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祖李淵

2021-02-07 李氏家風

李淵(566-635)


唐代開國皇帝。唐高祖。字叔德。


先世本為趙郡(今河北趙縣)李氏。祖父李虎,西魏時官至太尉。父李昞,北周時歷官御史大夫、安州總管、柱國大將軍。母為隋文帝獨孤皇后姐,故特見親重。


隋煬帝即位後,李淵任滎陽(今河南鄭州)、樓煩(今山西靜樂)二郡太守。後被召為殿內少監,遷衛尉少卿。大業十一年 (615),拜山西河東慰撫大使。十三年,拜太原留守。當時,隋末農民起義遍布全國。李淵自知無力鎮壓農民起義,又深曉煬帝猜忌嗜殺,政局動亂,難以自保,便與次子李世民在大業十三年五月起事,並從河東(今山西永濟西)召回長子李建成和四子李元吉。


李淵起兵後,一面遣劉文靜出使突厥,請求始畢可汗派兵馬相助,一面召募軍隊,並於七月率師南下。此時瓦崗軍在李密領導下與困守洛陽的王世充激戰方酣,李淵乘隙進取關中。十一月攻拔長安,在關中站穩了腳跟。

李淵入長安後,立煬帝孫代王侑為天子(恭帝),改元義寧,遙尊煬帝為太上皇;又以楊侑名義自加假黃鉞、使持節、大都督內外諸軍事、尚書令、大丞相,進封唐王,綜理萬機。次年(618)五月,李淵稱帝,改國號唐,定都長安。不久唐統一了全國。


李淵在位時期,依據隋文帝舊制,重新建立中央及地方行政制度,又修定律令格式,頒布均田制及租庸調製,重建府兵制,為唐代的職官、刑律、兵制、土地及課役等制度奠定了基礎。


武德年間,統治集團內部充滿了複雜的鬥爭。裴寂和劉文靜都是太原起兵時的佐命元從,裴寂深得唐高祖的寵信;劉文靜為秦王世民的心腹,自以才略功勳居裴寂之右而位居其下,意甚不平。李淵藉故殺了劉文靜。秦王世民自認為在唐王朝建立的過程中,他的功業超過太子李建成,但因是次子無法繼承皇位;太子建成亦深知世民是自己皇儲地位的重大威脅。於是,雙方展開了劇烈的爭奪皇位繼承權的鬥爭。在這場政爭中,李淵則經常站在建成一邊。太子的心腹楊文斡受命召募壯士送長安,以供李建成發動政變時使用。武德七年(624),有人向李淵揭穿這件事,李淵盛怒之下產生了廢李建成、改立李世民為太子的念頭,但並未實現。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爆發了玄武門之變。在這次政變中,李世民殺李建成和李元吉,逼李淵立己為太子。不久,李淵退位為太上皇,李世民即位,是為唐太宗。李淵在度過一段閒散失意生活後,死於太安宮。


整理:李氏家風【公眾號:lsjf01】

有遺漏之處望留言提示

相關焦點

  • 唐高祖李淵晚年的寵妃張婕妤生平
    張婕妤,唐高祖 李淵晚年的內寵。李世民攻克東都,張婕妤為父親求高祖得山東之地數十頃。但是其地已被秦王李世民分給李神通,所以無法交給她。
  • 唐高祖李淵有多少子女?
    唐高祖李淵共有四子十九女。(一)說為:唐高祖李淵有22個兒子1. 太子 李建成 竇皇后2.
  • 唐高祖李淵與他的皇后竇氏是怎麼相識的
    公元566年,唐高祖李淵出生在了長安,承襲他的父親,李淵一出生就是北周隴西成紀(現在的甘肅省秦安縣西北)一個貴族家庭的孩子,這個貴族家庭不是別人
  • 唐高祖李淵髮妻是什麼樣女人
    唐高祖李淵出生在南北朝末期的北周,七歲就襲封唐國公。他為人倜儻豁達、任性直率、寬仁而容眾。隋文帝獨孤皇后是他的叔母,因此在隋朝一直做高官。當時隋煬帝荒淫無道,李淵暗中結納了許多豪傑。李淵雖不是很好聲色,但具有諷刺意義的是,他決定起兵反隋卻是中了美人計。當初隋煬帝在江都沉湎於聲色,天下風煙四起,隋朝的江山已經搖搖欲墜了。
  • 唐高祖李淵,晉陽起兵滅隋建唐,子掌軍權被逼退位
    唐高祖李淵(公元566年12月21日 —公元635年6月25日),字叔德,是我國唐朝的開國皇帝,於公元618年6月18日至公元626年9月4日在位,歷時八年。李淵,在山西晉陽起兵反抗隋朝,後成功受禪滅亡隋朝,建立唐朝;但最終因自己決策不果斷,被其次子李世民(即後來的唐太宗)發動玄武門之變,被逼迫退位。
  • 太祖和高祖有何區別?為何趙匡胤叫宋太祖,李淵只配叫唐高祖?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採,唐宗宋祖……」,這裡面的唐宗宋祖指的是李世民與趙匡胤。唐太宗與宋太祖指的是這哥倆的廟號。古代的帝王講究入主太廟,也就是所謂的「宗廟」。如果哪一任統治者的「宗廟」都被毀了,那麼也就宣告了他統治的結束。廟號的基本原則:有功稱祖,有德稱宗。開疆拓土,創下一片家業的為祖,守業有功,將家業發揚光大的為宗。
  • 太祖和高祖有何區別?為什麼朱元璋叫明太祖,李淵只配叫唐高祖?
    (明太祖朱元璋畫像)宋太祖趙匡胤和明太祖朱元璋,是後世最為熟知的兩個太祖;隋高祖楊堅和唐高祖李淵,是後世最為熟知的兩個高祖;元世祖忽必烈和清世祖順治,是後世最為熟知的兩個世祖。太祖和高祖最大的區別在於,太祖一般是布衣出身,白手起家,艱苦創業,完全靠自己奮鬥,最終建立新王朝,成為開國皇帝的。
  • 朱坤明:裴寂勸唐高祖李淵將擊敗桑顯和、屈突通的劉文靜處死
    劉文靜酒後胡說,被人聽到,結果被昔日的好友裴寂添油加醋的誣告一通,唐高祖李淵就把他處死。即使李世民極力挽回,也打動不了父皇的心,所以這也為他日後發動玄武門之變提供了口實。 唐國公李淵和兒子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磨刀霍霍,暗地裡準備起兵。劉文靜知道後,覺得他們可以成事,就積極謀劃,聯合突厥幫助他們。 先發制人,後發制於人。劉文靜與裴寂積極謀劃,準備盔甲弓箭,他和李淵事先商量好如何擒拿隋煬帝楊廣的親信王威、高君雅。等到時機成熟,李淵一聲令下,將王威、高君雅抓獲處死。
  • 唐高祖李淵,起兵只有3萬人,為何能建立大唐王朝?
    唐高祖李淵從太原起兵,當時的兵力不過3萬人,在隋朝末年農民起義的浪潮中,這3萬人充其量只算是一個浪花而已。為什麼李淵最後能夠建立大唐王朝,消滅其他割據勢力?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 李淵起義之前,就居高臨下,充分考慮到自身的優勢,制定了長足的戰略布局,這是其他割據勢力所不具備的。
  • 唐高祖李淵,雄才大略,還是平庸無能,玄武門之變他的責任有多大
    唐高祖李淵是唐朝的開國皇帝,按理來說能夠建立一個王朝,從能力方面來說,應該是無可挑剔的,但是他卻飽受爭議,評價也處於兩極分化。在隋朝末期,李淵憑藉著三萬人馬發起政變,奠定了唐朝的基礎。李淵本來算的得是真正的皇親國戚,自己的母親是隋文帝皇后的姐姐,深受隋文帝器重,隋煬帝在位時,本身就荒淫無道,百姓民不聊生。
  • 唐高祖李淵有十九個女兒,為何這三位公主名留青史?
    作者:葛巾唐高祖李淵,有二十多個兒子和十九個女兒。這些女兒中,有的協助高祖開疆守土,有的在家族危亡時捨生取義,也有的,巧媚逢迎,無下線操作,活成舌尖上的笑話。(一)平陽公主:李淵最暖心的一道光像封建社會的大多數女子一樣,平陽公主的名字和出生年月史書上都沒有記錄。她在歷史上登場是她父親李淵決定起兵,來書信要她和丈夫柴紹離開長安,柴紹很為難:時間很緊,兩人一起動身,容易引起隋朝統治者的注意,留下妻子在後又怎放心?
  • 為什麼劉邦、李淵的廟號是高祖,而趙匡胤、朱元璋廟號是太祖?
    讀過歷史的朋友都知道,這個「祖」有好多種,常見的例如「太祖」、「高祖」和「世祖」。今天咱們就來說說這幾個「祖」的區別,舉幾個例子加以說明。一、太祖比較有代表性的有漢太祖高皇帝劉邦,宋太祖趙匡胤和明太祖朱元璋。首先要給大家糾正一個概念了。劉邦的廟號是「太祖」,不是「高祖」。為啥大家都叫他「漢高祖」呢?
  • 把秦瓊擺錯了位置 唐高祖李淵一天之內失去了兩個兒子十個親孫子
    韥鎇蜦摪丵楩蒕跕郻璸覃糯魤棉鈙闏活徺滸嫪演芳徤擾搦坵獶壗躂騣晜琡現髴袓臌甪嶊賾椩粡躮儎韜榱魎濄酠睈隞這時候我們不禁為唐高祖李淵惋惜:如果不是把秦瓊擺錯了位置,那麼玄武門之變誰勝誰負真的難以預料,李淵也就不會在一天之內失去十個親孫子了。
  • 唐高祖李淵是如何太原起兵當上皇帝的?——李氏文化
    李淵本來是隋王朝的貴族,靠繼承祖上的爵位,當上了唐國公。在農民起義之時,李淵被隋煬帝派去鎮壓農民起義。可是,為什麼李淵鎮壓著起義,結果,卻自己當皇帝了?這其中,就有一個重要的歷史事件:太原起兵。  公元617年,隋煬帝派他到太原去當留守(官名),鎮壓農民起義,開始他也打過幾個勝仗,後來看到起義軍越打越強,越打越多,他也感到緊張起來了。  李淵有四個兒子。
  • 父子間摩擦不斷意見分歧大,令唐高祖李淵必須限制李世民權力擴張
    當然,高祖之所以要限制李世民,主要原因還是因為父子之間摩擦不斷,意見分歧越來越大。雙方在許多重大問題上,很難達成共識,尤其是對突厥的政策。在處事方式上,高祖老成穩重,能屈能伸,老謀深算;李世民則年輕氣盛,果斷堅決,但有時不免衝動、過於理想,與現實格格不入。胡戟先生認為李世民和李淵在政見上,除武德七年徙都之爭外,「並不見有何重大分歧」。
  • 唐高祖丨被兒子逼著造反,又被兒子逼著退位
    最後李淵由太原起兵,攻佔長安,而後掃除群雄,一統天下,建立了唐朝。作為唐朝開國皇帝,李淵在歷史的長河中卻沒留下多少痕跡。有些人覺得是他兒子李世民的光芒太閃耀,蓋過了李淵開國皇帝的名頭。畢竟當時真正打下江山的是李世民。那麼,歷史上的李淵究竟是個怎麼樣的人呢?今天和大家一起聊聊李淵。
  • 《智囊全集》:關於同工不同酬的問題,看看唐高祖是怎麼處理的
    隋朝末年天下大亂,唐高祖李淵在李世民等一幫人的鼓動下也起兵反隋,在攻下霍邑後,開始論功行賞。軍吏認為招募的奴僕不應該和從軍的百姓同等待遇,李淵說道:「戰場上打仗,在弓箭和飛石之間衝鋒陷陣是不分貴賤的,所以論功行賞就不應該有什麼等級之分,而應該按照各人的實際表現給予賞賜。」
  • 作為唐高祖最寵愛的妃子,為何會堅持拒絕當皇后呢?
    作為唐朝的開創者李淵,私下的感情生活之中,除了他一生的摯愛竇氏之後,最得寵的當屬是宇文昭儀。這位妃子出身與官宦世家宇文家族,在她的哥哥宇文化及被殺之後,她的二哥宇文士及便帶著她投奔了李淵,與此同時將自己的妹妹嫁給了李淵。
  • 唐高祖李淵一生,雖然謀略過人頗富遠見,為何晚年卻過的悽涼?
    唐高祖李淵是一個頗有爭議的人物,有人說他雄才大略。因為在隋末的大亂世當中,他以區區3萬人馬起兵,奠定了盛世唐朝的基礎。,也有人說,李淵其實很平庸。眾所周知,武德9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不僅把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給殺了,還逼得李淵退位。李淵從此是晚景悽涼。連個家幾個兒子都管不好,互相之間骨肉相殘,他又何談「雄才大略」呢?
  • 唐高祖李淵:我打天下全靠兒子李世民?笑話
    因此,李淵的篡位行為,在某些方面還是有一定的正面意義的。 當然,能夠成功逼宮,使得幼主讓位,也非易事。 《資治通鑑》中說:「高祖所以有天下,皆太宗之功。」說的是李淵能夠取得天下,都是李世民的功勞。這種說法有待商榷。否則,隋恭帝就該禪位給李世民,而不是李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