的三足樽和三足承盤。陶瓷館展品400多件,精選自故宮35萬件陶瓷館藏,我感覺是全球展示陶瓷類別最全的常設展……連商周白陶都有,其他官窯民窯品種就不說了。
  • 我國3座不知名的故宮,一個是在臺北,第一曾是北京故宮的藍本
    ,所以有些建築被忽略了,所以讓我們來看看三個中國不有名的故宮建築, 其實在中國被稱為故宮的絕對不止一處,還有三處。3 .臺北故宮, 在中國故宮發展中,它其實是臺灣省最大規模的博物館,是中國社會區域內發展非常重要的古代宮殿建築群,因此是每年的遊客人數,在其評價中,它富有中華民族特色,也是中國古代建築群中最無爭議的。
  • 有人說「北京故宮只剩空殼,真正的精品在臺北故宮」,是真的嗎?
    老蔣無愧於「運輸大隊長」的稱號,短短61天時間,分三批帶走了2972箱文物,共計597558套,這些文物不僅是紫禁城的,還有避暑山莊、瀋陽故宮、頤和園、國子監等處的舊藏,很多都是絕無僅有的孤品級國寶,可想而知有多珍貴。
  • 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的十大國寶PK
    、臺北故宮,誰收藏的「國寶」更多呢?這個問題有很多人問過我,我認為北京故宮所藏文物在總量上要遠遠超過臺北,精品文物與臺北相比則各有千秋。一起來看看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的十大國寶PK吧。全圖分為三個段落。在5米多長的畫卷裡,共繪了550多個各色人物。
  • 觀山茶會丨和瀋陽故宮國寶級老爺子聊故宮與茶文化,是一種什麼體驗?
    這一天,陳昇福元昌陳植濱、茶語網創始人張陽,帶著觀山、紫禁天香與憶百年紀念茶,拜訪了原瀋陽故宮博物院院長支運亭。幾人在一場觀山茶會裡,品鑑了紫禁天香,探討了在宮廷文化中,茶所佔據的獨特位置。「飲茶成為宮廷文化中的一部分,是歷朝歷代皆有的。」支院長談起茶和故宮,總是以平常心樂呵呵地說道。
  • 僅次北京故宮的最完整皇宮建築,瀋陽故宮值得打卡嗎?
    念茲戎功用肇造我區夏慎乃儉德式勿替有歷年瀋陽故宮原名盛京宮闕,地處瀋陽老街內,毗鄰大帥府。作為清王朝最初的政治中心,從這裡開始一直延續到北京的故宮。曾經的盛京繁華,到後來遷都北京,只遺留下這座寂靜的宮殿,史稱「陪都宮殿」。
  • 臺北故宮博物院——原名中山博物院,後改為「國立故宮博物院」
    位於臺灣省臺北市郊陽明山腳下雙溪至善路2段221號,始建於1962年,是仿照北京故宮樣式設計建築的宮殿式建築,1965年落成,1966年啟用,原名中山博物院,後改為「國立故宮博物院」。 臺北故宮博物院是中國著名的歷史與文化藝術史博物館。
  • 瀋陽,有座不一樣的故宮
    來源:海外網瀋陽故宮鳳凰樓本文配圖均由瀋陽故宮博物館提供清雍正款青花紅龍大盤清太宗皇太極御用鹿角椅提起故宮,大多數人會想到北京那座氣勢恢宏的明清皇家宮殿。而在遼寧瀋陽,也有一座故宮。它是清代定都瀋陽後至遷都北京前的帝王宮殿,又稱盛京皇宮,與北京故宮並稱為中國現存兩大宮殿建築群,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早在20世紀20年代,瀋陽故宮就被闢為博物館並開放參觀。2019年10月,隨著大清門東側的太廟完成修繕並開放展覽,瀋陽故宮實現100%對公眾開放。
  • 來臺北必遊景點,素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的說法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各類文物珍寶約65萬件,素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的說法。文物來源於抗日戰爭時期,當時將北京故宮博物院、古物陳列所、頤和園和國子監的重要文物南遷與此。來到故宮博物院,映入眼帘的「天下為公」很有氣勢。
  • 清瀋陽故宮
    北京故宮是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就是清宮劇裡熟悉的「紫禁城」;而瀋陽故宮,是清初期的皇宮,也就是努爾哈赤、皇太極在位執政時的皇宮(孝莊皇后大玉兒啊,皇太極最愛的宸妃海蘭珠都在這住),因此瀋陽故宮是中國關外唯一一座皇家建築群。
  • 我國有兩個故宮博物院,一個在臺灣,臺北故宮有哪些「鎮館之寶」
    三、臺北故宮博物院的藏品規格是否高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由於各種原因,人們對北京故宮文物藏品不很清楚,認為故宮南遷文物都是精品,國民黨敗退臺灣前,將最珍貴的文物,都掠到了臺灣,有人甚至說:"臺北有文物沒有故宮,北京有故宮沒有文物",這顯然是荒謬的。
  • 很多人不知道,中國其實有4個故宮,一個在北京,還有3個在哪?
    說到故宮,大家肯定首先想到的是北京故宮,這座承載了明清兩朝24位皇帝的地方讓全世界的人都慕名前來。但你知道嗎,中國一共有4個故宮,北京、瀋陽、臺北還有一個在南京,那麼今天筆者帶領大家看一看中國的這四個故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