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論壇,讓顏寧×四對科學伉儷共同集結?

2020-12-22 未來論壇FutureForum

這不應該是女性的問題,

而是兩性的問題。

(語出顏寧在2019年女科學家論壇的發言)

到了要小孩的年紀,但現在處於讀博的關鍵階段,我該如何權衡?

- 出身農村的大學生,想從事科研工作,但父母總勸我早點嫁人,相夫教子,我該怎麼辦?

- 為什麼在高精尖領域很少看到女性科學家的身影?

……

不論在家庭、學校還是職場中,女性所面臨的困境焦慮無處不在,其根源則是男女兩性、是整個社會共同織造的系統性問題。要破除這些困境,不僅需要女性的覺醒和努力,也需要男性的支持,和整個社會的關注。

北京時間12月27日 14:00-17:00,未來論壇將聯合女科學家論壇,在2020未來科學大獎周期間推出《女科學家去哪兒了-科學伉儷專場》活動。女科學家論壇(Women in science forum)由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終身講席教授、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顏寧教授發起,至今已連續舉辦六屆。論壇邀請STEM領域(科學、技術、工程、數學)女性工作者,採用自由對話形式,圍繞求學、就業、事業發展等話題分享科研經歷與人生故事。

與往屆不同,2020年《女科學家去哪兒了-科學伉儷專場》將首次引入男性嘉賓。屆時,顏寧教授將攜手董欣年×王小凡宋丹丹×翟季冬閆湞×吳建平李文斐×張哲四對科研伉儷,圍繞雙體問題(Two-body problem)展開分享交流,談談他們在事業進程中的喜怒哀樂,展現男女科學家的境遇和互動,提供多元視角來觀照科研女性,以鼓勵和啟迪年輕的科研工作者,尤其是女性科研人員。

科研couple如何平衡事業和家庭?

12月27日 14:00-17:00

「女科學家去哪兒了-科學伉儷專場」

邀請你觀看直播

2020未來科學大獎周專題頁:

http://www.futureprize.org/cn/prize-week/index.html?prizeWeekId=3

相關焦點

  • ——顏寧研究團隊成功背後的故事
    而在這場歷經百年的科研比拼中,創造奇蹟的,是一支主幹力量完全「本土化」的年輕團隊——70後的導師顏寧,80後的博士後鄧東,90後的博士二年級學生徐超、吳建平,以及四年級本科生孫鵬程。做科研,就要有股「死磕」精神  2014年1月17日,顏寧和她的每一個團隊成員都沒想到,成功的歡欣來得如此之快。
  • 屠呦呦和顏寧為何不能當選中科院院士?
    有人認為,在2015年屠呦呦代表中國的科研者團隊拿到中國本土第一個諾獎時,屠呦呦這個名字就已經作為中國最傑出的科學家名揚海外,中國科學院院士的榮譽比起世界級的諾獎來說,幾乎是小巫見大巫,因此,中國科學院院士的頭銜雖然至高無上,但是屠呦呦已經不需要了,院士頭銜對於屠呦呦來說僅僅是錦上添花,並不能證明什麼。
  • 落選中國院士的顏寧兩年後當選美國外籍院士,是實力還是運氣?
    此後,她的科研成果更令人矚目——2009年以來,她以通訊作者身份在國際最有影響力的頂級學術期刊《自然》、《科學》、《細胞》上發表了數十篇論文,其中兩篇被《科學》「年度十大進展」引用。二、2019年遺憾落選中國院士關於顏寧教授的落選,產生的爭議似乎要遠遠大於屠呦呦先生。因為顏寧並不是沒有參與中國科學院院士的評選,只是非常遺憾地落榜了。2019年一則「顏寧落選中科院院士負氣出走清華」的新聞消息刷遍了學術界的論壇,當然這樣譁眾取寵的新聞多半是存在誤導性的,但是仍然有很多人為顏寧教授感到不平。
  • 高考作文素材(人物篇16):顏寧
    顏寧(1)顏寧簡介顏寧,1977年出生於山東。她先在清華大學攻讀生物系,後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攻讀博士學位,從事細胞凋亡研究。2005年獲得了由《科學》雜誌評選的「青年科學家獎(北美地區)」。2007年博士後畢業,年僅三十歲的顏寧直接受聘清華大學醫學院,成為當時清華最年輕的教授和博士生導師。在清華大學的10年間,顏寧層帶領科研團隊在《自然》《科學》《細胞》三大國際期刊上發表科研論文19篇。2016年,顏寧被《自然》評為十位「中國科學之星」之一。
  • 清華最年輕女博導顏寧,攻克了50年不解難題後,卻遠走美國
    2019年4月30日,42歲的顏寧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而當時她正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任職擔任生物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曾幾何時顏寧是中國清華大學最最年輕博士生導師,但之後顏寧卻不知道什麼原因遠走美國。
  • 中國美女天才顏寧:畢業於美國名校,30歲成清華教授,至今未婚
    又是什麼原因讓她至今仍獨身一人呢?天才少女1977年,顏寧出生在中國章丘。6歲的時候,顏寧隨著父母搬遷到了首都北京,顏寧從小的時候就對文科知識非常的感興趣,夢想著考上北京大學中文系,並且文科成績非常突出。但是,顏寧的老師卻認為優秀的學生都應該選擇數理化,所以在分文理科的時候,將顏寧拉到了理科班。
  • 赴美時,顏寧對生物醫學領域的貢獻有多大?
    2017年5月7日,顏寧受普林斯頓邀請,離開清華大學赴美任教。引起人們的猜測。2019年4月30日,兩年前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的顏寧,是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終身教授、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消息一出,一石激起千層浪。外界開始質疑,顏寧選擇離開中國是否有其他未知的原因。
  • 大名鼎鼎清華女科學家顏寧:13年前自告奮勇回國,現又為何歸美?
    顏寧是我國著名的女科學家,在那個女性科學家寥寥無幾的年代,顏寧無疑為中國絕大多數女性做出了很好的成績,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告訴我們,女人在科學界同樣能大展身手,女人的理性思維不輸於任何男人,女人也能報效祖國,為祖國的科學力量添磚加瓦。
  • 碩果纍纍,頗有盛譽的清華大學女神教授顏寧,為何會去美國大學
    我從來不相信什麼懶洋洋的自由,我嚮往的,是通過勤奮和努力實現的更廣闊的人生,那樣的自由才是珍貴的、有價值的。危險性一萬小時定律,我從來不相信天上掉餡餅的靈感和坐等的成就,做一個自由又自律的人,靠勢必實現的決心認真的活著。 ——山本耀司我們出生的國家,從來不缺乏人才。
  • 被譽為「天才女教授」的顏寧,回應了「棄國歸美」的真正原因!
    77年出生的顏寧,在小的時候,也和普通的同齡人一樣貪玩。可是誰又能想到這個貪玩的小女孩,會在日後變成一位最年輕的科學家。1996年,19歲的顏寧以優異的成績被清華大學錄取,而從小就對生物學感興趣的顏寧,自然選擇了與生物科技有關的專業。
  • 離開清華的一流科學家:獲得科研自由的顏寧,能獲得諾貝爾獎嗎?
    截圖看到網上談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兼職教授顏寧的網文,有些想法想說說。顏寧博士後出站後於2007年任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37歲率團隊攻克困擾結構生物學界半世紀的科學難題。顏寧曾在其微博裡提到,30歲那年入職清華正教授時年薪為10萬元,從來沒考慮過柴米油鹽的問題,之後也沒有被這些問題困擾過。有人覺得,那時教師的工資普遍不高,顏寧能拿到10萬不算低。而有人覺得,按照科研貢獻看這個年薪低了。
  • 顏寧:我不結婚,我也不欠誰一個解釋
    當問到有關這方面的事時,顏寧教授直言:「我不結婚,也不欠誰一個解釋」,其實這應該是每個人對自己人生的態度。顏寧教授從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起步,1996年進入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學習,2000年順利取得學士學位。她並沒有在大學畢業後立即投入工作,而是選擇繼續深造,繼續攻讀專業學位。
  • 她是清華最年輕教授顏寧,為國爭光落選,如今為何成了美國院士?
    有人認為顏寧是因多次落選心有怨念,也有人認為她是背叛了培養自己的祖國。在解釋問題之前,我們應該先簡單了解一下顏寧的歷史故事。她出生1977年,很早以前就表現出了學霸的特質。1996年,她以極其優異的成績考入了清華大學,後來她去了美國的普林斯頓大學深造。
  • 一個月前,棄清華遠赴美國的天才女教授顏寧,為美國「再立新功」
    提及她到普林斯頓求學的經歷,施一公教授或許最有發言權,正是他面試了顏寧,並錄取顏寧,令她成為普林斯頓的一員。那是2000年,顏寧大四,在當時,如果我們要去外國求學,需要走一個複雜的申請流程。這使得顏寧非常苦惱,她不想浪費時間,只想把時間都花在科研上。
  • 放過顏寧吧,她不欠誰一個解釋
    顏寧闢謠「負氣出走」:無稽之談5月9日,顏寧在微博闢謠,「我去不去普林斯頓關基金委什麼事?」顏寧寫道:「被無數人問這文章是否屬實,還屬實呢,明明就是莫名其妙,無稽之談。」   自2007年回清華獨立領導實驗室以來,顏寧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其中以通訊作者在《自然》、《科學》、《細胞》三大頂級學術期刊發表原創論文14篇,研究成果於2009年和2012年兩次入選《科學》雜誌評選的「年度十大進展」。速度之快、水平之高,令國內外同行刮目相看。
  • 普林斯頓大學教授顏寧:如今實驗室最多只能有3人
    顏寧近日,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普林斯頓大學教授、結構生物學家顏寧做客《理解未來》在線科學講座。她主持了由多個領域權威專家在一起討論的關於「病毒與人類健康專題科普」的講座。講座中,顏寧表示,普林斯頓大學3月23日全校關閉,只有一些特別關鍵的與疫情相關的研究或者學校最基本的維護人員才可以工作。6月18日,學校終於迎來了返校日。
  • 清華教授顏寧中國院士落選,出走美國2年就當選院士,原因為何?
    在現在的社會上,如果要說什麼是最重要的,那就是人才了,任何發展都需要科學科技的支撐,所以科學方面的人才就成為國家發展最重要的一環。在改革開放後,很多的優秀人才在國外學成後,回國報效祖國。父母在顏寧六歲的時候帶著她前往北京發展,北漂的生活很不容易,只能住在破舊的樓房裡。雖然條件很艱苦,顏寧卻更加的努力了,在小學的時候就對生物產生了很多的興趣。高考之後她靠著優異的成績考上了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用四年的時間就獲得了學士學位。畢業之後被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錄取,畢業之後獲取博士學位。2005年-2007年,顏寧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從事博士後研究。
  • 清華年輕女教授顏寧:37歲攻克世界難題,出走美國引來罵聲一片
    讀書確實有用,我們發出這些疑問的時候,往往是處在人生的迷茫階段,不知道自己的未來該去往何處,確實現在很多年輕人都非常的迷茫,要麼是自己的專業不喜歡,要麼是自己的工作不喜歡,要麼是不知道自己奮鬥的目標是什麼?
  • 顏寧身為清華天才女教授,她為什麼選擇為美國科技界做貢獻?
    比如李連杰,不論是為了利益,名分還是其他什麼也好,這都只是他們的選擇,然而現在時代卻不同往日,隨著中國的不斷強大富強,曾經要衝出國門的人,甚至是外國人都想要來到中國尋求發展。當然,還有一些被迫居於國外,卻想盡辦法歷經千辛萬苦回國,一心想要為國效力的偉人。除了耳熟能詳的鄧稼先。
  • 美國外籍院士顏寧榮獲2020年佛羅倫斯·薩賓傑出研究獎
    在2019年,由於顏寧在生物學方面傑出的技術成果,顏寧又成功入選美國科學院最新公布的外籍院士中唯一的中國人。而如今,身處在美國任教的顏寧怎麼樣了?在今年8月,女科學家組織GWIS公布了2020年度的榮譽會員獎,將其中的佛羅倫斯·薩賓傑出研究獎授予生物學家、普林斯頓大學雪莉·蒂爾曼終身講席教授顏寧,以表彰她在科研領域的傑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