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請到 陪你跑 官網
健身或減肥人士多半都聽到過「肌肉比脂肪要重」這樣的話,但根據科學的說法,1kg肌肉與1kg脂肪二者是一樣重的,區別在於二者的密度不同,所以才會有體重相同的人,因為體脂率不同而擁有不同的外形,就好比1kg的棉花比1kg的鐵看起來要多許多。
體型差異的關鍵
很多人會通過智能體重秤等設備提供的數字來了解自己的身體肌肉與脂肪比例,但這種生物電阻抗的測試方法並不準確,無法精確地顯示出健康方面所面臨的風險。
肌肉與脂肪的功能不同,脂肪可有助於身體產生熱量,避免體溫過低;肌肉可以促進新陳代謝的提升,肌肉比例越高的人,身體的基礎代謝率就會越高。
參考閱讀
教你一次性搞懂體脂率、BMI等身體指數
一項於2016年所發表的研究發現,體重指數(BMI)較高、體脂率過高的人總死亡率也較高。這是因為過多的體脂肪會增加患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機會。即使體重輕,但脂肪比例高的人,患上述慢性病的風險也會較高。有些人外表看起來並不胖的,體重也不超標,但因為不愛運動,身體肌肉偏少,體脂率偏高,成為並不健康的「泡芙人」。
參考閱讀:
你是那種「泡芙人」嗎?
但是,這並不表示我們必須擁有或增加過多的肌肉。雖然擁有肌肉不會讓身體不健康,但一般人只要擁有適量正常的肌肉比例與體脂率,就可以讓身體保持健康狀態。
根據美國範德堡大學與美國運動指南所提出的建議,體脂率必須要基於性別與年齡來作區分:
另外,根據運動員或一般人的平均值來分類如下:
通常,要準確測試體脂率有點兒複雜,所以不少運動中心或醫院會提供使用生物電阻抗(BIA)來檢測體脂率,但這些測量器材有可能會因為外部的因素,例如睡眠不足或是身體含水量多寡,影響測量的數據結果。
另外,身體肌肉量與體重指數(BMI)無關,因為BMI是通過身高與體重來進行計算的,而不是根據我們身體的組成比例。研究顯示,BMI不能直接測量身體脂肪,但BMI與身體脂肪更直接測量值適度相關。此外,BMI與各種代謝和疾病結局也密切相關,因此,可以將此數據當作一種參考。
——參考資料:draxe、t-nation
你的好身材藏在日復一日的自律中
來陪你跑小店
購買任意商品 贈送跑步課程
課程介紹 | 來陪你跑小店,購物就送課程
1、《跑步傷痛不求人》
2、《運動手錶使用教程》
3、《愛上跑步五堂課》
4、《簡愛跑步12周》
更多請到陪你跑 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