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市濱海國家溼地公園景色。(北海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供圖)
紅網時刻記者 陳宗昊 北海報導
「去年買了套房子在附近,昨天剛到,特地來看看馮家江的景色。」11月25日,家住長沙市雨花區的劉華斌自駕帶著父母來到廣西北海度假,他們選擇遊玩的第一站是北海市濱海國家溼地公園,「現在的風景比以前好太多」。
近年來,廣西北海堅持「生態立市」理念,不斷加大生態建設力度,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生活質量的增長點,成為展現美麗形象的發力點。濱海國家溼地公園(馮家江流域)水環境治理工程就是其中一個縮影。
馮家江貫穿北海市區,北連通馬欄河,向南匯入北部灣,流域面積68.5平方千米,中下遊分布有大面積的紅樹林。馮家江承載著水質保障、生物遷徙通廊的重要生態功能,是貫通北海市廉州灣及北部灣海域的生態綠廊,也是城市主要排澇河道。
由於歷史原因,北海市濱海國家溼地公園(馮家江流域)範圍內原有2000畝蝦塘、363個雨汙直排口、24個養殖場,圍塘養殖、汙水直排以及養殖廢水造成馮家江水環境惡化,嚴重威脅公園內3000畝紅樹林的生態環境,導致溼地植被和水生生物受到侵害,紅樹林生態系統的衰退,生物多樣性下降,生態形勢非常嚴峻。北海市委、市政府直面梗阻多年的難題,反覆研究討論,凝聚共識,下定決心對馮家江溼地公園進行生態治理。
2018年3月,北海市委、市政府下定決心對馮家江溼地公園進行生態治理。項目佔地面積為6688.66畝,其中,陸域面積約3713畝,水域面積約2975畝,建設範圍包括兩渠一庫一江(三江明渠、鐵路明渠、鯉魚地水庫、馮家江)。項目概算總投資22.5億元,採用PPP模式建設,通過控源截汙、內源治理、再生水資源利用、深度淨化一體化工程4個步驟進行水質治理,對渠庫江沿線進行生態修復。
北海北排公司負責人張慶習介紹,濱海國家溼地公園(馮家江流域)水環境治理工程以「治汙、生態、為民」為主線開展生態治理,對改善馮家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好銀灘和紅樹林、提高城市競爭力和吸引力、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馮家江流域已敷設27.7千米截汙管線,構建19座汙水設施,清除540000立方米的淤泥,清退周邊養殖汙染區近2000畝,每年消減主要汙染物1366噸,減少汙水排放1650萬噸。馮家江流域的生態環境現已逐步恢復,吸引大批候鳥來此棲息,生物多樣性越來越豐富。
【來源:紅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