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電產老總指新冠疫情阻止不了全球化趨勢 不會削弱只會更廣泛

2020-12-18 小康雜誌社

中國小康網4月21日訊 老馬 就在全球擴散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對企業的影響,日本經濟新聞採訪了在全球擁有12萬員工的日本電產的會長兼執行長永守重信。

日本電產的會長兼執行長永守重信

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永守重信認為全球化不僅沒有到盡頭,反而會進一步擴大,並認為企業家不應僅僅追求利潤,還要轉變為與自然共生的思想。

記者: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完全不同於雷曼危機等過去的經濟危機。

永守重信:雷曼危機時不管經濟如何下滑,我總是說「要為企業工作」。但此次疫情之下,我認識首先是保護自己和家庭,然後才是企業。日本電產的從業人員達到12萬人以上。對於生命,從未像現在這麼認真地思考過。

記者:面對兇猛的疫情,許多企業都感到很震驚。

永守重信:現在是與看不見的敵人進行戰鬥的第三次世界大戰。日本電產在40個以上的國家設有工廠,各種信息錯綜複雜。我作為指揮官要把握全局,做出所有決定。

記者:企業的跨國供應鏈遭到分斷,有人指出全球化走到盡頭。

永守重信:恰恰相反,全球化還會進一步擴大。把供應鏈全部縮回到本國只會增加風險。在40個以上的國家設有工廠,之前覺得這樣分散了風險,但沒有完全細緻到零部件供應鏈的問題。正在進行深刻反省。思考如果再發生一次這樣的疫情該怎麼辦,需要數年時間重新制定。

新冠疫情將動搖本國優先主義,期待朝著改善的方向發展。在預防新冠病毒和研發治療藥物方面也需要國際合作。從各國領導人的發言來看,感覺到了一絲的反省。

記者:企業兼併等投資陷入停滯。

永守重信:現在是「現金為王」(Cash is king)。儘管企業的收購價格比去年下降了3成,但現金的價值已經提高5倍、10倍。同樣是1億日元,去年和今年的價值完全不同。在看不清前景的情況下,最好不要輕易投資。

雷曼危機時,中國拉動了世界經濟的復甦,但此次無論經濟上還是政治上都缺乏一個領頭的國家。考慮到新冠疫情結束後,世界經濟依舊低迷的風險,經營者必須機敏地應對。

記者:伴隨著緊急事態宣言,居家辦公正在迅速普及。

永守重信:新冠疫情結束後將會是一個全新的景象。居家辦公不斷普及,將發生巨大變化。在東京的企業就職,在山梨縣修建一個帶有工作室的大房子,這樣的情況估計會越來越多。企業除通過加薪來代替通勤補貼外,還應當建立衛星辦公室等,從根本上改善工作環境。

記者:著眼於疫情結束後,企業家應做怎樣的準備?

永守重信:不應僅僅追求利潤,還要轉變為與自然共生的思想。有一種說法是全球變暖對疫情產生了影響。我們不能違背自然進行經營。此次疫情應該是一個教訓。

50年來,經營中一直覺得自己的做法全都是正確的。但此次發現這種想法是錯誤的,之前還認為居家辦公靠不住。即便是收益暫時下滑,也要成為一個讓員工感覺幸福、工作容易的企業。為此考慮了50個左右應當改變的項目。疫情給了我們反省的時間,希望日本的經營者思考自身的工作方式。

永守重信:1944年出生。1973年石油危機時,28歲創建日本電產。按照母親 「加倍工作」的遺訓拼命工作,通過企業收購打造出銷售額1.5萬億日元的的世界第一大電機企業。

相關焦點

  • 日媒:日本電產老總指新冠疫情阻止不了全球化趨勢 不會削弱只會更...
    中國小康網4月21日訊 老馬 就在全球擴散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對企業的影響,日本經濟新聞採訪了在全球擁有12萬員工的日本電產的會長兼執行長永守重信。日本電產的會長兼執行長永守重信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永守重信認為全球化不僅沒有到盡頭,反而會進一步擴大,並認為企業家不應僅僅追求利潤,還要轉變為與自然共生的思想。記者: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完全不同於雷曼危機等過去的經濟危機。
  • 日本電產(大連)有限公司新工廠奠基開工
    3月4日,日本電產(大連)有限公司新工廠奠基儀式在位於金普新區的大連「新日本工業團地」舉行。據了解,就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日本電產株式會社決定擴大投資,將日本電產(大連)有限公司新工廠的投資計劃從此前的500億日元提高至1000億日元,建設面積由原來的20萬平方米增加到40萬平方米。
  • 日本電產投資千億日元在華建立汽車研發基地
    集微網消息(文/Jimmy),日經報導,全球最大的汽車製造商日本電產將在中國設立一個新的研發機構,生產用於電動汽車的發動機,希望藉此應對中美關係帶來的風險。緊張局勢也影響了中國的需求。日本電產還計劃開發老年護理機器人和家用電器的驅動裝置。
  • 日本電產擬65億元在華建設電動汽車馬達研發基地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日本電產擬投入約1000億日元(合人民幣65億元),在中國大連市建設工廠,研發基地將設在工廠內。
  • 新冠疫情與世界格局 | 柏林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主任麥可·齊恩:新...
    參考消息網6月5日報導(文/任珂)柏林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柏林自由大學教授麥可·齊恩近日在接受《參考消息》記者專訪時說,不應高估新冠疫情導致的危機對世界的長期影響,全球化進程不會在疫情之後受挫。
  • 日媒:疫情倒逼企業反思「利益至上主義」
    《日本經濟新聞》4月21日發表標題為《把現在作為重新審視利益至上主義的良機》的文章,圍繞疫情對日本企業經營造成影響等相關話題對日本電產公司董事長兼執行長永守重信進行了採訪,永守重信稱,違背自然規律的經營方式是行不通的。這次的疫情應該是個教訓。
  • 北大國發院EMBA盧鋒:全球化時代的全球性疫情——新冠疫情國際經濟...
    一、新冠疫情開始產生全球性衝擊2月12日我在短文《本次疫情影響更加複雜棘手》中,從七個方面討論了這次疫情經濟影響比非典疫情更加困難的原因,其中第七點「……外國經濟由於自身問題發生重大調整甚至衰退危機,是否會與我國經濟疫情衝擊派生調整產生某種誘因機制聯繫和共振現象
  • 日本電產將在大連新建驅動馬達的研發基地
    近日,我省今年重點推進的日本電產 ( 大連 ) 有限公司新工廠項目在金普新區開工建設,標誌著大連市對日新一輪開放合作邁上新臺階,也是金普新區 " 新日本工業團地 " 按下 " 快進鍵 "、加速建設步伐的標誌,傳遞出一系列重要信號。日本電產大連新工廠項目是我省與日本重要的經貿合作成果。去年 4 月 22 日,遼寧省友好經貿代表團抵達日本京都府和神奈川縣訪問。
  • 新冠疫情與世界格局|疫情加速世界後霸權時代到來
    這次新冠疫情表明,國家治理水平不僅影響到經濟發展的成果,關係到發展是否可持續,更關係到發展主體——人民——的健康與生命。一場大規模或超大規模的自然災害、公共衛生危機會導致生命和財產的巨大損失,使社會和國家的運行處於非正常狀態。新冠疫情給我們帶來的重要啟示,就是既要重發展也要重治理,甚至要更加重視治理。
  • 新冠疫情與世界格局|國際格局不會變成「冷戰」翻版
    可以觀察到的是疫情正「讓歷史加速」,一些已有的趨勢會提前成型,可以預見到的是這種加速也會催生出新的思想和行動來「改寫歷史」。在疫情衝擊形成的歷史湍流中,會有更多的觀念衝撞和行為牴牾;在疫情起伏導致的世界失衡下,會有更多的風雲際會和折衝樽俎。是回到「更糟糕的昨天」還是走向一個「不會更糟的明天」,取決於我們現在如何看待和對待這個世界。
  • 全球化:趨勢永不死,只是在變形
    70年之後的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產生了較大衝擊,隨之對全球化、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造成連鎖衝擊。如果以歷史視角和疫情衝擊視角來觀察全球化進程,可以總結為「趨勢永不死,只是在變形」。經濟全球化是大勢所趨,但會出現階段性回潮18世紀以來,全球化是世界經濟發展最波瀾壯闊的大趨勢。
  • 日本電產董事長:未來電動汽車價格會降到目前的五分之一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儲能網訊:全球汽車電動化進程進一步提速,車載電機行業龍頭企業日本電產公司董事長永守重信近期在公開場合表示,到2030年電動汽車價格將降至現在的五分之一。這一判斷引起了廣泛關注。
  • 新冠疫情持續增長,東京奧運會會不會繼續延期?
    本年原本是奧運年,不外因為新冠疫情的原因,2020東京奧運會被延期的來歲舉辦。不外部分國度的新冠疫情仍然在持續增長,乃至增長速度越來越快。如果疫情不行得到控制,來歲的東京奧運會會不會繼續延期呢?依照目前的狀況來看,新冠疫情的完全控制或許需要比及
  • 布蘭科·米拉諾維奇:經濟全球化使人類變得更平等
    【文/布蘭科·米拉諾維奇 譯/觀察者網 由冠群】 反對經濟全球化的人常常會說,近幾十年來,經濟全球化加劇了國家內部的不平等。例如,自1980年以來,美國人的工資一直沒有太大變化,而在總收入中,最富有美國人所佔的份額卻越來越大。但全球化也產生了另一個重要影響:它在總體上減少了全球的不平等。近幾十年來,數億人擺脫了貧困。
  • 「去全球化」趨勢擔憂下,我們應該怎麼做?
    ,人們對所謂「去全球化」趨勢的擔憂也日益浮出水面。而對於許多發展中國家的農民來說,全球化則對他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形成了巨大衝擊。對這種過度全球化的不滿情緒一直都是存在的。在新冠疫情暴發之前,世界就已經顯現了「去全球化」的趨勢——川普的當選和他的「美國優先」政策就是典型的例子。
  • 日本電產甲斐照幸:全球35%市佔有率的實現要靠低成本和六合一
    它更像是電驅動領域裡的「網際網路公司」。日本電產業務構成從手機、電腦小電機業務複製過來的經驗,還有低成本低價格。甲斐照幸表示:「我們不像其他日本品牌逃避價格競爭。為了爭取市場份額,我們制定了低價格低成本的模式。
  • 新冠病毒在日本變異是否應該擔心?
    6月初日本全國解除緊急事態後,感染又開始迅速增加,呈現第二波疫情趨勢,目前仍繼續擴大。新華社記者 杜瀟逸攝 國際戰「疫」行動 日本國立感染症研究所最新研究發現,日本3月的疫情主要是由歐洲相關基因序列的新冠病毒導致,但這波疫情已在5月下旬暫時平息。6月中旬起,以東京為中心點,出現了大量具有新型基因序列的變異病毒,而且迅速向日本各地擴散。6月以後染病的患者,大多感染的是這種變異後的新冠病毒。
  • 【變革·破局】日本電產甲斐照幸:全球35%市佔有率的實現要靠低...
    日本電產自2019年5月起為吉利研發E-Axle,包括車輛適配在內,僅用了一年時間就開始量產。」甲斐照幸認為這就是日本電產脫穎而出的關鍵之一。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很感謝中國的手機公司。它們的優勢就是開發周期很快,中國手機公司可以做到每年迭代兩次三次。」  由此,日本電產建立起日本企業裡很難見到的產品迭代速度。它更像是電驅動領域裡的「網際網路公司」。
  • 「疫情重襲下的全球化新挑戰和新機遇」——北京論壇(2020)在北京...
    越來越豐碩的學術成果、越來越廣泛的國際影響、越來越深刻的思考研討,使論壇成為各領域翹楚雲集的高端國際平臺。他表示,建設一個和諧的世界、探尋文明的共同進步和可持續發展需要全人類的不懈努力,本屆論壇聚焦疫情重襲下的全球化新挑戰與新機遇,探討並尋求如何應對世界急劇變化帶來的不確定性風險,以期為各國的改革發展、社會的和諧進步、人類的共同繁榮貢獻智慧和力量。
  • 「央行的帽子裡變不出疫苗」——「新冠」疫情下的全球金融市場
    撇開這種回頭看的歷史經驗,如果再作一個往前看的未來展望的話,在分析這次「新冠」疫情對金融市場將會造成什麼影響時,前期市場上的樂觀共識大多建立在以下幾個假設之上——首先,此次疫情將基本上局限在中國,不會發生全球大流行;第二,疫情將在2、3月間達到峰值和拐點,隨後得到很好的控制,因而對中國和世界經濟的損害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