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1年裡格尼茨,最後的波蘭騎兵與西徵蒙古騎兵之間的終極對決

2020-12-11 趣味歷史大觀

1241年的利格尼茨,西裡西亞的公爵亨利二世正率領著他的軍隊穿過這塊熟悉的土地,此時的他心理非常的忐忑,因為即將要面對的是一群嗜血如命的「韃靼人」,他們從東部湧入,一下摧毀了盧布林、扎維克霍斯、圖斯克等好幾座城市,他們的強悍讓整個東歐都陷入了恐懼,而作為波蘭最有實力的君主現在的他成為了抵擋「韃靼人」的最後希望。雖然他向西方世界請求了援助,可歐洲各王室正關注著神聖羅馬皇帝和教皇之間的權力爭奪,對看似遙遠的威脅不怎麼上心。

西裡西亞的公爵亨利二世

於是他只能自己召集西裡西亞以及波蘭各地的軍隊,他麾下精銳的騎兵主要是自己直屬的西裡西亞部隊以及來自摩拉維亞和克拉科夫的騎兵部隊。除此之外,還有他掏錢招募來的奧波萊地區的步兵,以及靠近巴伐利亞地區的礦工和農民們,身邊最強的部隊是來自於法國的聖殿騎士團,雖然他們只有80多人,可亨利二世把他們放在自己的身邊作為守衛,心理還是覺得安全了許多。這1萬人的部隊現在是他手上的全部力量,在他的計劃裡,將率領著他們去同5萬人的波西米亞軍匯合,然後一同對抗那些野蠻的「韃靼人」。

利格尼茨的居民們此刻正聚集在道路的兩側,他們中有人默默的低下頭祈禱,更多的人則是雙眼滿含著希望,注視著亨利二世和他的軍隊,忽然間從聖瑪麗教堂的屋頂上飛出了一塊巨石,石頭正好砸在了亨利二世身旁的地面上,驚魂未定的他剛想喘一口氣,卻不料手下的偵查騎兵過來報告,說來自東方的軍隊已經追上了自己,於是一場大戰不可避免的爆發了。

波蘭步兵中的僱傭軍只佔很小的比例

戰役第一階段

人馬嘶喊聲中,雙方正面相對。亨利二世把部隊按照歸屬分為四個部分,西裡西亞騎兵們在正中最前排,後面是奧波萊和克拉科夫的騎兵,最後是聖殿騎士和傭兵團以及亨利自己的西裡西亞騎士,兩翼就交給巴伐利亞礦工和農民來掩護。對面的蒙古軍就要簡單直白許多,他們仿照波蘭聯軍的布置,把部隊也分作四部呈T字隊形。左中右都由輕裝騎兵和弓騎兵構成,後方則留有數量不多的重騎兵和預備隊。各部隊之間留出了充分間距,以便隨時機動。

蒙古的輕騎兵們最先發起了進攻,他們徑直向亨利的軍陣前衝了過來,在距離不到100步時停下馬開始放箭,他們的箭法又準又狠但總的人數卻不多,只有百人上下,亨利二世見狀便命令第一排的西裡西亞騎兵們出擊,,這些中世紀的騎兵舉著巨斧與馬刀就向敵人衝去,他們倔強頑固的性格表現無遺。和其他初次面對蒙古軍的歐洲騎兵幾乎如出一轍,波蘭騎兵慣於用勇猛衝鋒來面對敵人。但如今面前可不是某個諸侯的鬆散民兵,蒙古精銳千錘百鍊可見得多了。一陣小規模的衝突之後,蒙古的輕騎兵們迅速轉身,西裡西亞騎兵們剛想追趕,他們停下自己的馬又射出了一陣箭矢。

眼見蒙古騎兵們如此不堪一擊,亨利二世下令前排的騎兵部隊和步兵全部出擊,基督教的騎兵們滿懷著復仇的火焰乘勝出擊,而對面的蒙古騎兵卻不急於迎戰,任波蘭的騎兵與步兵衝鋒到自己的戰陣前,一陣如冰雹般的箭雨瞬間落下。前方,左面,右面,蒙古騎兵用猛烈的快速射擊覆蓋了基督徒的馬隊。著裝簡陋的步兵首先倒了下去,騎兵們即便有的身著鎖甲和罩衣,但在密集箭雨下根本形同赤身露體,除了極少數反應快的能夠有時間逃脫,波蘭前隊就這樣迅速被蒙古騎兵報了銷。

戰役第二階段

亨利二世得知了前隊步騎兵覆滅的消息,連忙下令中軍後繼騎兵前進。為了防止孤立,他同時也讓側翼步兵弩手以及自己周圍的親軍騎士共同推進,面對波蘭聯軍的全軍壓上,蒙古軍前排只做了並不頑強的對抗,蒙古軍的左右方陣也沒有上前與波蘭人對衝,反而是齊刷刷向後撤退。蒙古人退得很快,他們沒用多久就和波蘭聯軍拉開了一定距離。當亨利準備下令展開突擊之時,敵軍陣容裡出現了異樣情形。

歐洲編年史記錄下了當時蒙古軍如同妖法的舉動:「他們(蒙古)軍隊裡有一個巨大的東西……杆頂上有一個醜陋的頭部,還留著邪惡鬍鬚。當韃靼人後退逃脫時,一個攜帶三角旗的韃靼軍官開始全力舞動這個頭部。一股蒸汽、濃煙立刻冒了出來。煙霧帶著惡臭迅速傳遍整個軍隊,波蘭人紛紛暈倒,好不容易爬起來的也沒了力氣,無法繼續作戰。」

散出的煙霧還把波蘭的騎兵與周圍的步兵分隔開來,在漫天的煙霧中無法看清對手的騎兵們陣腳大亂,如無頭蒼蠅一般不知所措,此時蒙古的騎兵仿佛魔鬼一般從煙霧中衝了出來,他們手持尖矛彎刀,與混亂的基督教騎兵展開了混戰,除了蒙古的重騎兵,其餘的蒙古騎兵此刻也出現在了波蘭騎兵的周圍,他們舉著弓箭不斷向波蘭騎兵的戰馬射箭,騎士們從馬背上被重重摔下,隨即便揮舞著手中的長劍與蒙古騎兵展開肉搏,負責側翼的礦工們也遭到了蒙古騎手的攢射,這些可憐人第一次對敵就被遭遇了強大的蒙古騎兵,頓時亂作一團。位於後方的僱傭步兵見勢不妙開始逃跑,沒人願意為了拿一次錢就搭上性命,但在迅猛壓上的蒙古騎兵面前他們最終也難以倖免。勇敢的聖殿騎士團還在進行著殊死的搏鬥,但只有80多人的騎士團已經無法挽救這場戰役的敗局。

戰役的最後

面對呼喊嘈雜的絕望場景,亨利二世此時身邊連一支部隊都沒有,他不得不混在亂軍和親隨中左衝右突,希望殺出一條血路。可眼前四面都是呼嘯的飛箭和襲來的長矛,蒙古騎兵在追逐殘敵方面絕不會手軟,他們通過旗幟和穿著準確定位了波蘭軍隊領袖。亨利二世明白自己深陷敵軍重圍已經再無回天之法。他的坐騎很快受傷倒下,幸而一位部下把馬讓給了他。可蒙古騎兵緊追不捨,一騎迎面攔截亨利,亨利舉起右手武器想要打倒這個擋路者。正當他抬起手臂之時,另一個蒙古騎兵斜地裡用長矛直刺他腋下,由於腋窩缺乏盔甲防護,長矛貫穿了亨利身體,可以說拖著他的胳膊從馬上滑了下來。緊接著蒙古人一擁而上,有人拔劍砍掉他的頭顱,有人扒光鮮明罩衣和盔甲,最後只剩一具赤裸的無頭屍體。

1241年4月,利格尼茨的原野不再鬱鬱蔥蔥,西裡西亞公爵亨利二世的屍體與他手下的波蘭騎兵以及隨同而來的礦工兄弟們靜靜地躺在了這裡,從他們身體裡流出的鮮紅血液染紅了荒涼的草原。述說著波蘭騎士們永不屈服的故事。

戰役的後續影響

經過了裡格尼茨戰役的慘敗,讓波蘭人對於蒙古騎兵高效的機動能力以及自身騎兵的不足有了充分的認識。當1287年12月波蘭迎來蒙古的再一次入侵時,經過前次經驗教訓的波蘭的領主們紛紛將木質城牆換成了石質結構,以便更好地抵抗燃燒武器破壞。在戰略上,波蘭人的策略是用堡壘分散敵人的兵力,再用熟悉本地的地方諸侯部隊在遭遇戰中消耗對手兵力。最後集中優勢兵力尋找敵人決戰,最終禿剌不花率領的這支蒙古大軍被波蘭擊敗。

相關焦點

  • 【中世紀史末】聖殿騎士與蒙古鐵騎的對決—1241裡格尼茨戰役
    拔都汗,又稱薩因汗1241年4月9日,分裂的波蘭艱難地組成聯軍抵抗所向一片殘滅的蒙古人,卻在拔都麾下大將拜答爾面前遭受了毀滅性的慘敗。這場裡格尼茨戰役(又名瓦爾斯塔特戰役)造成的傷痛一直殘留到今日,但知恥而後勇的波蘭也很快統一起來,成長為東歐強國,歐洲之盾。
  • 歐洲騎士團和蒙古騎兵之間的PK
    當蒙古騎兵西徵歐洲時碾壓了強大歐洲騎士團。為什麼我們印象中精銳的歐洲騎團會敗給蒙古騎兵呢?1241年4月,在瓦爾斯塔特平原上(波蘭列格尼卡附近),蒙古騎兵和歐洲騎士團在戰場上對峙。由蒙古西徵的統帥拔都帶領2萬人對壘裡西亞公爵亨利二世率領波蘭軍隊大約有4萬人。
  • 【騎兵】成吉思汗的蒙古騎兵為何能無敵於天下,震驚了...
    戰馬是蒙古軍隊所向披靡的關鍵因素之一。與高大的歐洲馬相比,蒙古馬矮小精壯,皮厚毛粗,耐受力極強,可忍受零下四十度的嚴寒,所以蒙古第二次西徵敢於在東歐的冬季發動戰事。蒙古馬能在雪地裡覓食,士兵可靠母馬的馬奶充飢,這就降低了糧草補給的負擔。蒙古的行軍、迂迴、穿插、詐敗等戰術對戰馬要求極高,再有耐力的蒙古馬也吃不消,因此每個騎兵通常有四五匹備用馬。
  • 騎兵衝鋒! 蒙古西徵(上)
    迦勒迦河會戰 1227年,蒙古大軍滅西夏,1231年,徹底滅亡花拉子模。佔領中亞和伊朗高原大片土地,1234年滅金實力大增。也在這一年,成吉思汗去世,子窩闊臺繼位。1235年,窩闊臺召開諸王大會,決定向東歐地區發動西徵。
  • 蒙古騎兵簡介 蒙古騎兵創建者 蒙古騎兵裝備
    標準的蒙古野戰部隊由3個騎兵縱隊組成。每個縱隊有10000騎兵,大體相當於一個現代騎兵師,每個騎兵縱隊包括10個騎兵連,每連100人;每個騎兵連包括10個班,每班10人。所有騎兵一般都是騎馬作戰,一旦馬匹垮掉,一部分士兵就只好在騎兵部隊的掩護下立於馬後射箭。十三世紀,蒙古帝國崛起時,蒙古的重裝衝擊騎兵也十分強大。蒙古第二次西徵時,重裝騎兵佔整個騎兵軍隊的百分之四十左右。
  • 據說波蘭騎兵是帶翅膀的?
    出色地融合了東西歐騎兵的特點,並同時繼承了傳統騎兵與創新騎兵的雙重優勢。 13世紀以來波蘭人就不得不面對東西面雙線作戰,西北面的條頓騎士團與東面的蒙古騎兵同時威脅著波蘭人的安全。1241年蒙古軍由大將速不臺率三路大軍入侵歐洲,匈牙利國王不得不向全歐洲貴族發出求救信號。
  • 蒙古騎兵真的完虐歐洲騎士嗎?
    有趣的傳言在中文網際網路圈裡,不知何時一樁有關13世紀的傳言甚囂塵上,那就是在蒙古西徵之時,蒙古騎兵以精湛的騎射戰術痛虐了身著板甲的歐洲騎士團騎士
  • 艾因扎魯特之役:西徵途中戰無不勝的蒙古騎兵,為何被萬人全滅?
    13世紀隨著蒙古帝國開疆擴土的步伐,中東和北非地區局勢緊張。如何應對蒙古大軍的第三次西徵,成為埃及馬穆魯克王朝(Mamluk)面臨的棘手難題。馬穆魯克的忽都思一鼓作氣,率領騎兵北進,兩軍在艾因扎魯特地區發生激戰。結果竟是蒙古主將怯的不花戰死,蒙古軍全軍覆沒……那麼在西徵沙場上戰無不勝的蒙古騎兵,為何敗在了埃及馬穆魯克的鐵騎之下?
  • 為什麼漢民族騎兵以長兵器為主,而蒙古騎兵則用短兵器為主
    在徵服中亞強國花剌子模後,蒙古大汗窩闊臺便派大將速不臺率領10萬大軍,越過花剌子模繼續西徵,大軍所到之處勢如破竹
  • 蒙古西徵消滅40多個國家,為什麼會敗給馬木留克騎兵?
    十三世紀,蒙古騎兵站到了世界舞臺的中央。蒙古帝國發動三次大規模的西徵,期間共消滅了四十多個國家,勢力遠達義大利半島的突尼西亞東北。
  • 蒙古騎兵:裝備 編制與戰術
    可以說,蒙古軍隊能平定中原,漢軍功不可沒(基本就是充當炮灰填護城河)。據元太宗十三年(1241年)統計,中原地區,隨路總籤軍一十萬五千四百七十一名,佔當時民戶的七分之一。數量非常驚人,在後來與南宋的戰爭中,還不斷擴張。(這一數據也從側面反映了在蒙金戰爭中北方人口損失之慘烈)所謂「新附軍」,則是元滅南宋後收編南宋降卒組成的軍隊。
  • 所向披靡的蒙古騎兵,他們這麼厲害的原因有哪些?
    直到1241年的時候,當時的蒙古軍已經穿過東喀爾巴阡山直逼向匈牙利。 而匈牙利見狀自然是不可能坐以待斃,於是他們在聯繫了歐洲諸國之後,很快便聯合起來共同組建了一支同樣有10萬之眾的聯軍部隊。而且,這支聯軍的戰鬥力更是十分強悍。其士兵不僅有著非常豐富的作戰經驗,同時整支部隊的裝備也是十分精良(幾乎每一個士兵和戰馬皆裝備著重甲)。
  • (補)蒙古騎兵
    「他一定是外出溜達一圈,最多一二百裡,就逃回來。然後謊稱沒有見到匈奴」。「荊楚的水軍,怎麼敢去打匈奴」。可是李陵不知道。他是真的帶了他的「荊楚水軍」,一路向北。連續走了八百裡,最後到達了浚稽山。在浚稽山,他真的遭遇了「匈奴大軍」。 二支匈奴騎兵,共計三萬人。
  • 蒙古騎兵:入侵俄羅斯,打到維也納,它厲害的原因,在於這3點
    作為疆域遼闊的蒙古帝國,徵服了數十個國家,1231年徵服高麗,1233年滅東真國,1234年滅金國,1237年佔領莫斯科,1241年又兵分兩路入侵波蘭、匈牙利,大敗羅馬帝國聯軍,兵鋒直指維也納,真箇歐洲都為之恐慌和震驚。
  • 長子西徵,蒙古最強一次西徵,所過之地,皆我領土
    1240 年,蒙哥統帥韃靼蒙古軍進入基輔。蒙哥為這座城市的美麗和宏偉大為驚奇,決定就該城的降附問題展開談判,派使者前往勸降基輔人及基輔大公米哈伊爾。 拔都的軍隊後來與其他蒙古軍隊匯合,目的是拿下弗拉基米爾.沃倫尼亞。在這之後,第聶伯河西部的幾個王公沒有任何反抗,向蒙古人投降。直到1241年,加裡奇和沃倫尼亞為蒙古人所佔有,也是拔都的冬季營地。
  • 聖殿騎士團遭遇蒙古鐵騎,最後是什麼下場?列格卡尼戰役說明一切
    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鐵木真建立大蒙古國,開始一系列的徵戰,公元1219年,中亞強國花拉子模殺害了幾百個蒙古商人,成吉思汗一怒之下發動西徵,沿途滅亡了很多國家,包括現在的伊拉克,伊朗,印度等地,蒙古軍隊一直打到黑海以北,上帝之鞭的威名讓中亞國家膽戰心驚
  • 蒙古騎兵橫掃歐亞,但竟被一群「奴隸」全殲
    從東亞的黃河、長江流域,到歐洲的多瑙河沿岸,這支蒙古騎兵像旋風一樣,摧枯拉朽,將敢於阻擋他的人,踏為齏粉!無論是東方的強弓硬弩,還是西方的重甲騎兵,都沒能阻擋蒙古人擴張的步伐,但這支不可一世的軍隊卻在一群「奴隸」面前跌倒,蒙古大軍第一次在野戰中被對手全殲!這是一場怎樣的戰役?這是一群怎樣的奴隸呢?且看【縱橫五千年】的編者獨孤雁一一道來!
  • 蒙古騎兵是如何成為世界最強軍隊的?
    這支騎兵中最重要的因素是騎兵勇士,精銳的蒙古勇士矮而粗壯,能夠適應戰鬥的需要,能在快速撤退的時候回過頭射擊跟在身後的敵人,並且蒙古的騎兵勇士十分能吃苦,也能忍耐嚴酷的氣候條件,所以在作戰中展現出了強大的耐力和魄力,令人聞風喪膽。
  • 擊敗蒙古鐵騎的馬穆魯克騎兵,後來怎麼樣了?
    公元13世紀,堪稱蒙古人的世紀,幾乎整個亞歐大陸都匍匐在了蒙古鐵騎之下。不過,蒙古人的徵服也是有限度的,在東方,蒙古東徵日本失利;而在西方,則敗於馬穆魯克騎兵之手。如果說東徵日本的失敗源於「神風」作祟,那麼馬穆魯克騎兵擊敗蒙古人便是憑的實力。那麼,擊敗蒙古人的馬穆魯克王朝為何一直局限於埃及,而沒有再開疆拓土呢?接下來我們就來回顧一下馬穆魯克王朝的歷史。
  • 老照片;波蘭騎兵、德國騎兵、蘇聯騎兵及美國騎兵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陸戰之王「坦克」的天下,也是曾經在歷史上縱橫天下「騎兵」部隊最後的輝煌。(1942年的美國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