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祖李淵:我打天下全靠兒子李世民?笑話

2020-12-27 騰訊網

公元618年,隋煬帝楊廣被殺,其子隋恭帝頒布了一篇詔書,隋朝就此畫上句號。

這篇詔書,究竟寫了什麼?

大概意思是:隋朝國運不昌,民生凋敝,唐王李淵東徵西戰,拯救萬民,他當皇帝,就是天意。

也就是說要禪位給李淵。

李淵 畫像

這封詔書寫得冠冕堂皇,看起來好像是禪讓,實際上恐怕是篡位。然而,史官也是吃皇糧的,自然不敢名目張膽地寫明篡位這種大逆不道之事,因此,只得寫成禪讓制,這樣一來,皇帝在面子上才過得去。

為什麼篡位的可能性更大呢?

因為如果李淵是真心忠於隋朝,他會像諸葛亮輔佐劉禪那樣,像周公輔佐成王那樣,輔佐隋恭帝楊侑,而不是自己當皇帝。退一步講,如果他真的不想當皇帝,難道還有人會拿刀架在脖子上逼他嗎?而且,哪個朝代沒有幾個賢士能人呢,難道都無可奈何當皇帝了?

雖然,李淵是篡位登基的可能性更大,但是,隋朝末年確實政局混亂,民不聊生。他的上位,反映了封建帝制下的君主權力,並非無限大,如果君主失德,照樣會有新的勢力取代他。這給了後世的君王以警醒,自己如果不勵精圖治,很可能就會被人取而代之。因此,李淵的篡位行為,在某些方面還是有一定的正面意義的。

當然,能夠成功逼宮,使得幼主讓位,也非易事。

《資治通鑑》中說:「高祖所以有天下,皆太宗之功。」說的是李淵能夠取得天下,都是李世民的功勞。這種說法有待商榷。否則,隋恭帝就該禪位給李世民,而不是李淵了。

此外,李淵在擔任太原留守的時候,對李世民說:「隋歷將盡,吾家繼膺符命,不早起兵者,顧爾兄弟為集耳。」試問,這是一個被兒子裹挾著反隋的人,能夠說出的話嗎?

因此,李淵才是反隋建唐的主要領導者。那麼,他是如何做到的?

01 出身貴族,贏在起跑線

李淵是貴族出身。

他的祖父是李虎,他的外祖父是獨孤信,此二人皆位列西魏「八大柱國」。

西魏時期的「柱國」一職,可以說是相當了不得。「柱國」的全稱是「柱國大將軍」,為西魏時期最高官職,位於丞相之上。西魏的「八大柱國」基本掌控了全部兵權。

他的母親獨孤氏,是隋文帝皇后獨孤伽羅的姐姐,也就是說,李淵和隋文帝之間是表兄弟的關係。

他的嶽母是北周武帝的姐姐襄陽公主,嶽父竇毅是北周時的上柱國,妻子竇氏從小就被養於北周皇宮。

李淵7歲時,父親就去世了,不可能為他的婚姻大事操心,那麼他是如何娶到竇氏的呢?

原來,當初竇毅為了替女兒挑選一個好丈夫,就在門屏上畫了兩隻孔雀,會給每個求婚者發兩支箭,只有射中了孔雀的眼睛,才有資格求婚。在數十個求婚者中,只有李淵連發兩箭,分別射中了孔雀的兩隻眼睛。竇毅大悅,將女兒許配給了李淵。

竇氏不僅跟李淵生育了李建成、李世民等子女,而且還為他提供了很多具有建設性的政治意見。唐朝成立後,竇氏被追封為太穆皇后。

由此可見,李淵武藝超群,哪怕他日後不當皇帝,也仍然是人中龍鳳。

俗話說,要想人前顯貴,就得人後受罪。李淵的牛逼,也許來自於不為人知的苦逼吧!寒來暑往,春去秋來,不知道有多少次,他練武直到精疲力竭,卻仍在心裡對自己說,再堅持一下。

畢竟,貴族子弟那麼多,自己如果不努力奔跑,說不定哪一天就被淘汰出局。

無論如何,貴族的身份也讓他耳濡目染了許多權謀鬥爭,積累了豐富的政治經驗,算是創業之前的一段重要實習經歷吧。

02 善於領導,成為起兵組織者

首先,李淵十分善於收買人心。據相關史料記載,李淵「所經之處,示以寬仁,賢智歸心,有如影響」

比如說他創業過程中的兩個重臣,裴寂和劉文靜,就是他在晉陽結交的。

李淵做太原留守的時候,跟裴寂交往甚密,關係匪淺,經常一起宴飲聊天,切磋棋藝。當然,這只是為了掩人耳目,實際上應該是在悄悄商議反隋之事。果不其然,後來李淵起兵的時候,裴寂捐出了大量的物資,作為支撐。

劉文靜也是官宦世家出身,卻因與李密的姻親關係入獄,胸懷抱負卻無法施展。監獄之中,李淵之子李世民與他交談一番之後,劉文靜大為認同,表示願意加入李淵的反隋集團。隨後,他憑著自己多年的經驗,替李淵分析了晉陽的局勢,建議他在晉陽起兵。

創業初期,一個團隊的核心骨幹十分重要。而李淵的團隊組建十分成功,據相關統計顯示,太原元謀功臣中,太原當地官員佔了一大半。要知道,古代地方官員手中的權力是不可小覷的,而且他們多年經營,對當地的形勢也是了如指掌,於起義大有裨益。

李淵善於收買人心這一特點,不僅體現在他上位之前,而且還體現在他上位之後。

他登基之後,改義寧二年為武德元年,大赦天下,人民紛紛感恩戴德。是啊,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老百姓哪還管得了他是不是篡位呢,能讓自己過上好日子的皇帝,就是好皇帝。當然,這也怪不得百姓,畢竟「倉稟實而知禮節」。

大丈夫能屈能伸,為成大業,李淵不惜克服心理上的不適,暫時向突厥稱臣。

當時,突厥與隋朝水火不容,李淵深知這一點,便寫信給突厥的可汗,表示聯合之心,反隋勝利之後願意給突厥好處。可汗同意了,但前提是李淵向突厥稱臣。對於心高氣傲的李淵來說,這簡直就是恥辱。然而,大局為重,在經歷複雜的思想鬥爭後,李淵答應了。事實證明,他的選擇是正確的,後來突厥可汗出兵用來幫助李淵反隋,讓他能夠全力南下。

盧梭說過:「成功的秘訣,在永不改變既定的目的。」

人生路上,我們總是會面臨許多取捨,只有思想清晰,目標明確的人,才能做出正確的抉擇,離成功更近一步。

李世民 影視形象

而李淵,則有著清晰的目標。他對自己的兒子,當時的秦王李世民說:「唐固吾國,太原即其地焉。今我來斯,是為天與。與而不取,禍將斯及。」雖然聽起來有點玄乎,但是也表明了自己反隋的決心,並且將這股力量傳遞給身邊人,這樣一來,整個團隊才能齊心協力。

如果領導都不知道戰略目標,屬下又該從何處努力呢?幸好,在制定目標方面,李淵是一個合格的領導者。

在寬容待人、禮賢下士方面,李淵也做得很不錯。

不過這一點也沒什麼好說的,剛剛創業的時候都這樣,畢竟自己還沒有大權在握,還用得上這些人。

而且當時,李淵跟裴寂、劉文靜等人的政治目標和利益目標都一致,很容易就團結在一起。

李淵登基後,形勢變了,則大家的目標和利益會發生衝突,也更容易產生矛盾。比如說,劉文靜就因為對自己所得不滿,產生抱怨,被李淵殺了。

03 帶軍有方,成功直取長安

跟政治謀略一樣重要的,是軍事能力。畢竟,古代的江山,大都是在馬背上打下來的。

616年,李淵與突厥有過一戰。當時,他的兵力不足五千,遠遠少於突厥,卻仍然通過自己的智謀取得了勝利。

617年,突厥再次派出幾萬騎兵攻打太原,形勢危急,李淵臨危不懼,使了一招空城計,不費一兵一卒,便讓突厥退兵。

這兩次戰爭,讓突厥對李淵刮目相看,深感佩服,為前文提到的聯合突厥打下了良好基礎,畢竟弱國無外交。同時,也更加證明了「李淵全靠兒子」的說法是無稽之談。李淵自己,本身就是一個智武雙全的政治家、軍事家。

在經過了多方面的考察跟權衡之後,李淵利用天時地利人和,將晉陽定為自己反隋的基地。

617年,一切準備就緒之後,李淵在晉陽舉行了誓師大會,歷數隋煬帝的暴行,充分調動起了士兵的高昂情緒。誓詞有云:「義無坐觀綴旒之絕,不舉勤王之師。苟利社稷,專之可也。廢昏立明,敢遵故實。今便興甲晉陽,奉尊待邸,掃定鹹雒,集寧宇縣。」

此次公開宣傳十分成功,李淵軍隊從晉陽到長安,一路上受到了各個階層的擁護,勢如破竹。

遇到的稍微棘手的戰鬥,也就是到霍邑的時候,遭逢隋將宋老生的頑強反抗而已。宋老生有勇無謀,李淵就自己帶兵埋伏,讓李世民帶著少量騎兵去城下辱罵宋老生。宋老生果然中了激將法,怒而出城,慘遭埋伏。最終,李淵成功攻下霍邑。

到達長安之後,李淵沒有急於稱帝,而是擁楊侑為新帝,遙尊楊廣為太上皇。第二年,楊廣被宇文化及殺死,楊侑禪位給李淵,於是就出現了本文開頭的一幕。

李淵登基後的第九年,發生了玄武門之變,李世民登基,李淵成為了太上皇。

是啊,無論什麼樣的風雲人物,終歸是會有老去的一天。但是好歹,他曾經有過常人望塵莫及的輝煌。不能因為被兒子逼迫退位,就抹殺了他的一切功績。

以後,當我們再聽到「那個誰,沒啥了不起,還不是靠他爸/媽/舅/伯……」之類的話,一定要持懷疑精神,不可輕信。畢竟,沒有多少人能夠隨隨便便成功,厲害之人必有過人之處。

而我們,也不要想著靠誰carry就能躺贏,長遠來看,我們能夠依靠的人只有自己。

作者:平兒。我不是《紅樓夢》裡的平兒,我是聊歷史的平兒。

相關焦點

  • 唐高祖李淵晚年的寵妃張婕妤生平
    張婕妤,唐高祖 李淵晚年的內寵。李世民攻克東都,張婕妤為父親求高祖得山東之地數十頃。但是其地已被秦王李世民分給李神通,所以無法交給她。
  • 唐高祖丨被兒子逼著造反,又被兒子逼著退位
    此時英雄輩出,志在天下的各路梟雄逐鹿天下,各顯神通。最後李淵由太原起兵,攻佔長安,而後掃除群雄,一統天下,建立了唐朝。作為唐朝開國皇帝,李淵在歷史的長河中卻沒留下多少痕跡。有些人覺得是他兒子李世民的光芒太閃耀,蓋過了李淵開國皇帝的名頭。畢竟當時真正打下江山的是李世民。那麼,歷史上的李淵究竟是個怎麼樣的人呢?今天和大家一起聊聊李淵。
  • 唐高祖李淵與他的皇后竇氏是怎麼相識的
    公元566年,唐高祖李淵出生在了長安,承襲他的父親,李淵一出生就是北周隴西成紀(現在的甘肅省秦安縣西北)一個貴族家庭的孩子,這個貴族家庭不是別人
  • 唐高祖李淵髮妻是什麼樣女人
    唐高祖李淵出生在南北朝末期的北周,七歲就襲封唐國公。他為人倜儻豁達、任性直率、寬仁而容眾。隋文帝獨孤皇后是他的叔母,因此在隋朝一直做高官。當時隋煬帝荒淫無道,李淵暗中結納了許多豪傑。李淵雖不是很好聲色,但具有諷刺意義的是,他決定起兵反隋卻是中了美人計。當初隋煬帝在江都沉湎於聲色,天下風煙四起,隋朝的江山已經搖搖欲墜了。
  • 唐高祖李淵,晉陽起兵滅隋建唐,子掌軍權被逼退位
    唐高祖李淵(公元566年12月21日 —公元635年6月25日),字叔德,是我國唐朝的開國皇帝,於公元618年6月18日至公元626年9月4日在位,歷時八年。李淵,在山西晉陽起兵反抗隋朝,後成功受禪滅亡隋朝,建立唐朝;但最終因自己決策不果斷,被其次子李世民(即後來的唐太宗)發動玄武門之變,被逼迫退位。
  • 唐高祖李淵
    李淵(566-635)唐代開國皇帝。唐高祖。字叔德。先世本為趙郡(今河北趙縣)李氏。祖父李虎,西魏時官至太尉。父李昞,北周時歷官御史大夫、安州總管、柱國大將軍。母為隋文帝獨孤皇后姐,故特見親重。隋煬帝即位後,李淵任滎陽(今河南鄭州)、樓煩(今山西靜樂)二郡太守。
  • 唐高祖李淵有多少子女?
    唐高祖李淵共有四子十九女。(一)說為:唐高祖李淵有22個兒子1. 太子 李建成 竇皇后2.
  • 唐高祖李淵是如何太原起兵當上皇帝的?——李氏文化
    李淵本來是隋王朝的貴族,靠繼承祖上的爵位,當上了唐國公。在農民起義之時,李淵被隋煬帝派去鎮壓農民起義。可是,為什麼李淵鎮壓著起義,結果,卻自己當皇帝了?這其中,就有一個重要的歷史事件:太原起兵。  公元617年,隋煬帝派他到太原去當留守(官名),鎮壓農民起義,開始他也打過幾個勝仗,後來看到起義軍越打越強,越打越多,他也感到緊張起來了。  李淵有四個兒子。
  • 太祖和高祖有何區別?為何趙匡胤叫宋太祖,李淵只配叫唐高祖?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採,唐宗宋祖……」,這裡面的唐宗宋祖指的是李世民與趙匡胤。唐太宗與宋太祖指的是這哥倆的廟號。古代的帝王講究入主太廟,也就是所謂的「宗廟」。如果哪一任統治者的「宗廟」都被毀了,那麼也就宣告了他統治的結束。廟號的基本原則:有功稱祖,有德稱宗。開疆拓土,創下一片家業的為祖,守業有功,將家業發揚光大的為宗。
  • 把秦瓊擺錯了位置 唐高祖李淵一天之內失去了兩個兒子十個親孫子
    韥鎇蜦摪丵楩蒕跕郻璸覃糯魤棉鈙闏活徺滸嫪演芳徤擾搦坵獶壗躂騣晜琡現髴袓臌甪嶊賾椩粡躮儎韜榱魎濄酠睈隞這時候我們不禁為唐高祖李淵惋惜:如果不是把秦瓊擺錯了位置,那麼玄武門之變誰勝誰負真的難以預料,李淵也就不會在一天之內失去十個親孫子了。
  • 唐高祖李淵,雄才大略,還是平庸無能,玄武門之變他的責任有多大
    唐高祖李淵是唐朝的開國皇帝,按理來說能夠建立一個王朝,從能力方面來說,應該是無可挑剔的,但是他卻飽受爭議,評價也處於兩極分化。在隋朝末期,李淵憑藉著三萬人馬發起政變,奠定了唐朝的基礎。李淵本來算的得是真正的皇親國戚,自己的母親是隋文帝皇后的姐姐,深受隋文帝器重,隋煬帝在位時,本身就荒淫無道,百姓民不聊生。
  • 唐高祖李淵有十九個女兒,為何這三位公主名留青史?
    作者:葛巾唐高祖李淵,有二十多個兒子和十九個女兒。這些女兒中,有的協助高祖開疆守土,有的在家族危亡時捨生取義,也有的,巧媚逢迎,無下線操作,活成舌尖上的笑話。到李淵進了關中,看見長安西南都是自己的土地,驚不驚喜?意不意外?暖不暖心?歷來開國之君,身邊最多有幾個兒子作為左膀右臂,李淵卻多了女兒奉與的一對翅膀。歷代帝女要麼末世飄萍,要麼安富尊榮,平陽公主卻是肇基建業,家國天下。
  • 朱坤明:裴寂勸唐高祖李淵將擊敗桑顯和、屈突通的劉文靜處死
    劉文靜酒後胡說,被人聽到,結果被昔日的好友裴寂添油加醋的誣告一通,唐高祖李淵就把他處死。即使李世民極力挽回,也打動不了父皇的心,所以這也為他日後發動玄武門之變提供了口實。 唐國公李淵和兒子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磨刀霍霍,暗地裡準備起兵。劉文靜知道後,覺得他們可以成事,就積極謀劃,聯合突厥幫助他們。 先發制人,後發制於人。劉文靜與裴寂積極謀劃,準備盔甲弓箭,他和李淵事先商量好如何擒拿隋煬帝楊廣的親信王威、高君雅。等到時機成熟,李淵一聲令下,將王威、高君雅抓獲處死。
  • 李淵兩個未成年的兒子,不明不白就死了,極有可能是李世民下黑手
    貞觀二年,唐高祖李淵的兒子,唐太宗李世民同父異母的弟弟,周王李元方去世,死因不明不白。《新舊兩唐書》只是記載說:「 周王元方,武德四年始王,與鄭、宋、荊、滕四王同封。貞觀三年薨,無子,國除。」皇帝的兒子貴為親王,親王有封國,確確實實有王位繼承。一般情況下,親王即便是沒有兒子,也不會除國。
  • 李淵與李世民——被政治扼殺的親情!
    武德九年八月以後,儘管唐高祖李淵頭上依舊掛著一個「太上皇」的頭銜,可這頂帽子不僅不能給他帶來尊貴和榮耀,反而只會讓他感到沉重和壓抑。古人說:「蓋太上者,無上也。皇者德大於帝,欲尊其父,故號日太上皇也。」
  • 唐高祖李淵,起兵只有3萬人,為何能建立大唐王朝?
    唐高祖李淵從太原起兵,當時的兵力不過3萬人,在隋朝末年農民起義的浪潮中,這3萬人充其量只算是一個浪花而已。為什麼李淵最後能夠建立大唐王朝,消滅其他割據勢力?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 李淵起義之前,就居高臨下,充分考慮到自身的優勢,制定了長足的戰略布局,這是其他割據勢力所不具備的。
  • 李淵有22個兒子,除了李世民李建成李元吉爭奪皇位,其他人呢?
    唐高祖李淵也是一個擁有眾多子嗣的君主,高祖李淵一生中有22個兒子,19個女兒,除了李世民、李建成、李玄霸、李元吉和平陽公主為嫡出外,其它皆為庶出。有意思的是,在這22位子嗣中,卻只有三位在爭奪太子。那麼,高祖李淵其他的兒子都在幹什麼?他們難道真的對皇位不感興趣?
  • 父子間摩擦不斷意見分歧大,令唐高祖李淵必須限制李世民權力擴張
    當然,高祖之所以要限制李世民,主要原因還是因為父子之間摩擦不斷,意見分歧越來越大。雙方在許多重大問題上,很難達成共識,尤其是對突厥的政策。在處事方式上,高祖老成穩重,能屈能伸,老謀深算;李世民則年輕氣盛,果斷堅決,但有時不免衝動、過於理想,與現實格格不入。胡戟先生認為李世民和李淵在政見上,除武德七年徙都之爭外,「並不見有何重大分歧」。
  • ...的同母姐妹平陽昭公主|李元吉|李世民|平陽公主|李淵|柴紹|李建成
    唐高祖李淵的髮妻竇皇后生有四子一女,四個兒子分別是隱太子李建成、唐太宗李世民、李玄霸和李元吉,一個女兒就是在初唐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平陽昭公主李氏。作為唐高祖李淵唯一的嫡女、唐太宗李世民唯一的同母姐妹,李氏也確實不是泛泛之輩。
  • 李淵哀求李世民放過10個孫子,聽到一人名後,李世民:全部處死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玄武門政變之後,李世民聽到一個人名後,又把屠刀揮向了自己的侄子們,李建成、李元吉的兒子統統遭到清洗,父親李淵的哀求也無濟於事。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宮廷驚變,兄弟喋血 按照封建王朝嫡長子繼承的約定,李世民作為次子本來與皇位無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