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向披靡的蒙古騎兵,他們這麼厲害的原因有哪些?

2020-12-16 騰訊網

縱觀人類文明數千年發展的歷史軌跡,戰爭一直都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環。而在這數千年的人類戰爭史中,許多國家和民族都曾有過徵伐擴張的軍事行徑,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趣歷史小編一起往下看。

據記載,當年蒙古大汗窩闊臺在一舉徵服了花剌子模之後,沒過多久又命令速不臺統領著10萬大軍再度啟程西徵。就這樣速不態的大軍一路披荊斬棘,很快便從中亞打到了歐洲。直到1241年的時候,當時的蒙古軍已經穿過東喀爾巴阡山直逼向匈牙利。

而匈牙利見狀自然是不可能坐以待斃,於是他們在聯繫了歐洲諸國之後,很快便聯合起來共同組建了一支同樣有10萬之眾的聯軍部隊。而且,這支聯軍的戰鬥力更是十分強悍。其士兵不僅有著非常豐富的作戰經驗,同時整支部隊的裝備也是十分精良(幾乎每一個士兵和戰馬皆裝備著重甲)。

另外,歐洲各國為了確保此戰萬無一失,還專門推舉名將科羅曼作為該聯軍的統一指揮官。毫不誇張地說,此戰打響之前整個歐洲都感覺已經是穩操勝券了。畢竟,這些舉兵來襲的蒙古士兵的裝備在他們眼中簡直就是破敗不堪。

除了能夠實現遠距離攻擊的弓箭之外,無論是那些防禦力極差的皮甲,還是蒙古士兵們所配備的彎刀、石骨朵和手斧等武器,這些裝備在歐洲人看來根本就無法與他們的重甲騎兵相提並論。

可戰事剛一打響,當時的歐洲人才發現蒙古軍隊的這次西徵,簡直就是一場可怕的噩夢。這支集結了歐洲10萬精銳的重甲聯軍,面對蒙古鐵騎竟如同俎上魚肉一般只能任人宰割。就連他們引以為豪的重甲騎士,同樣在戰場上也是如同羊入虎口,根本沒有什麼還手之力。

關於這一點,我們從後來歐洲歷史將此次蒙古軍的西徵稱為「上帝之鞭」便能看出一二了。而此戰的結果,自然也是以歐洲聯軍徹底戰敗而告終。

而當時蒙古騎兵在歐洲戰場上所用的武器,正是以短小精悍蒙古彎刀為主。據記載,這種彎刀的刀身僅有幾十釐米的長度。至於其他武器裝備如手斧和鐵骨朵等,雖說其中有些兵器的長度比彎刀確實是要略長一些,但同樣也是十分有限(最長也不過1米出頭而已)。總得來說,當時蒙古騎兵配備的作戰武器大都是以短兵器為主。

那麼問題來了,為何蒙古軍隊要捨棄那些能夠斃敵於近身之前的長兵器,反而是將更加兇險的短兵器大量應用於戰場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正所謂「長則強,短則險」。換句話說,長兵器雖說確實是能做到在敵人近身之前將其擊斃,但同時其本身也存在著很大的缺陷。那便是一旦遇到近距離作戰的情況,長兵器的殺傷力反倒會因為太長的緣故而大打折扣。而反觀那些短小精悍的短兵器,此時恰恰能夠發揮出其靈動的特點。

就拿今天我們所介紹的蒙古軍隊來說,其軍隊便大都是以配備短兵器的騎兵為主。通常情況下,蒙古騎兵在作戰之時,基本上都先向敵軍進行一輪大規模的弓箭齊射(主要是打擊敵軍的先頭部隊,此舉不僅能有效打擊敵軍的有生力量,同時更能達到震懾敵軍挫其銳氣的效果)。

隨後,蒙古大軍便會讓機動性極高的騎兵部隊,以極快的速度衝殺到敵陣之中。一般情況下,當敵人在突然遭遇到這種風馳電掣的攻勢時,基本上來不及做出任何反應就會被殺得一敗塗地了。

雖說蒙古騎兵剛開始崛起的時候,當時世界各國軍隊中的士兵大都已經配備了防禦鎧甲。但是蒙古騎兵在作戰時,卻並沒有執著於如何擊穿敵人的鎧甲。實戰中的蒙古騎兵一般都會集中全身的力量,再運用手中的短兵器迅速向敵人猛擊。

即便敵人穿著堅固厚重的鎧甲,可一旦瞬間遭到如此程度的猛烈重擊,就算不死也會被震傷內臟。因此,當時蒙古騎兵的武器配置中才會出現鐵骨朵、手斧和彎刀等一類短兵器。尤其是那著名的蒙古彎刀,其中更是蘊含了冷兵器時代的戰場智慧。

換句話說,要想知道蒙古騎兵當時能夠縱橫世界所向披靡的原因。那麼你只需要找一柄蒙古彎刀仔細研究一下,便一定能發現暗藏於其中的真相。當時蒙古騎兵所配備的彎刀,其刀背極厚、刀身極窄,同時每一柄刀的彎曲度都非常符合現代力學的科學標準。

再加上其極其鋒利的刀刃,這樣便能在人體上砍出大面積的傷口。而且,就算是砍到敵人的鎧甲上面,也能大幅度降低劈砍的反作用力。簡單來說,這樣的設計不僅能夠防止彎刀被震飛脫手,同時還能讓持刀者在短時間內進行連續的劈砍。

當然,自古至今任何一支軍隊所配備的武器,皆是根據其自身的戰術和戰法而量身定製。無論是長兵器還是短兵器,事實上都不是克敵制勝的唯一選擇。只不過當年蒙古騎兵的鐵蹄縱橫世界之時,他們的兵器和戰法相較於世界各國的軍隊來說,本身在實戰性能方面更勝一籌罷了。

相關焦點

  • 蒙古以騎兵打天下,他們是怎麼攻城的
    蒙古軍隊之所以能橫掃亞洲、歐洲,並且攻下一個個城池和城堡,原因在於蒙古不僅有騎兵,還有其它兵種和裝備。
  • 蒙古的騎兵有多厲害?歐洲10萬騎士進攻蒙古6萬騎兵,三天就剩下千人
    他們講究重兵裝配,連戰馬都要穿上鎧甲。如此一看,他們在防守方面既佔優勢,又給自己加持了力量,即使這樣,他們依然有他們害怕的死敵。 不僅橫掃亞洲,更把目光放在了更遠的歐洲,很多歐洲國家不禁開始擔驚受怕,擔心有一天蒙古士兵說進攻就進攻了。他們開始日夜練兵,但對自己軍隊的實力還是很有信心的,畢竟蒙古兵是輕裝上陣,而自己有重兵加持,這可以說是力量懸殊。 但是他們輕敵了。蒙古士兵一路過關斬將,所向披靡,來勢洶洶,很快就殺到了匈牙利城下。
  • 冷兵器時代聞名天下的騎兵部隊——蒙古鐵騎為何這麼厲害?
    騎兵,縱橫千裡馳騁沙場,是冷兵器時代的高機動先進兵種,很多對冷兵器戰爭情有獨鐘的刀友應該都感覺的到騎兵的獨特魅力,中國歷史上最為有名且影響力最大的可能就要數蒙古鐵騎了,可以說他們達到了冷兵器時代騎兵的最高成就。這裡簡單介紹下的蒙古騎兵的優勢。
  • 蒙古騎兵簡介 蒙古騎兵創建者 蒙古騎兵裝備
    這支蒙古騎兵擺脫了歐洲傳統軍事思想的束縛,建立了世界上規模空前的宏偉帝國。他們體格強壯,能適應戰鬥的需要;他們能在快速撤退時回頭射擊跟在其後的敵人;能夠吃苦和忍耐嚴酷的氣候條件,不貪圖安逸舒適和美味佳餚。不容忽視的是:訓練過程中形成的那種嚴格的紀律制度,使他們個個都服從命令,嚴謹不怠,這種中世紀的其它軍隊中是聞所未聞的。
  • 蒙古騎兵是如何成為世界最強軍隊的?
    韃靼人能徵服眾多的民族佔領廣大的區域,依靠的是他們強大的武力,尤其是大蒙古國建立之後的蒙古騎兵,更加強悍,也更加勇猛,那這支蒙古騎兵究竟有什麼神秘之處呢
  • 曾經夷平歐洲的蒙古騎兵,為什麼打不過清朝的八旗騎兵?
    就連古代歷史上,蒙古鐵騎的戰鬥力都能一一列舉。鼎盛時期,蒙古騎兵夷平歐洲,橫掃歐亞大陸。在巔峰時期,蒙古鐵騎所向披靡。那麼問題來了,元朝的蒙古騎兵為什麼打不過清朝的八旗騎兵?要知道,八旗的騎兵是非常強大的,同時,蒙古鐵騎的實力也非同小可。從戰績對比來看,蒙古鐵騎的戰績更勝一籌。
  • 西夏鐵鷂子所向披靡,神擋殺神佛擋殺佛,為何沒打過蒙古騎兵?
    對於西夏鐵鷂子的結局是有些吃驚的,因為按照當時蒙古帝國的實力,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迅速取得戰鬥的勝利肯定是有很大難度的,最重要的是不僅"鐵鷂子"自身實力雄厚,而且還持有南宋的幫扶。對於蒙古帝國來說,西夏本身就是一塊兒難啃的骨頭了,再加上南宋的幫扶,想得到這塊兒骨頭更是難上加難。
  • 蒙古騎兵:入侵俄羅斯,打到維也納,它厲害的原因,在於這3點
    蒙古鐵騎蒙古騎兵能在世界軍事史上留下不容忽視的一頁,不僅在於遊牧民族自身勇猛剽悍的性格和強健體魄,更重要的原因在於以下這三點。作為享有盛譽的世界名馬,蒙古馬個頭不算高大,但耐力持久,蒙古馬不論嚴寒酷暑都要生活在野外,有很強的環境忍耐力,在必要的時候,蒙古馬可以接連幾天行軍,甚至能越過一些險惡地形。大部分蒙古馬是母馬,它們還能在積雪中尋找食物,士兵不需要帶多餘的糧食補充體力,餓了就喝馬奶生活,這就能保持部隊輕裝前進,減輕了軍隊糧食供應的負擔。
  • 縱橫歐亞的蒙古騎兵讓南宋覆滅,明朝是靠什麼擊敗他們的?
    在中世紀時期,對於世界各國來說,騎兵都是非常可怕的兵種,想要戰勝騎兵,唯一的辦法就是擁有比對方更強大的騎兵。蒙古帝國能夠橫掃全世界那麼多的國家,原因之一就是因為蒙古人擁有十分強大的騎兵。因為蒙古人的騎兵太厲害,所以對於宋朝人來說,這始終是一個無法解決的問題,但是明朝卻解決了蒙古騎兵的問題,那麼明朝人是依靠什麼方法消滅蒙古騎兵的呢?
  • 曾經橫掃歐亞的蒙古騎兵,他們的彎刀究竟是什麼模樣?
    其次,騎兵由於跑動起來的時候,身體有一個慣性,藉助這個慣性,蒙古騎兵在揮動彎刀時本就不需要使用多大的力氣,反而可以最大限度的消滅對手有生力量,種種原因使得蒙古軍隊的戰鬥力瞬間飆升,中原宋朝也難以與之對抗。
  • 蒙古騎兵為何能所向無敵,他們都用什麼武器
    前膛槍射程短準頭差,所有才有了排隊槍斃的奇觀。現代槍械準頭好、殺傷距離遠,因此不強調隊形,而是分散尋找掩體。 那麼,縱橫天下不落的蒙古騎兵,他們又使用什麼兵器呢?
  • 【騎兵】成吉思汗的蒙古騎兵為何能無敵於天下,震驚了...
    當年強大的草原騎兵馳騁於世界,所到之處幾乎沒有對手能有一合之力,這其中究竟是為了什麼,我們家電企業,又能從其中學到哪些東西?當年強大的草原騎兵馳騁於世界,所到之處幾乎沒有對手能有一合之力,這其中究竟是為了什麼,我們家電企業,又能從其中學到哪些東西?建議在WIFI下觀看13世紀,成吉思汗及其子孫東徵西討,先後滅掉了四十多個國家,建立起史上最龐大的帝國。與匈奴、突厥、回紇等遊牧民族一樣,蒙古擁有優秀的草原騎兵。
  • 只有二十萬的蒙古騎兵為何能縱橫歐亞大陸,看他們的八大致勝法寶
    而統一建國後,蒙古諸部都已成為成吉思汗「黃金家族」及勳臣權貴的財產,不再是掠奪對象,這勢必使他們將富庶的鄰國作為掠奪目標。當時的蒙古人和所有的敵人相比,在文化和物質上都處於落後地位,大規模地攻佔掠奪始終是激勵其保持旺盛戰鬥力的原因和動力。特別是其中的蒙古軍從1189年起在成吉思汗帶領下連續不斷地打了30年仗,早已成為一架戰爭機器。耶律楚材在詩中寫道:「天兵飲馬西河上,欲使西戎獻馴象。
  • 戰無不勝的西夏鐵鷂子,為什麼會被蒙古騎兵暴揍?
    這些敵人都是由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包括蒙古帝國、西夏。這兩個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是非常厲害的,無論是西夏還是蒙古帝國,他們對中原王朝都造成了很大的影響。這其中以蒙古帝國造成的影響最大。宋朝滅亡之後,取而代之得就是元朝。在歷史上元朝是非常厲害的,不是他們發展的有多好,而是他們的蒙古軍非常厲害。
  • 歷史上,成吉思汗時期的蒙古騎兵,確實是當時的巔峰了
    蒙古帝國時期的蒙古武士,能拉得開強弓,能組織大規模的重騎兵衝鋒,遠徵軍能夠跨越數萬裡瀚海而保持戰鬥力,軍隊執行力極強,可以說是糅合了傳統漢軍和遊牧民族軍隊優點的強軍,對於熱武器尚未走上舞臺的中古時代而言,這樣的軍隊確實可以說所向披靡,說實話,就算強漢盛唐,明太祖成祖在世,跟這樣的蒙古帝國的爭鬥
  • 蒙古騎兵對外徵戰,為何隨軍攜帶大量母馬,原來有這麼多作用
    整個蒙古對外作戰中,華夏地區是難打的,比較容易徵戰的則是西徵,因為華夏地區城池集中,地形複雜,主要是城池攻防戰,蒙古攻打華夏,死了三任大汗,花了50年時間才徹底徵服,而西徵雖然有城池,但是地形相對簡單,而且草原面積比較大,因為中亞以及東歐有大量的遊牧草原,正好適應於蒙古人的作戰方式。
  • (補)蒙古騎兵
    但是騎兵弓很難借力。幾乎沒法用腳蹬。更嚴重的是,射箭還有平衡反座力等等因素。這使得騎射難度極大。弓的尺寸小,射箭姿勢也不好。種種原因,「騎射」要比步兵的射程短一截。這個差異,不僅僅是在秦漢之時有。到了二千年以後,日本戰國時期依然存在。
  • 歐洲騎士團和蒙古騎兵之間的PK
    當蒙古騎兵西徵歐洲時碾壓了強大歐洲騎士團。為什麼我們印象中精銳的歐洲騎團會敗給蒙古騎兵呢?1241年4月,在瓦爾斯塔特平原上(波蘭列格尼卡附近),蒙古騎兵和歐洲騎士團在戰場上對峙。由蒙古西徵的統帥拔都帶領2萬人對壘裡西亞公爵亨利二世率領波蘭軍隊大約有4萬人。
  • 元朝成吉思汗的蒙古大軍,以牛肉乾為軍糧,士兵身強體壯所向披靡
    直到現在依然有很多人崇拜成吉思汗。人們之所以崇拜成吉思汗是因為他徵服的地區實在是太多了。成吉思汗的蒙古大軍,從東自西,東邊徵服了當時的金國,西邊一直攻打到東歐的黑海,這橫跨亞歐大陸的遠程作戰。歷史上恐怕只有成吉思汗這麼一位。同時他也做到了一統中原的偉業。當時的中原的西夏和宋朝。
  • 蒙古騎兵:裝備 編制與戰術
    建有特殊功勳、被授予「答刺罕」稱號的那顏,享有免除賦稅、獨有戰利品、不受法律約束和制裁、九次犯罪不受罰、有自由放牧等權利。在蒙古騎兵佔領中原後,窩闊臺,蒙古也在中原推廣千戶制度。大肆分封。在千戶制度下,蒙古各部幾乎全民皆兵,《元史·兵志》記載「蒙古軍皆國人,探馬赤軍則諸部族也。其法,家有男子,十五以上、七十以下,無眾寡盡籤為兵。十人為一牌,設牌頭,上馬則備戰鬥,下馬則屯聚牧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