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棚內雜草生長較快,而棚內使用除草劑除草風險較高,因此菜農多使用黑色地膜來防草。
但是,就目前的天氣條件來說,地膜貼地覆蓋雖然防草效果好,但弊大於利。
地膜貼地覆蓋,存在兩個對蔬菜生長不利的因素:一是降低了土壤的透氣性。土壤氣體的交換在高溫季節尤為活躍,而由於地膜貼地(特別是在澆水之後)土壤微生物分解產生的有害氣體不能及時排出,積累在土壤中不利於根系的生長,微信搜索菜農圈關注;二是貼地覆蓋的黑膜吸光量大反光較少,將產生的熱量直接傳導入土壤耕作層中引起了地溫的升高,如棚內溫度為35℃時,有黑膜覆蓋的10釐米左右的土層溫度往往超過40℃。如此高的溫度會對根系造成嚴重的傷害。由於根系生長環境惡劣、生長不良,吸收能力降低,從而出現植株長勢弱黃葉等情況的發生。
正確的使用方法
那麼,在既防草又不影響秧苗的生長條件下,該如何操作呢?
一是晚覆蓋地膜,待定植後的植株根系下扎到足夠深度時再覆蓋。期間出現的雜草可通過劃鋤的方式消滅,微信搜索菜農圈關注。這樣做既能夠抑制雜草,又可以疏鬆土層,促進根系生長;
二是覆蓋地膜時,不使用打孔穿棵的方式。可將地膜分開,只對行間進行覆蓋即可,覆蓋時地膜與植株根莖部要保持一定距離。有條件的菜農在鋪設地膜之前可少量撒施秸稈,這樣就能夠起到預防地膜直接貼地的情況。
本文素材來自:種大棚
《大棚黃瓜黑星病成爆發趨勢,3大方面綜合分析,防控刻不容緩》(菜農圈)
很多菜農反饋自己種植的大棚黃瓜出現了流膠並且葉片出現了穿孔,通過菜農發的一些照片,明顯的可以判斷出這是大棚黃瓜嚴重的發生了病害。這種病害對於黃瓜瓜條還有葉片的危害較大,這就是典型的黑星病害。
近些年大棚黃瓜的種植面積在我們山東當地逐漸擴大,尤其是在莘縣還有壽光、青州這一片,它的種植面積日益增多。所以說對於黃瓜危害較大的黑星病害也日趨嚴重,這種病害對於黃瓜的生產是具有毀滅性的,一般一旦一個棚室黃瓜得了這種病害,造成爆發嚴重的可以減產60%以上,因此菜農朋友尤其是種植大棚黃瓜、西葫蘆,這些瓜類的菜農朋友,對於這種病害一定要準確的識別並及時的提早預防,防止黑星病害對大棚蔬菜作物的侵染與危害。
1、大棚黃瓜黑星病害的發病條件
黑星病害它的爆發條件它是典型的低溫高溼,在這種環境條件下容易爆發。這段時間為什麼容易產生這種病害,就是由於外界雨水增多,溫度較低,同時由於雨水的增大造成大棚內這個封閉環境溼度較大,一般溫室大棚室內5~30度之間均可以發病,最適的爆發溫度就是在20度左右。
因此一旦大棚的黃瓜,種植環境處於15~20攝氏度,這種溫度條件下,大棚內的溼度能夠得到到達百分之六八十以上,有出現水滴狀況的時候,黑星病的孢子就會快速萌發,造成黑性病害的一個傳播。
2、大棚黃瓜黑星病害的發病症狀介紹
大棚內的黃瓜一旦被這種病害侵染,最開始的時候是在黃瓜的嫩葉還有嫩莖上出現,葉片出現黃褐色的圓形小斑點兒,隨著病原菌的擴大逐漸開裂,並斑點數量逐漸增多,穿孔也逐漸擴大,葉片發生扭曲,如果在溼度大的情況下,會出現明顯的肉眼可見的黑色的黴層。
還有一點這種病害對於黃瓜的果實也會造成侵染,一般黃瓜的果實在發病初期會出現一些圓型的褪綠小斑點兒,但是病斑會出現乳白色透明的膠狀物不流失,逐漸乾結以後會出現脫落嚴重的影響,瓜條的品質。
3、大棚黃瓜黑星病害的防治措施介紹
對於防治黑星病害最有效的措施,加強棚室內的溫、溼度控制,澆水採用滴灌的方式。及時的通風排溼,要切記一點陰雨天不要澆水,同時要注意增施磷肥、鉀肥,科學合理的施肥培育黃瓜的健壯植株。如果發現這類病原菌病株及時地清除出棚室,減少棚內黑星病害的爆發條件。
同時在發病初期也可以用一些藥劑進行防治,用嘧菌酯、氟矽唑、腈菌·福美雙等藥劑進行噴霧防治。噴藥時以噴施幼苗及成株的嫩葉、嫩莖、幼瓜為主。
《決定水稻高產的最關鍵時期》(365益農)
水稻產量是由單位面積上的穗數、每穗結實粒數和千粒重三個因素所構成,這三個因素,是分別在不同生育期形成的。
一、決定產量的幾個階段
1.苗期
培育壯苗,苗好一半谷,好苗出好谷,需保全苗、勻苗和促壯苗。3葉前根系生長較快,早施斷乳肥,促壯苗早發。3葉期開始以長葉為主,隨葉片的伸出,不定根形成,具有了通氣功能,對土壤缺氧環境的適應性逐漸增強。秧田就可保持一定的水層,以利培育壯苗。供鉀充足可使水稻的植株莖稈粗壯,強度增大,機械性能改善,既抗倒伏,又可有效的阻礙病菌害蟲入侵。
2.分櫱期
積極促進前期分櫱,適當控制後期分櫱,是水稻分櫱期栽培的基本要求。幼苗第4片葉起到分櫱終止的一段生育時期,其主要特點是發生分櫱,為決定有效穗數多少的關鍵時期,同時大部分葉片與根系也在這個時期發生和生長,因此也是穗分化奠定物質基礎的主要時期。
水稻分櫱期與拔節孕穗時是水稻的吸肥高峰期,對養分的吸收強度均以鉀最高,吸鉀量為293-477克/日/畝。分櫱肥是移栽後至開始穗分化以前的施肥,要求早施。分櫱期是水稻一生中體內氮素含量最高的時期,氮肥不足會造成分櫱緩慢和生長停止。
3.孕穗期和成熟期管理
孕穗至揚花階段的低溫陰雨、高溫,造成空殼率增加,產量水平下降。
孕穗期管理在於促轉化、促壯杆、攻大穗、增粒數等,而成熟期決定千粒重的關鍵時期,促使光合產物向種子轉移。
灌漿至成熟階段的暴風雨、秋旱和寒潮秋霜,有可能發生倒伏、青枯卷葉、灌漿不足,品質下降某階段的突發性病蟲害,有可能造成減產或絕收。
二、關鍵時期,務必抓好「四防」
1.防治病蟲害:水稻在生長過程中容易發生稻瘟病、白葉枯病、稻曲病、紋枯病、稻縱卷葉螟、稻飛蝨等,一般長勢旺盛的田塊要提高防治措施。
2.防倒伏:水稻倒伏主要發生在結實期,需要加強水肥管理,對旺長田塊多次噴施3%過磷酸鈣浸出液,抑制穗下間節伸長,減少水稻倒伏情況發生。
3.防貪青:對生長過嫩、葉片肥大,處於水稻乳熟期噴施乙烯利促進老熟。
4.防早衰:除增施粒肥,加強水漿管理外,還可葉面噴施2%尿素和0.3%磷酸二氫鉀液,可明顯保葉防衰。
最後,關於水稻增產及增質方法的全部介紹就到這裡了,如果農民朋友想要種植出高產的水稻,還需要加強田間管理,掌握好關鍵時期的應對措施,有效減少病蟲害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