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小編想給大家看一張圖。
光看上面那兩個球,你覺得過線了嗎?
你也許傻傻分不清楚,裁判在比賽中也會這樣。不過沒有關係,人眼看不清的東西,」鷹眼"能看得清清楚楚。
2006年的邁阿密網球公開賽,鷹眼技術首次引入,以幫助裁判員更加公正、精準地判罰。那是「鷹眼」第一次進入正式比賽,距今為止已有十年。
「鷹眼」也被稱為即時回放系統。這個系統由8個或者10個高速攝像頭、四臺電腦和大屏幕組成。整個回放經歷如下幾個過程:測量→捕捉→計算→模擬成像。換言之,就是通過多個攝像頭從不同角度捕捉球在空中行進的軌跡,電腦計算生成三維圖像,還原路線、即時回放的過程。
球類運動中,由於球在空中運動的速度極快,而人的視線和精力都有局限性,球員和裁判時常會對落點位置產生爭議。而「鷹眼」的出現,讓人類掌握了最優說服力的輔助工具--克服人眼視線的盲區和觀察的極限,幫助裁判做出公允的判斷。
與板球裁判相愛相殺
儘管「鷹眼」第一次走進正式比賽是在網球場,但「鷹眼」在最初發明的時候是想用在板球比賽中。因為「鷹眼」之父是個不折不扣的板球愛好者。保羅·霍金斯是英國杜倫大學的人工智慧博士,(咳咳,沒錯就是人工智慧)也是校板球隊的隊員。畢業後,創業者保羅發現了球類運動中裁判判罰的痛點--落點爭議。決心在該領域有所作為,「鷹眼」系統應運而生,而「鷹眼」最初的研發,瞄準的就是板球這項運動!2001年,第一隻「鷹眼」出現在板球比賽中……
既然球都會飛、會上天。那麼網球、足球、羽毛球、排球比賽不都可以用上這隻「眼」嗎。是的,人們是這樣想的,也是這麼做的。隨著「鷹眼」系統的不斷改進和完善,各項運動協會也把引進鷹眼納入議程。自「鷹眼」進入網球比賽後,籃球、排球、足球、羽毛球甚至體操、擊劍都紛紛引進「鷹眼」。其他諸如桌球這樣的小球項目,也在呼籲引入「鷹眼」。
門線冤案,「鷹眼」得進綠茵場
值得一提的是,「鷹眼」最為運動高科技的代表,在進入足球場前也經歷了一番波折。起初,前任FIFA主席布拉特與歐足聯的普拉蒂尼都曾是鷹眼技術的反對者。領導者和一些觀眾認為過多的引進高科技會扼殺足球比賽的真正意義,畢竟競技本身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爭議,而無休止地計較只會讓快節奏的比賽變得拖沓無力。
2010年南非世界盃過後,布拉特對「鷹眼」的態度有了180°的轉變,因為蘭帕德,因為世界盃上上演的「門線冤案」。
門線冤案-三獅軍團慘敗德國戰車
很多人一輩子都忘不了那場比賽,德國隊4-1橫掃英格蘭。比賽中蘭帕德打入一球,被諾伊爾接住,回放顯示球已過門線,裁判卻沒有算其進球得分。這場比賽在後來的很多年間都是球迷談資,人們在惋惜的同時更多在爭議高科技輔助工具的引入。也是在這之後,FIFA對待「鷹眼」的態度轉變,2012年7月,國際足聯正式宣布將在足球比賽中引入門線技術(「鷹眼」),這是足球比賽中第一次允許使用技術手段來幫助裁判進行判決。
儘管「鷹眼」在多項運動中得到運用,但我們還是在網球運動中最經常見到它。除了部分能清楚看清落點的紅土場地,多數有條件的網球賽事還是引入了「鷹眼」,儘管它價值不菲。「這玩意兒簡直就是糟蹋錢!」 費德勒如此評價價值數百萬、維護費用高達數萬美元的鷹眼系統。
費德勒是「鷹眼」技術的反對者之一
挑戰「鷹眼」-就想問你服不服
「鷹眼」的引用革新了網球比賽規則,一種新的質疑形式由此誕生--「挑戰鷹眼」!
比賽中,球員如果對司線的判罰存在質疑,認為球的落點在界內或界外,可以立即申請使用「鷹眼」技術進行裁決,又稱「挑戰鷹眼」。挑戰鷹眼時球員需向裁判聲明「challenge」,並且舉手示意。
鄭潔:challenge!
舍夫多娃:姐不服!challenge!
姐也不服!
挑戰「鷹眼」申請提出後,回放鏡頭會出現在現場大屏幕和轉播畫面中,所有觀看比賽的人都可以看清球的落點。雙方球員在每盤比賽中均有挑戰鷹眼的機會,當鷹眼挑戰失敗次數達到三次時,則不再享有挑戰的機會。當然,如果球員每次都挑戰成功,那麼他可以一直繼續挑戰下去。
在挑戰「鷹眼」的排行榜中,戈芬以44%的成功率獨佔鰲頭。這意味著過去十年中,比利時人至少100次公開質疑司線,請求回放,並且推翻原判罰,挑戰成功。小德則以35%的成功率位居第六。
羽壇一哥,挑戰鷹眼失敗
除了網球,其他運動在引進「鷹眼」後,也有鷹眼挑戰。
2015年的羽毛球世錦賽中,中國選手林丹在男單首輪比賽中曾挑戰鷹眼失敗。理由是:挑戰鷹眼必須要舉左手示意,而超級丹舉的是右手。因而被判挑戰無效……囧
超級丹:怪我咯……
2013年,排聯也決定在世錦賽中引進「鷹眼」。和網球類似,每隊在每局有兩次挑戰失敗的機會,只有各隊隊長可以提出挑戰。不同的是,只有第二裁判與技術臺才能看回放,運動員和教練員看不到錄像回放,賽場大屏幕也不會播放回放。面對這新奇的高科技,教練員郎平說:「好玩!但是不要瞎挑戰!」
鷹眼技術的出現無疑促進了比賽公平,只是在未來的日子裡技術人員和場館方面都需要為完善「鷹眼」系統而做出持續的努力。儘管現在的「鷹眼」在響應速度和準確率上已經實現了高精度,但是這隻眼睛也和運動員一樣不斷的嘗試逼近極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