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福特是源自於美國的車廠,不過在大西洋的另一端歐洲,福特也是經營得有聲有色。除了很早進入耕耘外,不斷推出平民性能車也是一大特色。當中最令人興奮的,還是從Escort開始的運動鋼炮系列,從最早的EscortRS開始到福克斯ST系列,每一代車型都以超高C/P值與大眾GolfGTI分庭抗禮,甚至有著藍領階級英雄的稱號。
而在福克斯進入到第四一代後,也都是由福特Performance部門的大力協助,汲取福特GT與福特福克斯RS開發經驗,讓福克斯ST一上市就獲得歐洲的高度評價,一些地區也以相當快的速度在臺發售,到底福克斯ST能不能延續藍領階級英雄的稱號呢?福克斯ST搭載的引擎,其實與上一代福克斯RS相同,都是2.3節能Boost渦輪增壓引擎。
但經過福特Performance部門重新調校,部署低慣性雙渦流技術、偏時點火系統、修改吸氣系統與降低回壓產生的排氣系統,擁有280PS/5500轉速最大馬力以及420Nm/4000轉速峰值扭力。變速箱部分,一些地區捨棄過往的六速手動,而是部署七速手自一體的設定,但本體上與福克斯飆準版的八速變速箱相同,只是為了追求更快的加速反應,福特Performance團隊透過軟體上的調校與齒比調整,造就0到100公裡每小時加速僅需6秒。
而ST也提供動態行車模式切換系統,包括溼地、標準、運動與賽道四種模式選擇,並主動調整包含懸掛、剎車、轉向、動力輸出、變速箱換檔狀態等。說了這麼多,到底開起來如何呢?首先以標準模式下開一小段路,ST的渦輪引擎起中反應相當靈巧,沒有明顯的渦輪遲滯反應,即使到了高速變速箱也能很快的進到適合的檔位,CCD主動式可變阻尼在標準模式下提供相當舒適的設定,如果跟Lommel比起來處理碎震的感覺又更上層樓。
至於升級過後的轉向系統,在標準模式下略顯沉重的表現讓你過彎時能輕鬆應對,清晰的指向性也能夠讓你感受到更多前懸掛傳遞的信息,同時偏時點火主動將節氣門開啟時間延長,因此進彎減速降檔、出彎大腳油門的當下完全沒有空窗期,動力即刻補上。調整到運動模式後,此時油門反應變得更為敏捷,不需輕踩速度馬上就會上來,在高速路段中後段的爆發力同樣一氣呵成,完全不會有腳軟的感覺,這都要感謝全新的中冷以及吸氣系統,在全油門下傳遞更為穩定的性能表現。
但讓我感受最深刻的,就是硬度提升的避震阻尼,此時在路上僅僅是一點小小坑洞、或是行經上下起伏的路面,這些城市傳到車內當中,坦白說如果一般開車的時候會覺得太硬了,但在山路可以感受到更小的側傾,雖然入彎就會有明顯扭力轉向,但eLSD的實時介入讓出彎時車頭軌跡能夠扶正,伴隨著更靈活的車尾反應,極高的可控性相當有趣。
最後就是賽道模式,這個時候避震阻尼完全就是死硬的狀態,好處是車子能夠緊緊地貼地,但開在路上真的會硬到受不了,我相信也沒幾個人會在標準道路上使用。而循跡系統關閉伴隨著極為靈敏的油門反應,相當考驗駕駛人的剎車與油門的拿捏。剎車系統部分,前碟盤擴大至330mmx27mm雙活塞卡鉗,後輪碟盤為302mmx11mm,並搭配米其林特規的Pilot運動4S輪胎,跑山路可以感受到腳感靈敏度更好,連續幾趟測試下來,熱衰減的感受也不明顯。
回過頭來說一說這外觀吧,過往福特高性能車種都是屬於那種很低調的設計,而福克斯ST當然也不例外,全車與STLine車型差異不大,只不過ST多部署競技型PerformancePack套件;從車頭望過去,蜂巢狀水箱護罩搭配磁礦色系網層,上面鑲嵌著ST標誌以資區隔,保杆下方則部署下擾流來強化空氣力學。側裙設計上也與STLINE相同,若要從側面望過去差異,大概就是那個MichelinPilot運動4S及19寸輕量化鋁製輪轂、四輪大型碟剎及大型紅色卡鉗。
車尾部分變動也不明顯,除了尾翼換成更大號的運動型規格外,就是重新設計的後保險槓搭配雙邊單出鍍鉻尾管,車尾再加上一個ST專屬銘版,整體來說還是維持福克斯的架構,素雅風格不需要太多修飾,但ZF避震的加入讓車身變更低矮、感覺更貼地。在數位化浪潮的近期,每家車廠極力的將內飾極簡化,新一代福克斯當然也順應潮流,原先過於繁雜的按鈕配置大幅簡化,較上一代減少50%,另外整個中控臺位置也前移,不僅操作起來更便利,同時視覺壓迫感也沒那麼重。
ST身為性能一哥,則是在座艙裡加入運動碳纖維紋路飾板搭配闇黑頂篷,營造性能氛圍。而ST專屬RECARO賽道型座椅不僅造型帥氣,也提供出色的支撐性與包覆感受;平底運動化方向盤,於右側多功能按鍵附S按鍵與Mode選擇模式鈕,駕駛人可在目不離路的狀態下迅速切換動態模式。中控臺部分,8寸懸浮式全彩LCD觸控屏幕與標準車型相同,搭載及原廠中文衛星導航系統,同時也支持蘋果CarPlay/安卓Auto連線功能。
另外儀錶板中的4.2寸多功能屏幕,則多出渦輪增壓值、機油壓力與溫度等信息,同時在裡頭也能選擇福特Performance界面。其他配置上,包括全景式電動天窗系統、四門伸縮型防護邊條、丹麥皇室御用B&O重低音環艙音響、Qi無線充電面板、HUD升降型抬頭顯示器等都是專屬於ST車型的好料。但不得不說,雖然性能車型大多數小夥伴並不會在乎質感的鋪成,但ST大量軟質塑膠與硬塑膠的搭配,加上配色過於單一。
因此對比活潑許多的對手,或許福特可以針對內飾再強化一些氛圍。主被動安全系統部分,則是採用福特CoPilot360,整合包含在0200kph全速域內可作動的ACC啟停主動式定速巡航調節系統、LCA車道導正輔助系統、前向碰撞預警系統、AEB輔助剎停系統(附行人/車輛/自行車手偵測)、ESA閃避轉向輔助系統、TSR道路標誌識別輔助系統等,作動設定其實與標準車型相同,因此就不再贅述。
其中iACC智能型定速巡航調節系統,可結合TSR系統所辨識之交通號誌、原廠導航地圖及全速域定速巡航系統,在既有與前車調節車速之功能外,迅速依據駕駛當下所行駛的道路速限自動調整。而Recaro運動型座椅,在舒適性和支撐性取得完美平衡,無論是順順開或是運動駕馭下,都能緊緊的包覆車體。至於新一代福克斯後座寬敞的優點,在ST上面當然也繼承下來,2700mm的軸距配合近乎全平的地板,後座不會顯得臃擠。
但或許是因為座椅版型的緣故,ST後座的泡棉設定偏硬,久坐可能會略顯疲累。最後行李箱空間上,福克斯ST與掀背版本相同為341公升,在同級車當中算名列前茅,搭配6/4分離可以展現更彈性的運用。HotHatch鋼炮是由歐洲車廠所創造出來的產物,有的車廠專注於斯巴達式的性能風格,只為提供駕駛人最原始的樂趣;有的車廠則是專注於提供日常實用性之餘,提供更強大的動力表現。
而福克斯ST卻是結合了二種矛盾性格的高性能鋼砲,都是由多樣高科技配置如eLSD、CCD等輔助之下,讓ST有著不同駕馭性格,從日常使用到應付賽道日,福克斯ST都能應對自如,這讓他成為了出色的全能選手。回味起那天試駕的感覺,福克斯ST毫不妥協的全速域動力表現、以及C2平臺的好底子搭配福特Performance調校的熱情動態反應,讓駕馭極限變得更高,這些都足以掩蓋內飾質感平庸的小問題,更難而可貴的是售價上還比GolfGTIPerformancePure便宜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