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6年,在東方遼闊廣袤的欽察草原的地平線上,一支軍隊在一個男人的率領下踏入了東歐的土地。他是繼阿提拉之後又一個來到歐洲的東方人,他的名字將在接下來七年內成為整個東歐的夢魘:孛兒只斤·拔都。
拔都汗,又稱薩因汗
1241年4月9日,分裂的波蘭艱難地組成聯軍抵抗所向一片殘滅的蒙古人,卻在拔都麾下大將拜答爾面前遭受了毀滅性的慘敗。這場裡格尼茨戰役(又名瓦爾斯塔特戰役)造成的傷痛一直殘留到今日,但知恥而後勇的波蘭也很快統一起來,成長為東歐強國,歐洲之盾。
蒙古西徵在中亞和東亞取得一系列出人意料又摧枯拉朽的偉大武功之後,蒙古人有了一個偉大的理想,那就是"徵服全世界"。
1240年前後,西徵的蒙古皇孫拔都和大將速不臺等人一起徵服了羅斯諸國,在今俄羅斯地區建立了金帳汗國。為了防止以後東歐諸國對金帳汗國形成威脅,蒙古人的兵鋒繼續向西,殘破東歐諸國。
金帳汗國對東歐的侵略,本質上是一種建立於外交之上的軍事威懾。
劍指欽察草原成吉思汗的繼任者窩闊臺汗命令朮赤的嫡次子拔都率軍西徵歐洲,他身邊匯集了成吉思汗各支的代表:拔都的兄弟杆翰爾答(Orda)、別爾哥(Berke)和昔班(Shayban);窩闊臺之子貴由(Guyuk)、合丹(Qada'dan);窩闊臺之孫海都(Qaidu);拖雷之子蒙哥(Mongka);察合臺之子拜答爾(Baidar)和孫子不裡(Buri)。
但這支軍隊真正的領導者是60歲高齡的老將速不臺,這位蒙古漢子一生南徵北戰,東至朝鮮,西抵波蘭,南到波斯,都有他的赫赫功勳。
參與第二次西徵的蒙古軍力大約為5萬人,除蒙古本部軍馬外,還有僕從國軍隊)。當他們一路遠徵到東歐,才滾雪球一樣通過抓丁增長到龐大的15萬。戰爭起源於1236年秋天,蒙古大軍攻滅了伏爾加河流域保加爾人的卡瑪突厥國。
1237年春寒料峭時,蒙古軍又進攻欽察草原上的欽察遊牧部落,1239年12月份,蒙古人攻陷了阿蘭人的都城蔑怯思城,南欽察草原被徹底吞併。在徵伐南欽察草原的過程中,北面開始了對羅斯諸公國的遠徵。
羅斯諸國貴族步兵
西徵羅斯諸國當時的羅斯諸公國碎得比波蘭還嚴重,各個公國的分歧嚴重削弱了羅斯地區的凝聚力和軍事組織能力。
1237年底,裡亞贊大公尤裡守衛裡亞贊,蒙軍攻陷裡亞納,尤裡被殺,全城盡屠之;羅曼兄弟守衛克羅姆那,後在城下戰敗被殺,克羅姆那被佔領;1238年2月莫斯科遭到洗劫、緊接著蘇茲達爾和弗拉基米爾城淪陷;蘇茲達爾城被掠奪後焚燒,弗拉基米爾城教堂內避難的平民全部被屠殺;3月,最強大的羅斯王公蘇茲達裡亞大公尤裡二世在西塔河畔的決戰中戰敗被殺;雅羅斯拉夫城和特維爾城被洗劫,北方的諾夫哥羅德因沼澤地帶而倖免;次年年底,切爾尼戈夫淪陷後,基輔幾乎被夷為平地。
13世紀,羅斯諸國的貴族步兵
波蘭戰火1240-1241年冬天,蒙古人越過了結冰的維斯瓦河,在洗劫了幾乎是空城的桑多梅日之後,裹挾著一眾俘虜的男女平民,行進到距離克拉科夫城七英裡的時候驅散了俘虜,意在讓他們逃回去傳播蒙古人的恐怖。到1241年初,克拉科夫城防長官弗拉基米爾率領一支小股部隊悄無聲息地繞到蒙軍後方,在波瓦涅茨附近發起突然襲擊。蒙古軍猝不及防,損失了不少人,但回過神來發現對方的人數實在比較少,很快就站穩了陣腳將其擊潰。但是混戰的時候,蒙軍的男女戰俘多趁亂逃跑,藏匿到了附近的樹林中。蒙軍勞師已遠,軍士都多疲敝,蒙軍繼續後撤,從森濟舒夫退回到了加利奇(羅斯小國)境內休整。
休整完畢後,蒙軍以兩個萬戶的兵力進軍到了桑多梅日,然後在此分為兩軍。一軍入侵稜斯克,另一軍繼續入侵桑多梅日地區。此時,桑多梅日和克拉科夫的封建領主們一致對外,1241年3月18日在昔德洛夫(又稱赫梅爾尼克)附近集結禦敵。波軍大敗,主將陣亡,士卒十死七八。
蒙古鐵騎
蒙古軍到達克拉科夫城後,見到城內居民都已經逃走,就縱火燒城而後離去。行進到西裡西亞境內的時候,發現奧德河上的橋梁早就被波蘭人毀壞了,就在拉蒂博爾附近製作木筏或者乾脆泅渡過河。本地駐防的大公自知軍隊數量太少難以對抗蒙古大軍,於是後撤到了裡格尼茨城附近,加入了正在此集結軍隊的波蘭大公亨利二世。
蒙軍渡河後,直接進發到了當時西裡西亞的首府布雷斯勞。布雷斯勞城內的百姓老早看到蒙軍過來,不想讓城內資源落入敵手,就直接自己焚燒了外圍的城市,然後撤入了堅固的內城做堅決抵抗。蒙軍圍攻多日,久攻不下,於是乾脆解圍撤退,之前的一路蒙軍在裡格尼茨附近會合。
蒙古解圍撤退
瓦爾斯塔特戰役西裡西亞大公兼波蘭最高公爵,"虔誠的"亨利二世已經在此集結了3萬(一說2.5萬)人的軍隊,其中戰兵一萬多人。
全軍大體分為五部分:
第一軍大致是從德意志的戈德堡金礦區招募的礦工組成的步兵。由波西米亞王國摩拉維亞侯爵的兒子鮑萊斯瓦夫指揮。第二軍是大波蘭地區的主力軍,輔以一小支克拉科夫衛戍軍。以撤來的克拉科夫領主速裡斯拉夫指揮。第三軍是梅什科公爵帶領了逃亡來西裡西亞的西波蘭軍民。第四軍是條頓騎士團大團長鮑勃 · 馮 · 奧施特恩(Poppo von Ostern)率領的數千德意志戰士和條頓騎士團成員,大約有近百名騎士,步兵中很多是從貴族封地徵調來的農民和日耳曼裔礦工。第五軍是之前未受戰火波及的西裡西亞與波蘭全境的精銳,包括數十名聖殿騎士團團員的一些外籍軍團做輔助。由亨利二世親自指揮。
蒙古方面也分成了五個軍團,由拜答爾做總指揮。蒙古人的兵力是兩個萬戶加上若干僕從軍,多達五萬人。但考慮到需要留本族鎮守羅斯地,兩個萬戶並不滿編,大量在羅斯、欽察人中招募的僕從軍只能作為輔兵,實際戰兵不過一萬出頭,比聯軍要少。
公元1241年4月9日早上,虔誠的亨利二世和諸王公、主教在裡裡格尼茨城中舉行了彌撒儀式後,率領軍隊出城迎戰,兩軍布陣於離裡格尼茨城郊處約10公裡的平原地帶上。
波蘭聯軍第一軍在鮑萊斯瓦夫的帶領下率先出擊,蒙軍佯裝不敵,詐敗而走。這支波蘭軍隊全都是步兵,而且裝備非常糟糕,武器盔甲甚至都沒有配發齊全,有許多士兵甚至是赤膊上陣,而且行軍布陣毫無章法,許多士兵前堵後擁的擠在一起。這支部隊在莽撞的鮑萊斯瓦夫的帶領下漸行漸遠,脫離了主力部隊的掩護範圍內的時候,蒙軍輕騎兵突然發起反擊,回身便射!第一軍是那麼的擁擠和脆弱,就算一個女人閉著眼睛盲射都能輕鬆的殺死一個人,就更不要提身經百戰的蒙古戰士了。數千支凌厲的箭矢帶著破空聲像熱刀切黃油一樣輕鬆的插進了波軍士兵的軀幹四肢裡,在蒙古軍隊技術+戰術的雙重作用下,第一軍甚至來不及潰散就被盡數射殺,將領鮑萊斯瓦夫身中數箭當場陣亡。
鮑萊斯瓦夫身中數箭
第三軍主將梅什科見前軍危在旦夕,趕忙率部向前支援,可惜當他趕到的時候,第一軍已經已經全軍覆沒,十不存一。第三軍的裝備和訓練要優於第一軍的臨時徵召兵,但第三軍依然以步兵為主力,因此機動力也很糟糕,他們在蒙軍輕騎兵的箭雨下也很快支撐不住開始後撤。
亨利二世眼見步兵主力損失殆盡,終於和條頓騎士團騎士長鮑勃 · 馮 · 奧施特恩一道,率領麾下最精銳的波蘭騎兵和條頓騎士團主力向蒙軍衝鋒。蒙軍輕騎兵見狀,又開始故技重施詐敗而走,雖然在撤退,但蒙軍輕騎兵一刻都不停的用手中弓箭回身射擊波軍重騎兵。亨利二世不知是計,依然執著的向前衝鋒,力圖追上蒙軍弓騎兵。忽然,蒙軍輕騎兵開始自發的分成兩撥,向左右兩個方向逃遁。
波軍正要追擊,但見在正前方馬匹奔騰出的黃沙煙塵中,赫然出現了一支蒙古重騎兵部隊,向著自己慢速推進。亨利二世馬上重整隊形,擺出攻擊陣型向蒙古重騎兵部隊發起衝鋒。蒙軍重騎兵也開始有條不紊地轉變成攻擊陣型,向波蘭-條頓騎士聯軍發起衝鋒。
此時的波軍雖然仗著一腔血勇發起衝鋒,但自身已是受創頗多,早已迂迴到波軍兩翼的蒙古輕騎兵一刻不停的傾瀉著可怕的箭雨,已經有很多騎士和戰馬受傷。流矢重重的砸在盾牌上的聲音和尖利的破空聲簡直像是撒旦的獰笑。
騎士們哀嚎著,怒吼著,興奮著,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接下來的命運。
聖殿騎士的裝備
而對面的蒙古重騎兵卻是死一般的寂靜,一層一層堅實厚重的札甲下面,是無聲的沉默。他們並肩騎行,猶如一道鐵牆向前推進著,蒙古重騎兵掏出了高磅複合弓向前直射,波軍騎士只能硬著頭皮繼續猛衝。
兩軍相接,金鐵交加。頃刻間,鮮血與斷肢齊飛,緘默與瘋狂同在。騎士們依然很亢奮,這是他們從小到大學習的最標準的戰術,最強大的武備,這是整個東歐能集結起來的最強大的野戰力量!似乎沒有理由輸。侍從、騎士、僱傭騎手、奧施特恩和亨利二世都是這麼想的,直到戰友越來越少,蒙古輕騎兵封死了後路,騎士們的慘叫被隆隆的馬蹄聲所掩蓋。
聖殿騎士對決蒙古騎兵
蒙古人就像是一把鐵錘,帶著蒙古高原獨有的冷峻和殘酷,粉碎了所有人的幻想。波蘭-條頓騎士團聯軍慘敗。
聖殿騎士團的援軍因為被堵在後方,僅僅損失了3名騎士和2名軍士。他們大都在一片混亂之中全身而退。
"虔誠的"亨利二世在親衛拼死保護下突出重圍之後,身邊僅剩下四個隨從。而且亨利二世的坐騎受了重傷無法前進,他好幾次改駕別的戰馬,因此耽誤了時間。
蒙古人的追兵到達,開始圍攻幾人。
亨利二世騎馬拔刀自衛,在毫無希望的戰鬥中,蒙古騎兵用長槍戳入了亨利的腋下,後者吃痛,被挑落馬。徒勞的反抗後,蒙古人揪著他的頭髮,割下了這顆頭顱。
"是役也,波蘭軍損失甚眾。相傳敵兵在戰場計算死者之數,每殺一敵,割其一耳,所得之耳,記有九大囊雲。" ——多桑蒙古史
關於蒙古與波蘭的傷亡,因為年代久遠,在當時也沒有人清數,所以至今沒有確切的數字。我估計蒙軍的傷亡極其輕微,應該在100人~1000人之間。因為這是一場殲滅戰,所以波軍去掉少數潰逃掉的,保守推測應該在一萬五千~兩萬人,即真正意義上的全軍覆沒。條頓騎士團騎士長鮑勃 · 馮 · 奧施特恩雖然活著退出戰鬥,但也身受重傷。
喋血孤城裡格尼茨城的居民已經提前將外城焚燒殆盡,物資全部運到了內部城堡中,做堅決抵抗狀。蒙古軍把亨利二世發臭的頭顱插在槍尖上,在城下來回巡示,意在恐嚇守城居民,逼其投降。但城內居民早就看透了蒙古人的套路,拒不投降。蒙古人見套路失效,將周圍的村鎮夷平後就棄城而去。
後來蒙古大將拜答爾又攻入波西米亞,卻在奧洛穆茨戰役中被守將斯泰倫貝爾奇襲殺死。速不臺失去強大的助手,因此不敢太深入歐洲,就借著窩闊臺汗去世的機會撤兵。歐洲因此得到拯救,沒有遭受更大的破壞。
波蘭人損失了幾乎全部的野戰軍和他們的大公亨利二世,這場慘敗可謂痛徹心扉。然而這也讓波蘭人意識到統一和封建化的重要,一個分裂的國家不可能抵禦外敵的侵襲。在接下來的百年裡,波蘭成功抵抗了蒙古人建立的金帳汗國的攻掠並完成了統一,一個強大的波蘭王國在裡格尼茨戰役的血海中醞釀,即將虎踞歐羅巴的東天。
本微信公眾號是「歐羅巴上的公牛」的惟一官方發布渠道;未經本微信公眾號事先聲明,其他平臺上的類似帳號皆為偽裝盜版,請讀者積極反饋並舉報,謝謝諸位的支持。
【中世紀史末】功虧一簣的十字軍慘敗—1444年瓦爾納之戰【中世紀史末】汪達爾王國的覆滅—533年特裡卡梅倫會戰【中世紀史末】十字軍國家的生死決戰—1119哈布會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