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2月16日消息(記者王逸群 洪波 張子亞)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三明是原中央蘇區核心區之一,中央紅軍長徵出發地之一,也是福建省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和老工業基地。在福建工作期間,習近平同志從1996年到2002年先後11次深入三明調研,16次作出重要指示。2020-12-16 新聞和報紙摘要全文>>>
二十多年來,三明市始終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批示指示要求,始終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從實際出發,以人民為中心,一茬接著一茬幹,在推動經濟社會建設、文化建設、生態建設等方面探索了一系列的經驗做法。
黨的十八大以來,三明市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對三明工作的重要批示指示,按照「機制活、產業優、生態美、百姓富」的總體要求,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探索了符合本地實際的高質量發展有效路徑,形成了推動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獨具特色的「三明實踐」。
11月的沙縣,天氣微冷。但沙縣文昌美食街裡,煎炒烹炸聲不絕於耳。
「李記」是福建沙縣第一家使用同業公會統一門店裝飾的會員店,也是沙縣小吃集團在三明地區的第一家加盟連鎖店。掌門人李賢錦說,如今沙縣小吃能夠規模化經營,離不開當地的政策扶持與技術培訓。
李賢錦:當時培訓半個月,夫妻倆學習扁肉拌麵、餃子鍋貼等,後來開小吃店就有用啦。
沙縣小吃也成為了當地脫貧奔小康的富民產業。全國沙縣小吃門店超過8.8萬家,年營業額500多億元。
三明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四級調研員許惠勇:沙縣歷屆縣委縣政府確實是牢記習總書記囑託,堅持把小吃當作脫貧攻堅的大產業抓,走出了「技能培訓+資金保障+創業指導+園區配套」的發展路子。
車間內,一條條火紅的鋼條被軋機「擀麵條」一樣加工成圓棒,車間外,綠草成蔭,站在環境優美的三明市三鋼集團總部廠區,讓人很難想像,這裡曾經粉塵汙染嚴重,被當地百姓調侃「每人每年吸進一塊磚」。「十三五」以來,三鋼集團累計投入環保資金達12.33億元,原先的排放大戶轉變為如今的3A級工業旅遊景區,廠區空氣優良率常年達99%以上。三鋼集團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走上了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三鋼集團董事長黎立璋:我們自己要把自己的環境整治好,我們職工首先是受益者。三鋼要打造成「三生融合」的企業,就是生產、生活、生態和諧發展的一個企業。
綠色發展不僅在市區的鋼鐵廠,地處閩江上遊、金溪河畔的將樂縣常口村,圍繞山、水、田做文章,探索出一條因地制宜、綠色發展的道路——生態農業、文旅康養、漂流民宿。
村黨支部書記張林順:因為生態帶來了今天的發展機遇,任何我們都可以變,但青山綠水是無價之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個理念我們永遠都不能變,這是我們的底線。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福建發展提出了機制活、產業優、生態美、百姓富的總體要求。三明始終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為根本遵循,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文化建設、生態建設等方面,探索了一系列經驗做法,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三明實踐。
國家發改委地區振興司司長童章舜:三明實踐的經驗,一是在改革創新上形成了特色,二是在城鄉協調發展上探索了新路,三是在綠色發展上打造了品牌,四是在築牢文化自信上邁出堅實步伐,五是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建立長效機制。三明作為一個中等經濟水平的城市,堅持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堅持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探索了符合本地實際的高質量發展有效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