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鷹眼」轉眼十年,除了網球還盯上了誰

2021-02-28 阿里體育

首先,小編想給大家看一張圖。


光看上面那兩個球,你覺得過線了嗎?

你也許傻傻分不清楚,裁判在比賽中也會這樣。不過沒有關係,人眼看不清的東西,」鷹眼"能看得清清楚楚。


2006年的邁阿密網球公開賽,鷹眼技術首次引入,以幫助裁判員更加公正、精準地判罰。那是「鷹眼」第一次進入正式比賽,距今為止已有十年。

「鷹眼」也被稱為即時回放系統。這個系統由8個或者10個高速攝像頭、四臺電腦和大屏幕組成。整個回放經歷如下幾個過程:測量→捕捉→計算→模擬成像。換言之,就是通過多個攝像頭從不同角度捕捉球在空中行進的軌跡,電腦計算生成三維圖像,還原路線、即時回放的過程。


球類運動中,由於球在空中運動的速度極快,而人的視線和精力都有局限性,球員和裁判時常會對落點位置產生爭議。而「鷹眼」的出現,讓人類掌握了最優說服力的輔助工具--克服人眼視線的盲區和觀察的極限,幫助裁判做出公允的判斷。

與板球裁判相愛相殺

儘管「鷹眼」第一次走進正式比賽是在網球場,但「鷹眼」在最初發明的時候是想用在板球比賽中。因為「鷹眼」之父是個不折不扣的板球愛好者。保羅·霍金斯是英國杜倫大學的人工智慧博士,(咳咳,沒錯就是人工智慧)也是校板球隊的隊員。畢業後,創業者保羅發現了球類運動中裁判判罰的痛點--落點爭議。決心在該領域有所作為,「鷹眼」系統應運而生,而「鷹眼」最初的研發,瞄準的就是板球這項運動!2001年,第一隻「鷹眼」出現在板球比賽中……


既然球都會飛、會上天。那麼網球、足球、羽毛球、排球比賽不都可以用上這隻「眼」嗎。是的,人們是這樣想的,也是這麼做的。隨著「鷹眼」系統的不斷改進和完善,各項運動協會也把引進鷹眼納入議程。自「鷹眼」進入網球比賽後,籃球、排球、足球、羽毛球甚至體操、擊劍都紛紛引進「鷹眼」。其他諸如桌球這樣的小球項目,也在呼籲引入「鷹眼」。

門線冤案,「鷹眼」得進綠茵場

值得一提的是,「鷹眼」最為運動高科技的代表,在進入足球場前也經歷了一番波折。起初,前任FIFA主席布拉特與歐足聯的普拉蒂尼都曾是鷹眼技術的反對者。領導者和一些觀眾認為過多的引進高科技會扼殺足球比賽的真正意義,畢竟競技本身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爭議,而無休止地計較只會讓快節奏的比賽變得拖沓無力。

2010年南非世界盃過後,布拉特對「鷹眼」的態度有了180°的轉變,因為蘭帕德,因為世界盃上上演的「門線冤案」。


門線冤案-三獅軍團慘敗德國戰車

很多人一輩子都忘不了那場比賽,德國隊4-1橫掃英格蘭。比賽中蘭帕德打入一球,被諾伊爾接住,回放顯示球已過門線,裁判卻沒有算其進球得分。這場比賽在後來的很多年間都是球迷談資,人們在惋惜的同時更多在爭議高科技輔助工具的引入。也是在這之後,FIFA對待「鷹眼」的態度轉變,2012年7月,國際足聯正式宣布將在足球比賽中引入門線技術(「鷹眼」),這是足球比賽中第一次允許使用技術手段來幫助裁判進行判決。

儘管「鷹眼」在多項運動中得到運用,但我們還是在網球運動中最經常見到它。除了部分能清楚看清落點的紅土場地,多數有條件的網球賽事還是引入了「鷹眼」,儘管它價值不菲。「這玩意兒簡直就是糟蹋錢!」 費德勒如此評價價值數百萬、維護費用高達數萬美元的鷹眼系統。


費德勒是「鷹眼」技術的反對者之一

挑戰「鷹眼」-就想問你服不服

「鷹眼」的引用革新了網球比賽規則,一種新的質疑形式由此誕生--「挑戰鷹眼」!

比賽中,球員如果對司線的判罰存在質疑,認為球的落點在界內或界外,可以立即申請使用「鷹眼」技術進行裁決,又稱「挑戰鷹眼」。挑戰鷹眼時球員需向裁判聲明「challenge」,並且舉手示意。


鄭潔:challenge!


舍夫多娃:姐不服!challenge!


姐也不服!

挑戰「鷹眼」申請提出後,回放鏡頭會出現在現場大屏幕和轉播畫面中,所有觀看比賽的人都可以看清球的落點。雙方球員在每盤比賽中均有挑戰鷹眼的機會,當鷹眼挑戰失敗次數達到三次時,則不再享有挑戰的機會。當然,如果球員每次都挑戰成功,那麼他可以一直繼續挑戰下去。

在挑戰「鷹眼」的排行榜中,戈芬以44%的成功率獨佔鰲頭。這意味著過去十年中,比利時人至少100次公開質疑司線,請求回放,並且推翻原判罰,挑戰成功。小德則以35%的成功率位居第六。


羽壇一哥,挑戰鷹眼失敗


除了網球,其他運動在引進「鷹眼」後,也有鷹眼挑戰。

2015年的羽毛球世錦賽中,中國選手林丹在男單首輪比賽中曾挑戰鷹眼失敗。理由是:挑戰鷹眼必須要舉左手示意,而超級丹舉的是右手。因而被判挑戰無效……囧


超級丹:怪我咯……

2013年,排聯也決定在世錦賽中引進「鷹眼」。和網球類似,每隊在每局有兩次挑戰失敗的機會,只有各隊隊長可以提出挑戰。不同的是,只有第二裁判與技術臺才能看回放,運動員和教練員看不到錄像回放,賽場大屏幕也不會播放回放。面對這新奇的高科技,教練員郎平說:「好玩!但是不要瞎挑戰!」

鷹眼技術的出現無疑促進了比賽公平,只是在未來的日子裡技術人員和場館方面都需要為完善「鷹眼」系統而做出持續的努力。儘管現在的「鷹眼」在響應速度和準確率上已經實現了高精度,但是這隻眼睛也和運動員一樣不斷的嘗試逼近極限……

相關焦點

  • 你還在挑戰鷹眼嗎?網球基礎英語介紹(一)
    中央電視臺高網節目曾經請某位著名的網球教練現場評球,在球員Challenge時,這位老兄多次把它叫做「挑戰鷹眼」,這其實是一種錯誤的說法
  • 數據 鷹眼挑戰表現大揭秘
    誰最喜歡挑戰鷹眼?誰成功率最高?男球員厲害還是女球員厲害?……這些關於鷹眼挑戰的有趣小數據,你都知道嗎?
  • 鷹眼是如何工作的?職業網球球員提出的挑戰中,居然只有46%是正確的!
    最初運用於電視轉播、板球之類的體育賽事,現在多為網球比賽使用。邁阿密納斯達克100公開賽是首次正式使用該系統的網球巡迴賽,2006年美國公開賽是第一個採用該系統的大滿貫賽事,其次是2007年澳大利亞公開賽。但現在鷹眼已在網球多項賽事中被廣泛使用,所以關於鷹眼你還應該知道下面這些!鷹眼系統一般由8個或者10個高速攝像頭、四臺電腦和大屏幕組成。
  • 桌球鷹眼「誕生記」,精度可達網球50倍
    比賽進行到第三局10:9時,林高遠因發球回拋被判犯規,兩人挑戰視頻回放失敗,比分被追到10平,但最終獲勝。這是國際乒聯歷史上首次啟用視頻回放。 「首先桌球比網球小,攝影器材的精度就要提高,目前桌球鷹眼的精度能達到網球鷹眼的50倍。其次桌球場地架設攝影機器的地方很遠,不像斯諾克場地,我們可以直接把攝像頭架在燈箱上,距離只有幾米,拍攝十分清楚。桌球鷹眼需要根據桌球場地的特殊性在遠處架器材,而且比賽時間從早到晚不間斷,這樣對攝影器材的精度和穩定性要求就比其他運動更高,基礎器材的成本也比其他項目鷹眼更高。
  • 網球比賽中的鷹眼技術
    現在的網球比賽中如果出現爭議判罰,球員通常會選擇鷹眼技術來確定網球是否落在界內,如此一來不僅可以減少爭議,還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比賽的公正性。
  • 網球比賽鷹眼回放過程仿真
    無數的奇蹟與巧合全都匯聚到這一場比賽之中,這場神仙打架讓男單決賽時隔十年再現長盤決勝,甚至還戰至12-12觸發溫網新規(溫網為避免比賽時間過長,今年起規定長盤12平後搶七,不再繼續),最終德約科維奇在決勝盤挽救兩個賽點的情況下,以7-6(5)/1-6/7-6(4)/4-6/13-12(3)險勝費德勒,衛冕成功奪,五度加冕溫網桂冠。
  • 網球科普|鷹眼:讓我康康你是怎麼回事?
    由於網球在空中運行速度很快,因此在落地後,經常會有選手對其落在線內還是線外產生爭議。而「鷹眼」技術是對裁判判罰精確性的得力輔助工具,通過它可以有效地杜絕一些爭議的產生。今天,熊貓就和大家聊一聊「鷹眼」。在動物界中,鷹的眼睛是出名的好,能看到36公裡外的物體,視力是人類的六倍,可以在幾千米的高空,在高速飛行的過程中,準確無誤地辨別地上的動物。
  • 「鷹眼挑戰」排球場上的「隱形裁判」,科技用到賽場上的重要表現
    挑戰這項技術我們以往看到比較多的就是在網球比賽中,因為網球的球速確實是快,然後球也比較小,如果沒有鷹眼慢放真不能確認球是不是在界內,所以鷹眼在網球這項運動中運用是最成熟的,同時也是最好的。郎導的挑戰也是屢試不爽,而且每個挑戰基本上都能有確定的目的,郎導只要出手基本上就知道有沒有,即使沒有下一秒中國女排也能緩緩節奏。
  • 漲姿勢:網球鷹眼系統工作原理與功能最全面系統介紹
    /Ms. ABC is challenging the call on EDF line, the ball was called IN/OUT. (ABC先生/女士挑戰EDF線的呼報,此球被喊界內/出界)。之後現場觀眾就開始自覺地集體鼓掌,有些賽事還會在大屏幕上顯示動畫並且配合音效,氣氛那叫一個熱烈。而無論這球是界內還是界外,挑戰成功與否,觀眾都要好好喧囂一番。
  • 鷹眼挑戰要取消嗎?
    由費德勒和納達爾上演了一場五盤大戰,最終由當時已經35歲的費德勒拿下冠軍,而這場比賽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除了是兩大天王睽違已久的決賽對決,還有費德勒在冠軍點時緊盯大屏幕看著鷹眼判決,最後欣喜若狂跳起來慶祝的模樣。
  • 看了這麼多網球比賽,你知道鷹眼的由來麼?
    這場比賽後引發了關於網球運動是否在某些情況下需要重打或者引起先進的技術輔助判罰等一系列激烈的討論。當時,鷹眼這種高科技技術還只是運用在電視轉播中,隨後關於引進鷹眼協助比賽的判罰的呼聲越來越高了。在2004年美網那場爭議性的比賽之後,鷹眼終於站上了正式舞臺。鷹眼的測試開始於2005年,並曾在世界上最大的球場阿瑟阿什球場進行過校驗。2005年年末,國際網聯、ATP和美國網球協會正式宣布完成鷹眼的測驗工作,於2005年10月正式把這項技術引進到有需要的巡迴賽。
  • 國乒奧運模擬賽最大看點:誰會栽在鷹眼上?你沒看錯,鷹眼它來了
    從參賽名單上不難看出教練組對模擬賽對手的用心考量,除此之外,本次比賽還將啟用鷹眼。去年下半年,國際乒聯宣布將在東京奧運會上啟用鷹眼,輔助判罰。國際乒聯也先後在男子世界盃、國際乒聯總決賽上對系統進行了測試,馬龍、林高遠等人曾經挑戰鷹眼失敗。
  • 羽毛球比賽中,鷹眼挑戰的「前世今生」,讓球員在良性環境下比賽
    羽毛球比賽中,鷹眼挑戰的「前世今生」,讓球員在良性環境下比賽!鷹眼系統是在板球,網球和其他運動中使用的一套電腦系統,以追蹤記錄球的路徑並顯示記錄的實際路徑的圖形圖像,也可以預測球未來的路徑,在一些運動中,如網球,鷹眼系統已成為裁判過程的一部分,鷹眼系統由英國漢普郡拉姆西的Roke Manor研究有限公司的工程師在2001年開發, 這項專利由醫生保羅霍金斯和大衛雪利持有,後來,該技術脫離原公司,成立了一個獨立的公司:鷹眼系統創新有限公司,一個與電視製作公司
  • 【知識】網球中鷹眼挑戰的規則
    首先,藉助電腦的計算把比賽場地內的立體空間分隔成以毫米計算的測量單位;然後,利用高速攝像頭從不同角度同時捕捉網球飛行軌跡的基本數據;再通過電腦計算,將這些數據生成三維圖像;最後利用即時成像技術,由大屏幕清晰地呈現出網球的運動路線及落點。從數據採集到結果演示,這個過程所耗用的時間,不超過10秒鐘。這一技術於2001年首先用於板球比賽。
  • 世界上有許多網球之城,但只有邁阿密才是網球天堂!
    邁阿密網球公開賽的舉辦地克蘭頓公園(Crandon Park)位於邁阿密東南的比斯坎島(Key Biscayne),周圍是藍天、綠樹和大海。從1987年開始,克蘭頓公園網球中心成為邁阿密網球公開賽的永久舉辦地。1997年,克蘭頓公園球場被《網球》雜誌評為世界上最好的網球場。
  • 除了網球運動員,還有哪些人也會被盯上?
    什麼才是網球肘,網球肘會盯上哪些人,網球肘應該如何調理,下面就為大家解答這些疑惑。網球肘,很容易被人理解為是網球一樣的肘關節。並非如此,網球肘是職業網球運動員最易發生的一種炎症。由於網球運動員,對關節的使用量太大,會存在提前耗損肘關節的現象,才會經常出現。
  • 鷹眼系統是如何工作的?它到底有多強大?
    在2006年1月的霍普曼杯(Hopman Cup)上,鷹眼系統首次在職業網球賽事中作為現場輔助判罰手段開始啟用。荷蘭選手克拉吉塞克(Michaëlla Krajicek)在對陣我國選手彭帥的比賽進行到第一盤第三局30:0時挑戰鷹眼,成為了歷史上第一位在比賽中使用該技術來決定現場判罰的球員。
  • 一球致勝 民間大神享受大師級球場 職業裁判鷹眼挑戰0失誤
    有人開玩笑說,這樣的賽制,除了冠軍,所有人都是泡沫。但幾乎沒有人覺得自己「贏了個泡沫」,所有的選手都對「一球致勝」網球大獎賽點讚加好評,就像最終奪冠的民間選手郭一民所說:「能在大師們打比賽的場地上,自己作為主角戰鬥一場,是非常特別的經歷,也是非常榮幸的。」
  • 法網明年或將引入鷹眼系統?
    今年疫情導致溫網取消,儘管不能如期地等來白衣白衫的球員,但傳統古板的英國人還像過去那樣精心地維護著草場,一絲不苟地劃線。 但是,面對於近年來飽受爭議的球印判罰,法網仍倔強地拒絕了鷹眼系統。 於是,我們熟悉的一幕一次又一次在地在法網上演。一個網球被打到白線附近,球員對是否出界持懷疑或不同的意見,向裁判申請查看球印,或者是裁判主動從裁判椅上走下來查看球印。
  • 法網明年或將引入鷹眼系統
    今年疫情導致溫網取消,儘管不能如期地等來白衣白衫的球員,但傳統古板的英國人還像過去那樣精心地維護著草場,一絲不苟地劃線。於是戲劇性的一幕就這樣上演了:裁判和球員像考古專家那樣弓著腰,用手指指點點,在紅土上尋找網球留下來的蛛絲馬跡,試圖從模糊的印記中還原出球的落點,據以作出最終的判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