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1年的利格尼茨,西裡西亞的公爵亨利二世正率領著他的軍隊穿過這塊熟悉的土地,此時的他心理非常的忐忑,因為即將要面對的是一群嗜血如命的「韃靼人」,他們從東部湧入,一下摧毀了盧布林、扎維克霍斯、圖斯克等好幾座城市,他們的強悍讓整個東歐都陷入了恐懼,而作為波蘭最有實力的君主現在的他成為了抵擋「韃靼人」的最後希望。雖然他向西方世界請求了援助,可歐洲各王室正關注著神聖羅馬皇帝和教皇之間的權力爭奪,對看似遙遠的威脅不怎麼上心。
於是他只能自己召集西裡西亞以及波蘭各地的軍隊,他麾下精銳的騎兵主要是自己直屬的西裡西亞部隊以及來自摩拉維亞和克拉科夫的騎兵部隊。除此之外,還有他掏錢招募來的奧波萊地區的步兵,以及靠近巴伐利亞地區的礦工和農民們,身邊最強的部隊是來自於法國的聖殿騎士團,雖然他們只有80多人,可亨利二世把他們放在自己的身邊作為守衛,心理還是覺得安全了許多。這1萬人的部隊現在是他手上的全部力量,在他的計劃裡,將率領著他們去同5萬人的波西米亞軍匯合,然後一同對抗那些野蠻的「韃靼人」。
利格尼茨的居民們此刻正聚集在道路的兩側,他們中有人默默的低下頭祈禱,更多的人則是雙眼滿含著希望,注視著亨利二世和他的軍隊,忽然間從聖瑪麗教堂的屋頂上飛出了一塊巨石,石頭正好砸在了亨利二世身旁的地面上,驚魂未定的他剛想喘一口氣,卻不料手下的偵查騎兵過來報告,說來自東方的軍隊已經追上了自己,於是一場大戰不可避免的爆發了。
戰役第一階段
人馬嘶喊聲中,雙方正面相對。亨利二世把部隊按照歸屬分為四個部分,西裡西亞騎兵們在正中最前排,後面是奧波萊和克拉科夫的騎兵,最後是聖殿騎士和傭兵團以及亨利自己的西裡西亞騎士,兩翼就交給巴伐利亞礦工和農民來掩護。對面的蒙古軍就要簡單直白許多,他們仿照波蘭聯軍的布置,把部隊也分作四部呈T字隊形。左中右都由輕裝騎兵和弓騎兵構成,後方則留有數量不多的重騎兵和預備隊。各部隊之間留出了充分間距,以便隨時機動。
蒙古的輕騎兵們最先發起了進攻,他們徑直向亨利的軍陣前衝了過來,在距離不到100步時停下馬開始放箭,他們的箭法又準又狠但總的人數卻不多,只有百人上下,亨利二世見狀便命令第一排的西裡西亞騎兵們出擊,,這些中世紀的騎兵舉著巨斧與馬刀就向敵人衝去,他們倔強頑固的性格表現無遺。和其他初次面對蒙古軍的歐洲騎兵幾乎如出一轍,波蘭騎兵慣於用勇猛衝鋒來面對敵人。但如今面前可不是某個諸侯的鬆散民兵,蒙古精銳千錘百鍊可見得多了。一陣小規模的衝突之後,蒙古的輕騎兵們迅速轉身,西裡西亞騎兵們剛想追趕,他們停下自己的馬又射出了一陣箭矢。
眼見蒙古騎兵們如此不堪一擊,亨利二世下令前排的騎兵部隊和步兵全部出擊,基督教的騎兵們滿懷著復仇的火焰乘勝出擊,而對面的蒙古騎兵卻不急於迎戰,任波蘭的騎兵與步兵衝鋒到自己的戰陣前,一陣如冰雹般的箭雨瞬間落下。前方,左面,右面,蒙古騎兵用猛烈的快速射擊覆蓋了基督徒的馬隊。著裝簡陋的步兵首先倒了下去,騎兵們即便有的身著鎖甲和罩衣,但在密集箭雨下根本形同赤身露體,除了極少數反應快的能夠有時間逃脫,波蘭前隊就這樣迅速被蒙古騎兵報了銷。
戰役第二階段
亨利二世得知了前隊步騎兵覆滅的消息,連忙下令中軍後繼騎兵前進。為了防止孤立,他同時也讓側翼步兵弩手以及自己周圍的親軍騎士共同推進,面對波蘭聯軍的全軍壓上,蒙古軍前排只做了並不頑強的對抗,蒙古軍的左右方陣也沒有上前與波蘭人對衝,反而是齊刷刷向後撤退。蒙古人退得很快,他們沒用多久就和波蘭聯軍拉開了一定距離。當亨利準備下令展開突擊之時,敵軍陣容裡出現了異樣情形。
歐洲編年史記錄下了當時蒙古軍如同妖法的舉動:「他們(蒙古)軍隊裡有一個巨大的東西……杆頂上有一個醜陋的頭部,還留著邪惡鬍鬚。當韃靼人後退逃脫時,一個攜帶三角旗的韃靼軍官開始全力舞動這個頭部。一股蒸汽、濃煙立刻冒了出來。煙霧帶著惡臭迅速傳遍整個軍隊,波蘭人紛紛暈倒,好不容易爬起來的也沒了力氣,無法繼續作戰。」
散出的煙霧還把波蘭的騎兵與周圍的步兵分隔開來,在漫天的煙霧中無法看清對手的騎兵們陣腳大亂,如無頭蒼蠅一般不知所措,此時蒙古的騎兵仿佛魔鬼一般從煙霧中衝了出來,他們手持尖矛彎刀,與混亂的基督教騎兵展開了混戰,除了蒙古的重騎兵,其餘的蒙古騎兵此刻也出現在了波蘭騎兵的周圍,他們舉著弓箭不斷向波蘭騎兵的戰馬射箭,騎士們從馬背上被重重摔下,隨即便揮舞著手中的長劍與蒙古騎兵展開肉搏,負責側翼的礦工們也遭到了蒙古騎手的攢射,這些可憐人第一次對敵就被遭遇了強大的蒙古騎兵,頓時亂作一團。位於後方的僱傭步兵見勢不妙開始逃跑,沒人願意為了拿一次錢就搭上性命,但在迅猛壓上的蒙古騎兵面前他們最終也難以倖免。勇敢的聖殿騎士團還在進行著殊死的搏鬥,但只有80多人的騎士團已經無法挽救這場戰役的敗局。
戰役的最後
面對呼喊嘈雜的絕望場景,亨利二世此時身邊連一支部隊都沒有,他不得不混在亂軍和親隨中左衝右突,希望殺出一條血路。可眼前四面都是呼嘯的飛箭和襲來的長矛,蒙古騎兵在追逐殘敵方面絕不會手軟,他們通過旗幟和穿著準確定位了波蘭軍隊領袖。亨利二世明白自己深陷敵軍重圍已經再無回天之法。他的坐騎很快受傷倒下,幸而一位部下把馬讓給了他。可蒙古騎兵緊追不捨,一騎迎面攔截亨利,亨利舉起右手武器想要打倒這個擋路者。正當他抬起手臂之時,另一個蒙古騎兵斜地裡用長矛直刺他腋下,由於腋窩缺乏盔甲防護,長矛貫穿了亨利身體,可以說拖著他的胳膊從馬上滑了下來。緊接著蒙古人一擁而上,有人拔劍砍掉他的頭顱,有人扒光鮮明罩衣和盔甲,最後只剩一具赤裸的無頭屍體。
1241年4月,利格尼茨的原野不再鬱鬱蔥蔥,西裡西亞公爵亨利二世的屍體與他手下的波蘭騎兵以及隨同而來的礦工兄弟們靜靜地躺在了這裡,從他們身體裡流出的鮮紅血液染紅了荒涼的草原。述說著波蘭騎士們永不屈服的故事。
戰役的後續影響
經過了裡格尼茨戰役的慘敗,讓波蘭人對於蒙古騎兵高效的機動能力以及自身騎兵的不足有了充分的認識。當1287年12月波蘭迎來蒙古的再一次入侵時,經過前次經驗教訓的波蘭的領主們紛紛將木質城牆換成了石質結構,以便更好地抵抗燃燒武器破壞。在戰略上,波蘭人的策略是用堡壘分散敵人的兵力,再用熟悉本地的地方諸侯部隊在遭遇戰中消耗對手兵力。最後集中優勢兵力尋找敵人決戰,最終禿剌不花率領的這支蒙古大軍被波蘭擊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