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中的慎思篤行強化,與「時代新人」品格內涵,值得一讀

2020-12-16 老段聊古今

《論語》是儒家經典之一,是一部以記言為主的語錄體散文集,主要以語錄和對話文體的形式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審美、道德倫理和功利等價值思想。

孔子認為,《論語》提到的多種人格中,「君子」是一種最接近現實的人格,可以通過個人努力去實現。

崇德向善、志存高遠、慎思篤行、高雅志趣等四特質是孔子在《論語》中構建的君子必需品格形象。如今我們已經步入新時代,成長在新時代的青年一代應該如何適應社會的發展與需求,新時代對青年一代又提出怎樣的要求。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上,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新時代要培養出能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在我看來,所謂「時代新人」就是有本領、有信念、有理想、有品德、有擔當、有德行、敢創新、敢拼搏的新青年一代。通過研究發現,《論語》中的君子品格與「時代新人」品格的培養目標不謀而合,具有較強的時代價值和借鑑意義。

慎思篤行作為中國傳統文化治學的根本方法,給「時代新人」為人處世提供正確指導,是「時代新人」在新時代成長發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品質。《論語》多次提到慎思篤行在人們品德修養中具有重要地位。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論語·裡仁》)。孔子反對只會死讀書卻不思考、高談闊論卻不行動的人。

「時代新人」必須要有本領、有知識、有行動,知立足於行、行作用於知,知行合一。這裡所說的知識和本領與《論語》中的「君子不器」(《論語·為政》)的內涵理念一致。孔子認為君子不能成為只有固定某方面作用的器具,而要博學多思,全面發展。

「時代新人」學習的知識和本領也應該是全面而專業的,不能只關注知識本身,要在學習知識的同時,通過善思加強自身素質和專業能力,做到舉一反三,切實提高解決現實問題的水平,增強工作本領。

子曰:「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論語·憲問》)。孔子認為君子應以說多做少為恥,大談闊論不如實際行動、誇誇其談不如腳踏實地。「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學到的東西如果沒有落實到行動上,如同紙上談兵,毫無作用。在浮躁複雜的新環境下,知行合一、腳踏實地是「時代新人」最難能可貴、不可缺少的品質。

成功的背後是行動,「時代新人」應當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在實踐中完善自我,加快品格修養和精神風貌的構建。

相關焦點

  • 他,慎思、篤行、堅毅!「茂名港,就是夢起航的地方」
    孫星,陝西大荔人,2017年大學畢業後通過校招入職茂名港集團擔任水路危險貨物運輸操作工。三年多時間以來,在集團「慎思、篤行、堅毅」企業文化的感召下,他始終以工匠精神為指引,穩紮穩打,謙虛好學,磨鍊凝神聚力、精益求精的職業品質;紮根基層,刻苦鑽研,攻克了許多危險化學品儲運技術難題,為集團安全生產作出突出貢獻。
  • 38個出自《論語》的男孩名字,儒雅又有內涵!
    有父母取名需要引經據典,不妨看看《論語》,既有哲理性又賦有濃濃的文藝氣質,可修身、養性。所以,今天小編就分享一些出自《論語》的男孩名字,儒雅又有內涵,供大家參考。謹信選自:「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汎愛眾。」
  • 寶寶起名:精選論語中好聽稀少的名字,內涵豐富,寓意深遠!
    人靠衣裝,名要精裝,有寓意的名字一定有著豐富的內涵,讓人一見傾心。要想名字有寓意、有內涵,起名時可以參考一些古籍典故,《論語》就是值得參考的經典之一。《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孔子言行編撰的語錄集,其中不乏孔子關於學問、政治、道德等的思想主張,詞約義富、藝術性強、寓意深遠,從中挑選整理一些內涵豐富的寶寶名字再好不過。因此江南易林從《論語》中精心挑選了一些好聽稀少的名字,家長可以自行參考。
  • 《論語》名句賞析:百裡挑一的女孩名字,個個出自文學典故
    一個好名字的標準是,選字要有文化內涵,用字要簡潔美觀,讀音還得響亮悅耳。古人云:「賜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藝;教子一藝,不如賜子好名」。古人起名都有引經據典的習慣。中國人起名自古即有「文論語,武周易」之說。 中國人的名字很有文化內涵,這在很大程度上是拜《論語》所賜。這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名字來源於論語文雅氣質的句子,二是起名遵循《論語》彰顯文化內涵的美學傳統。
  • 實幹篤行才能不負韶華
    許許多多平凡的普通人在奮鬥中書寫著不平凡的人生,凝聚起同心共築中國夢的磅礴力量。「2019年,我們用汗水澆灌收穫,以實幹篤定前行。」在2020年新年賀詞中,習近平主席回顧總結過去一年的不凡成就,為新時代奮鬥者點讚,向全國各族人民發出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動員令。習近平主席的話語充滿自信,堅強有力,鼓舞和激勵我們錨定目標,奮勇向前。  高質量發展離不開人才。
  • 讀四書·論語丨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摘自:《論語·為政第二·第十五章》 原文: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程子曰:「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五者,廢其一,非學也。」 小文解讀:孔子在本章中的觀點十分明確,學習離不開思考,思考也不能脫離學習,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這是學習的最基本方法。 在孔子看來,天下萬物皆有其道理,只要用心體會,都能有所得。
  • ...上海市時代中學「求本真,善篤行」文化特色的創新與實踐
    長期以來,學校一直堅持「求本真,善篤行」的時代精神,謹守「善篤行」的自我要求,學以致用,在學習中、生活中、工作中不斷踐行自己的所學、所思,形成了學校獨特嚴謹的學習、工作作風,培養了「學做真人、探求真知、實踐真行」的「三真」時代人。
  • 新時代青年要勵志、樂學、明德、篤行--大河網
    廣大青年要堅定理想信念,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勇做時代的弄潮兒,在實現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在為人民利益的不懈奮鬥中書寫人生華章。只要與時代同心同向,當代青年人一定能夠創造光榮、實現夢想。    謝伏瞻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廣大青年要把準歷史坐標、順應時代呼喚。把握新時代,必須深刻認識其基本依據、主要內涵。
  • 【學習篤行】深耕「梅州現象」 唱響「三好一正」
    【學習篤行】深耕「梅州現象」 唱響「三好一正」 2020-12-16 17: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時代勞模精神的十大內涵
    勞動模範作為工人階級的優秀代表,是時代的引領者,在工作生活中發揮了先鋒和排頭兵作用,他們以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和創造性勞動,持續推動著社會進步、國家發展和民族復興。勞模精神作為勞動模範的思想內核、行動指南和精神燈塔,成為推動時代前進的強大精神動力,充分體現了工人階級先進性的主體地位,彰顯了工人階級的偉大品格,推動了工人階級的成長進步。
  • 「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對《論語》中「君子」的分析
    「學術超女」於丹對《論語》的解讀一度風靡中國大地,引起人們的經典的再度關注,其積極意義自不消多說。但我以為,這種「心靈雞湯」只是因為契合了當下社會中人們面對經濟狂潮而迷失精神追求這一現狀才能大行其道。宋儒程頤早就說過「讀《論語》未讀時是此等人,讀了後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讀。」(朱熹《論語集注·序》)也就是說宋儒們早已和於丹一樣認識到《論語》是教人們怎樣做人的,但問題是做怎樣的人。
  • 錢穆:自己讀《論語》與勸人讀《論語》乃中國讀書人兩大責任
    錢穆晚年不遺餘力地宣揚孔子思想,給人的感覺是恨不得「把孔子的旗幟插遍全世界」(李零語),為此他十分賣力地勸讀《論語》:「我認為,今天的中國讀書人,應負兩大責任。一是自己讀《論語》,一是勸人讀《論語》。」
  • 切問近思:讀《孔子的學問——日本人如何讀〈論語〉》
    作為當代日本最重要的一位思想史家,子安宣邦先生歷時六年,與市民一道重讀《論語》,從而完成《思想史家が読む論語——「學び」の復権》(巖波書店2010年),其中譯本《孔子的學問——日本人如何讀〈論語〉》於2017年由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印行。
  • 切問近思:讀《孔子的學問——日本人如何讀<論語>》
    作為當代日本最重要的一位思想史家,子安宣邦先生歷時六年,與市民一道重讀《論語》,從而完成《思想史家が読む論語——「學び」の復権》(巖波書店2010年),其中譯本《孔子的學問——日本人如何讀<論語>》於2017年由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印行。
  • 《論語》不是博物館裡的陳列品——讀周志文《論語講析》
    這種例子,書中俯拾皆是。是書讀來親切有味,愛不釋手,卻又不捨得一口氣讀完——每天讀一點,斷斷續續花了一周時間才通讀一過,不能不讚嘆作者對這部傳世典籍的解讀精彩紛呈,涵詠再三,不覺唇齒生香。下面就把粗淺的讀後感敷衍成文,聊盡紹介之責,與博雅君子佳作共賞。兼採眾家之長。
  • 百年學校南陽市八小,這幾棟教學樓有了新名字
    2.校園設施所取名目,上應天象、下合地貌、中致人和,顯示天人合一、和諧向上等氣象;寓意內蘊豐厚、平正通達,不媚不俗、忌偏忌怪,讀之順口、聞之入耳;結合設施功能特點,意義應指向單純,以免產生誤解和歧義:前後左右宜呼應,成互補、對稱格局。
  • 心想生:「篤行」就是良知光明的行動,就是知行合一的行動
    ——就是博學、慎思、審問、明辨、篤行。這是《中庸》裡的「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很多人就會說「博學」就是要大量的學習,「博學」就是要學富五車、才高八鬥,就是像朱熹那樣去研究萬事萬物的「理」,然後審問、明辨、慎思,就是去思考、去總結這些東西的規律嘛,然後研究出這些東西的規律,你要踏踏實實的照你這個學到的東西去做,就是「博學篤行」類似於你學到什麼就要做什麼,類似於你知道什麼就要做什麼,理論指導實踐。
  • 杏壇儒韻澤鄉裡 以文化人育英才——記曲阜市杏壇中學特色強校之路
    該校以「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為校訓,以「博學,明辨,慎思,篤行」為校風,砥礪創新,培育特色,走出了一條既立足傳統文化又富有鮮明時代特色的育人之路。學校與市新華書店聯合創辦「校園書店」,為學生提供充足的閱讀資料;針對學生家庭開展「親子共讀」活動,舉辦「親子共讀」知識競賽,以閱讀涵養家風,以閱讀提高家長的人文素養。在閱讀過程中,學校組織學生把閱讀的體會、感悟訴諸筆端,形成「美文」,並結集出版,使學生體會到閱讀的成就感和獲得感,同時達到以讀促寫、以寫悟讀、以悟促行的「讀寫悟行」的完美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