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試圖統一大東亞的五場戰爭,可惜蒙古軍隊無法適應熱帶叢林

2020-12-15 斟北鬥

1271年,忽必烈在北京正式稱帝,建立了元朝。這是一個遊牧民族和農耕民族合二為一的大帝國。隨後,在1276年滅南宋,標誌著東亞大陸首次被統一在了一個帝國之內。元朝統一後,其侵略的基因並未減退,繼續對周邊的國家發動戰爭,但是這些戰爭都以失敗告終。我們來盤點一下。

1,東徵日本

1260年,忽必烈在漠南稱帝。幾年後,忽必烈向日本派遣使者,要求日本稱臣納貢。但是日本顯然忽視了蒙古帝國的存在,選擇忽略。這下惹怒了忽必烈,於是忽必烈決定東徵日本。1274年,忽必烈任命徵東元帥忻都、右左副帥洪茶丘和劉復亨統率蒙漢軍2萬人、高麗軍5600人、水手6700人.計3.23萬人從高麗合浦出徵。在登陸戰中,元朝軍隊取得勝利,但是在隨後的山地站中遭到不小損失。於是,元朝軍隊晚上只好撤退到船上,不幸的是,當夜意外颱風刮翻元軍200多艘兵船,元朝殘餘軍隊被迫撤退,第一次東徵失敗。

1281年,元朝又派20萬大軍發動了第二次東徵,分為兩路出發。不過結果和第一次差不多,元朝軍隊難以適應山地戰,最終被趕回了船上。當時又出現了颱風,元朝船隻大部分毀壞,不得不撤退。由於兩次失敗都和颱風有關,於是日本將之稱為「神風」。當然,元朝不能徵服日本的根本原因是難以適應山地戰。這場戰爭也加速了日本鎌倉幕府的滅亡。

2,南徵佔城。

佔城即佔婆補羅,位於越南南部,是單獨的國家,曾經被稱為林邑,環王國。1278年,元朝右丞相派遣使者出使佔城,佔城王表示內附。之後,元朝冊封佔城王佔城郡王。但是元朝想直接控制佔城,直接佔城設立行省。此時遇到了佔城的堅決反對,元朝使者也被扣押。於是忽必烈於1282年派遣唆都調集淮、浙、福建、湖廣軍5000人,海船百艘,戰船250隻,進攻佔城。最終,元朝軍隊攻陷了佔城,佔城王表示臣服。此後元朝駐軍駐紮佔城。

3,南徵越南

越南在宋朝時期脫離中國,建立了獨立國家,而元朝就試圖重新統一。早在1257年,蒙古軍隊就從大理攻入越南,企圖包圍南宋,但是遭到了失敗。之後,越南陳朝對元朝稱臣。此後,元朝遠徵佔城之時,陳朝也積極配合,派遣軍隊參加。

但是佔城被滅後,元朝就試圖南北夾擊滅陳朝。1284年,元朝50萬大軍出發進入越南,越南軍隊無法抵抗,節節敗退。陳朝國王選擇撤離都城,主力走匿山林,避免與元車決戰,和元朝軍隊打起了遊擊戰。最終因暑雨不止、瘟疫流行、被迫退師,唆都戰死。1287,元朝派遣30萬大軍再次南徵,次年以糧盡師老北還。此後越南表示稱臣,元朝對越南戰爭停止。元朝無法徵服越南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天氣,越南太熱,地形複雜,又採取遊擊戰,使得元朝軍隊難以適應。

4,南徵緬甸

緬甸在宋朝時期為蒲甘王朝。元朝建立後,元世祖忽必烈派遣使者出使蒲甘,要求其臣服。但是使者一去不回。1277年,緬甸又出兵攻打雲南盈江、金齒。於是,元朝決定滅蒲甘王朝。當年,元朝駐紮在雲南的大軍就推進到了江頭城,因為天氣炎熱而未能繼續前進。1280年,忽必烈再次發動戰爭。到1283年,江頭城、太公城均被攻破,緬甸北方12個部落投降。1285年,蒲甘國王正式投降,臣服元朝。

此次出徵後,緬甸實際上已經四分五裂,王朝名存實亡。元朝在緬甸設置大量的機構,如土路太公路、雲遠路、蒙憐路、蒙萊路、木邦路,並成立緬中行省(1286—1290)來管轄。這意味著,緬甸在歷史上首次被納入到中國的版圖,也是最後一次。元順帝時期,開始撤銷緬甸各部,代之以土司機構。元朝在緬甸設置的土司有邦牙、雲遠、蒙光、木邦、蒙憐、蒙萊、通西、孟併、孟廣等。

5,遠徵爪哇

至元十五年,忽必烈遣使詔諭東南亞列國,要求東南亞各國紛紛臣服。至元十八年,爪哇的信訶沙裡國派遣使者到元朝,表示臣服。但是元朝的目的是要爪哇「君長入朝、後代入質、編民數、出軍役、輸錢糧、置達魯花赤」,和對越南的要求一樣。這引起爪哇反對。於是元朝在1292年派遣1000艘軍艦,聯合滿者伯夷進攻爪哇。之後,信訶沙裡國被滅。但是後來滿者伯夷國王克塔拉亞薩隨後反戈,打退元軍,統一爪哇。相當於這次戰爭最終失敗。

以上的戰爭,元朝發動的這五場戰爭,兩場勝利,三場失敗,損失巨大,是忽必烈窮兵黷武的表現。忽必烈還曾經想發兵進攻蘭納國(泰國北部),但是因為貴州土司叛亂而被迫停止。從這些戰爭來看,無論是蒙古軍隊,還是漢人軍隊,都難以在叢林中取得戰爭勝利。

相關焦點

  • 元朝滅亡之後的蒙古帝國
    這得歸功於從成吉思汗開始的近似於瘋狂的擴張,使得蒙古帝國幅員遼闊,汗國、部落林立,而元朝的版圖只算蒙古帝國的一部分,元朝的皇帝又是蒙古帝國的大汗,對於蒙古各大汗國和部落享有宗主權。元朝的滅亡,只是使蒙古帝國失去了中國的領土,而蒙古帝國依然存在。
  • 從漠北小部落到多民族國家,看蒙古如何發動統一戰爭,成天下霸主
    蒙古統一戰爭是蒙古帝國發起的一場消滅中國境內各個割據政權以及徵服中亞、東歐等政權的一場戰爭。在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成功統一漠北分散部落,建立了大蒙古國。在當時,最主要的政權便是金朝,由於金朝與盟國西夏逐漸走向衰落,因此蒙古就決定先對其發兵。
  • 朱元璋之所以不能在推翻元朝時徹底消滅蒙古軍隊,原因很簡單
    1368年,即洪武元年,明朝任命徐達為徵討滿洲將軍,率領25萬大軍向元朝首都,也就是現在的北京發起了最後的進攻。明軍順利佔領北京,元朝末代皇帝元順帝不得不帶著妻女及家人逃往北方蒙古。元朝在中原的統治結束了,但是元朝並沒有滅亡,逃回蒙古草原的蒙古仍然擁有一支蒙古軍隊,並且還是以"元"作為自己的國號,為什麼朱元璋沒有徹底消滅蒙古軍隊呢?據史料記載,在攻打大都之前,徐達曾問朱元璋是否應該追擊北逃的蒙古人。朱元璋的回答是:"時運不遂,理當衰微,敗的結果全繫於天,若北歸,天命不遂,力竭而不竭兵追之。"
  • 第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統一封建王朝:元朝
    1206年,成吉思汗建國於漠北,號大蒙古國(Yeke Mongghol Ulus);通過不斷的徵服戰爭,大蒙古國統治了亞洲大部和歐洲部分地區。1260年,第五代大汗忽必烈即位於漠南開平城。他以開平為上都,燕京為大都。1271年,建「大元」國號。1276年,滅南宋,統一中國。
  • 元朝滅亡後蒙古發生了什麼?
    殘元政權的滅亡  1368年,享國運不足百年的元朝被朱元璋領導的起義推翻了,與遼、金、西夏等少數民族政權不同,末代皇帝元順帝妥歡帖睦爾既沒有戰死,也沒有自殺,而是率領著王族和所剩的軍隊撤退到了自己祖先曾經興起的故地——蒙古高原,在中國完成了一次外來政權全身而退的「奇蹟」。
  • 蒙古帝國、大蒙古國與元朝三者之間有何聯繫?它們分別是誰建立的
    眾所周知,元朝並不是漢人建立的政權,而是由少數民族蒙古統一的王朝,在此之前,蒙古包括四個汗國,不禁令人疑問,元朝建立之後,蒙古汗國就不復存在了嗎?今天我們就來好好探究一下這個問題。圖片:蒙古資料截圖一、蒙古帝國、大蒙古國與元朝許多人到現在也搞不清楚,蒙古帝國、大蒙古國以及元朝三者的概念和它們之間的關係,先來說說蒙古帝國,其實它並不是一個朝代,而是由西方歷史學家下的一個定義,蒙古帝國是大蒙古國解體之前的政權,它包括元朝和蒙古四大汗國。
  • 四十餘年抵抗蒙古帝國的戰爭,耗盡了宋朝最後的氣數
    忽必烈雕像這場長達40年的戰爭雖然最後以南宋的滅亡和蒙古帝國的最終勝利而告終,但對於兩個帝國都帶來了深遠的影響。宋朝軍隊國與國之間的戰爭拼的不僅是軍隊的強弱,更是綜合國力的較量。南宋為了應對連年的戰爭,發行了大量的紙質貨幣——會子。而會子卻連年貶值,從十七界會子到十八界會子,依然如此。
  • 除了蒙古和元朝,成吉思汗的後人還建了20多王朝?
    很多人知道蒙古人在13世紀崛起,建立了史無前例的蒙古帝國,但到了1634年蒙古帝國末代皇帝(北元皇帝)林丹汗與滿清爭戰,因蒙古科爾沁等部與滿清勾結,林丹汗一時寡不敵眾,退守甘肅,欲與喀爾喀和衛拉特會師後進行反擊,不幸死於天花,滿清乘機佔領內蒙古,1635年蒙古帝國滅亡。 甚至有些人還以為元朝滅亡就是蒙古帝國滅亡。很多人除了蒙古帝國、元朝和蒙古四大汗國外一無所知。其實蒙古人在歷史上建立國很多國家。
  • 蒙古軍隊「懟天懟地」,為何偏偏不大東南亞?
    但蒙古鐵騎從來沒有進攻過南亞,而且與南亞比歐洲更近,為什麼蒙古帝國不進攻南亞?一是南亞的地形問題,蒙古軍最擅長的就是平地戰,馳騁八方,畢竟長時間在草原上,不適合其他地形作戰。而且南亞地區以丘陵為主,蒙古鐵騎難以適應。
  • 兩都之戰:直接把元朝的統治,推向了覆亡的深淵
    直至後來的兩都之戰,依然是元朝統治集團為爭奪最高統治權而進行的戰爭。兩都之戰,顧名思義,就是發生在元大都和元上都兩大政治集團的皇位爭奪戰,兩者在地方行省各有支持者,導致全國大部分省份都不同程度地捲入這場戰爭。
  • 蒙古騎兵是如何成為世界最強軍隊的?
    這支騎兵中最重要的因素是騎兵勇士,精銳的蒙古勇士矮而粗壯,能夠適應戰鬥的需要,能在快速撤退的時候回過頭射擊跟在身後的敵人,並且蒙古的騎兵勇士十分能吃苦,也能忍耐嚴酷的氣候條件,所以在作戰中展現出了強大的耐力和魄力,令人聞風喪膽。
  • 大蒙古國有2400萬平方公裡大?元朝只佔了一半多,成吉思汗太厲害
    一、元朝是大蒙古帝國的核心部分。大蒙古國的確是相當強盛的,但是這一帝國並不是我們所認可的傳統意義上的元朝。在成吉思汗時期,大蒙古國是屬於統一狀態的,但是成吉思汗也喜歡搞分封制,因此成吉思汗去世以後,大蒙古國旗下的各路集團,其實處於相對獨立的狀態。蒙哥汗去世以後,情況就更嚴重了。公元1260年,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爆發內戰,大蒙古國走向四分五裂的狀態。
  • 從戰術、觀念深度解析:蒙古軍隊橫掃歐洲,靠的究竟是什麼?
    我們也時常驕傲的說,在中國的元朝,是中國的版圖最大的一次,不僅把整個中國都統一,而且還將鐵蹄延伸到了歐洲部分。 這樣說不能說是錯的,但肯定是不夠全面。蒙古帝國不僅僅是一個中原王朝,更是一個龐大的世界帝國。
  • 【原創】蒙古帝國
    忽必來早年與弟忽都思投靠鐵木真,隨從參加統一蒙古各部戰爭。對戰爭中違令私掠財物之阿勒壇、忽察兒等予以懲治,籍設其所掠財物。朮赤臺隨從參加統一蒙古各部戰爭,以智勇善騎射著稱,深受器重,「每遇戰陣,必為先鋒」。畏答兒勇冠三軍,忠心耿耿的勇將軍,以武藝著稱。
  • 蒙古元朝帝國的文明成果有哪些?
    2、忽必烈統一中國 1259年蒙哥大汗戰死於攻打南宋的合州戰役前線。1264年忽必烈奪取汗位,1279年滅宋,完成中國歷史上空前大統一,創行一整套適應遊牧文明與農耕文明並存環境的政治體制,為邊疆與內地的整合進行了重要的制度探索,為後世大統一的鞏固提供了前車之鑑。
  • 元朝滅亡後,蒙古為何再難稱霸世界?
    此後的六百多年時間裡,蒙古騎兵雖曾數次南下或東進,窺伺中原,但都是曇花一現,無法像忽必烈那樣建立起一個統合草原與農耕區的大帝國。很多人不由得疑惑,為什麼蒙古人在元朝滅亡後,再沒能書寫忽必烈時代定鼎中原的奇蹟呢?
  • 元朝大統一的歷史意義
    元朝是中國歷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個朝代.它的統一,結束了長期的分裂割據的政治局面,使社會走向安定,促進了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促進了民族大融合,是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發展的重要時期;開拓了空前遼闊的疆域,促進了中國邊疆地區的發展.
  • 金國打不過長江為什麼蒙古就可以?
    而蒙古經過數十年的攻擊,最終由忽必烈滅亡南宋建立了元朝。蒙古能夠超越金國所取得的戰績原因很多,也是多重因素疊加後的結果。第一、蒙古軍隊經過徵戰歐亞大陸的洗禮,戰鬥遠比金國經驗豐富。第二、金國沒有遠大志向,軍隊腐化太快。第三、金國掌控的地盤和資源遠遜於蒙古。第四、元朝統一的意志堅決。第五、南宋早期上下一心;晚期腐化嚴重,此消彼長所以元朝可以跨過長江而金國不行。
  • 為什么元朝滅亡時四大汗國無人出手相助?
    這個問題是個很好的問題,因為如果了解了這個問題的原因,其實也就明白元朝和蒙古帝國根本不是一回事了。元朝和四大汗國之間發生了什麼?元朝的建立事實上宣告了蒙古帝國的解體,因為忽必烈並非是通過蒙古傳統得到的蒙古帝國汗位,而是通過內戰,將得到其它幾大汗國承認的蒙古大汗阿里不哥擊敗並囚死才得到的汗位,所以其它幾個蒙古汗國自始至終沒有承認忽必烈的大汗地位。
  • 成吉思汗的蒙古汗國和忽必烈的元朝為什麼不是一回事兒
    907年唐朝滅亡後,契丹興起,蒙古被遼國統治;1125年金滅遼後,蒙古各部被金國統治。遼國滅亡後,蒙古各部逐漸成為草原的主人,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國,蒙古各部開始走向統一。 由於遼國和金國被認為是我國的正統王朝,所以他們治下的蒙古各部都是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