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騎兵是如何成為世界最強軍隊的?

2021-02-13 看鑑


韃靼人能徵服眾多的民族佔領廣大的區域,依靠的是他們強大的武力,尤其是大蒙古國建立之後的蒙古騎兵,更加強悍,也更加勇猛,那這支蒙古騎兵究竟有什麼神秘之處呢?

這支由成吉思汗建立起來的騎兵是中世紀一支訓練有素、紀律嚴明、戰術靈活、令人生畏的旋風部隊,擺脫了傳統軍事思想的束縛,或者說這支騎兵是不拘泥於一種軍事思路,廣採眾家之長,即便是被他們徵服的民族,如果有值得借鑑的東西,他們也會毫不猶豫地去學習,所以他們在長期的戰鬥中汲取了豐富的戰鬥經驗和軍事智慧,形成了世界史上一支所向披靡的軍事力量。

這支騎兵中最重要的因素是騎兵勇士,精銳的蒙古勇士矮而粗壯,能夠適應戰鬥的需要,能在快速撤退的時候回過頭射擊跟在身後的敵人,並且蒙古的騎兵勇士十分能吃苦,也能忍耐嚴酷的氣候條件,所以在作戰中展現出了強大的耐力和魄力,令人聞風喪膽。

不過在大蒙古國建立之前,這些勇士雖然厲害,卻為各自的首領賣命,經常發生內鬥,是鐵木真改變了這種狀況,他把分散在各個部落的勇士 組織起來,建成了一個無往不勝的軍事組織,並且能在一個統一的步調進行出徵和作戰,雖然說這支軍隊成分複雜,融合了許多部落,但是依靠軍事指揮和強有力的鐵腕統治,卻能實現驚人的軍事效應。

鐵木真帶著他的軍隊,在歐亞大陸上所向披靡,打了敗仗的敵人始終無法相信,自己竟會被一支遊牧部族所徵服,他們一直錯誤地堅持認為,蒙古軍隊是一群聲勢浩大卻又缺乏紀律的烏合之眾,他們之所以取勝完全是依靠兵力上的優勢,但事實上,蒙古軍隊取勝的秘訣卻不是這樣的。


這支軍隊也許在某些時候,兵力上確實有優勢,但更多時候依靠的還是嚴密的組織,而且這支軍隊軍紀極其嚴格,完全不是遊牧的烏合之眾。更通常的時候,蒙古軍隊甚至比對方的軍隊規模要小,可以說是短小精悍的,這個詞用來形容蒙古騎兵勇士也合適,用來形容其軍事陣容也很合適。

成吉思汗組建的最大一支軍隊是他用來徵服波斯的那支混合部隊,人數也沒有超過24萬,在歐洲的戰場上,他們用來徵服俄羅斯和整個東歐及中歐地區的混合軍隊也從沒超過15萬。蒙古騎兵不僅不是烏合之眾,組織體制還一點都不複雜,簡潔單一是這支軍隊的顯著特徵,所有騎兵一般都是騎馬作戰,一旦馬匹垮掉,一部分士兵就只好在騎兵部隊的掩護下立於馬後射箭,看起來竟然十分簡單甚至有些拙劣。

但是另一方面來說,有時候越簡單,越容易管理和進擊,只要在細節和作戰能力上過硬,簡單的機制反而能發揮出巨大的威力。說完了這韃靼人的軍隊組織,咱們看看人家的裝備,韃靼人的軍隊裝備十分精良,最初使用鯊魚皮做成的甲冑,甲冑差不多就是我們現在的防護服,後來的銅鐵盔甲裡面都是牛皮的。


十三世紀,蒙古帝國崛起後,獲得了大量被徵服國的軍事裝備,軍隊的裝備水平開始不斷上升,蒙古第二次西徵時,據說重裝騎兵一度佔到蒙古軍的四成,重裝騎兵的裝備那是相當燒錢的,所從這裡也能看出蒙古軍隊有多麼地不缺裝備。除了重裝騎兵,軍隊裡還有輕騎兵,裝備較為簡單,負責射箭的任務,與他們配合的是衝擊騎兵,不同的騎兵組合在一起,形成了強大的戰鬥力。

不僅如此,在不斷的實踐過程中,騎兵在不斷地優化,使得這支隊伍越來越強大。1241年,蒙古騎兵與歐洲聯軍的交戰就體現出各騎兵配合所形成的強大戰鬥力,讓我們通過這場戰役來看看這支軍隊的強大和其中的作戰智慧:蒙古軍隊先以少量的輕騎兵誘使歐洲騎兵追擊,可以說是一個誘敵深入的障眼法,這樣歐洲騎兵覺得勝利在望就必然會一路進擊,直到落入全套。

隨後蒙古騎射手從兩翼包抄追擊的歐洲騎兵,並不斷向歐洲騎兵射箭,大量殺傷歐洲騎兵,這時,重騎兵出場了,向歐洲騎兵發起衝擊,與射手一起進攻,造成了一股強大的衝擊力,由於之前不斷受到蒙古騎射手的殺傷,歐洲騎兵隊形已經散亂,這時一看到蒙古重騎兵向自己進擊,完全崩潰了,左右兩翼是射手,後方是重裝騎兵,無路可退,前方的騎兵這時再回頭進擊。

這時簡直是腹背受敵、四面楚歌、十面埋伏了,因而全軍崩潰,梳理完這個過程,我們不禁要感嘆,這個套路,這個策略簡直是完美,令人嘆服!但是我們再去看,這一戰歐洲奇兵被蒙古殺死超過三萬人,蒙古人將死者的耳朵割下了足足裝了九麻袋,十分殘忍,我們在感嘆勝者的強大時,也不要忘了功勳的基石是血和肉。


 

戰爭從來如此,殘忍卻不斷成就了很多英雄,總有一種感覺,就是韃靼人仿佛為戰鬥而生,這個民族與戰爭就是大寫的合拍啊!他們對於環境的適應能力極強,仿佛在哪裡都能生存,在任何艱苦的生存狀態下都能保持鬥志,但同時他們也不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民族,他們並不缺乏智慧,也不缺乏創造力。

他們的手工業也很發達,有木器、陶器、皮革製品、金屬器皿等,他們還善於經商。我覺得接地氣一點來評價這個族群就是吃的了苦,也能享受的了生活。除此之外,韃靼人的政治也服務於軍事,貴族階層是領導者,商人和農民是平民。

但是韃靼人的社會階層不是僵化的,而是有很強的流動性,唯一能打破社會階層的就是軍事上的功勳,這就激勵每個人提升戰鬥力,在戰爭中搏一個好的前程,這種觀念由政治上的鼓勵深入到了民族的血液中,成為一種本能,韃靼人在作戰中帶著過硬的戰鬥力和強大的榮譽感,無往不利,戰無不勝。

韃靼人是遊牧民族,他們跟中原的農業民族不一樣,最重要的主題就是生存,他們的生活環境經常發生變化,受到環境影響的可能性很大,為了能生存,他們要變得更強大,才能在弱肉強食的環境中生存下來,所以他們在戰鬥水平和戰鬥經驗上都很有優勢,在對外作戰時也更能取得勝利。

能帶領族人搶奪和保護資源的首領就成了大家崇拜的英雄,所以韃靼人英雄崇拜的風氣很盛,統一了蒙古的鐵木真就是當時人們心目中的英雄,但是同時,這也滋生著不穩定因素,韃靼人沒有世襲和規制的傳統觀念,誰更強大誰當老大,所以很多時候都會發生內部的爭奪和混亂,造成一個統一政權的分裂,所以後來蒙古帝國分裂也就不奇怪了。

韃靼人的帝國曾經叱吒風雲,威震四方,但是到現在已經煙消雲散了,縱觀世界歷史,武力的徵服總是一時的,尤其是遊牧民族對農業民族的徵服,農業民族跟遊牧民族比起來,也算是手無縛雞之力了,被入侵的時候也反抗不了多久。

但是進入了農業地區的遊牧民族,首先面臨被同化的命運,如果不能按照農業文明的統治方式統治農業民族,遊牧民族就無法實現真正和長久的統治,如果接受了農業民族的東西,遊牧民族也就不再是原來的自己了,所以遊牧民族這到底是勝利了,還是失敗了?

在歷史上,有很多像韃靼人一樣的戰鬥民族書寫了我們無法親眼所見的詩篇和一些驚心動魄的傳奇,這些足以令我們驚嘆,可我們也要明白,武力並不那麼孔武有力,文化才是最強大的武器。我們下期再會~

請接受一次關於閱讀的邀請


「看書包」

點擊「閱讀原文」了解看書包詳情

相關焦點

  • 蒙古騎兵簡介 蒙古騎兵創建者 蒙古騎兵裝備
    這支蒙古騎兵擺脫了歐洲傳統軍事思想的束縛,建立了世界上規模空前的宏偉帝國。他們體格強壯,能適應戰鬥的需要;他們能在快速撤退時回頭射擊跟在其後的敵人;能夠吃苦和忍耐嚴酷的氣候條件,不貪圖安逸舒適和美味佳餚。不容忽視的是:訓練過程中形成的那種嚴格的紀律制度,使他們個個都服從命令,嚴謹不怠,這種中世紀的其它軍隊中是聞所未聞的。
  • 為什麼漢民族騎兵以長兵器為主,而蒙古騎兵則用短兵器為主
    1241年,蒙古軍隊越過東喀爾巴阡山,進入匈牙利境內。面對外族入侵,匈牙利國王貝拉從容應對。收到前線送來的情報後,他立刻召來文武大臣和主教們共同商議退敵之策。同時,他還派使者到日耳曼、奧地利等國,闡明利害,希望他們可以一起出兵,共同抵禦強敵。最後,匈牙利得到歐洲其他國家的支持,他們共同組建了一支由十萬精兵組成的聯軍。這支聯軍,可以說是當時歐洲戰鬥力最強的軍隊。
  • 蒙古騎兵:裝備 編制與戰術
    深刻改變了整個世界的歷史,那麼,蒙古騎兵的戰略戰術,裝備編制是怎樣的呢?  一 蒙古軍隊的軍制1204年,成吉思汗創立了軍政合一的千戶制度,管理蒙古各部。所謂千戶制度,是大汗承認千戶那顏(蒙古語:官人)世襲權力。在其本管範圍內擁有分配牧場、徵收賦稅、差派搖役、統領軍隊等權力。
  • 冷兵器時代聞名天下的騎兵部隊——蒙古鐵騎為何這麼厲害?
    蒙古騎兵屬於輕騎兵,人戴盔無甲,馬不著甲,身體唯一的防護就是一件生絲長袍,其重騎兵部隊也只是相對於他的戰友們稍微多穿戴了幾片簡單的鱗甲或者是鎖子甲,精銳部隊和衛隊馬匹有甲,普通重騎的馬也就是幾片皮甲護住,整個的防護性不要說比較西方騎士或者南宋重步兵,就連阿拉伯輕騎兵普遍也比他們好一些。一隻典型的蒙古軍隊裡重騎兵大約佔40%,輕騎兵60%。重騎兵主要用於突擊,有必要也近身搏鬥。
  • 1241年裡格尼茨,最後的波蘭騎兵與西徵蒙古騎兵之間的終極對決
    1241年的利格尼茨,西裡西亞的公爵亨利二世正率領著他的軍隊穿過這塊熟悉的土地,此時的他心理非常的忐忑,因為即將要面對的是一群嗜血如命的「韃靼人」,他們從東部湧入,一下摧毀了盧布林、扎維克霍斯、圖斯克等好幾座城市,他們的強悍讓整個東歐都陷入了恐懼,而作為波蘭最有實力的君主現在的他成為了抵擋
  • 蒙古最強軍隊的沒落:曾橫掃歐亞,現在瀕臨消亡只在遊戲裡出現
    在人類數千年的戰爭史裡,如果要說哪個兵種的戰績最強,那一定繞不開蒙古騎兵。遙想當年,在可汗的帶領下,蒙古帝國一路橫掃歐亞大陸,甚至打到了德國的多瑙河附近,讓整個歐洲都為之震驚。但所謂地位越高,摔下來的時候就越慘。
  • 【騎兵】成吉思汗的蒙古騎兵為何能無敵於天下,震驚了...
    當年強大的草原騎兵馳騁於世界,所到之處幾乎沒有對手能有一合之力,這其中究竟是為了什麼,我們家電企業,又能從其中學到哪些東西?當年強大的草原騎兵馳騁於世界,所到之處幾乎沒有對手能有一合之力,這其中究竟是為了什麼,我們家電企業,又能從其中學到哪些東西?建議在WIFI下觀看13世紀,成吉思汗及其子孫東徵西討,先後滅掉了四十多個國家,建立起史上最龐大的帝國。與匈奴、突厥、回紇等遊牧民族一樣,蒙古擁有優秀的草原騎兵。
  • 騎兵!騎兵! ——世界歷史上的著名騎兵(中)
    阿瓦爾人是突厥的一支,其軍隊規模並不大,力量卻十分強大。加洛林王朝由丕平建立,其子查理曼大帝是家族中傑出的徵服者,也是實行強制兵役法並確立軍隊徵召方式的人物。在查理曼時代,騎兵需要自備包括鎧甲、盾、矛、盔、劍、戰馬、馬車等等在內的一系列裝備。
  • 冷兵器時代最強騎兵,如何「徵服」世界?
    將士們紛紛落淚,以共飲班朱尼河水為榮耀,他們之中有鐵木真的同胞,也有契丹人、畏兀兒人、波斯人和阿拉伯人,來自不同民族,信仰不同宗教,卻效忠同一個領袖,同一支軍隊。春風拂過蒙古高原,戰馬在咆哮,戰士在怒吼,只要蒙古鐵騎還在,鐵木真就不懼失敗。同年秋天,鐵木真集結軍隊,同樣以突襲的方式與王罕大戰,三天三夜後吞併了克烈部,成為蒙古高原東半部的王者。
  • 打下近乎整個個歐亞大陸的蒙古軍隊,為何這麼強大?
    蒙古的戰馬同樣耐力驚人,能夠日行百裡,甚至途中只需要喝水進食一次。蒙古軍隊主要是由騎兵組成的,蒙古騎兵紀律嚴明,也是軍隊的中堅力量。「韃人生長在馬鞍間,人自習戰」。蒙古士兵自小在馬背上長大,甚至根本不用去進行專門的訓練,他們的騎射技術及戰鬥力就已非常強大。
  • 蒙古軍隊是如何在金字塔下折戟沉沙的?
    在世界地圖上,歐亞非三個大洲基本可以認為是連接在一起的板塊,而蒙古帝國兵鋒最盛之時曾覆蓋亞洲和歐洲的大部分地區,卻唯獨沒有跨過西奈半島將觸角伸入非洲。與亞歐大陸相比,非洲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至少在蒙古人看來這裡同樣是可以徵服和掠奪的地區。
  • 蒙古鐵騎,遼東鐵騎,日本騎兵,八旗騎兵,哪個作戰能力最強?
    跟重騎兵一樣,他們也有一柄很重的短彎刀或狼牙棒,或者一根套索,有時還帶一支頭上帶鉤的標槍或長槍。戰馬:蒙古輕騎兵主要任務是偵察、掩護,是為重騎兵服務的,真正發揮戰鬥作用的是重騎兵,關於蒙古重裝騎兵所乘的馬匹,蒙古馬的最好的品種是「烏珠木沁馬」,是一種耐力好的小型馬(一般裝備輕裝騎兵)。
  • 所向披靡的蒙古騎兵,他們這麼厲害的原因有哪些?
    畢竟,這些舉兵來襲的蒙古士兵的裝備在他們眼中簡直就是破敗不堪。 除了能夠實現遠距離攻擊的弓箭之外,無論是那些防禦力極差的皮甲,還是蒙古士兵們所配備的彎刀、石骨朵和手斧等武器,這些裝備在歐洲人看來根本就無法與他們的重甲騎兵相提並論。 可戰事剛一打響,當時的歐洲人才發現蒙古軍隊的這次西徵,簡直就是一場可怕的噩夢。
  • 準噶爾憑啥成為清朝前期強敵?騎兵效仿蒙古,戰鬥力爆表
    噶爾丹成為準噶爾部落首領後,利用南伊斯蘭教的派系鬥爭徵服了塔裡木盆地,然後又攻擊了喀爾喀,喀爾喀沒有抵抗噶爾丹的進攻,於是向清朝康熙皇帝求助。清朝統治中前期,清朝與西北準噶爾地區展開了長達60多年的戰爭。從康熙中期到乾隆中期,雙方打得你死我活,你死我活。準噶爾部落只是一個擁有60多萬人口的部落,而清朝是一個擁有數億人口的龐大帝國。雙方的力量是完全不平等的。那麼,如何長期抵抗清朝呢?
  • 決戰三峰山:蒙古騎兵戰術的教科書戰例
    一定可以在13世紀初的華北,驕傲的向全世界宣布:我們金國是所有國家裡,抵抗蒙古騎兵最頑強的一個!但這種連古人都不會有錯覺,其實是蒙古自身的遊牧集團屬性決定的。在統一了草原各部後,蒙古人實際上已經在戰略上與西面的中亞世界產生了緊密聯繫。一些原本抵抗蒙古的草原突厥勢力,則繼續在高原西部與中亞的七河流域聚集新的抵抗力量。
  • 歐洲騎士團和蒙古騎兵之間的PK
    當蒙古騎兵西徵歐洲時碾壓了強大歐洲騎士團。為什麼我們印象中精銳的歐洲騎團會敗給蒙古騎兵呢?1241年4月,在瓦爾斯塔特平原上(波蘭列格尼卡附近),蒙古騎兵和歐洲騎士團在戰場上對峙。由蒙古西徵的統帥拔都帶領2萬人對壘裡西亞公爵亨利二世率領波蘭軍隊大約有4萬人。
  • 曾經橫掃歐亞的蒙古騎兵,他們的彎刀究竟是什麼模樣?
    其次,騎兵由於跑動起來的時候,身體有一個慣性,藉助這個慣性,蒙古騎兵在揮動彎刀時本就不需要使用多大的力氣,反而可以最大限度的消滅對手有生力量,種種原因使得蒙古軍隊的戰鬥力瞬間飆升,中原宋朝也難以與之對抗。
  • 蒙古以騎兵打天下,他們是怎麼攻城的
    蒙古軍隊能一直打到多瑙河邊,是由多種因素的決定的。彎刀、駿馬、勇士,是蒙古騎兵的三大制勝法寶。蒙古鐵騎就是依靠這三大法寶所向披靡,鐵木真也是依靠這三大法寶統一蒙古草原並當上成吉思汗的。歐洲重裝騎兵在蒙古鐵騎面前不堪一擊在西徵的戰爭中,成吉思汗遇到的主要對手是西域的阿拉伯軍隊和歐洲的騎兵。特別是歐洲的騎兵,在蒙古鐵騎面前不堪一擊。
  • 艾因扎魯特之役:西徵途中戰無不勝的蒙古騎兵,為何被萬人全滅?
    13世紀隨著蒙古帝國開疆擴土的步伐,中東和北非地區局勢緊張。如何應對蒙古大軍的第三次西徵,成為埃及馬穆魯克王朝(Mamluk)面臨的棘手難題。馬穆魯克的忽都思一鼓作氣,率領騎兵北進,兩軍在艾因扎魯特地區發生激戰。結果竟是蒙古主將怯的不花戰死,蒙古軍全軍覆沒……那麼在西徵沙場上戰無不勝的蒙古騎兵,為何敗在了埃及馬穆魯克的鐵騎之下?
  • 秦軍漢軍唐軍蒙古軍明軍八旗軍,哪支軍隊最厲害,蒙古軍只排第二
    比如八旗軍打晚期的明軍,幾乎是全勝,所有的野戰都是八旗兵勝,明軍只能依靠城池和大炮來防守,才勉強守住防線,再比如蒙古軍打宋軍,也同樣如此,蒙古軍的野戰能力在當時的世界都是最強的,橫掃歐亞大陸,一直打到歐洲都是沒有敵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