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在8月28日-29日召開的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並用「十個必須」概括,其中之一即是「必須堅持生態保護第一」。總書記指出,保護好青藏高原生態就是對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最大貢獻。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對世界負責的態度,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守護好高原的生靈草木、萬水千山,把青藏高原打造成為全國乃至國際生態文明高地。
西藏被人們成為地球的「第三極」,有著獨特的氣候特徵和生態定位對我國整體生態安全具有不容忽視的作用。2020年9月7日至9日,由中國綠髮會聯合中國少年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共同主辦的「美麗公約引領者,守護地球第三極」公益活動將在西藏林芝開啟,屆時將在全國遴選出的20位引領者帶領下,開展徒步20公裡的高原徒步之旅,中國綠髮會副秘書長馬勇作為引領者之一,將親歷活動全程,結合中央西藏會議精神,以現場直播為大家帶來高原生態最新情況。活動及直播信息,請進一步關注中國綠髮會微信報導。
按/Tammy 審/綠宣 編/Angel
原標題:
第一觀察 | 「十個必須」傳遞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要義8月28日-29日,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這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繼2015年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後,中央再次召開的有關西藏工作的重要會議,釋放出的重要信號不言而喻。
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心系雪域高原。早在1998年6月,在福建工作時,習近平就因對口援助任務而來到西藏考察。2011年7月,習近平作為中央代表團團長,出席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慶祝活動。
雪域高原上,村民們在春耕典禮上跳鍋莊舞(4月30日攝)。新華社記者 田金文 攝
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在不斷思考如何治理西藏,如何進一步推進西藏長足發展和長治久安,實現西藏各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2013年3月,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西藏代表團審議時,總書記首度提出「治國必治邊,治邊先穩藏」的重要論述。
2015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出席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正是在那次會議上,總書記把我們黨在60多年實踐過程中形成的治藏方略概括為「六個必須」。
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以來的5年,是西藏發展史上不平凡的5年。用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說就是,「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各項事業取得全方位進步、歷史性成就」。
拼版照片:左圖為西藏阿里地區日土縣東汝鄉阿汝村村民丹木真一家在噶爾縣康樂新居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右圖為該搬遷安置點一角(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詹彥 攝
與此同時,從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到提升發展質量、保障和改善民生,到邊防鞏固和邊境安全,西藏的發展既面臨難得機遇,也面臨多重風險挑戰。
要看到,西藏工作並非只是西藏和四省藏區的工作,也不是某個領域、某些部門的工作,而是事關全局的重要工作。如果西藏不穩定,如何為民族復興大局創造良好環境?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西藏實現持續穩定和快速發展是對黨和國家工作大局的重要貢獻」。
因此,我們要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高度審視和謀劃西藏工作,多謀長遠之策,多行固本之舉,不斷夯實西藏長治久安的根基。
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並用「十個必須」概括——
這一新時代治藏方略,總結了黨領導人民治藏穩藏興藏的成功經驗,深化了我們黨對西藏工作的規律性認識。與5年前相比,有的表述繼續保留,有的新增或完善。
例如,明確提出「必須把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作為西藏工作的著眼點和著力點」;在過去表述基礎上,把「必須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單列一條;進一步提出「必須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依法管理宗教事務」;更加鮮明地提出「必須加強黨的建設特別是政治建設」。
除此以外,還有一個顯著變化是首次提出「必須堅持生態保護第一」。
西藏林芝市波密縣境內桃花盛開的田園風光(3月26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普布扎西 攝
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是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關心的問題。他曾經說過,「西藏要保護生態,要把中華水塔守好,不能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生態出問題得不償失。」
作為青藏高原的主體,西藏境內江河縱橫、湖泊密布,是我國以及南亞、東南亞地區的「江河源」,對全球氣候具有重要影響。同時,西藏也是生態環境脆弱敏感的地區,一旦遭遇破壞,其損失難以挽回。
也正因為此,我們才要更加深刻地理解總書記這句話背後沉甸甸的分量——「保護好青藏高原生態就是對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最大貢獻」。
背景:歷次中央西藏工作座談會從古至今,邊疆治理歷來是中央政權的一件緊要大事。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西藏工作,總是在歷史關鍵節點對西藏工作進行總體研究謀劃,從頂層設計和戰略選擇上為西藏指明前進方向。
西藏工作座談會,就是中央專門研究和謀劃西藏工作的一種有效形式。可以說,每一次西藏工作座談會都充分體現時代特徵,蘊含著黨中央對西藏形勢的最新判斷,並因時因勢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對於西藏長遠發展和長治久安具有重要意義。
1980年召開的中央第一次西藏工作座談會正值改革開放初期,會議提出一切從西藏實際出發,從指導思想上撥亂反正,成為繼西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之後實現西藏歷史轉折的一次重要會議。
1984年召開的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研究了進一步放寬經濟政策讓西藏人民儘快富裕起來的問題,為西藏的現代化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1994年召開的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談會,提出「分片負責、對口支援、定期輪換」的援藏方針和「長期支援、自行輪換」的幹部援助方式,自此開啟了中央與全國各兄弟省市長期對口支援,幫助西藏發展的歷程。
新世紀之初2001年召開的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談會,提出緊緊抓住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和西藏社會局勢基本穩定的良好機遇,集中力量解決事關西藏發展穩定全局的重大問題,推動西藏駛入發展快車道。
2010年召開的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談會,首次將四川、雲南、甘肅、青海四省藏區工作納入議程予以統籌謀劃,開啟了四省藏區發展新篇章。
2015年召開的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召開的一次集中研究西藏工作的會議,首次概括了黨的治藏方略,開啟了西藏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徵程。
策劃:霍小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