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2月23日6時訊(特約通訊員 趙武強)近日,在重慶市銅梁區西郊綠道河東村鄉村會客廳,村民趙光學和兩位同社的村民從自行車驛站取下自行車,沿著綠道騎行健身。
「現在村裡建起了自行車驛站,我們騎車既鍛鍊了身體,又觀賞沿途了風景,心情好得不擺了。」趙光學說。
近年來,銅梁區在推進全民健身運動工作中,加大了城鄉健身角的建設,通過區鎮村共同投資,因地制宜在街道社區、村級黨群服務中心、農民新村、鎮街廣場公園、敬老院建起300多個被群眾稱為微型健身場的健身角,方便群眾就近鍛鍊身體。
蒲呂街道青山村地處海拔700多米的毓青山上。在村黨群服務中心院壩一側,安有七八套健身器材,村民們各自選擇適合自己的設施開展鍛鍊。
「我們青山村隔山下的場鎮遠。過去要鍛鍊身體沒有地方,現在政府幫我們村修起了活動場地,安上了健身器材,方便了我們在家門口鍛鍊。」50來歲的劉興蓉高興地說。
「從去年以來,銅梁又啟動了67個社區健身角建設,目前已建成46個。」區體育局體育科負責人楊勇介紹說,健身角雖然面積只有幾十上百平方米,但非常適用,特別受到老年人歡迎。
在銅梁南城街道絲綢街一片健身場地裡,除安置有雙人蹬力器、3人轉腰器、健騎機、雙人鐘擺器、腰背按摩器、仰臥起坐板、伸腰伸背架、彈振壓腿器、單雙槓、上肢牽引器等體育設施外,還安置了條凳、坐椅、路燈、垃圾箱桶。
「這個地方過去是一個空地壩,政府把它利用了起來,還安排了人專門打掃衛生。
我家就住在老絲廠宿舍,幾個老姐妹天晴的時候每天都要來這裡活動活動身體,擺擺龍門陣,不僅強健了身體,親熱得像一家人」劉淑珍婆婆說。
筆者看到,在不少的健身角裡,還製做了圖文並茂的衛生健康知識專欄,指導群眾科學健身。
在巴川街道東方社區半邊街一個面積30多平方米的健身角裡,也有10多位居民在此健身。居民馬朝兵說,這片地過去是小吃攤區。街道和社區把它規劃成了健身角。我們上了年紀的人腿腳不方便,到體育場館比較遠,現在家門口有了鍛鍊的地方,居民歡迎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