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抗疫志士文化精神的贊詠——讀郭曰方的《戰「疫」之歌》

2020-12-17 中國青年網

作者:單佔生

所有的災難都是人面對的災難。在災難面前,人,呈現出一種什麼樣的精神狀態,這是一個不可迴避的問題,也是我們的文學工作者所應關注所應回答的問題。我國著名詩人郭曰方先生,用他的詩集《戰「疫」之歌》(海燕出版社出版),給出了他的態度,也做出了他的回答。

郭曰方先生的這本詩集,共計收入他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之後創作的15首詩,大約近2000行。現年已有79歲高齡的老詩人,在短短不到一個月內,忍受著巨大的生命悲痛,創作出如此豐厚的一部詩集,這種精神著實令人感動。而他在詩中對在這次戰「疫」中上至將軍院士,下至草根公民——即我們的人民——所表現的人的精神,更準確地說就是對中國人文化傳統和當下國民精神的真誠讚美,更是讓人感受至深,誠以為然。

首先,歌詠了一種向心的凝聚力量。詩人站在宏觀的視角上,讚美我國各民族民眾在災難降臨之時,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維護個人命運,維護華夏國運的民族向心力。這是華夏五十六個民族共有的善美,也是人類所有擁有良知的人民所共有的美德。而這種美德,對於中華而言,已經成了擁有幾千年悠久歷史傳統的文化精神。這種文化精神,在這次的抗疫鬥爭中,表現得尤為充分。風雨同舟,患難與共,生死相依。正是這種千年不變的文化精神的代代相傳,使我們這個民族在面對各種災難的危急關頭,迅速形成巨大的向心力與凝聚力。這種強大的向心力與凝聚力,同時構成了巨大的中國力量。詩人郭曰方在他的長詩《生死相依》《中國力量》中,對此有過富有激情的表述:

患難與共

同舟共濟

縱然隔著千山萬水

沒有任何艱難險阻

能把骨肉親情分離

是的,農村老大爺支援災區的蔬菜、鄰裡大嫂的快餐、小學生捐出的壓歲錢、快遞小哥的運護隊……一個個普通的人,一件件樸實的事,為什麼會在大災面前成為國人的日常行為?「國家有難,應該出力」,這就是他們最樸實的想法。而正是這些涓涓細流,才匯聚成滔滔江河排山倒海的中國力量:「山在集合/水在集合/整個中國/都在集合。」而當人們詢問這從四面八方到來的隊伍,為什麼會有如此無畏、如此無私、如此勇敢的行為時,他們說出僅僅是最樸實無華的兩個字:「應當。」也許,人們會問,怎麼就會如此自然地冒出「應當」這兩個字呢?詩人在《中國力量》一詩中書寫過如下幾行詩:

我仿佛聽見

範仲淹老先生

遠望浩渺煙波

發出的那一聲吟嘆

先天下之憂而憂

後天下之樂而樂

……

啊 偉大的中國精神

偉大的中國力量

也許,不用再說什麼,答案就在這裡:我們是被五千年優秀文化養育的民族,我們是擁有善美心靈的人民。

其二,讚美一種向前的生命意志。詩人在書寫了這個民族的整體精神價值取向之後,接下來詩人書寫了在這次戰役中的兩個最讓人欽佩最值得讚美的團隊,即中國的白衣天使和中國軍人。在《敬禮,生命衛士》和《我自豪,我是中國軍人》兩首詩中,詩人以澎湃的激情,為這兩支最美逆行者樹碑立傳,歌詠了他們置生死於度外,勇往直前的生命意志。這種向前的生命意志,來自於戰場的召喚,更來自於他們的職業操守,來自於他們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理想和保家衛國的使命意識。我們可以讚美他們是英雄,其實,他們也是和我們一樣的血肉之軀。就因為他們是醫生、護士、戰士和將軍,他們就必須在大家都在回望著戰火後退之時逆向而行,向著死神投來的刀槍永遠向前。「用生命/守護生命/用堅守/堅持勝利/他們硬是/用血肉之軀/在生與死之間/築起一道/銅牆鐵壁。」這就是我們的白衣戰士。「把醫生的天職/和人生的價值/留在荊楚人民心裡。」而作為一名軍人,作為一名中國軍人,保衛祖國、保衛和平、保衛自己的父老鄉親,就是自己的天職。人民的子弟兵,就是要忠誠於祖國與人民。正是郭曰方先生在詩中所表述的那樣:

軍人在

人民安寧就在

軍人在

祖國強盛就在

白衣天使,綠色長城,用他們大無畏的行動,完美詮釋了他們的職業操守和捨生忘死,永遠向前的神聖使命。

其三,崇尚一種向上的科學精神。任何時代,都必須有一批仰望星空的人,都必須有一批肩負起黑暗的閘門、放光明於世間的人。這些人,就是我們敬仰的科學家與思想家。詩人郭曰方在這部詩集中,濃墨重彩,用三首長詩《天地英雄——獻給鍾南山院士》《東方女神——獻給李蘭娟院士》《耿耿丹心——獻給錢七虎院士》,歌詠了三位科學家的勇氣、擔當、責任意識和科學精神。在此次抗疫之戰中,詩人書寫的這幾位科學家的作為,倍受國人關注與敬仰。在他們身上所呈現的那種大無畏的科學精神,仰望星空永遠向上的意志品質,正是我們當下社會最需要也是最缺失的高貴品質。雖然他們早已是巍巍泰山,但他們心中永遠膨脹著一際更高遠的天空。無論是醫術,還是做人,他們對自己都有著更高更遠的要求。在醫術上,追求科學的真;在做人上,追求無私的愛,可謂大真無偽、大愛無疆。因此,詩人在其詩中飽含深情地吟詠:「鍾南山先生/你的名字/將永垂史冊。」「尊敬的李蘭娟院士/此刻請允許我/以人民的名義/向你致敬。」鍾南山、李蘭娟這樣的科學家為什麼受到詩人如此的敬仰,這正如詩人在書寫科學家錢七虎院士時所吟詠的,是因為他們身上都有著永遠向著科學的高峰攀登的意志,都有著一種「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科學的追求/永無止境」的向上向遠的追求。他們的這種永遠向上的精神,本身就是詩,就是永遠的天空。

其四,讚嘆一種「向低」的高貴品質。在這本詩集裡,值得特別關注的是列在最後一個內容板塊中的詩作,這個板塊的詩作最多,多達八首,佔整個詩集的二分之一還要多。而在這些詩作中,詩人所歌詠的主人公,全是衝鋒在此次戰「疫」第一線的最普通的白衣戰士以及穿行在「火線」的「快遞小哥」。應該說,他們都是此次戰「疫」中的最普通的戰士,是生活中的普通人。那位身患漸凍症疾病仍戰鬥在抗疫第一線的醫務工作者,那位騎著單車歷時四天三夜趕回高風險單位上班的姑娘,那位寄身於潮溼庫房專事為醫務人員服務的快遞小哥,那些從不把自己的「英雄」行為視作神聖與崇高的一線醫生護士,那些披星戴月奮戰在醫院工地的工人,都是詩人傾心歌詠的對象。那位不顧自己還是個身患不治之症的病人,心裡裝的都是別人的病痛的醫生,忍著自己的病痛。說:「雙腿還行/為什麼不多做一點呢」;那位「剪斷一頭秀髮」的白衣天使,心中想的只是「為了爭分奪秒/搶救生命」;那位顧不上母親去世的悲哀,只能在更衣間裡向遠方媽媽的背影三鞠躬的女兒,心中想的只有「抗疫的勝利」;而那位騎單車奔回工作崗位的姑娘,心中又是怎麼想的呢?詩人在詩中做了如實的描述:

姑娘 停停

你不知道嗎

武漢剛剛封城

很多道路

禁止通行

哦 我知道的

可是 我是醫生

那麼多病人

不去不行啊

……

都說 這位95後的

白衣戰士

是一位了不起的姑娘

她搖搖頭

微微一笑

我只是一個普通醫生

是的,一個普通醫生,一個普通戰士,一個普通工人,一個普通司機,一個普通農民,一個普通快遞小哥,就是這一個個最普通的人,做出的一件件最普通的事,鑄成了我們今天的抗疫壯舉,鞏固了我們的鐵打江山,延續了我們中華文明的優秀傳統。我們可以把這種優秀的文化傳統視作向低的文化精神。中國古代文化先賢老子在他的《道德經》中有句名言,叫做「上善若水」。「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這意思是說,具有至高境界的人,就像水一樣,澤被萬物而不與之紛爭,有能容天下的胸襟與氣度。這才是最完美的善,即上善。避高趨下,謙恭淡泊。在中國儒家聖人孔老夫子那裡,這種趨下東流的水,具有「九德」。「孔子觀於東流之水。子貢問於孔子曰:『君子之所以見大水必觀焉者,是何?』孔子曰:『夫水,遍於諸生而無為也,似德。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義。其洸洸乎不淈盡,似道。若有決行之,其應佚若聲響,其赴百仞之谷不懼,似勇。主量必平,似法。盈不求概,似正。淖約微達,似察。以出以入,以就鮮絜,似善化。其萬折也必東,似志。是故君子見大水必觀焉。」「利萬物而不爭」「其萬折也必東」,不正是華夏民族最基本的精神品質嗎?用一句略帶悖論的語式來說,這就是我們諸多普通人身上所具的「向低的高貴」品質。就是這次抗疫之戰中,正如詩人所說的那樣,「在中國各地/究竟湧現出多少/這樣普普通通的/無名英雄」。正是這些普普通通的水滴、細流,匯聚成滔滔江河的奔流不息,才有了中國此次抗疫之戰的春天的到來。由此,我們正可見出中國文化精神在今日社會所擁有的強大活力、非凡價值和恆久意義,也可以見出老詩人郭曰方先生身上所凝聚的文化品格、精神嚮往以及作為一位中國公民、一個詩人面對疫情所表現出的責任擔當。

(單佔生,詩人,評論家,資深職業出版人,曾任河南文藝出版社總編輯,編審。鄭州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新文學學會理事,河南當代文學學會會長,著名詩歌理論評論家。)

(來源:新華網)

相關焦點

  • 來聽副中心孩子們的戰「疫」之歌!
    既然新型肺炎疫情讓我們無法「行萬裡路」,那麼就讓我們靜下心來「寫千卷字」,讓筆尖隨著我們對抗疫英雄們的敬佩和祝福舞動起來吧。 副中心的孩子們用詩歌、散文、快板等記錄這場疫情,讚揚在抗疫過程中的英雄們,展示戰勝疫情的信心,表達對祖國的美好祝願,祈願國泰民安。
  • 「戰「疫」說理」中國精神在戰「疫」中的生動體現
    中國精神歷久彌新,在這場全國戰「疫」的過程中迸發出勃勃生機,愛國、團結、奮鬥、創造、擔當這五個關鍵詞,是中國精神在這場戰「疫」中的生動體現。戰「疫」使愛國精神空前高漲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激勵我們自強不息的精神力量。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愛國主義傳統的民族,歷史上蘇武牧羊、嶽母刺字等故事一直流傳至今。
  • 湖北省圖書館書香助力戰「疫」
    在直播過程中,湖北省圖書館、武漢大學圖書館、孝感市圖書館、荊州市圖書館、鹹寧市圖書館作為全省各級各類圖書館共同聯動的代表出鏡,分別展示了共同抗疫中的精神文化力量。書香戰「疫」 聚力效應為了配合疫情防控需要,湖北省圖書館自1月23日暫時閉館。其間,為了給居家群眾提供文化服務,省圖書館充分利用館內豐富的數字資源,在新媒體平臺陸續推出書香戰「疫」系列活動、長江讀書節「相約鄉讀」主題活動、線上展覽、講座等,同時,積極參與方艙書屋建設,主導研發智海方舟閱讀程序,不遺餘力助力全民抗疫,形成「同心圓」聚力效應,獲得眾多點讚。
  • 一呼百應聲援前線 以筆為槍以歌傳情 西安吹響抗「疫」之戰「文藝...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正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文藝工作者們也吹響了抗「疫」之戰「文藝集結號」——繼本報此前報導的西安文藝工作者在曲藝、戲曲等多個領域,圍繞抗擊疫情推出一批新作之後,眼下,古城更多文藝工作者正積極行動,投入創作之中。
  • 激情戰「疫」,為愛發聲,讓一首歌溫暖一座城
    激情戰「疫」,為愛發聲,讓一首歌溫暖一座城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全縣170萬渦河兒女團結一心、眾志成城,展現了無私無畏、勇毅志堅的鮮明品格,譜寫了一曲忠誠擔當、無私無畏、共克時艱、可歌可泣的戰鬥之歌。一幕幕感人的場景,一幅幅動人的畫面,展現在了我們的面前,讓我們感動,讓我們敬仰。歷經三天三夜的時間,加班加點,我們從幾百幅圖片中選出了上百幅圖片,進行編排剪輯,最終以一首歌的形式呈現出來。
  • 《同心戰「疫」 為愛而歌》 抗疫歌曲MV展播溫情啟動
    2020年春 新冠病毒肺炎在全國蔓延 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疫」 陡然打響 在這場戰「疫」中 有迎難逆行的白衣戰士 有合舟共濟的全國億萬同胞 他們眾志成城、戮力同心 共同譜寫捍衛生命的讚歌 在這個抗擊疫情的關鍵時期
  • 安徽高校青年學子戰「疫」顯擔當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安徽高校青年學子做好自我防護的同時,有序投入戰「疫」,以「青春之我」「奮鬥之我」成為疫情防控的生力軍,與全國人民同心抗「疫」、共克時艱,為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貢獻青春力量,展示了新時代青年學子樂於奉獻、勇於擔當的精神風貌。
  • MV《我們的約定》——獻給戰「疫」一線爸爸媽媽的歌
    MV《我們的約定》——獻給戰「疫」一線爸爸媽媽的歌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我們對「逆行者」由衷敬佩,更讓孩子們一夜長大學會堅強,學會愛。MV《我們的約定》,這是孩子們心中的歌,獻給戰「疫」一線爸爸媽媽的歌。
  • 發揮主渠道主陣地作用,大力弘揚戰「疫」英雄精神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千千萬萬的戰疫英雄在危難時刻挺身而出、英勇奮鬥,在大戰激戰中踐行初心、不辱使命,他們身上展現的敢於勝利的銳氣、攻堅克難的勇氣、實幹擔當的朝氣、甘於奉獻的正氣,鑄就了新時代的戰「疫」英雄精神。
  • 廣東文藝家譜寫戰「疫」畫卷
    在一線「逆行者」奮力戰「疫」的同時,廣大文藝工作者同樣肩挑使命,用詩文、繪畫、音樂共同譜寫戰「疫」圖卷。連日來,廣東文藝界名家紛紛投身戰「疫」的創作之中,文藝工作者與「白衣天使」並肩作戰,一大批形式多樣、貼近人心、地域特色的名篇佳作應運而生,深受群眾歡迎。
  • 中華民族精神蘊含偉大的戰「疫」力量
    中華民族精神蘊含偉大的戰「疫」力量 2020-03-16 09:32:34 來源: 南通網 南通日報-中華民族精神蘊含偉大的戰「疫」力量□黃正平 曹榮琪一場戰勝新冠肺炎疫情的大戰正在中華大地打響
  • 傳承紅色基因與戰「疫」精神 體育彩票紅色日記徵文頒獎
    傳承紅色基因與戰「疫」精神 體育彩票紅色日記徵文頒獎 發布時間:2020-10-29 來源:中國體育報 作者:黃心豪 陳施敏
  • 央視五一特別節目為勞動者獻歌,致敬戰「疫」英雄
    尼格買提、朱迅主持歲末新初,危機突來,舉國抗「疫」。春華綻放,未來可期。抗「疫」英雄用生命澆灌出了遍地花海,也讓世界看到了中國精神、大國擔當。情景表演《你看!春天的花海》以情景講述的方式再現那些迎接英雄凱旋,感懷春暖花開的故事。
  • 同心戰「疫」 | 理學院黨委:讓愛國主義旗幟在「雲端」飄揚
    他說,戰疫情過程中,在黨的領導下全國一盤棋,全民總動員,特別是黨的基層組織、共產黨員衝在前面,無數的不畏犧牲的逆行者,迎難而上,為打贏抗「疫」保衛戰貢獻力量,體現出使命責任、奉獻精神、家國情懷、志願精神…,這讓我們深刻的感受到安全和溫暖,同時也讓我們感受到國家的強大、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性,我們生活在這樣的國度裡是一種幸福,我們沒有理由不去愛她。
  • 澳門文化藝術界飽含深情文化戰「疫」
    人民網澳門2月24日電(記者毛磊)疫情發生以來,澳門文化藝術界積極行動,用心創作一批飽含深情的文藝作品,支持澳門特區政府與社會各界齊心戰「疫」,致敬澳門前線戰「疫」人員,祝福湖北武漢等內地同胞,弘揚正能量,得到社會廣泛認同與讚賞。澳門美術界率先發出作品徵集倡議,得到積極響應。
  • 文藝抗疫,以詩傳情!抗疫詩歌朗誦《如歌的逆行》
    直播活動由宋乃裕(北京)工作室、騰訊·大粵網湛江、湛江南渡河文化聯合主辦,分為「抗疫總動員」「閃光的腳印」「等你回來」三部分。主要集中宋乃裕抗疫系列六首詩歌及五首音樂作品。▲《如歌的逆行》由知名文化人餘宙朗誦
  • 汕尾創作漁歌曲《戰疫歌》為一線戰「疫」者鼓勁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在萬眾一心共克時艱、戰「疫」防控中湧現了無數動人事跡的感召下,自古能歌善舞的汕尾漁民以其獨具一格的漁歌曲調、漁家情懷、漁民心聲唱出了一首激情澎湃的《戰疫歌》——那優美的漁歌旋律,配上漁家方言的韻味,體現了其獨特的藝術魅力與渾厚粗獷的力量,為武漢的同胞加油、為一線的醫務人員高歌、為堅守在各條戰線防控疫情的同志們鼓勁…… 同時,一個個精心剪接的畫面見證其匠心的製作。
  • 倆月創作40首戰「疫」歌曲 不識樂譜老兵為抗「疫」英雄唱出大愛
    別看不識樂譜,可年近古稀的老兵痴迷音樂,把旋律哼唱出來後,請人依照旋律寫出樂譜,兩個月居然創作出 40 多首戰 " 疫 " 歌曲。每首歌都是老兵發自心底的自然流淌和情感迸發,和對抗疫英雄無私大愛的讚美。
  • 央視《故事裡的中國》走進戰「疫」中的青春 一展中國青年精神風貌
    12月5日晚八點檔,由·國窖1573攜手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合頻道獨家冠名的大型文化節目《》第二季播出《戰"疫"中的青春》,這也是繼《鍾南山》之後,節目對戰"疫"英雄和戰"疫"精神的再度致敬。本期節目從青春視角切入,邀請"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張定宇、張伯禮走上舞臺講述他們投身醫學的初心故事,分享在戰"疫"前線所親身感受到的年輕一代的精神風貌。
  • 戰「疫」:警營奏響奮進的青春之歌
    青春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華也,這支年輕的隊伍用信念與熱情奏響青春戰「疫」之歌。決心者·亮色青春今年24歲的青年民警黃楷,2017年大學畢業來到火車拉起來的城市——懷化,成為一名鐵路民警。她說,當她看到北協和、南湘雅、東齊魯、西華西「四大天團」成功會師武漢的新聞,昔日的恩師、同窗、校友奔赴一線逆行的身影便成為她心中強大的力量源泉、精神支柱。2月13日晚上19時,正在辦公室整理材料的彭歡,收到對講機傳來的消息:新晃西站出站口有一名涉疫人員。她即刻放下手頭的文件,沒有絲毫猶豫恐慌,戴上裝備便朝著現場的方向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