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心理治療師師雅基·馬森(Jackie Mason)在書中提到了一種人:生活中總有這樣一群群「可愛」的人。他們從不拒絕,幾乎把自己的精力都投入到別人身上。拒絕別人的要求會讓他們感到內疚。他們縱然自欺欺人,想要幫助每個人,就像被詛咒了一樣。
在心理學上,這種人被稱為聖母人格(Notre Dame Personalit),即一種被動的心理傾向和態度傾向。
一般來說,具有聖母人格的人在童年時得到並無足夠的支持,所以他們總是用取悅他人來換取人際關係中的親密,然該行為使他們越發虛偽。所以聖母型人格是危險的個性特徵。
子概念
有些人認為該性格有愛心、有大愛的人可能只是內向,不知道如何拒絕?
事實上,聖母型的個性絕不等於內向。從人格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兩者的定義和組成是不同的。
「人格」一詞來源於拉丁語「面目」一詞,它是一個人內部和外部屬性的總和,而個性是個人行為習慣的外部表現的概括描述,是些許個性的表現。簡而言之,內向型人格能夠被簡單地理解為聖母型人格的子概念。
評價來源
唐納德。美國客體關係學派的先驅認為,每個人的自我評價來自兩個方面:外部評價和內部評價。
自信的人一般更有能力,他們很少受別人評價的影響,縱然別人對他們有敵意,他們仍舊有自己的信仰。
然則聖母型的人格有較低的自我價值感。他們的自信不是來自自己,而是來自他人。
因此,當別人怎麼樣審視自己時,他們變得極端緊要,基於收穫別人認同,他們不得不犧牲一 些許利益來滿足別人的期望。
它是如此偽裝,以至於缺乏自我曝光。
此外另一種情況,聖母人格的風險在於缺乏足夠的自我暴露。
基於收穫其他人在意,這種人選擇無條件服從,表面上他們很受歡迎。他們是真誠的朋友,因為他們忽略了「自我暴露」。
永遠隱藏真實的想法。其他人不知道真實的你是什麼樣子。他們只知道虛假的你我。
假如你我不願意相信別人,別人也會處處感受到你的設防和差距感覺,即使你你很容易相處,無奈總是冷慕。
真正高質量的人際關係應該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上。
除此之外,不會拒絕也確實是聖母人格的潛在危險。
當他們幫別人做事情時,他們會承諾幫助別人做事情縱然,這讓他們感到相當不舒服,而且他們也會答應,所以他們不得不違背自己的心去做事情,並且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壓抑自己的本能,導致消極情緒的積累。精神分析:壓抑
從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觀點來看,這一些被壓抑的情感和本能總有爆發了一天,所以對於具有聖母人格特徵的人來說,他們很可能有嚴重的報復行為,對他們周圍的人造成傷害。
所以你我經常想知道為什麼那些通常如此溫柔和誠實的人會做一些極端的行為。世界不理解它們,因為它們本來就不應該是這副模樣。
這般選擇最後,他們是唯一默默忍受痛苦的人。
從上面你我我們知道了聖母人格的危害性,那麼我們怎樣才能擺脫聖母人格呢?
根據現代心理學,每個人的性格都是穩定和可塑的,我們能夠改變自己的生活,具體來說,提出三條建議。
1.恢復信心
你總是有雙善於發現他人之美的眼睛,所以你總是說好話,當下你應該把該種能力用到自己身上。發現你的亮點,再者不斷提醒自己,也確實是有用的人。
2.畫一個清晰的邊界
要擺脫聖母型的個性,關鍵是要在你和他人之間劃清交往界限,界定你自己的心理界限(底線),並在溝通過程中展示你的底線,這樣你周圍的人就知道什麼樣的事情會傷害我,而我會難過。
3.實行拒絕練習
能夠自覺地實行拒絕實踐,能夠強制練習。
當你的同事和室友再次打擾你,理由是他們想讓你用「舉手之勞」來幫助他們,即使你有時間這麼做,你能夠也要刻意練習你拒絕的能力。你能夠直接拒絕對方,因為你有事情要做,並且不要給出太多的解釋。
聖母什麼時候醒來?
也許直到他嘗遍了世界上的溫暖和寒冷,他才會發現自己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