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11月,佐藤榮作組閣,成為日本戰後第10任首相。
歷經7年8個月,儘管佐藤曾是日本歷史上最長任期的首相,儘管他的內閣創造了58個月的高速經濟增長期,但因為在「處理對華關係」上對不起國民,他不得不於1972年7月6日黯然辭職。
佐藤雖然辭職了,但他身上「菊與刀」的複雜文化精神,一直對日本政壇的性格塑造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並左右了日本半個世紀的方向。
曾經「正向」的佐藤榮作
1957年,佐藤加入了內部山頭林立的自民黨,並依靠以前的人脈關係形成了「佐藤派」。佐藤為人比較圓滑,和任何人都能打得了交道,深受前兩任首相岸介信和池田的信賴。最主要的是,他看世界和日本的眼光比較敏銳,曾說出很多兩任首相在位時不敢說的話。
比如,佐藤對日本的從屬地位就很不滿。1961年,他訪問燈塔國回來後就發表了「衝繩應歸還日本」的講話,讓老美們大為光火。
又如,他對不能和中國單獨發展關係很惱火,多次向燈塔國表達不滿。1964年春天,他竟然誰也沒通知就出現在了中國經貿會上,並和中方秘密展開一次會談。
深悉美日關係的人都知道,上述兩大問題是困擾日本70多年的事情。佐藤能在當時第一個提出來並敢作敢為,可見,沒當選首相時的他「旁觀者清」,比較有大局觀。
目標受挫後佐藤的選擇
1965年1月,當選為首相的佐藤榮作把「振興經濟、發展對華關係和收回衝繩」作為三大目標。隨著燈塔國在越南陷入泥沼,作為大後方的日本經濟卻越來越繁榮,第一大目標基本實現。
在收回衝繩的問題上,儘管美日之間多次反覆拉鋸,最終還是實現了這個目標。日本國內時刻關注著這一事件,因為,「收回衝繩」是日本走上正常化最重要的一步。
但是,在對華關係上,佐藤卻逐漸表現出前後截然相反的姿態。
由於燈塔國一直尋求拒絕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五常地位,就和現在一樣到處拉同盟,日本自然是極為重要的對象。儘管佐藤一直希望獲得更大的國際外交獨立,但沒有燈塔國的支持,一切都是白搭。
受挫於燈塔國的強硬,認清現實的佐藤正式拋出「政經分離」的關係原則,並影響了日後的幾十年。
「菊花與劍」的日本文化精神
在佐藤上臺前,曾發生過一件震驚世界的大事,即西方國家中法國率先和中國建交。這對佐藤的刺激很大,其實,他一直夢想著成為西方陣營中第一個和中國建交。可惜,池田內閣沒能抓住機會,他也受制於燈塔國的壓力,失去了這一契機。
在日本的文化中,「菊花」象徵著恬淡、優雅和恭謙,「刀」則象徵著猛烈、殘忍和不受控的焦躁。日本人沒有中國式的家族觀念,他們效忠於天皇、效忠於長官、效忠於掌權者,這是島國集體的生存法則。
既然不能努力得到,那就猛烈摧毀!
在這種性格的影響下,佐藤內閣在對華關係上出現了180度大轉彎,走上了政治與經濟分開、親T親美的逆反之路,跟著燈塔國阻撓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地位。
為了美化形象,佐藤甚至還提出了「無核三原則」,並於1974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最具諷刺意味的
是,2010年他的兒子公開了佐藤曾與燈塔國籤署「同意美運送核武器到日本」的密
意料之外的「背叛」
佐藤以為自己所作的一切會感動燈塔國,他極其耐心地用「菊」的力量試圖感化他們,卻沒料到最後更遭到了更徹底的「背叛」!
1972年尼克森訪華,這一消息對佐藤內閣來說如同晴天霹靂,在日本國內引起軒然大波!因為,佐藤內閣在尼克森正式訪華前根本沒收到半點消息。而且,作為率先提出發展對華關係的佐藤,根本就沒想到燈塔國竟然抄襲了他8年前的思路,還沒提前通知他!
對政治家來說,人生最大的痛苦不是對手太強大,而是自己人挖牆角。
在內外一致的譴責聲中,佐藤送完了菊花,耍完了刀術,卻沒得到應有的回報,只好黯然辭職。2個月後,新上任的首相田中角榮就發表了著名的「田中講話」,和中國邦交正常化。
田中的行為在日本民眾看來是英明的,可對日本政壇來說卻是無盡的苦澀,因為,本來他們可以爭做第一名留青史的!
寫在最後
日本國家雖小但能量不小,就像安倍晉三因病隱退引起世界轟動一樣,上個世紀60年代佐藤榮作的辭職,也同樣影響深遠。
佐藤榮作的下臺為「中日邦交正常化」掃清了障礙,也為日後的「政冷經熱」定了基調,影響亞洲半個世紀之久!若非他因政策失誤而辭職,必將是日本任期最長的首相,安倍也望塵莫及。
在日本,後任者對前任的學習和模仿幾乎是鐵律。佐藤時代的影響將終於安倍,可安倍「隱忍恭謙、君子豹變」的性格又將在日本政壇持續,但一直都脫離不了「菊與刀」的島國文化。
要想深入了解日本文化及其民族特性,特別是中國古代文化東渡扶桑後發生的異變,一定要從這本《菊與刀》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