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直是我們學習語文的重中之重!很多同學和家長也都知道,對我們來說考試中,寫好作文才能拿到一個好的成績,當然好作文不僅僅是不跑題,同時也是需要作文有一定的優質內容,而小學的寫作中,熟練掌握了修辭手法,就是掌握了作文優質內容的萬能鑰匙!
既然我們清楚了修辭手法的重要,那麼常用的修辭手法都有哪些呢?對的,用最多的就是比喻、排比、擬人、誇張、設問、反問。今天咱們就來簡單聊一聊修辭手法中的擬人。
3-1 常用修辭手法——擬人的概念
擬人顧名思義就是把需要描寫的事物人格化,讓本來不具備人動作和感情的事物變成和人一樣具有動作和感情的樣子。這樣可以使得自己描寫的對象更加讓人親近,同時也可以使得文章更加有生氣,有感覺!
3-2 常用修辭手法——擬人的判斷方法
知道了什麼是擬人,我們就可以更加清楚地去了解什麼是擬人的修辭手法(閱讀理解中需要我們判斷)。在這裡咱們就簡單說一下怎麼判斷:需要寫的事物必須具有人的特點;不能出現比喻詞;不能出現表示人物的詞語。
例:寧靜的夜晚,只有那天上的繁星還在竊竊私語(星星不會說話)。
3-3 常用修辭手法——擬人的作用
明白了修辭手法的概念和判斷,接下來就是閱讀理解中需要的解答方法了!我們在這邊簡單的總結了一下解答模式:運用擬人這一方法(第一說明修辭手法),使事物獲得人的屬性,便於抒發感情,使人感到親切、易受感染(說出描寫的效果);使用擬人還可以使抽象的事物具體化、使無生命的東西活躍起來,使語言更加的形象、生動、有感染力(說出描寫效果中讀者的感觸)。
答題格式: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把人格化了,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的情態。(有時還需要加上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關注我,後面還有更多信息分享哦!