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得浮生半日閒——淺析古代茶館的社會歷史變遷

2020-12-22 阿米搞笑部落

茶已備好/只待君來/共話餘生

燃一支檀香,沏一壺茶,坐而論道。

現代茶文化再一次走進了大眾生活,以其獨特的健身、養生功能獲得消費者的青睞。茶館作為茶客飲

茶的場所,成了人們感受慢文化、悠閒放鬆的好去處。

中國是最早種茶、制茶、飲茶的國家

松花釀酒,春水煎茶。《神農本草經》記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在原始人發音裡意為 「一切可以用來吃的食物」。在原始夏商社會,人們經常摘樹上的嫩葉生嚼,時間久了,便發現了茶的藥用價值。茶葉中的茶多酚有很強的抗氧化活性,能清除對人類有害的過量自由基,延緩衰老。精神萎靡,思維凝固時,品一杯香茗即可神採飛揚。茶葉中的咖啡鹼還能促消化、清血脂,抑制心腦血管疾病,將過多的脂肪排出體外。久坐辦公,眼花繚亂時,啜飲幾口清茶頓覺耳聰目明。

蒙藏回民族飲茶,加強了民族交流和民族融合;茶馬古道,中國的茶葉遠渡重洋,展演傳向海外,備受追捧。中國人愛喝茶,也愛分享茶。茶館也就成了中國文化的聚集地、社會歷史變遷的縮影。

茶館歷史變遷

茶館的前身——茶攤,在晉代就已經出現。《廣陵耆老傳》載:「晉元帝時有老姥,每日獨提一器茗,往市鬻之,市人競買。」小商販們最早發現社會痛點,嗅到了商機,擺起路邊茶攤,為路人解渴之用。唐玄宗開元年間,茶館雛形初現。唐代封演《封市聞見記》卷六《飲茶》載:「自鄒、齊、滄、棣,漸至京邑城市,多開店鋪,煎茶賣之。不問道俗,投錢取飲。」當時的河南、山東等地,路邊集會,城鄉街道旁煎茶買賣的店鋪——便是茶館的雛形,也是人們品茗的場所。

不僅如此,唐代還出現了茶博士,最初這一稱呼是達官貴人為嘲諷茶聖陸羽所起,後用於雅稱茶館使役——精於茶藝烹調的茶館夥計。《封氏聞見記》載:「命奴僕取錢三十文,酬煎茶博士」。彼時,飲茶僅僅是上層人士的消遣活動。

趙宋時期,茶館風靡。

現代最負盛名的歷史學家陳寅恪說:「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矮紙斜行閒做草,晴窗細乳戲分茶。宋代是商品經濟和手工業高度發達的年代,「重文輕武」的士族文化繁榮,「積貧積弱」卻「富藏於民」,茶館作為知識分子的「文化沙龍」,市民階級和平民百姓的娛樂社交之所,得到了空前繁榮。茶館內有蹴鞠、歌舞、沐浴、博弈等娛樂項目,令人流連忘返

上至皇帝,下到百姓,無不飲茶。「建安三千裡,京師三月嘗新茶。」歐陽修的詩詞便能看出時人對茶的喜愛。茶館平民化世俗化,茶館由城市普及到鄉村,自汴京到州縣,無不設茶館。北宋傳世名畫《清明上河圖》中便有多處茶肆的影子。《水滸》第三十三回中"那清風鎮上也有幾座小勾欄並榮房灑肆。"

宋話本《萬秀娘仇報山亭兒》中的郭鐵生便是當時精通茶藝的博士,宋代茶館經營已經開始聘用技藝高超的僱工,而且早市,夜市俱全,更有全天候經營的茶肆,經營機制相對完善。

明代,制茶技術進一步提高,第一次出現了「茶館」的說法,也是茶館規模進一步擴大,日趨成熟的標誌。明代散文家張岱《陶庵夢憶》載:「「崇禎癸酉,有好事者開茶館。泉實玉帶,茶實蘭雪,湯以旋煮,無老湯。器以時滌,無穢器。其火候、湯候亦時有天合之者。」

意思是說,這位開茶館的老兄煎茶用的是山泉水,茶葉是當時的名茶「蘭雪」,烹茶器具也很考究,用的是「薄如紙,白如玉、聲如馨、明如鏡」的甜白瓷,茶湯、火候講究天時人和地利。明代的茶館還供應茶點,茶果:玫瑰餅,檀香餅,燒餅,雪梨,蜜餞,橄欖,大棗,李子,荔枝,石榴,柑子,金橙,蘋婆等等,隨時令變化有所不同

當時還出現了代替茶團,茶餅的散茶,便於沸水衝泡,稱為瀹(yue,浸泡之意)飲法,加工和衝泡方式的簡化,大大方便了市民生活。被譽為「16世紀社會風俗史卷」的《金瓶梅》,高度還原了市井生活的真實面貌,提及茶坊處數不勝數

明代大碗茶業興盛,被列入「三百六十行」。作為眾多行業的一行,茶館行業也有自己專門的用語,僅茶館的稱呼就不勝枚舉:茶寮,茶肆,茶坊,茶舍,茶樓,茶孱,茶屋,茗坊。還有茶頭,茶錢,茶房,有的說法沿用至今。

明代階層分化,不同於文人貴族等聚集的高雅茶藝館,大碗茶針對下層民眾需求而設,規模小,售價低,幾條長凳,幾張桌子,便可以支起一個茶攤,「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路人累了困了便可於此歇腳。貴族茶館則布置精緻高雅,多有弦歌伴耳,茶博士沏茶,大多禁止百姓進入,以此區別身份。

清代,茶館普及全國

據《杭州俯志》記載,明嘉靖二十一年三月,杭州城有李姓者忽開茶坊,飲客雲集,獲利甚厚,遠近效仿,旬月間開茶房50餘所。明清兩代五百年,茶政得到了大發展,茶葉產區擴大,「開千古茗飲之宗」。茶文化走進千家萬戶,茶舍數量劇增,得到了大發展。

康乾時代,「太平文老清閒慣,多在酒樓茶社中。」茶館普及全國,也與許多領域交叉,出現了書茶館,野茶館,清茶館等,劃分精細的垂直領域,更好的滿足了人們的社會需求。

清代戲曲是我國戲曲發展史的巔峰,戲園茶園雙劍合璧:戲臺使人如痴如醉,欲罷不能;品茗觀賞間,談笑千古。有戲臺的茶館成為了當時最有特色的休閒娛樂場所。

小茶館、大社會——茶館的社會功用

建國之前的茶館,是沙龍,是飯店,是戲園,是革命場;是信息交換的中心,是情人交往的約會地,是窮人的當鋪,是吃講菜(法庭斷案)的審判場......

當人們有社會交往的需求時,茶館便承載起了交際場所的功能。來到茶館感受人際互動的樂趣,交流家長裡短,戲說文史,在輕鬆的氛圍與老友談笑風生,都去捧哏。這裡魚龍混雜,既可以打探消息刺探情報,同時真相和事實也會在這裡失真,成為謠言的發源地。和我們今天的網際網路環境很像。

古代的茶館男女有別。在古代女性是不允許拋頭露面的,如果出現在茶館這樣的場所,便會被扣上有傷風化的帽子。儘管近代風氣漸開,學堂有了女學生,茶館有了女坐席,也是男女隔開,分道而行。

古代的茶館階層差異很大。有時社會名流和下層平民,販夫走卒,乞丐小偷,三教九流匯聚茶館,有窮人家的孩子來這裡給茶客扇風,修腳的,挖耳的,買膏藥的,也來混口飯吃。更有甚者,在茶館販賣走私,買賣人口,綁架勒索,窩藏禍匪,汙染了清淨的茶館

老舍先生劇本《茶館》中的裕泰茶館——再現了一幅北京城半個多世紀的社會變換。老舍先生曾經戲稱茶館為「小社會」

《茶館》劇中裕泰茶館的年輕掌柜王利發是一個精明自私而心腸不壞的人,在滿清王朝的末日餘暉中,裕泰茶館卻是一副繁榮景象:逗蛐蛐兒玩兒蟈蟈的,卜卦算命的,買賣古玩玉器的......三教九流皆匯集與此。同時,一派和諧的背後暗藏危機:太監買老婆,愛國者遭便衣逮捕,農村破產,洋貨擠佔市場.....儘管王利發苦心經營,六十年後,經歷三次變革的茶館終被歷史埋葬,永久地失掉了往日的榮光。人生一場大夢,老掌柜看盡世間悲歡,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你方唱罷我方登場。

不如吃茶去

縱觀茶館發展歷程,興起於唐,繁盛發展於宋明,普及鼎盛於清。充滿階級差異的古代茶館消失了,現代的新茶館娛樂休閒內容更加豐富,隨著空間消費再次流行。現代茶館隨著空間消費再次流行。

鬧市有茶樓,公園有茶座,陋巷有茶攤,處處有茶館。門口青石板上積水倒映著黃昏的昏暗燈光,極富舊時代的氣息。想要重溫古代茶館的意韻,不如到成都的街頭走一走。

偷得浮生半日閒,不如吃茶去!

參考文獻:《陶庵夢憶》 《水滸傳》《封氏聞見記》 《廣陵耆老傳》 等.

相關焦點

  • 「偷得浮生半日閒」盛讚高僧,高手顛倒下詩句順序,卻令高僧羞怒
    然細細品來,這種「閒人」生涯其實與古代高僧的生活相類似,只不過是無酒罷了。唐代詩人李涉曾以「偷得浮生半日閒」來讚譽一位得道高僧,於紛擾塵世之間偷取片刻的安寧,這與蘇軾的境界頗為相致。《題鶴林寺僧舍》唐·李涉終日昏昏醉夢間,忽聞春盡強登山。
  • 閒情碎筆—偷得浮生半日閒
    或者說歲月不曾缺少美,人生也不曾缺少美,只是浮躁的社會缺少一顆靜下來的心。前幾天再次翻到司空曙的那首小詩。釣罷歸來不繫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縱然一夜風吹去,只在蘆花淺水邊。像是工作之餘偷得浮生半日閒,又像是一個不符合年紀的修行,自我滿足又自我對立,好或者不好,滿意或者不滿意自己,似乎也沒有答案。可是轉念一想,生活的本質又是什麼?經濟基礎後的上層建築?
  • 偷閒:因過竹院逢僧話,偷得浮生半日閒
    偷閒:因過竹院逢僧話,偷得浮生半日閒一直很喜歡南宋詩人趙師秀在《約客》一詩中,對「閒」的形象刻畫。「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有約不來過夜半,閒敲棋子落燈花。」閒,是人生中一種美好的況味。生活中,有時閒就是幸福。閒下來,生活的腳步變慢了,心格外平靜,如一灣碧水波光如鏡,映出天光和雲影。心靜了,才能感受到那些細小的美好,更能聽清內心的聲音。一個匆匆趕路,心中裝滿煩惱的人,再好的風景也會熟視無睹。心靜了,心情的觸角不知不覺伸向四面八方,無意間就會捕捉到很多美好的事物,生活的天空一下子廣闊了許多。
  • 永往直前·中超特刊|偷得半日閒
    「偷得浮生半日閒在如今的快節奏而且競爭激烈的大環境下,「偷得浮生半日閒即將開始的第二循環,希望能夠有更多的「偷得浮生半日閒」。
  • 「偷得浮生半日閒」不是讓你閒著,而是告誡你別躺著了找點事做吧
    因過竹院逢僧話,偷得浮生半日閒。這首唐詩就是唐代詩人李涉的《題鶴林寺僧舍》,看題目我們可以知道這是一首題寫在寺院的唐詩,但是真正讓我們一眼就能夠看得清楚的,確實這首古詩的最後一句,「偷得浮生半日閒」。詩歌的一開始所描述的詩人的狀態和今天我們有些相似。「終日昏昏醉夢間」,整日昏昏沉沉的,恍若在夢中一樣。每天吃的睡睡了吃,看著電視刷手機,玩遊戲聽音樂。
  • 小資日照 偷得浮生半日閒——露營達人遊記
    相信,這樣的輕旅行以後會經常有,帶上朋友,帶上家人,偷得浮生半日閒!五蓮山滑雪場每周六都有露營party,歡迎廣大露營愛好者前去露營露營需提前兩到三天預約團隊露營時間可調整預約諮詢微信:wlshxc5
  • 「偷得浮生半日閒」的上句是什麼?
    然而,在「忽聞春盡強登山」與鶴林寺高僧的閒聊之中,無意中解開了苦悶的心結,化解了沉溺於世俗之憂煩,體驗了直面現實及人生的輕鬆感受,才得以使自己麻木已久的心靈增添了些許的愉快,於是欣然題詩本篇於寺院牆壁之上,以抒發其內心「又得浮生半日閒」之感慨。「終日昏昏醉夢間」,這一句是詩人對自己遭遇流放時的內在情緒與外在情態的真實描述。詩人從「抑」起筆,首先抒寫其消極渾噩的內心情態。
  • 靜坐一爐香,偷得浮生半日閒.
    「偷得浮生半日閒」,句出唐代詩人李涉《題鶴林寺僧舍》,詩詞一般,卻因名句點睛流傳千古,一個「偷」字用得最妙,世事紛擾,清閒難得,竟覺得是偷來的。有約不來過夜半閒敲棋子落燈花這是清閒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這是清閒
  • 偷得浮生半日閒!排球女神迪士尼度假,路人照驚豔眾人
    在迪士尼遊玩玩的也是非常的盡興,偷得浮生半日閒,這個機會對於她來說也是非常的難得此次劉晏含也是在社交平臺上向大家分享了她此次出遊迪士尼的好心情。
  • 偷得浮生半日閒,帶孩子在最美的山水田園詩裡,感受田園之美
    因過竹院逢僧話,又得浮生半日閒。美好的春光即將消逝,詩人打算趁著春日去登山。路過竹院時遇到僧人,閒話多時,由衷感慨自己在紛紛擾擾的世間,偷得片刻安閒。這種境界,不也是我們一直嚮往的嗎?雖然沒有正面寫登山,但是我們已經感受到了詩人的心曠神怡。
  • 張繼平:偶從山谷聽林語,樂享浮生半日閒
    偶從山谷聽林語,樂享浮生半日閒文/張繼平時光太瘦,指縫太寬。不知不覺的,走過了這麼些年,眼見著皺紋刻上了面,風霜染白了頭。自問過幾次活著的意義,後來終於放棄。偶從山谷聽林語,樂享浮生半日閒!這也是個值得記住的日子!生命的意義也許就是認真做好生命中遇到的每件事,享受生命中的每一刻,不管是偉大的還是平凡的!
  • 茶館:三位老人的浮生掠影
    電影茶館改編自老舍先生的經典話劇,講述的是茶館在歷史風雲之下的興衰演變,在不徹底的改良運動下面,小人物是如何在歷史煙塵裡面生死浮沉的。茶館的故事是發生在三個時代大背景下的,一是戊戌變法時期,二是宣統退位北洋群雄割據時期,三是北平淪陷時期,每一個歷史時期下的茶館都有著不一樣的際遇,圍繞著茶館展開的三個老男人的人生也因此變得各不相同。
  • 偷得浮生半日閒,武夷山小眾景點——遇林亭窯址
    遇林亭宋代窯址博物館整個建築仿佛是一座典雅的宋代宮殿,許多結構仿造古代,超級適合在這裡拍古裝,整個景區的綠化也很好,庭院精緻,仿佛穿越到京都。曾經這裡應該是收費的景點,門口還設有收費的亭子,但是現在似乎已經荒廢了,所以知道這裡的遊客非常少,據說大部分是本地人來這裡喝喝茶,算是非常野生小眾的景點了吧。
  • 努力懂得怎麼樣尊重生活,尊重現在的社會文明!
    古人所謂的「偷得浮生半日閒」是一個相對漫長的停頓,而現代生活中,這樣的停頓變得異常短暫。人總是毫無疑問的懷疑自己,懷疑這個社會!為什麼到現在的年齡,還是一事無成,甚至於無所事事的。
  • 徜徉在藝術中 偷得浮生半日閒|2020年7月國內展訊
    中國古代佛造像展期:長期陳列地點:中國國家博物館此次展覽在其他計劃被放棄或擱置後脫胎成形,它源起於我們共同面對的困境,即流行病學、經濟、以及社會組織層面上的不確定性。從我們所在世界的準則出發,展覽分五個章節展開,提出對日常、生命有限性、動物性、敘事、全球化和信息的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